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论文的范文集锦
下面是小编整理整合的一些关于临床医学方面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肩一手综合征预防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肩一手综合征预防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98例脑卒中肩一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每组49例,对常规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总有效率和运动功能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和疼痛评分以及水肿评分。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要高于常规组,两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a同时,实验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活动能力评分、疼痛评分和水肿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比较两组,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脑卒中肩一手综合征预防护理中实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临床价值非常高,所以可广泛地向临床上推广。
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即肩手综合征,其有手腕部疼痛、肩部疼痛以及肌肉萎缩等临床表现,不仅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而且对患者恢复神经功能极其不利,所以十分有必要对其实行针对性的早期康复护理,本文对此作了探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98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每组49例。常规组: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为(55.16±8.66)岁。其中,29例为脑梗死,20例为脑出血。实验组: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龄50-71岁,平均年龄为(55.05±8.73)岁。其中,24例为脑梗死,25例为脑出血。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组护理,实验组实施以下的早期护理干预。
1.2.1 心理护理
当脑卒中患者出现肩一手综合征之后,不仅会对康复计划进行产生一定影响,而且会让患者在心理上产生挫败感,出现负面情绪,从而抗拒配合治疗、护理。所以作为医护人员要同患者多多进行沟通和交流,结合其心理特点,展开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同时,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鼓励,让其树立起抵抗疾病的自信心,意识到康复训练发挥出的重要作用,积极地参与到相关的治疗护理中。此外,要叮嘱患者家属多多抽取时间陪伴,让患者感受到亲人的温暖[1]。
1.2.2 正确摆放肢位
正确摆放肢位可对患者关节变形和挛缩起到一定预防作用,而且能够避免患侧出现淋巴回流障碍以及肢体静脉回流障碍的情况[2]。第一,立位,注重对患侧的肩关节进行保护,采用到三角巾吊挂患肢,防止自然患肢下垂的情况发生。第二,仰卧位,将软枕垫到患侧的肩下,向前抬高患侧的肩关节,同健侧肩关节处于同一水平面,自然伸直患者的腕部、肘部,张开手指,掌心向上。第三,健侧体位,健侧肢体对舒适位进行采用,将一软枕放置胸前,在软枕上置于患侧上肢,伸展手指,手心往下。第四,患侧卧位,往前伸展患者的上肢,防止挤压肩关节,张开手指,掌心往上。第五,在小桌上置于患侧上肢,轻度背屈腕关节,这样对静脉回流极其有利[3]。
1.2.3 细心搬运
转移患者,为患者翻身时,要避免对患侧上肢进行牵拉,鼓励患者发挥出健侧肢体对患肢起到的带动作用,医护人员则要将患者的臀部和腰部以及肩背部拖住,助于患者改变体位,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防止被动和过度的肩关节伸展,要充分地使患侧的肩关节向前[4]。
1.2.4 康复护理干预
使患肢肩手肿胀感和疼痛感得以减轻、对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是康复训练最大的目的。第一,主被动运动,在患者充分地使肩背部肌肉放松之后,在确保无痛的情况下,活动患侧上肢,注重一直往内侧压患侧的肩关节,采用到轻柔和缓慢的动作,保证从小到大的幅度[5]。在展开主动运动时,需告知患者如何发挥出健肢对患手的协助作用,对日常生活动作进行练习,包括举木棒等手指抓握活动,同时应使身体移动和清洁、更衣和排泄以及饮食活动在康复训练整个过程中得以贯穿,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6]。第二,冷热水疗法,将四十度左右的热火以及十度左右的冷水准备好,首先在?崴?中浸泡还手,二十分钟将其取出并在冷水当中浸泡十分钟左右,重复三到五次,一天三次。第三,按摩疗法,针对患侧肩部和上肢、腕部和手部进行向心按摩,使疼痛缓解,避免出现肌肉萎缩的现象。在按摩时,要循序渐进,先轻后重,一天两次,一次二十分钟[7]。最后,加压缠绕法,采用两到三毫米直径的毛线,开始于指甲,由远而近地对拇指进行缠绕,再到其他手指和手掌至腕关节以上,完成缠绕之后,再以极快地速度从指端处将缠绕毛线拉开,每天可多次重复[8]。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护理总有效率和运动功能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和疼痛评分以及水肿评分。显效:患侧肩手不再感到肿胀疼痛感,且手部肌肉不出现萎缩情况、关节活动不明显受限。有效:患侧疼痛肿胀感有所好转,关节活动微微受限。无效:同治疗前状态相比,无显著改变。
1.4 统计学分析
把所收集到的数据纳入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以(x±s)和(%)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t检验与卡方检验差异,用P<0.05表示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护理总有效率
常规组12例患者护理无效,27例患者护理有效,10例患者护理显效,护理总有效率为75.5%。实验组3例患者护理无效,23例患者护理有效,23例患者护理显效,护理总有效率为93.9%。对比两组,有着组间差异性,P<0.05。
2.2 对比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活动能力评分
常规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为(36.77±13.11)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为(52.16±10.66)分,实验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为(45.31±16.09)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为(60.06±14.05)分。实验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且对比起来有着显著的差异,P<0.05。 2.3对比两组的疼痛评分和水肿评分
常规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7.36±12.44)分,肿胀评分为(3.87±1.91分,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2.72±1.11)分,肿胀评分为(1.28±1.22)分。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肿胀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比较起来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肩手综合征除了会对患者恢复上肢肢体功能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而且极易令患者再次丧失患者残存功能。所以,越早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越能保障功能恢复的效果。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中包括肢位摆放和运动锻炼、冷热水疗法和按摩疗法以及加压缠绕等多方面内容,通过肢位的正确摆放,除了可稳固松弛肩关节,还可对血液回流起到一定促进作用,避免痉挛萎缩,而适当运动可强化韧带同肌肉的弹性,对水肿消退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此外,冷热水疗法和按摩疗法以及加压缠绕可使患者血管的舒张、收缩功能得以改善,促使淋巴液以及血液的循环,保障止痛消肿的效果。
在本文的研究中,选取98例脑卒中肩一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常规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从结果来看,常规组护理总有效率为75.5%,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3.9%。对比两组,有着组间差异性,P<0.05。同时,实验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活动能力评分、疼痛评分和水肿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比较两组,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P<0.05。这代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动功能和运动功能以及疼痛肿胀感,保障患者的预后。
总而言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肩一手综合征预防护理中,疗效确切,可广范围地推广运用。
儿童预防接种疫苗中护理工作的应用策略
儿童接种疫苗能够有效地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疫苗接种主要是将处理过的病毒或者细注射到儿童体内,使其形成假性疾病的状态,以此来促进自身免疫系统的工作,从而产生对抗疾病的抗体,在儿童出生时就要接种卡介苗,以此来预防肺结核的发生,同时还要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的发生,在接下来的时间内进行接种不同的疫苗来预防不同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因此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从开始接种疫苗到疫苗结束,护理人员都要进行参与,使其对于紧急情况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以此来保证儿童的生命安全,同时还要对于家长进行知识普及,使其能够了解接种疫苗,从而更加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接?N工作,因此本文对于在接种疫苗时的护理工作进行表述,使我国的医疗体系不断进行发展,以此来不断的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
1 接种疫苗前的教育工作
在儿童进行接种疫苗前,对于家长进行开展计划免疫教育,其中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接种疫苗的途径和作用,的同时将注意事项讲解清楚,对于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家长,使其能够分辨出是一般反应还是不良反应,从而对于儿童的健康起到保障作用,同时教导家长在给孩子接种疫苗前要为孩子洗澡,并且穿宽松的衣服,在进行脊髓灰质炎糖丸服用时,教导家长在服用前禁食三十分钟,促进药效的吸收,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优质护理服务,对待家长的问题耐心进行回答,将自身的角色进行明确,使其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来提升自身的护理质量,将温暖与爱带到家长和儿童心理,使其能够更加积极的配合疫苗的接种。
2 在接种疫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
2.1 在接种前的护理工作
在进行疫苗接种前,应该提前对于儿童的身体情况进行了解,可以提前与家长进行电话联系,询问儿童最近的身体状况、有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和禁忌症,并且指导家长阅读接种疫苗知情同意书,对于在疫苗接种过程中会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详细讲解,同时指导家长确保接种部位的清洁和干燥,在接种疫苗的当天进行合理的饮食安排,避免食用辛辣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同时建立儿童接种疫苗档案,详细的记录儿童每一次接种疫苗的时间和疫苗种类,重点对于其联系方式进行记录,方便日后的电话回访,确保儿童接种后的健康安全,通过自身的责任感使家长对于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评价,以此来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
2.2 在接种时的护理工作
在接种疫苗时嘱咐家长将儿童的袖子脱掉,在进行接种的前两分钟指导家长固定好儿童的体位,以此来避免针头造成的伤害,同时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将此次疫苗接种情况表述清楚,使家长感受到温暖,从而消除对于接种疫苗的顾虑,同时主动与儿童进行沟通,使其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从而对于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在必要的情况下对于儿童进行抚摸,用鼓励的语气消除儿童内心的恐惧,同时可以在接种疫苗的诊室贴上色彩鲜艳的小动物,并配备玩具设施,让儿童在接种疫苗的时候感觉像是在家里,以此来消除儿童对于护理人员的恐惧感,在进行疫苗接种时,认真核对疫苗的信息和种类,确保疫苗的质量有无问题,保证注射安全,在进行注射时,尽量减轻儿童的疼痛感,同时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对于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对于为无菌操作要严格执行,以此确保注射安全,接种疫苗完毕后嘱咐家长将无菌棉球进行按压,防止从注射部位渗血,在疫苗注射后的三分钟之后进行按摩,促进注射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疫苗的吸收速度,同时对于儿童进行安慰,体现优质护理服务。
2.3 接种疫苗后的护理工作
疫苗接种完毕以后,将儿童留在观察室进行观察三十分钟,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该能够正确的分辨出是一般反应还是异常反应,同时进行正确的临床处理,若是没有不良反应的现象出现,嘱咐家长为孩子多饮水,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剧烈的运动,同时注意保持注射部位的干燥和清洁,若是回家之后出现不良反应,指导家长进行有效的分析,对于一般反应不要害怕,进行简单的处理,如发热现象的出现,若是低热不用在意,若是高热持续不退嘱咐家长及时将儿童送到医院进行治疗,若是不良反应现象持久不退,也要送到医院进行治疗,要确保儿童的生命安全。
2.4 接种疫苗诊室的护理工作
诊室的环境能够对于儿童的心理产生影响,因此对于诊室的环境应该进行改善,在诊室的装修上选择暖色调,要求护理人员每天对于诊室进行消毒,确保诊室的无菌环境,同时在诊室的墙壁上贴满卡通人物,使儿童能够消除紧张的情绪,同时建立图书角和玩具设施,使儿童对于接种疫苗不再抗拒,还应建立休息室,将接种疫苗完毕的儿童送到休息时进行观察和休息,避免儿童将哭闹的情绪传染给未进行接种的儿童,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将诊室保持合适的温湿度,经过研究表明,合适的温湿度能够减轻儿童的疼痛感,还能够对于儿童的情绪产生抚慰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对于诊室的管理工作应该做到使家长和儿童都满意,以此来体现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2.5 加强对于接种疫苗的专业技术
在进行接种疫苗时,护理人员应该对于专业技能进行加强,以此来减轻儿童的痛苦,在进行接种疫苗前给儿童服用温糖水,因为有研究表明,糖类能够减轻疼痛,但仅对一到十二个月的孩子有效,对于稍大一些的儿童可也可以进行服用温糖水,以此防止晕针和头晕等不良反应,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对于接种疫苗专业技术熟练掌握,对待儿童动作要轻柔,避免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在进针的时候选择好角度,采用45度角进针能够减轻儿童的痛苦,因此对于原本的接种疫苗技术进行改良,一切以减轻儿童的痛苦为首要目标,以此来体现护理人员的高素养和高水平。 3 对于儿童接种疫苗的心理护理
3.1 对于婴儿期的接种疫苗护理工作
婴儿由于年纪较小,因此害怕和陌生人进行接触,对于陌生的环境会产生恐惧感,在大多数的接种疫苗中采用强制性的接种方式,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接种疫苗的方式,护理人员可以要求家长带来婴儿感兴趣的玩具,在接种疫苗前与婴儿进行玩耍,使其对于护理人员不再陌生,同时邀请家长吸引婴儿的注意力,护理人员在进行接种疫苗时下手要稳准狠,以此来减轻对于婴儿的伤害,在注射完毕后,用色彩鲜艳的气球或者玩具来转移婴儿的注意力,使其能够忘记疼痛,以此来对于婴儿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3.2 对于幼儿期的接种疫苗护理工作
幼儿期的孩子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能够准确的表达出自身的疼痛感觉,其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自我意识较强,因此护理人员对于此类孩子应该采用鼓励手段进行消除孩子的恐惧感觉,可以让幼儿观看勇敢的孩子接种疫苗的过程,运用激励方法鼓励孩子勇敢进行接种疫苗,要对于家长进行心理教育,使其能够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接种疫苗的护理工作,同时要求家张不要用打针来进行恐吓教育,会在幼儿心理产生阴影,因此更加抗拒接种疫苗。
3.3 对于学龄期的接种疫苗护理工作
学龄期的孩子语言词汇在不断的增加,动作发育扩大其活动的范围,对于陌生环境产生好奇的心里,因此好动好问,护理人员你应该针对学龄期孩子的特点,进行奖励手段,使其能够自主配合护理人员,同时护理人员对于学龄期孩子的问题耐心解答,使学龄期的孩子能够对于护理人员产生信任,从而能够轻松的完成接种疫苗,在接种疫苗完成之后对于学龄期的孩子进行奖励,避免对于学龄期的孩子造成心里伤害。
4 接种疫苗后的观察护理工作
4.1 对于家长进行不良反应指导
接种疫苗能够有效的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但疫苗本身就是病毒或者细菌,在进入儿童体内会产生假病现象,因此接种疫苗会伴随着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中又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因此在接种疫苗之后在医院观察半个小时之后若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就会要求儿童回家进行观察,但一些异常反应会在注射之后的一周之内产生,所以护理人员对于家长要进行不良反应指导,使其在家里能够准确的分辨不良反应,比如在注射疫苗之后的的两到三周之内可能会诱发无菌性脓肿的发生,但情况较轻的儿童会自行恢复,但已经形成破溃的儿童就需要去医院进行处理,避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
4.2 对于接种疫苗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
在医院进行疫苗接种之后的三十分钟之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异常反应,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对其作出正确的判断,比如会发生过敏性休克的严重不良反应,要求护理人员首先进行血管扩容,将儿童进行平放,解开领口,同时进行肌注肾上腺素来维持儿童的心脏功能,用糖皮质激素减少过敏反应,还要进行生命体征的测量,以此来对医生的询问能够准确的回答,对于发生呼吸困难的患儿进行有效的维持呼吸,必要时要进行呼吸机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如出现喉头水肿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要及时抢救患儿的生命安全,保证患儿的生命,同时对于家?L进行心理安慰,使其能够配合医护人员的抢救,维持患儿的生命。
4.3 对于出现不良反应患儿的心理护理
儿童由于年纪较小,对于不良反映的出现往往会产生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应该对于患儿进行心里护理,避免在患儿的心理留下心理阴影,对于患儿的态度应该如母亲般温暖,面对患儿的哭闹应该耐心进行劝解,要对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使其在进行不良反应的救治时能够积极配合,面对年纪较小的患儿,其表达能力较弱,对于疼痛感表述不清楚,因此应该对于此种患儿进行严密观察,避免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同时对于家长进行安慰,及时转述患儿的恢复情况,在进行转述的时候要注意语气和态度,尽量使用客观语言,避免家长因为听不懂而产生负面情绪,在患儿康复出院时,应该留下联系方式,定期进行回访,使家长和儿童能够感受到被关心,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为我国的护理事业提升口碑。
5 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接种疫苗能够有效的预防传染性疾病,因此应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对于接种疫苗的健康教育,使家长能够了解现阶段的疫苗接种对于儿童的好处,从而更加积极配合为儿童接种疫苗,同时在接种过程中有效的进行护理工作,要在接种之前进行心理安慰,接种过程中提升技术水平,接种之后定期回访,以此来提升我国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从而促进我国的疫苗接种有效的发展,能够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临床医学论文相关文章:
1.临床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