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设计>>摄影构图>

摄影构图课教案精选的作品图片

嘉琪分享

  摄影构图图片以独特的视角表现生活,形象生动,别具一格。在新课改中出现的构图图片解读是新的课题,我们只有深入探究,不拘一格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的要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摄影构图课教案精选的作品和摄影构图图片教学。

  摄影构图课教案精选的作品

  摄影构图图片教学:探究图片选材

  选择什么样题材和素材来表达时代主题,这是摄影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我们在欣赏摄影图片时,常常意识不到摄影创作时选材的困惑,当然不排除有极少的浑然天成的惊人之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图片的选材方面做一番解读,了解不同的艺术手法遵循共同的思维模式。

  可以先请学生回顾一下,曾阅读过哪些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在表现“战争的创伤,和平的珍贵”的文学作品中,最受感染、印象深刻的是哪些作品?接着启发:在文学创作中,同一个主题,选材的巧妙与否决定了作品水平的高低,那么,在摄影领域,如何表现战争的苦难?你会选择什么素材入镜?步步铺垫之后,再让学生看课文《图片两组》,分析作者的选材角度与技巧。

  第一组表现“战争的创伤”的四幅图片,分别是空袭后的孤儿、伤残归来的战士、父子别离赴战场、集中营的幸存儿,四幅图片中有三幅涉及了儿童,从人的精神痛苦、弱者的无辜、战争的无情等多方面表现了作者的立场,每幅照片都强烈地震撼着读者。这样的素材就表现了摄影者独特的眼光和冷峻的思考,关注了战争中易被人们忽略的方面。

  再深入一步来分析:东西方文学有着差别,是因为东西方文化有着差异。摄影由西方传入中国,摄影作品是否如文学般有着东西方文化差异呢?就选材而言,同样的主题,东西方摄影家选材视角会一致吗?

  结合课本中摄影图片,如表现“欢庆战争胜利”这一主题,都是庆祝来之不易的胜利,同样的群众欢庆场面,东西方摄影师撷取的素材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异?

  引导学生解读摄影图片的选材角度,可以加深学生对摄影作品的理解,对不同文化的体验。

  摄影构图图片教学:探究图片表现手法

  摄影图片也是艺术作品,其表现手法与别的文艺作品相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摄影图片为了突出主题,增强表达效果,也常用虚实、渲染、衬托、对比等手法。比如,《图片两组》中“伤兵归来”,美国下士与妻子相拥的身影满满占据画面左半幅,右半幅却是出奇的空旷,只有大片空地、遥远而模糊的地平线、小小的拐杖,空阔的旷地,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显出人物的无奈而无助,而下士笔直的裤缝、锃亮的皮鞋、女子连衣裙下健全的双腿与下士残缺的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摄影图片与文学作品一样,常用描写,而且摄影更注重全景式描写以及近景式描绘。全景式描写,场面大,背景深,环境占据了画面的较大面积,人物只占一小部分,画面着重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用色彩和光线来烘托气氛,图片显得意蕴深远,让人感觉到有浓烈的情感隐藏在画面的背后。如《图片两组》中“集中营图”中的孩子只占小部分,大片尸体延伸到远方,高大的蓊郁的树木,阳光下的阴影营造了压抑的氛围。摄影师利用全景营造图片的氛围,强烈地感染着读者。

  而近景式描绘,人物占据画面的主体,关注人物的表情,体现人物的喜怒哀乐,直接表现人物的情感。比如,“战士别子图”,即将奔赴前线的战士忧伤的神色与孩子哭泣的脸部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摄影师使用近景式描绘,把注意力汇聚到人物脸部,突出人物表情,既增强了图片的纪实性,也加强了感染力。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摄影图片运用的艺术手法,可以让解读更深入。
猜你喜欢:

1.人像摄影构图影调设计作品有哪些素材

2.人像摄影构图画面构成设计作品有哪些

3.师说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4.劝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5.人像摄影构图简单的摄影作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