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管理学论文>人力资源管理>

我国政府促进自主创新的人才战略

王爱林分享

[摘要]自主创新,已成为我国当务之急。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政府要积极主动地充当自主创新的战略规划者、推动者,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有力地去创造真正能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客观环境,以吸引为实行自主创新战略所需的有用之才,通过招商引资与引才借智紧密结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途径广泛聚集人才。

  [关键词]自主创新;研发性投资;高科技俱乐部;人才战略
 
  目前我国科技人才的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创新人才匮乏。人才是具有高增值性和惟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是创新之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要想方设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稳定人才,让人才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一、政府要鼓励跨国公司研发性投资,重视学习吸收创新型人才培养
  
  在强调自主创新的今天,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固然重要,但消化吸收创新更不可忽视。我国自主创新人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有限。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资金雄厚,汇集全球的顶尖人才,鼓励创新,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创新经验。我们鼓励研发性投资企业在我国投资,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拿来为我所用,同时在学习的基础上注重消化吸收。惟有如此,才能寻求捷径,少走弯路,才能尽快培养我国的自主创新研发人才。
  我国政府要鼓励和吸引跨国公司的研发性投资。为其进行研发投资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加快与跨国公司研发性投资有关的法律规章的修订与完善工作,取消外商投资中对研发性投资等方面不合理的要求与规定,降低跨国公司进入的各种交易成本,加大对跨国公司的政策宣传力度,增强对跨国公司研发性投资的吸引力。以此来把握研发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例如,日本坚持以消化吸收创新为主的技术政策,在战后30年实现了产业结构不间断的优化升级,成为经济大国。韩国走的也是消化吸收创新的道路,同样取得了成功。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很大程度上走的也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的路线。我们要总结我们自己的成功经验,完善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机制,把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在引进基础上的创新,促进我国产业结构持久性优化升级。
  
  二、政府要重视并充分利用归国高科技人才资源优势
  
  归国高科技人才拥有独特的优势,拥有在国外知名大学学习的经历,理论功底深厚,学识渊博;拥有学科前沿知识,能站在全球前沿领域探讨前沿问题;拥有多国工作的经历,了解多国的知识与技术,视野开阔: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与工作,重视能力的氛围,促使他们具备创新思想与创新意识,拥有竞争能力与实力,由于他们具备了上述素质,因此,他们能为企业创新发展献计献策,亦能成为创新的主力军。如果拥有了这些人才,就能带来一个甚至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项目,他们是宝贵的人力资源。
  如今,“海归派”变成“海待派”,我国没有充分重视这一群体的作用,应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发展、创新的空间。国家、地区以及有条件的企业,重视创建留学生创业园,吸纳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通过留学生创业园创办,吸引留学生在高科技如计算机软件、绿色新型产品、生物医学等领域作研究,或创办企业。在创业园要创造良好的环境,组织科技周、企业家沙龙、专题讲座等各种科普活动,为科技人员交流信息牵线搭桥,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活动。
  重视归国科技人才,要建立良好的人才机制。政府要制定一系列引智政策,尤其是对于一些国内急需、领先国内或国际的技术项目给予特殊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让他们感觉到国家对他们的重视和尊重。通过多种激励措施,调动其积极性,确保自主创新动力长盛不衰。依靠人才机制来实现自主创新目标。按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强大的人才库,实行课题招标、科技成果奖励、技术入股等一系列激励制度,使归国科技人才享受到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带来的利益,特别是对在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高级人才给予重奖,以此来鼓励他们创新的热情,取得更大的成绩。
  
  三、政府要引导企业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合作获得创新人才
  
  韩国用了短短40余年时间,以相当于我国4%的人口和1%的国土面积,创造出相当于我国2/5的经济总量,一举跻身于中等发达国家之列,正积极筹划跨入发达国家门槛,力争实现在未来10年内进入世界科技八强和经济十强的发展目标。他们创新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是,引进吸收、大胆创新、积极合作、敢于冒险。这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我国许多成功的企业,都有引进来、走出去的经历,如聘请国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帮助做消化吸收工作,使其较快地掌握核心技术,解决相关问题,带领、培育技术创新人才。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外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国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进行创新。海尔、格兰仕是最好的例证,华为在全球亦有11个研发中心。自主创新并不是闭门造车。发达的信息社会和开放的全球环境,为我们提供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有利条件。奇瑞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它的经验,就是充分利用了全球化资源,与世界最优秀的研发机构联合合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与世界先进水平的研发机构的联合研发,迅速造就了一支自己的研发队伍,对企业的创新,占领技术制高点,无疑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充分利用大学资源,走产学研之路
  
  技术创新成果来源于知识创新成果,知识创新成果来源于基础研究,高校学科门类齐全,基础研究力量雄厚,由于学科交叉和相互融合,不断衍生出新思维、新理念、新设计,爆发出新的科技生产力。据国际权威机构调查,世界上70%以上的高科技成果与高校有关,世界上83.6%的科技园是依托高校而建或与高校建立了紧密型联系。据江苏省经贸委统计,2003年全省工业企业开发的省以上新产品80%是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的,关键技术均来自高校或科研单位,而企业自主开发的只占20%。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与他们进行合作既能弥补企业自身科研能力的不足又能缩短创新周期,提高自主创新的成功率。
  政府要重视创新园区的建设。凡在研究型大学聚集地如北京、上海、南京、武汉、西安等按硅谷模式结合中国实际建设重点大学科技园区。研究型大学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依托大学科技园、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博士后创业中心的科研、人才、信息等优势,通过大学与园区内的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快信息、知识、人才的交流,既可以提高科研成果的商品化率,又可以提高园区内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美国政府通过研究项目和采购合同影响科研机构的研发活动:通过制定投资和技术标准,减少研发中的盲目性。美国四所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合作研究中心,是其中较为成功的合作范例。
  
  五、参与国际高科技俱乐部的一些重大活动
  
  当今世界全球性的技术竞争不断加剧,企业技术创新面对的技术问题越来越复杂,研发成本呈上升之势,研发风险亦加剧,技术的综合性和集群性越来越强,尤其是高技术,即使是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也会面临技术资源短缺的问题。为此,发达国家间为取得互补,常通过双方或多方合作来研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共享技术创新的成果,渗透世界市场。通过参与合作可实现技术学科与领域之间的互补,使具有符合需要的研发资源聚集在一起,共同实现创新目标;通过参与合作亦可缩短收集资料、信息的时间,提高技术创新速度。有利于以较低的转换成本进入新的领域,分摊创新成本和分散创新风险。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舞台各种各样的科技活动,充分利用这一创新平台提高创新能力。参与的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创新人才培养和锻炼的过程。如深圳最近成立的深圳高科技投资基金俱乐部,其成员有荷兰ING霸菱(中国)投资基金、法国苏伊士(亚洲)投资基金、美国华登(中国)投资基金、美国国际数据网络投资公司以及台湾宝等6家风险投资机构。将海外风险基金的成功运作模式、管理经验引进到深圳和中国大陆其他地区,对培育中国高新科技风险投资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六、政府要鼓励企业积极倡导学习型组织,以培养人才
  
  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念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提出来的。学习型组织是指培养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型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创新发展的组织。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为员工学习、提高构建一个好的基础平台,员工之间可实现知识共享。在学习型组织中的每个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引导员工畅所欲言,自由交流,员工在开放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也可促进显性知识的集成,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尤其隐性知识是组织极其宝贵的财富,但现实中难以挖掘,通过交流平台的搭建,员工在交流中相互传递知识,思想的碰撞会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因而促使员工素质不断提高。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是培养人才的捷径。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知识作基础。创新需要形成良好的知识共享、相互促进的氛围。创新需要围绕组织的战略目标,发挥团队的共同智慧。因此,致力于创新的企业都要形成学习的氛围,努力把企业办成学习型组织,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培植创新的活力。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