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五年级方法>五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题

嘉馨分享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题,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题1

  《古诗词三首》

  1、《牧童》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舟过安仁》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平乐·村居》词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牧童》是_________ 代诗人_________ 的作品。诗的第一句话写 _________,第二句写 _________,分别从 _________和_________ 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 _________的情景,塑造了一个_________ 、_________ 的牧童形象,表达了 _________、_________ 。

  5、《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_________ 的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 _________,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 _________。我们还学过他写的_________

  6、《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词,又叫 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代诗人 _________。(他是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代表作《稼轩长短句》。)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题2

  一、看汉字写拼音。

  蓑 遮 醉 媚 锄

  ( ) ( ) ( ) ( ) ( )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草铺(pū pù)横野六七里。

  2.收篙停棹(diào zhào)坐船中。

  3.清平乐(yuè lè)

  4.最喜小儿亡(wánɡ wú)赖。

  5.溪头卧剥(bāo bō)莲蓬。

  三、辨字组词。

  牧( ) 哀( ) 醉( )

  枚( ) 蓑( ) 碎( )

  绿( ) 遮( )

  剥( ) 蔗( )

  三、选择正确的义项填空。

  1.《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的作者分别是 代 、 代 、 代 ( )

  A.宋 吕岩 宋 杨万里 宋 辛弃疾

  B.唐 吕岩 宋 杨万里 宋 辛弃疾

  C.唐 吕岩 宋 辛弃疾 唐 杨万里

  2.“笛弄晚风三四声”中“弄”的意思是( )

  A.做;干 B.逗弄 C. 耍:玩耍

  3.“最喜小儿亡赖”中“亡赖”的意思是( )

  A.放刁撒泼,蛮不讲理

  B.游手好闲的人

  C.顽皮、淘气

  五、填空

  1. ,收篙停棹坐船中。

  2. ,溪上青青草。

  3. ,白发谁家翁媪?

  4.“清平乐”是 ,我还知道这些词牌名: 、 、 。

  5.读了本课三首古诗词,我体会到了 。

  六、课内阅读。

  1.默写《牧童》,并用“/”在诗中画出朗读的节奏。

  2.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想想它们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七、课外阅读。

  稚 子

  (宋)杨万里

  稚子①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②(zhēnɡ).

  敲成玉謦(qìnɡ)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①稚子:小孩子。 ②钲: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钟。

  1.根据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2)敲成玉謦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读了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3.“敲成玉謦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八、杨万里写田园诗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从以前读过他的田园诗中选一首写下来,也可以写其中印象最深的诗句。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题2参考答案

  一、看汉字写拼音。

  蓑 遮 醉 媚 锄

  ( suō ) ( zhē ) ( zuì ) ( mèi ) ( chú )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草铺(pū√ pù)横野六七里。

  2.收篙停棹(diào zhào√)坐船中。

  3.清平乐(yuè√ lè)

  4.最喜小儿亡(wánɡ wú√)赖。

  5.溪头卧剥(bāo√ bō)莲蓬。

  三、辨字组词。

  牧( 牧童 ) 哀( 哀痛 ) 醉( 陶醉 )

  枚( 一枚 ) 蓑( 蓑衣 ) 碎( 破碎 )

  绿( 绿色 ) 遮( 遮盖 )

  剥( 剥花生) 蔗( 甘蔗 )

  三、选择正确的义项填空。

  1.《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的作者分别是 代 、 代 、 代 ( B )

  A.宋 吕岩 宋 杨万里 宋 辛弃疾

  B.唐 吕岩 宋 杨万里 宋 辛弃疾

  C.唐 吕岩 宋 辛弃疾 唐 杨万里

  2.“笛弄晚风三四声”中“弄”的意思是( B )

  A.做;干 B.逗弄 C. 耍:玩耍

  3.“最喜小儿亡赖”中“亡赖”的意思是( C )

  A.放刁撒泼,蛮不讲理

  B.游手好闲的人

  C.顽皮、淘气

  五、填空

  1.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2.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3.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4.“清平乐”是 词牌名 ,我还知道这些词名: 摸鱼儿、踏莎行、永遇乐。

  5.读了本课三首古诗词,我体会了 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六、课内阅读。

  1.默写《牧童》,并用“/”在诗中画出朗读的节奏。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2.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想想它们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略。

  (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略。

  七、课外阅读。

  稚 子

  (宋)杨万里

  稚子①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②(zhēnɡ).

  敲成玉謦(qìnɡ)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①稚子:小孩子。 ②钲: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钟。

  1.根据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小孩子从金黄色的盆子里倒出一块清晨结成的冰,然后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上当银钲。

  (2)敲成玉謦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敲冰块的声音响彻林外,就像敲玉謦。敲着敲着,冰块突然破裂,发出的声音就像玻璃掉在地上一样。

  2.读了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一个儿童玩冰块的情景。

  3.“敲成玉謦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B )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八、杨万里写田园诗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从以前读过他的田园诗中选一首写下来,也可以写其中印象最深的诗句。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课文知识点

  一、牧童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二、舟过安仁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①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②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可以参阅。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三、清平乐·村居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诗人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了特定的背景。接着讲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有趣,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读来觉得有无限温情充溢胸中。

  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几句集中写这一农户。诗人眼前的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最小的孩子在溪边趴着剥莲蓬玩耍。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最喜”表达了他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这喜爱之情缘于小儿的可掬憨态:在溪头趴着,悠闲地剥着莲蓬,何等的调皮,何等的自在啊!当然,这里也不乏诗人看到这样安详的农家生活状态后心里产生的愉悦之感。

  可以说,这是诗人偶然捕捉到的一个生活镜头,同时在不经意间,流露了诗人那极富生活情趣、极富人情味的内心世界。听到那低绕婉转的南方口音,看到这样一幅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场景,诗人内心一定充满了无限的柔情和温暖。这个普通的农家,他们也许是清贫的,却又是多么地幸福和快乐啊!老夫妻和和气气,孩子们尽自己所能地进行劳动,心态是那么的平和,最小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享受着童年美好的时光,这一切,是多么让人心生感慨啊!当然,诗人并没有将内心的这种感受直接诉诸笔端,可从他那看似客观的描述中,感受到宁静的乡村生活给他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

猜你感兴趣:

1.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同步指导

2.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同步解析

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教学建议

4.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

5.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句子赏析

    287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