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结石合并附件炎1例报导
邹冬梅 赵建兰 卢明分享
【摘要】目的 了解不同疾病间的相互联系。方法 询问病史,借助辅助检查,作出临床正确诊断。结果 患者首诊妇科门诊转诊外科门诊后诊断为:右侧输尿管壁内段结石。结论 临床辅助检查是临床医生认识疾病的重要手段;对因治疗是治愈疾病的根本措施,对症治疗是治愈疾病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附件炎 输尿管壁内段结石 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6岁,因下腹痛半天,于2009年8月16日首诊妇科门诊,行白带常规检查, 白带常规检查结果:滴虫:阴性,霉菌: 阴性,清洁度:II度; 妇科临床诊断:第二天复诊妇科门诊:双下腹持续性疼痛一天,加重2小时,伴尿频(尿Rt检查结果无异常),末次月经:2009年8月11日,正常,1-0-0-1,上环;外阴:已婚式;阴道:畅;内有少量分泌物,宫颈:光,无举痛;子宫:前位,常大,无压痛;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包块,压痛明显,左侧附件增厚。妇科临床诊断:附件炎,盆腔炎?腹痛待查。
同时给予相应治疗:①5% NS 500ml+替沙星0.4g/ivgtt(SY);②5% 奥硝唑200ml;③5% GS 500ml+Vit C 2.0g/ ivgtt。8月20日转诊外科门诊:下腹痛四天,现腹痛缓解,PE:腹软,无压痛,无肌卫;肾区叩痛。行辅助检查[B超、KUB平片、血Rt(检查结果各项指标无异常)、尿Rt(检查结果:隐血为++,其它各项指标无异常)]后,外科诊断为:右侧输尿管壁内段结石,大小:1.5cm×0.8cm,边缘毛糙,形态不规则,密度高。随即预约体外震波碎石术;碎石后,右侧腹痛症状消失。
2 讨论
2.1本病例为右侧输尿管壁内段结石合并附件炎。这在一般妇科门诊中少见。从女性生理解剖结构上分析:输尿管从阔韧带基底部穿过,而输卵管位于子宫阔韧带的上缘内[1],两者之间形成一个“桥”下流“水”之势;由于女性生理解剖结构上的特点,此病在妇科门诊中,一般妇科医生临床诊断偏重于附件炎,盆腔炎,病因不明情况下,而同时早期考虑到合并输尿管结石的可能性极少。
2.2本例患者首诊妇科门诊,既往史中患有附件炎、尖锐湿疣、淋菌性阴道炎等疾病,无泌尿结石史。辅助检查提示妇科临床:异病同症的情况下,需要询问病史后进一步检查。
2.3临床辅助检查是临床医生认识疾病的重要手段,本例辅助检查(B超、KUB平片、血常规、尿常规[2]),不仅为外科临床诊断确立提供可靠的依据,既为确定患者右侧输尿管壁内段结石提供充分的条件,而且还能以否定征的形式出现而排除某些疾病,从而提高诊断疾病的能力,深化对疾病性质、程度和转归的认识。
2.4本病例提示临床:不同疾病间的相互联系,主要病与伴随病的联系。在一定患病时期,患者往往有一个表现为主的疾病,同时又共存着其它次要疾病。两者可以平行发展,或主要疾病呈进行性,次要疾病表现为相对静止。但在一定的诱因下,两者可同时被激发或激发其中的一个,引起病情的陡然变化。首先抓住主要病进行诊治是一般原则。但是,如何处理伴随病,应视伴随病的性质、病情和发展进程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3]。
2.5本病例治疗起初采用对症治疗,后为对因治疗。治疗结果表明:对因治疗是治愈疾病的根本措施,对症治疗是治愈疾病的重要环节。对症治疗向对因治疗发展是医学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对症治疗是对因治疗的必要补充,可减轻病人痛苦,改善病人的状况。
参 考 文 献
[1]丰有吉,沈铿主编;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P229 ~P232;P264~P285;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P 275-291, P324.
[3]刘虹编著,医学辩证法概论,南京:南京出版社;2000年03月第1版P280-330;
【关键词】附件炎 输尿管壁内段结石 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6岁,因下腹痛半天,于2009年8月16日首诊妇科门诊,行白带常规检查, 白带常规检查结果:滴虫:阴性,霉菌: 阴性,清洁度:II度; 妇科临床诊断:第二天复诊妇科门诊:双下腹持续性疼痛一天,加重2小时,伴尿频(尿Rt检查结果无异常),末次月经:2009年8月11日,正常,1-0-0-1,上环;外阴:已婚式;阴道:畅;内有少量分泌物,宫颈:光,无举痛;子宫:前位,常大,无压痛;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包块,压痛明显,左侧附件增厚。妇科临床诊断:附件炎,盆腔炎?腹痛待查。
同时给予相应治疗:①5% NS 500ml+替沙星0.4g/ivgtt(SY);②5% 奥硝唑200ml;③5% GS 500ml+Vit C 2.0g/ ivgtt。8月20日转诊外科门诊:下腹痛四天,现腹痛缓解,PE:腹软,无压痛,无肌卫;肾区叩痛。行辅助检查[B超、KUB平片、血Rt(检查结果各项指标无异常)、尿Rt(检查结果:隐血为++,其它各项指标无异常)]后,外科诊断为:右侧输尿管壁内段结石,大小:1.5cm×0.8cm,边缘毛糙,形态不规则,密度高。随即预约体外震波碎石术;碎石后,右侧腹痛症状消失。
2 讨论
2.1本病例为右侧输尿管壁内段结石合并附件炎。这在一般妇科门诊中少见。从女性生理解剖结构上分析:输尿管从阔韧带基底部穿过,而输卵管位于子宫阔韧带的上缘内[1],两者之间形成一个“桥”下流“水”之势;由于女性生理解剖结构上的特点,此病在妇科门诊中,一般妇科医生临床诊断偏重于附件炎,盆腔炎,病因不明情况下,而同时早期考虑到合并输尿管结石的可能性极少。
2.2本例患者首诊妇科门诊,既往史中患有附件炎、尖锐湿疣、淋菌性阴道炎等疾病,无泌尿结石史。辅助检查提示妇科临床:异病同症的情况下,需要询问病史后进一步检查。
2.3临床辅助检查是临床医生认识疾病的重要手段,本例辅助检查(B超、KUB平片、血常规、尿常规[2]),不仅为外科临床诊断确立提供可靠的依据,既为确定患者右侧输尿管壁内段结石提供充分的条件,而且还能以否定征的形式出现而排除某些疾病,从而提高诊断疾病的能力,深化对疾病性质、程度和转归的认识。
2.4本病例提示临床:不同疾病间的相互联系,主要病与伴随病的联系。在一定患病时期,患者往往有一个表现为主的疾病,同时又共存着其它次要疾病。两者可以平行发展,或主要疾病呈进行性,次要疾病表现为相对静止。但在一定的诱因下,两者可同时被激发或激发其中的一个,引起病情的陡然变化。首先抓住主要病进行诊治是一般原则。但是,如何处理伴随病,应视伴随病的性质、病情和发展进程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3]。
2.5本病例治疗起初采用对症治疗,后为对因治疗。治疗结果表明:对因治疗是治愈疾病的根本措施,对症治疗是治愈疾病的重要环节。对症治疗向对因治疗发展是医学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对症治疗是对因治疗的必要补充,可减轻病人痛苦,改善病人的状况。
参 考 文 献
[1]丰有吉,沈铿主编;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P229 ~P232;P264~P285;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P 275-291, P324.
[3]刘虹编著,医学辩证法概论,南京:南京出版社;2000年03月第1版P28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