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最大的书教学设计(2)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最大的"书"》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⑴认识“勘、岩”等10个生字。
⑵认识“岩石”,了解岩石的作用及地壳变化。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价值观目标:
在对话中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岩石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要想学好这篇课文,先得学会这课的生字,你们有信心吗?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要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再把生字从课文中找出来,连成词多读几遍。
待会儿请同学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看谁的小老师当得最出色。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2、检查自读情况:
⑴谁愿意当小老师代着大家读一读你喜欢的词?(课件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
⑵去拼音随机抽读。(“我指你读”)
三、由题质疑,自主研读
理解“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过渡:同学们生字认得真不错,今天咱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叫──最大的“书”(板书)
师生再次齐读。
1、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书”为什么要加上“”号)
2、请你们带着这个疑问默读课文,看谁最先知道“书”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
3、学生默读汇报:
出示: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4、出示:岩石就是书啊!
谁来读读这句话?(三人)齐声再读这句。
5、读后质疑:
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
读了这本书,我们会知道什么?
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你们都是勤学好问的孩子,课文中的小朋友川川和你们一样,也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想弄个明白,这就叫──刨根问底。
四、细读课文5~12自然段,合作探究
爱刨根问底的你们就发挥团结合作的精神,选择你们喜欢的读书方式,选择你的学习伙伴,读一读课文的第5~12自然段,解决你们提出的问题。
1、合作研读,小组内交流。
2、汇报解决:
⑴书里有什么?(文字和图画)
①指名从文中找出书里的文字和图画。(雨痕、波痕、矿物、树叶、贝壳、小鱼)
②分别指名读。各一个,愿意读的一起读。
③教师点拨:
平常我们在读书时,都是通过书里的文字和图画获得了知识,今天我们读了岩石这本书中的文字和图画,也一定会有收获。
请同学们不出声地再读一读这部分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了这本岩石书中的文字和图画,你知道了什么?
④默读课文,深入思考。
⑤交流:
适时出示:“它告诉我们……这座山。”(配音乐,课件展示这一变化过程)
⑥看到地球亿万年间的变化你想说些什么?
⑦有感情地读这段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瞧咱们的地球爷爷真像个魔术师,在亿万年间竞发生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⑧你们也很了不起啊!既能不懂就问,又能合作解决自己的疑问,老师看到你们的脸上已经露出了解决问题的兴奋的笑容。能将你们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选择读书伙伴分角色读5~10段(出示)
A、学生分角色读(请2~3组)
B、师生合作读:
老师被你们的朗读深深感染了,我可以和大家合作吗?
C、学生集体分角色读。
⑵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课内外结合。
五、拓展实践,课外延伸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终于和川川一起读懂了这本最大的“书”。想一想川川现在心里会想些什么?
⑴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⑵猜一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2、爱动脑筋,勤学好问的你们还想说些什么呢?
孩子们,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其实就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这本书里有许许多多神奇奥妙的知识,你们愿意在今后的学习中走进大自然,一起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吗?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最大的"书"》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课堂是学生的,就该让学生把所思、所想、所知道的说出来。创设“伙伴合作学习”的情境,可以使学生自然地抒发。
1、初读预习:
初读课文,勾画生字、喜欢的词语、不懂的字词。
2、互相交流:
⑴和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如:
“岩”,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岩”;我去过重庆的红岩村,我还知道有部小说叫《红岩》。
“册”,教科书封面上写有“二年级下册”。
⑵把自己喜欢的生词读给同伴听,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这样引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促使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如,地质勘探队员──我喜欢书中的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因为他懂的东西多。
⑶向同桌请教不懂的字词。如,宝藏、矿物。
⑷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流利。
3、同桌向集体汇报:
⑴开火车认读生字。
⑵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朗读擂台赛”。一人读一句,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⑶写字指导:
①写正确:
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厚”字上下都无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王”。“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埋”字左边是土字旁,要与“理”区分字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记住“有土才能埋”。
②写美观:
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的左撇,“铁”字右边的第二撇,“册”字的两撇。建议重点指导竖撇的书写。指导应以示范为主,不妨多示范几次,让学生反复观察由“竖”到“撇”的变化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反复练习,感悟由“竖”到“撇”的自然过渡。
二、朗读感悟
本课以人物对话为主,教学时可以采取“角色体验”的方式,去读、演、悟。
1、问中读:
“书”,为什么加引号呢?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
2、读中学:
⑴自由读:
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你想知道他问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吗?请赶快读一读吧。
⑵伙伴对读:
找自己的伙伴读一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到了什么?
⑶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演中悟:
⑴四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角色选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你能设计出爸爸的动作神态吗?
合作演一演。
⑵集体评一评:
哪个角色演得好?为什么?
4、猜中想:
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
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想学他吗?
三、积累运用
1、词语开花:
看看课后“我会填”中红花里的字,你发现规律了吗?你会填吗?
学生自主填好后,可以开展组词游戏。如:
宝石──石头化石──石英
高山──山岭大山──山川
大地──地球土地──地图
2、词语积累:
认真奇怪闪光透明宝藏足迹刨根问底
3、本课中的问句和感叹句比较多,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不同的语气。如:
问句:
⑴哪里有书啊?
⑵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⑶这能说明什么呢?
感叹句:
⑴它们都是字呀!
⑵太好了,太好了!
⑶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四、实践活动
课文中的学习伙伴读到“岩石就是书啊”这句话时,深有感触地说:“真没想到!”实际上,让我们“真没想到”的事物可多了。课外读一读《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看看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五、资料袋
地层和化石
与人类发展历史相比,地球的历史漫长而复杂得多。达·芬奇曾经指出:地球是一本书,这本书早于文字记载,科学的任务是辨地球自身的历史痕迹。辨读地球历史的依据是地层和化石。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天然地质史书,地层好比书的每一页,化石则是每页中清楚的文字。地层就是按时代先后沉积下来的岩层,化石就是在沉积地层中保存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不同时代的地层中有不同的化石相对应。研究地层和化石,可推知地球发展的年代、地壳运动情况、古地理古生物环境等实况,对人类认识地球的发展史有重要意义。比如,在珠穆朗玛峰顶发现了鱼类化石,便可推知这里曾是大海;在南极洲发现有露出地表达上千米的煤层,说明南极洲曾是森林茂盛之地。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