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医药学论文>临床医学>

中医临床论文

秋梅分享

  现今,随着中医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扩大,各地学习中医的人越来越多,中医临床是中医发挥治疗效果和被外国友人肯定的关键环节。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医临床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医临床论文篇1

  浅析临床教学中医学生素质的培养

  1.引言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临床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医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这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形成好的医德医风,大力提高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医学院校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打造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改进医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立临床实习考核机制,建立完善的临床教学管理制度。学校的临床教学要紧紧围绕着全面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来开展。

  2.医学生素质培养的内容

  2.1 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是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概括而言,医生职业道德主要包括:(1)爱岗敬业,救死扶伤,为病人解除病痛。(2)不能使用有害的药物及用品(3)依法行医,不能有吃回扣、收红包的现象。(4)言行文明礼貌,关心、同情和爱护病人。(5)对病人要尊重,不能歧视病人,把病人分为三六九等来差别化服务。(6)谨守病人隐私和秘密。医生是神圣而光辉的职业,自然而然要求也越高,医学生要以学医和为医学事业奉献为荣,树立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医学专业素质

  带教老师在临床教学中会传授大量的医学知识,医学生需要将这些医学专业知识学懂学透,并掌握扎实的医学专业理论。同时,医学生还要培养熟练的专业技能,在临床教学中学习精湛的专业技术。专业素质是医学生的核心素质,医学院校要培养的就是专业素质过硬的医学人才。医学生要苦练基本功,不断学习医学专业知识,逐步具备较高的医学专业素质。

  信息素质

  现代医学日新月异,医学信息在不断的更新和变化。作为新时代的医学生不及时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信息,那就注定落后。因此,医学生要时刻关注着医学的动态变化,与时俱进,获得一定的信息来源,能随时检索到自己想知道的信息。

  2.4 人文素质

  医学生所要培养的人文素质是指在人文方面所具备的综合品质。它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医学院校在临床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人文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医学是一门技术,它更需要具有人文精神的医生去掌握,这样才能更好地执行救死扶伤的理念。

  2.5心理素质

  医生的职业风险越来越大,医患关系又趋于紧张,医生的心理压力不断提高,导致医生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和情绪化,严重的会采取自杀的方式。因此,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医生而言尤为重要。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医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了解和掌握一些可以解压的方式,找到正当的发泄途径。特别是在临床实习的时候遇到各种事情要从容、淡定,静下心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临床教学中医学生素质培养的方法

  3.1 推进临床教师的队伍建设,增强师资力量

  临床实习中带教老师的角色特别重要,他们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一个医学技术精湛的带教老师把自己的所学所悟讲授给学生,将自己的技术传授于学生,必然使学生受益匪浅。因此,在挑选带教老师的时候,尽量挑选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医务人员。大力推进临床教师的队伍建设,增强师资力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挖掘学生的潜力

  教师在临床教学过程中要把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根据临床教学的学习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对所讲授的内容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样就可以在事后去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复习巩固,真正地将临床知识吸收进脑海。同时,教师还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注重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部分医学生终归是要走上临床医学岗位,需要克服心理障碍,具备独挡一面的能力,不管是在治病救人方面,还是在协调纠纷、矛盾方面,都要沉着冷静,镇定自若地解决好问题。在临床教学中,教师要身体力行,向学生展现解决问题应有的魄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告诉学生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应该怎么样去处理。

  3.4 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价值,提高自身的修养

  临床教学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帮助学生肯定自身存在的价值。教师要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提高自身的修养。

  结语

  临床教学是医学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推陈出新,对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教师还要多充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精炼自己的讲授内容,提高自身的讲授水平,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于学生。

  中医临床论文篇2

  浅谈转化医学与胃癌中医临床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医学界的热点话题,是现代医学研究的助推器。中医药的发展和创新同样需要吸收转化医学的理念和方法。2008年,本院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脾胃病),其中胃癌是重点研究病种。笔者现从胃癌中医研究的角度,就转化医学应用的切入点、具体方法和实际体会作一分析,以期与同道交流,为中医临床研究产出标志性成果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关于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或称为转化研究,是国际生物医学领域的新概念。1992年,“Bench to Bedside”(从实验室到病床)的概念首次出现在《Science》杂志上[1]。1993年,“转化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的名词出现在PubMed,建议将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等癌基因用于癌症的早期检测[2]。1996年,“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概念在《Lancet》杂志正式提出[3],认为可将与特定肿瘤相关的基因突变应用于临床而造福患者。迄今为止,全球用于肿瘤研究领域千万亿美元的科研投入,却只收获了数百万篇科研论文,最近30年癌症导致的死亡率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4]。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生物信息学的飞速发展和高科技检测手段的不断涌现,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之间的屏障日益加大,二者脱节严重。而转化医学则是把基础医学的研究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为疾病预防、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的技术、方法和药物,是从实验室到病床,再从病床到实验室(“bench to bedside”and“bedside to bench”,“B to B”)的连续过程[5]。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2006年实施了临床和转化科学奖励计划(CTSA)资助转化研究,以催化转化医学新学科的发展,目前已在38所大学,如哈佛、耶鲁、斯坦福、杜克等名校建立了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预计2012年建立60个临床和转化科学中心,每年资助研究经费约5亿美元[6]。英国在2008-2013年,拨款4.5亿英镑用于转化医学研究,而欧盟用于转化医学研究的经费更是达到60亿欧元[7]。国际上也先后创办了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等转化医学的专业期刊。

  相对而言,转化医学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2007年,卫生部启动的“健康中国2020”医学科技战略思路中提出了动态性、系统性转化整合的战略。目前,专门的转化医学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已经建立,转化医学研讨会也在陆续召开,为转化医学在中国的发展构建了平台[8],如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合作建立的生物医学转化型研究平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分子与转化医学研究所;湘雅医院成立了中南大学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重点针对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的研究,将恶性肿瘤的关键临床问题转化为生物学科学问题。

  2 转化医学与胃癌中医临床研究

  转化医学已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助推器,也将是中医临床研究发展的新动力。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筹建了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目前全国共有16家,从事14个重点病种的研究,这一重要举措为中医临床的转化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要将转化医学与胃癌中医临床研究紧密融合,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2.1 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9年颁布《中医临床研究发展纲要(试行)》指出:“中医临床研究应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采用中医传统的研究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通过多学科的合作,不断提高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危重病的能力。”西医临床之所以能够取得快速发展,是因为实时追踪生物科学前沿动态,紧密结合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充分运用最新技术发展自己。很多学科如物理学、计算机科学都是独立的学科,但西医能很好地借鉴其成果并运用到自己的临床研究中。中医临床研究也应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交叉融合多学科,以期取得突破发展、高速发展。

  中医治疗肿瘤有一些使用年代久远、临床疗效确切的药物和方法,如能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突破旧的思维模式,积极、充分、合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明确中药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中医临床可望在转化研究中取得较大成果,为中医现代化开辟新路径。以研究胃癌为例,我们的研究显示,以健脾为主的中药复方能抑制胃癌MDR1-mRNA基因的表达水平,逆转胃癌化疗的多药耐药,从而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9]。胃癌的微卫星DNA不稳定(MSI)和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0],我们正开展的胃癌术后中医干预临床研究中,检测患者服中药前后(手术及术后1年胃镜检查)病理组织的MSI,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MSI的变化情况,从而探索中医治疗抗胃癌复发转移的机制。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开展中药的合理配伍抗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果。总之,自觉地参照应用转化医学研究的视角和方法,把胃癌的临床研究纳入转化医学研究的框架,有望取得更多的方法论启发、借鉴,以及严格的研究规范。

  2.2 开展循证的胃癌中医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是转化研究的重要环节。国际一流的医院都强调诊疗规范的制定,而临床诊疗规范制定的根据在于临床研究结果所提供的证据。

  通常的转化研究是从实验室到病床、再从病床到实验室的连续过程,临床研究是转化研究的出口。如发现肿瘤细胞的特异抗原,然后开发针对特异抗原的药物,最终研发成功靶向治疗药物,基本上遵循了从基础到临床的转化。   传统中医药的转化研究,可以是从实验室到病床,也可以是从病床到实验室。多数是采取首先从临床到基础的路径,原因在于中医临床是确有疗效的。中医药几千多年的历史是典型的经验医学、实践医学,然而在循证医学时代,要求医生提供给患者的治疗措施具备循证医学的证据,从而迫使中医药向实证医学发展。如何开展循证的临床试验,制定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取得高级别的研究成果,是中医临床研究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临床转化研究需要遵循循证医学原则。

  迄今为止,外科手术仍被认为是唯一可能治愈胃癌的方法,但根治术后60%的患者会出现肿瘤的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11]。西医只是定期随访检查,等到肿瘤复发转移后再行治疗。有鉴于此,我们开展了国家级课题“健脾养胃法为主的个体化治疗对胃癌术后复发转移干预的临床研究”,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通过前瞻性、大样本的研究,为中医药疗效评价奠定基础,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有资料表明,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短,生活质量低下,中位生存期仅为6~10个月[12]。针对这一难题,我们开展了另一项国家级课题“中医药对晚期胃癌的干预方案及推广应用”。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评价中医药对晚期胃癌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的作用,并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方案,再进行社区推广与运用。这种从循证的中医临床研究到临床方案制定再到社区运用是对转化医学的典型诠释。由此可见,循证医学指导下的临床研究是转化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循证的临床研究过程中,还会发现一些新的课题,需要把这些课题回归基础研究,然后再回到临床研究中,不断地实践“B to B”,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深入阐明机理、提高临床疗效的良性互动,可以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也是把胃癌中医临床研究主动纳入转化医学框架中的精髓所在。

  2.3 建立共享的数据库

  2.3.1 文献信息库 中医古籍记载了大量珍贵的资料与临床经验。建立古籍文献库是临床研究的基础工程之一。如我们通过临床医学研究人员、古文献研究人员与数据库设计人员共同协作,建立胃癌古籍库,为临床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转化医学研究的起点之一。此外,名老中医经验也是极为宝贵的财富,需要及时总结,甚至抢救性发掘,同样成为转化医学研究的起点之一。

  2.3.2 患者资料库 临床转化研究必须以庞大的患者群为依托,为方便采集患者的研究资料,基于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构建临床科研数据共享系统。通过“一种输入,两种输出”的模式,结合胃癌中医临床研究的需求,方便地挖掘和分析临床研究内容,为构建患者资料库奠定了基础。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胃癌临床科研数据共享系统,并已投入临床使用。

  2.3.3 标本库 包括胃癌中医药治疗前后的病理组织标本,治疗前后的血液及其他体液标本,同时结合患者长期、准确的随访资料,对临床转化研究的开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 结语

  转化医学是系统工程,与中医临床研究的结合还需要体制、资金、人才及政策导向等全方位的整合。可以预期的是,转化医学的深入运用,必将有效地推动中医临床研究的进程,加快中医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Choi DW. Bench to bedside:the glutamate connection[J]. Science, 1992,258:241-243.

  [2] Butler D. Translational research:crossing the valley of death[J]. Nature,2008,453:840-842.

  [3] Geraghty J.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J]. Lancet,1996,348:422.

  [4] 桂永浩.转化医学:用多学科交叉策略推动医学发展[J].复旦教育论坛,2007,5(6):86-91.

  [5] Marincola FM. Translational medicine:a two-way road[J]. J Transl Med,2003,1(1):1.

  [6] Adams JU. Building the bridge from bench to bedside[J]. Nat Rev Drug Discov,2008,7(6):463-464.

  [7] Woolf SH. The meaning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 and why it matters[J]. JAMA,2008,299:211-213.

  [8] 洪琪,郭进,刘媛,等.转化医学:新世纪医学发展新动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9,8(3):39-41.

  [9] 舒鹏,刘沈林.参芪健胃汤对胃癌多药耐药基因及肺耐药蛋白逆转作用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08,24(5):1-3.

  [10] Hayden JD, Cawkwell L, Dixon MF, et al. A comparison of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in early onset gastric carcinomas from relatively low and high incidence European populations[J]. Int J Cancer,2000,85(2):189-191.

  [11] Ajani JA. Evolving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J]. Oncologist,2005,10(3):49-58.

  [12] Qin SK, Gong XL. Chemotherapy of advanced gastric-carcinoma: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J]. Chinese Clinical Oncology,2006, 11(9):641-652.

猜你喜欢:

    340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