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病人的临床护理与预防指导
吴慈亲分享
【摘要】目的 运用临床护理技术和服务理念,解除病人痛苦,配合外科临床医师提高肠梗阻病人的治愈率。方法 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护理措施的落实,使肠梗阻病人的各项治疗、护理顺利进行。结论 依照护理程序对肠梗阻病人进行观察、护理,了解肠梗阻的发病原因,总结肠梗阻病人的护理特点,加强健康教育,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肠梗阻 临床护理 胃肠减压 预防指导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发生障碍,是西藏地区外科的常见急腹症和多发病。本病发生急剧,病程发展迅速,如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可达10%[1],为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针对肠梗阻病人的病情和个人资料,进行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并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护理工作计划,对病人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我院外科2009年1月-2011年5月共收治肠梗阻病人82例,其中:急性肠梗阻63例;肠梗阻伴粘连9例;麻痹性肠梗4例;腹膜粘连伴肠梗阻4例;不完全性肠梗阻2例。本组82例中男性45例;女性37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83岁;平均39岁;农民70例;学生7例;其他5例;保守治疗49例;手术治疗33例;治愈51例;好转25例;未愈4例;死亡2例;平均住院日为10天。
1.2 临床表现
肠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胀、呕吐,无大便和无肛门排气。这些症状的出现和梗阻发生的急缓、部位的高低、肠腔堵塞的程度及个体差异有密切关系。
2 护理诊断
护理舒适的改变:腹痛、腹胀、呕吐;恐惧焦虑;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清理呼吸道低效;有口腔粘膜改变的危险;潜在并发症 -出血、伤口裂开、肠瘘。
3 护理措施
3.1 热情接待病人,安抚病人的情绪,由于患者发病突然,极度痛苦,及易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应多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做好解释安慰工作。
3.2 病人暂禁食、禁水。呕吐时嘱病人坐起或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保持口腔洁净。
3.3 胃肠减压:插胃管前,要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配合。插管时动作轻、稳、准,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如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时,则可能是误入气管应立即拔除。胃管插好后,在胃管末端接一次性负压吸引器,接管前排尽吸引器内的空气,防止空气挤入胃内,并妥善固定胃管,在胃肠减压期间,要保持胃管通畅,必要时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2次,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
向患者讲解胃肠减压的作用及重要性:即胃肠减压可吸出肠道内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及全身情况。使病人重视胃肠减压的作用,能做好胃管的长时间保留。
3.4 纠正脱水、电解质丢失和酸碱平衡失调 :认真观察生命体征、尿量、尿的颜色、呕吐物、胃肠减压的量、颜色和性质,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为医生估计输液量提供可靠的依据。按医嘱补充液体量和电解质。
观察记录皮肤弹性及粘膜改变情况,判断有无体液不足的存在。按医嘱及时送检标本,重视电解质、肾功能等检验结果,维持电解质平衡。遵医嘱补充液体量及电解质,并根据检验结果随时调整补充物质。重点评价24小时出入水量是否平衡。皮肤、粘膜是否恢复正常。血生化检查结果是否正常。
3.5 手术治疗的护理 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讲解手术的必要性,使患者能正确对待手术治疗,消除消积情绪和心理反应,平稳、安全地度过手术期。同时积极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
手术结束患者回病房后,硬膜外麻醉术后平卧6h或全身麻醉清醒生命体征稳定者取半卧位,半卧位可使膈肌下降,利于腹腔引流。协助病人采取舒适体位,变换体位可促进肠蠕动。病情许可术后第1天协助患者下床活动,先让患者坐在床边双腿摆动,无头晕不适时再下床活动,早期下床活动,可有效预防术后肠粘连。
术后应加强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意识、尿量的观察并记录;注意观察胃肠减压的量、颜色、性质和伤口渗出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术后24h~72h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应遵医嘱拔出胃管,开始饮淡盐水或温开水,20ml/次左右,无腹胀和特殊不适时可逐步进流质饮食。
3.6 口腔护理:呕吐后,用冷开水或等渗盐水漱口,胃肠减压期间每天进行口腔护理2次,防止口腔感染。
3.7 向病人说明有效咳嗽排痰的重要性,预防肺部炎症。鼓励并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排痰:病人半坐卧位,进行深而慢的呼吸,屏气3-5秒,然后慢慢呼气且尽量呼吸,第2次吸气时,屏住呼吸用力从胸部咳出,进行短促有力的咳嗽。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及拍背,雾化吸入每天2次,每次20分钟,为减少伤口疼痛对咳嗽排痰的影响,并嘱病人咳嗽时,用手轻压伤口,可减轻因腹压增加对伤口牵拉所致的伤口疼痛。
3.8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出血:多在手术后24~48小时内发生。肠粘连:许多学者认为腹部外科手术的大量开展是引起粘连性肠梗阻增加的主要原因[2]。肠梗阻术后,应警惕腹腔感染或切口感染及肠瘘的可能,如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3.9 健康教育 指导病人应注意饮食卫生,多进食易消化、低渣食物,少吃诱发肠梗阻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饭后1小时内剧烈运动,避免突然改变体位,避免受凉。
4 讨论
4.1 在本次82例患者中,青中年占绝大多数,且绝大多数为拉萨市周边县区藏族农民。在西藏农村地区部分群众的饮食生活习惯是喜食肉、糌粑、煮土豆、饮洒等;而进食蔬菜、粗纤维食物则较少,同时西藏地处高海拨地区,缺氧等因素影响食物在肠道的蠕动和通过。我们认为这是本组农村地区肠梗阻发病率较城市地区高的原因之一。为此。作为护理工作者要注意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教育,提倡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改善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膳食。
4.2 在肠梗阻的护理工作中无论是保守治疗或是手术治疗,其中最为重要的就两点:第一就是加强病情观察包括腹痛、腹胀、呕吐、肛门排气等肠梗阻的典型症状和病程进展的情况;第二持续胃肠减压的护理,胃肠减压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中都十分重要。
总之,在肠梗阻病人的护理过程中,依据疾病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是基础,而细致、周到的护理措施是成功护理肠梗阻病人的保证。
参 考 文 献
[1] 鲁连桂.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5次印刷.194-198.
[2] 陈能亮,李目.肠梗阻386例临床分析.中国医药卫生,2008NO.8.4-6.
【关键词】肠梗阻 临床护理 胃肠减压 预防指导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发生障碍,是西藏地区外科的常见急腹症和多发病。本病发生急剧,病程发展迅速,如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可达10%[1],为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针对肠梗阻病人的病情和个人资料,进行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并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护理工作计划,对病人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我院外科2009年1月-2011年5月共收治肠梗阻病人82例,其中:急性肠梗阻63例;肠梗阻伴粘连9例;麻痹性肠梗4例;腹膜粘连伴肠梗阻4例;不完全性肠梗阻2例。本组82例中男性45例;女性37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83岁;平均39岁;农民70例;学生7例;其他5例;保守治疗49例;手术治疗33例;治愈51例;好转25例;未愈4例;死亡2例;平均住院日为10天。
1.2 临床表现
肠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胀、呕吐,无大便和无肛门排气。这些症状的出现和梗阻发生的急缓、部位的高低、肠腔堵塞的程度及个体差异有密切关系。
2 护理诊断
护理舒适的改变:腹痛、腹胀、呕吐;恐惧焦虑;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清理呼吸道低效;有口腔粘膜改变的危险;潜在并发症 -出血、伤口裂开、肠瘘。
3 护理措施
3.1 热情接待病人,安抚病人的情绪,由于患者发病突然,极度痛苦,及易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应多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做好解释安慰工作。
3.2 病人暂禁食、禁水。呕吐时嘱病人坐起或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保持口腔洁净。
3.3 胃肠减压:插胃管前,要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配合。插管时动作轻、稳、准,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如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时,则可能是误入气管应立即拔除。胃管插好后,在胃管末端接一次性负压吸引器,接管前排尽吸引器内的空气,防止空气挤入胃内,并妥善固定胃管,在胃肠减压期间,要保持胃管通畅,必要时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2次,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
向患者讲解胃肠减压的作用及重要性:即胃肠减压可吸出肠道内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及全身情况。使病人重视胃肠减压的作用,能做好胃管的长时间保留。
3.4 纠正脱水、电解质丢失和酸碱平衡失调 :认真观察生命体征、尿量、尿的颜色、呕吐物、胃肠减压的量、颜色和性质,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为医生估计输液量提供可靠的依据。按医嘱补充液体量和电解质。
观察记录皮肤弹性及粘膜改变情况,判断有无体液不足的存在。按医嘱及时送检标本,重视电解质、肾功能等检验结果,维持电解质平衡。遵医嘱补充液体量及电解质,并根据检验结果随时调整补充物质。重点评价24小时出入水量是否平衡。皮肤、粘膜是否恢复正常。血生化检查结果是否正常。
3.5 手术治疗的护理 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讲解手术的必要性,使患者能正确对待手术治疗,消除消积情绪和心理反应,平稳、安全地度过手术期。同时积极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
手术结束患者回病房后,硬膜外麻醉术后平卧6h或全身麻醉清醒生命体征稳定者取半卧位,半卧位可使膈肌下降,利于腹腔引流。协助病人采取舒适体位,变换体位可促进肠蠕动。病情许可术后第1天协助患者下床活动,先让患者坐在床边双腿摆动,无头晕不适时再下床活动,早期下床活动,可有效预防术后肠粘连。
术后应加强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意识、尿量的观察并记录;注意观察胃肠减压的量、颜色、性质和伤口渗出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术后24h~72h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应遵医嘱拔出胃管,开始饮淡盐水或温开水,20ml/次左右,无腹胀和特殊不适时可逐步进流质饮食。
3.6 口腔护理:呕吐后,用冷开水或等渗盐水漱口,胃肠减压期间每天进行口腔护理2次,防止口腔感染。
3.7 向病人说明有效咳嗽排痰的重要性,预防肺部炎症。鼓励并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排痰:病人半坐卧位,进行深而慢的呼吸,屏气3-5秒,然后慢慢呼气且尽量呼吸,第2次吸气时,屏住呼吸用力从胸部咳出,进行短促有力的咳嗽。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及拍背,雾化吸入每天2次,每次20分钟,为减少伤口疼痛对咳嗽排痰的影响,并嘱病人咳嗽时,用手轻压伤口,可减轻因腹压增加对伤口牵拉所致的伤口疼痛。
3.8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出血:多在手术后24~48小时内发生。肠粘连:许多学者认为腹部外科手术的大量开展是引起粘连性肠梗阻增加的主要原因[2]。肠梗阻术后,应警惕腹腔感染或切口感染及肠瘘的可能,如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3.9 健康教育 指导病人应注意饮食卫生,多进食易消化、低渣食物,少吃诱发肠梗阻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饭后1小时内剧烈运动,避免突然改变体位,避免受凉。
4 讨论
4.1 在本次82例患者中,青中年占绝大多数,且绝大多数为拉萨市周边县区藏族农民。在西藏农村地区部分群众的饮食生活习惯是喜食肉、糌粑、煮土豆、饮洒等;而进食蔬菜、粗纤维食物则较少,同时西藏地处高海拨地区,缺氧等因素影响食物在肠道的蠕动和通过。我们认为这是本组农村地区肠梗阻发病率较城市地区高的原因之一。为此。作为护理工作者要注意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教育,提倡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改善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膳食。
4.2 在肠梗阻的护理工作中无论是保守治疗或是手术治疗,其中最为重要的就两点:第一就是加强病情观察包括腹痛、腹胀、呕吐、肛门排气等肠梗阻的典型症状和病程进展的情况;第二持续胃肠减压的护理,胃肠减压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中都十分重要。
总之,在肠梗阻病人的护理过程中,依据疾病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是基础,而细致、周到的护理措施是成功护理肠梗阻病人的保证。
参 考 文 献
[1] 鲁连桂.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5次印刷.194-198.
[2] 陈能亮,李目.肠梗阻386例临床分析.中国医药卫生,2008NO.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