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例肺结核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许锦容分享
【摘要】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对236例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密切观察,及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疗程,提高肺结核治愈率。结论 密切的观察,细致的护理可以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抗结核治疗依从性,提高治愈率,减少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肺结核 药物不良反应 观察及护理
肺结核是我国的常见传染病,规则、全程、合理的抗结核治疗,可以有效地治疗肺结核。但由于抗结核治疗时间长,需要服药9个月,且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多,使部分患者失去治疗的信心,未能做到遵医嘱服药,导致药物耐药,引起耐药性肺结核,增加治疗的难度及病人的费用。因此,密切的观察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能全程完成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的治愈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肺结核患者236例,所有病例诊断符合《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中新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诊断标准。患者年龄20-72岁,男162例,女74例。
1.2 方法 236例患者均采取2HRZE/4HR方案,即服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2个月/4个月异烟肼、利福平。
2 不良反应的观察
2.1 消化道反应 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为抗结核药常见不良反应。有34例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发生率为14.4%。
2.2 过敏反应 患者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等症状,有13例患者出现此症状,发生率为5.5%。
2.3 肝功能损害 患者出现皮肤黄染,ALT升高。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有45例,发生率为19%,占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首位。
2.4 白细胞减少 患者出现外周白细胞减少,有7例患者发生,发生率3%。
2.5 其他 视力下降及关节疼痛,发生率较低。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长时间的抗结核治疗,服药量多,时间长,大多数抗结核药物都有不良反应,这些会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心理[1]。因此,服药前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服药注意事项,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患者家属对传染疾病的担心及对病人表现出的嫌弃感,也会影响患者治疗的信心。因此,告知患者家属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及科学的预防方法可以避免肺结核的传播,打消家属的顾虑,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家人情感上的支持可以使患者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使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疗程。
3.2 加强用药督导 要求患者留下联系方式,以便随访患者用药情况。可以采用全程督导治疗方法,及未按时用药者,在24小时内采取补服措施,使患者尽可能完成疗程[2]。告知患者服药的注意事项、服药时间、方法及剂量,不可擅自停药。较轻的不良反应一般不需处理,不良反应较严重的及时与医生联系。
3.3 不良反应的护理 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时,如反应较轻可分次饭后服用,消化道症状严重或体质弱者宜减量,必要时应该停药[3]。如无消化道症状应按规定空腹服药。督促患者定期复查肝功能及外周白细胞。肝功能受损,ALT高于正常值2倍,可予保肝治疗,治疗1-2周肝功能无好转,肝损害进一步加重者,应告知医生换药。外周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口服地榆升白片,严重时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白细胞低于3.0x10*3/L时,应暂停引起白细胞降低药物。出现视力下降时也应及时与医生联系,以便调整用药。
3.4 消毒隔离 肺结核主要经飞沫、呼吸道传播。护士应给患者讲解预防知识,嘱患者将痰吐入痰袋统一回收并焚烧,面对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用手帕遮住口鼻,减少结核菌的传播,保护自己和别人不被交叉感染,增强患者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4]。
4 结果
236患者共有99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9%,经及时采取措施,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愈患者220例,13例效果不明显,失访3例,治愈率93.2%。
5 讨论
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的患者自觉病情好转,不听从医务人员劝告擅自停药或不定期复查,造成严重肝功能损害、药物性肝炎的发生。一些患者则因为工作原因及生活变化而导致服药剂量的改变,造成治疗不彻底,导致耐药的发生。通过对患者的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问题,消除影响治疗的不利因素,促进患者按嘱规则、全程、合理用药,可以提高药物疗效,提高肺结核治愈率。
参 考 文 献
[1]梁冬梅,梁春媚,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护理 [2]余秀芬,结核病化疗顺应性探讨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2)116
[3]徐建芳,抗结核板装组合药临床不良反应观察[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22(1)19-20
[4]曾珂,102例肺结核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6)94-95
【关键词】肺结核 药物不良反应 观察及护理
肺结核是我国的常见传染病,规则、全程、合理的抗结核治疗,可以有效地治疗肺结核。但由于抗结核治疗时间长,需要服药9个月,且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多,使部分患者失去治疗的信心,未能做到遵医嘱服药,导致药物耐药,引起耐药性肺结核,增加治疗的难度及病人的费用。因此,密切的观察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能全程完成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的治愈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肺结核患者236例,所有病例诊断符合《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中新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诊断标准。患者年龄20-72岁,男162例,女74例。
1.2 方法 236例患者均采取2HRZE/4HR方案,即服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2个月/4个月异烟肼、利福平。
2 不良反应的观察
2.1 消化道反应 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为抗结核药常见不良反应。有34例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发生率为14.4%。
2.2 过敏反应 患者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等症状,有13例患者出现此症状,发生率为5.5%。
2.3 肝功能损害 患者出现皮肤黄染,ALT升高。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有45例,发生率为19%,占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首位。
2.4 白细胞减少 患者出现外周白细胞减少,有7例患者发生,发生率3%。
2.5 其他 视力下降及关节疼痛,发生率较低。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长时间的抗结核治疗,服药量多,时间长,大多数抗结核药物都有不良反应,这些会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心理[1]。因此,服药前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服药注意事项,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患者家属对传染疾病的担心及对病人表现出的嫌弃感,也会影响患者治疗的信心。因此,告知患者家属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及科学的预防方法可以避免肺结核的传播,打消家属的顾虑,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家人情感上的支持可以使患者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使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疗程。
3.2 加强用药督导 要求患者留下联系方式,以便随访患者用药情况。可以采用全程督导治疗方法,及未按时用药者,在24小时内采取补服措施,使患者尽可能完成疗程[2]。告知患者服药的注意事项、服药时间、方法及剂量,不可擅自停药。较轻的不良反应一般不需处理,不良反应较严重的及时与医生联系。
3.3 不良反应的护理 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时,如反应较轻可分次饭后服用,消化道症状严重或体质弱者宜减量,必要时应该停药[3]。如无消化道症状应按规定空腹服药。督促患者定期复查肝功能及外周白细胞。肝功能受损,ALT高于正常值2倍,可予保肝治疗,治疗1-2周肝功能无好转,肝损害进一步加重者,应告知医生换药。外周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口服地榆升白片,严重时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白细胞低于3.0x10*3/L时,应暂停引起白细胞降低药物。出现视力下降时也应及时与医生联系,以便调整用药。
3.4 消毒隔离 肺结核主要经飞沫、呼吸道传播。护士应给患者讲解预防知识,嘱患者将痰吐入痰袋统一回收并焚烧,面对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用手帕遮住口鼻,减少结核菌的传播,保护自己和别人不被交叉感染,增强患者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4]。
4 结果
236患者共有99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9%,经及时采取措施,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愈患者220例,13例效果不明显,失访3例,治愈率93.2%。
5 讨论
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的患者自觉病情好转,不听从医务人员劝告擅自停药或不定期复查,造成严重肝功能损害、药物性肝炎的发生。一些患者则因为工作原因及生活变化而导致服药剂量的改变,造成治疗不彻底,导致耐药的发生。通过对患者的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问题,消除影响治疗的不利因素,促进患者按嘱规则、全程、合理用药,可以提高药物疗效,提高肺结核治愈率。
参 考 文 献
[1]梁冬梅,梁春媚,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护理 [2]余秀芬,结核病化疗顺应性探讨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2)116
[3]徐建芳,抗结核板装组合药临床不良反应观察[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22(1)19-20
[4]曾珂,102例肺结核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6)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