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教育心得>

关于学生的教育故事:留白

晓晴分享

  南京市高三模拟考试作文题赫然写着:请以“留白”为题写一篇文章。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想起来十二年前我就在一次作文训练中拟制过这个题目。随着这个作文题目的记忆慢慢清晰,她的影子也在我的脑海浮现出来。

  原因很简单,那是我教学生涯中最特别的一篇作文,她是作者。

  那次习作收上来之后,我发现有一个作文本是空白,只写了一个标题,下面空无一字。我开始以为是留了一页空白做目录,翻过去还是空白。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作者太嚣张,竟然明目张胆交一个空本子。不过那时候我刚参加工作,年纪轻,所以很能理解小朋友偶尔张扬的个性,倒也没勃然大怒,不过还是很严肃的把她喊来一问究竟。她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似乎早就预料到我的表现,一见面就笑嘻嘻主动问我:“老师,是不是你看了我作文特别生气啊?”看到她镇定自若的表情,我一头雾水。直到她把作文本从前文的空白翻到最后,谜底揭开,眼前出现一篇工工整整的作文。她不过是借着作文题目的寓意,给我留一份空白看看我的反应,真实的作文藏在作文本的末尾,叙述的正是她在作文本上给我留白的真实目的。一箭双雕,真是一个聪明狡黠的丫头。却从此让我记住了她。我庆幸当时没有粗暴的去批评她,而扼杀了一颗未泯的童心和一种调侃背后的生活情趣。

  我一直喜欢有个性的学生,而非仅仅是听话乖巧的学生。因为乖巧有很多时候是拱手交出了自己独立思考的一种迷惑性外表。而有个性的学生才会有思维的碰撞和观点的交锋,这点其实对于老师也是极富有价值,可以促进自己不可拘泥,不可懈怠。一个只知道埋头死记笔记的学生只会让老师教的无趣。有的老师喜欢课堂一片宁静,以为这样就是权威就有魅力,未必如此。至少我就喜欢上课的“问题儿童”,就喜欢他们表达。

  这是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却不是给我最深的印象。

  她仅仅是班上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成绩也未必出类拔萃,唯一显眼的是身高一米七几,适合去做模特的苗条,修长的身材。但是一节三八妇女节的特殊班会让全班同学都对她有了更深的认识。

  那是一台我精心设计的班会,虽然才短短四十五分钟,但节目安排却很充实。在班会开始前,组织学生给自己的妈妈写了一封信作为妇女节礼物,然后在节日当天邀请有时间出席班会的学生母亲参加班会。其中有一个环节是配乐朗诵,请学生上台读自己写给妈妈的信,然后请妈妈谈谈感想。听完她给她妈妈的信后,她妈妈给我们讲述了她的经历。

  谁都没看出来,一个才高一的孩子仅仅十六年的人生竟然做了大大小小好多次(具体数字记得不是很清楚)的手术,有好几次都在鬼门关上被医生扯着脚踝拽回来了。当她妈妈啜泣着讲述她这些年在医院频繁进出经历的时候,在场的很多师生和家长都泪流满面。没有谁会想到平日里乐观开朗的丫头竟然背后有如此坎坷的经历。而她却从未有过丝毫对命运不公的抱怨。

  后来我去她家里家访。她家三代人住在一幢破旧的老式两室一厅的房子里。而她的爸爸是一家电子厂的厂长,妈妈则是这座城市有名的一家电子商城的财务,按道理生活应该很宽裕轻松。答案只有一个,这些年家里的收入基本上都用在她的医药费上,而她却依然每天在狭窄破旧的楼里逗自己年迈的爷爷。

  她就这么一直坚强得都让我骄傲,她的生活坚强得让我很是敬佩。

  她的人生,从来就没有像别人一样顺畅过。可这还只是一个并不如意的开端。

  毕业以后她顺利考上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大四的时候因为要考研,江苏台到北广招聘,她连名都没有报。理由是想让自己好好看书,没有退路。可研究生考试前又一场大病,荒废了她最后冲刺的一个月,结果名落孙山。

  无处可去的时候她到处投简历,到处考试。明明考上南京台台聘的,最后也放弃了,就因为当时某新闻社也录用挽留她了。她总觉得该新闻社的平台要比南京台大得多,于是在经历了一年官僚腐败(公款吃喝)以及穷困潦倒(拖欠扣发工资)的生活之后,又经历了某个新闻社网络电视项目的筹建和倒闭。

  她居然失业了。

  此后她去了某电视台一个负面新闻栏目做编导。美其名曰质量报告,其实就是民生八卦新闻吵架专版。每天带着投诉人吵架,求爷爷告奶奶联系工商质检消协律师事务所,回来写稿子的时候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尽管责编说她文字不错,剪辑不错,可倔强的她就是不愿意做这样的新闻,用她的话说违反原则,生气,会短命的。

  于是再次失业流浪,很无奈地居无定所。

  从新华社出来以后她就一直盘算着要考某广电。对它的招聘也关注了很久。没想到的是最后居然连报名都没报上。报名日期截止到12月18号,可是当她11号把简历送去的时候,居然已经晚了。找到人力资源部去问,对方振振有词的说:参加考试的人员名单已经定了,准考证都做好了,不可能改的。她告诉我的时候发誓说不是因为自己理解的偏差,而且另附一张招聘启事的截图来证明自己。我相信这也许是命运跟她开的又一个玩笑。

  她就是在这样坎坷的人生面前任性,不懂得屈从现实,不懂得趋炎附势,不懂得怎么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我一直很欣羡她因为知足而不用为生存的压力去逼着自己赚钱的心,没有为了让有用的人喜欢自己而聪明的运用种种手段。

  毕业后没有做成理想中的主播,反而成了一名新华社记者,跟深圳的男友过着几年牛郎织女的生活,去年突然接到她结婚的请柬,她又成了女子监狱的一名狱警。还说要请我去监狱给犯人们上一节课。

  每隔一段时间听到她的声音,她的生活角色转变之快或者是一些奇葩的想法总是让我目瞪口呆,一如多年前看到那本空白的作文本一样。即便是做了现在的工作,竟然还说想请我去给她的犯人们上一堂课。

  在我给她留言告诉她下一篇文章主人公是她的时候,她笑着回复说:被你一提醒,我把自己尘封千年的msn空间打开看了看,发现我所有的写作激情都止步于2006年,在那之前是个愤青,在那之后变成了妇女。当年做记者有做记者的好处,会触及一些黑暗面但是有机会动脑子思考些问题,现在每天就是铭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然后去实践罪犯入监要五日内告知家属之类的条款,我看你也就能写写一个有志青年的堕落之路什么的了。

  不过我想她的这份与众不同的经历倒是像一副精美的国画,在淡淡勾勒的或浓或淡的笔调后面留给我们太多空白去给我们思考生活的味道。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教育叶话】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3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