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治复发性口疮
姜仲霞分享
【关键词】复发性口疮 滋阴降火 活血止痛 敛疮生肌 内外兼治
复发性口疮亦称复发性阿弗他性溃疡,是口腔粘膜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好发于唇、颊、舌缘等,在粘膜的任何部位均能出现。可周期性复发,有明显的灼痛感。近几年,笔者运用内外兼治法,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
治疗38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龄19-63岁,平均41岁;病程半年-12年。轻型29例,溃疡数1-2个,直径2-3毫米的浅溃疡,微凹,上覆浅黄色假膜,溃疡周围充血呈红晕状,灼痛。重型9例,溃疡为深的“弹坑状”,周围充血,基底微硬呈结节状,直径达1-2厘米,疼痛剧烈,发热伴有进步淋巴结肿大。
2 治疗方法
2.1内服药,滋阴清火汤(笔者临床经验自拟方):知母9g,黄柏9g,生地30g,丹皮9g,泽泻9g,枸杞20g,炙甘草20g,黄连9g,黄芩9g,太子参15g,玄参15g,赤芍12g,丹参15g,川牛膝9g,发热加金银花15-30g,连翘12g;胃火炽盛加生石膏30g;咽痛加薄荷9g,舌苔腻加藿香9g,佩兰9g;大便秘结加大黄9g。水煎服,每日1剂。7天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
2.2外用药,儿茶6g,冰片3g 枯矾5g。研细喷洒溃疡面。每日早晚各喷洒1次。
3 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痊愈:口腔内溃疡面全面愈合,随访1年内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溃疡愈合,但半年后又复发;好转:疼痛减轻,溃疡仍不愈合,又改用其它方法治疗。无效:症状未改善。
3.2治疗时间 轻者1疗程即愈,重者2-3个疗程,一般服用3天即见效。
3.3治疗结果 痊愈29例,占76.3%;显效4例,占10.5%,好转3例,占7.8%;无效2例,占5.2%。总有效率94.7%。
4 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男,42岁。复发性口疮病史6年,复发5天,已口服抗生素头孢拉定胶囊,维生素C片,维生素B2片,替硝唑胶囊,栀子清火丸,外用冰硼散等药物,疗效不明显。于2010年3月12日,来我院就诊。检查:口唇内侧及舌边有两个大小不等约2-5mm溃疡面,周围红晕,边缘隆起,肿胀,中间凹陷,表面覆有一层淡黄色假膜,疼痛剧烈,说话进食均受影响,伴有头痛、发热、心烦急躁、小便赤、大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细数。给予滋阴降火汤加金银花30g,连翘12g,大黄9g。水煎服,每日一剂,配外用药。服7剂后,疼痛明显减轻。头痛发热愈,继进7剂,溃疡愈合,症状消失。
5 讨论
复发性口疮属于祖国医学“口疮”范畴。现代医学对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为多因素所致,如可能与α―溶血性L型链球菌感染,局部损伤,精神因素,缺铁、锌、叶酸,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认为,多嗜辛辣、肥甘厚味,劳倦内伤,致心脾积热,阴虚火旺,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发为口疮。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至济总录》载:“口疮者,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故舌部发生的疾病与“心”有关;“脾开窍于口”,“脾虚生湿”,“诸湿胖满皆属于脾”,故一些水肿性或渗出性口腔溃疡均与“脾”有关;心属火,肾属水,劳倦伤肾,损耗肾水,水不制火,心火亢盛,上发为口疮。治疗当滋肾阴,泻心火,除脾湿。滋阴清火汤中,知母、黄柏、生地、丹皮、泽泻、枸杞;滋肾阴、清相火,补肾水,制心火;黄连、黄芩、玄参清心泻火,除脾胃湿热;丹参、赤芍活血祛瘀,止痛;太子参、甘草益气生津,调和药性;牛膝引火下行。全方共奏滋阴清火,活血止痛,清热化湿,益气扶正之功。外用药中,儿茶敛疮生肌;冰片清热止痛;枯矾收湿消肿。内治外敷,全身局部并举,故治疗复发性口疮,取得显效。
复发性口疮亦称复发性阿弗他性溃疡,是口腔粘膜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好发于唇、颊、舌缘等,在粘膜的任何部位均能出现。可周期性复发,有明显的灼痛感。近几年,笔者运用内外兼治法,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
治疗38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龄19-63岁,平均41岁;病程半年-12年。轻型29例,溃疡数1-2个,直径2-3毫米的浅溃疡,微凹,上覆浅黄色假膜,溃疡周围充血呈红晕状,灼痛。重型9例,溃疡为深的“弹坑状”,周围充血,基底微硬呈结节状,直径达1-2厘米,疼痛剧烈,发热伴有进步淋巴结肿大。
2 治疗方法
2.1内服药,滋阴清火汤(笔者临床经验自拟方):知母9g,黄柏9g,生地30g,丹皮9g,泽泻9g,枸杞20g,炙甘草20g,黄连9g,黄芩9g,太子参15g,玄参15g,赤芍12g,丹参15g,川牛膝9g,发热加金银花15-30g,连翘12g;胃火炽盛加生石膏30g;咽痛加薄荷9g,舌苔腻加藿香9g,佩兰9g;大便秘结加大黄9g。水煎服,每日1剂。7天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
2.2外用药,儿茶6g,冰片3g 枯矾5g。研细喷洒溃疡面。每日早晚各喷洒1次。
3 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痊愈:口腔内溃疡面全面愈合,随访1年内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溃疡愈合,但半年后又复发;好转:疼痛减轻,溃疡仍不愈合,又改用其它方法治疗。无效:症状未改善。
3.2治疗时间 轻者1疗程即愈,重者2-3个疗程,一般服用3天即见效。
3.3治疗结果 痊愈29例,占76.3%;显效4例,占10.5%,好转3例,占7.8%;无效2例,占5.2%。总有效率94.7%。
4 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男,42岁。复发性口疮病史6年,复发5天,已口服抗生素头孢拉定胶囊,维生素C片,维生素B2片,替硝唑胶囊,栀子清火丸,外用冰硼散等药物,疗效不明显。于2010年3月12日,来我院就诊。检查:口唇内侧及舌边有两个大小不等约2-5mm溃疡面,周围红晕,边缘隆起,肿胀,中间凹陷,表面覆有一层淡黄色假膜,疼痛剧烈,说话进食均受影响,伴有头痛、发热、心烦急躁、小便赤、大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细数。给予滋阴降火汤加金银花30g,连翘12g,大黄9g。水煎服,每日一剂,配外用药。服7剂后,疼痛明显减轻。头痛发热愈,继进7剂,溃疡愈合,症状消失。
5 讨论
复发性口疮属于祖国医学“口疮”范畴。现代医学对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为多因素所致,如可能与α―溶血性L型链球菌感染,局部损伤,精神因素,缺铁、锌、叶酸,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认为,多嗜辛辣、肥甘厚味,劳倦内伤,致心脾积热,阴虚火旺,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发为口疮。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至济总录》载:“口疮者,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故舌部发生的疾病与“心”有关;“脾开窍于口”,“脾虚生湿”,“诸湿胖满皆属于脾”,故一些水肿性或渗出性口腔溃疡均与“脾”有关;心属火,肾属水,劳倦伤肾,损耗肾水,水不制火,心火亢盛,上发为口疮。治疗当滋肾阴,泻心火,除脾湿。滋阴清火汤中,知母、黄柏、生地、丹皮、泽泻、枸杞;滋肾阴、清相火,补肾水,制心火;黄连、黄芩、玄参清心泻火,除脾胃湿热;丹参、赤芍活血祛瘀,止痛;太子参、甘草益气生津,调和药性;牛膝引火下行。全方共奏滋阴清火,活血止痛,清热化湿,益气扶正之功。外用药中,儿茶敛疮生肌;冰片清热止痛;枯矾收湿消肿。内治外敷,全身局部并举,故治疗复发性口疮,取得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