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现当代文学>

论闻一多诗歌创作的特色

陈振华分享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闻一多的名字已经铸刻在无数革命者用鲜血凝成的天安门前的烈士纪念碑上。他那“昂头做狮子吼的民主战士”的形象,已经深深烙印在无数中国人民的心里。作为一个著名的学者,他在学术上的造诣,特别是在我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中,“他那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赅博,立说的新颖,不仅是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作为一个优秀的爱国诗人,他的两部诗集《红烛》和《死水》,在新诗史上矗立起一座璀璨夺目的丰碑。
作为一个诗人,闻一多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数量是并不多的,他只出版过两本完整的诗集:《红烛》和《死水》。此外,还有一些零星的篇章。他写作新诗的时间,从1921年到1928年,也仅仅是八年。然而,在我国新诗史上,他却占有一个独特的地位. 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要在中国现代诗人中,找出象他这样联结着中国古代诗、西洋诗和中国现代各派诗的人,并不是容易的。”
在新诗形式的革新与探求方面,闻一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他善于吸取我国古典诗歌的格调韵律和西洋诗的某些音节长处。用洗练的白话,特别是尝试用口语写诗,并对新诗格律
进行勇敢的探索和实践,把古今中外诗歌艺术的成功经验冶于一炉。他在新诗的形式上独树一帜,开一代诗风。
我们知道,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五四以来流行着松散的新诗体,突破了旧诗的格律,但又没有根据新诗的内容探索新诗格律的规律,因而,在形式上大多是一些随意走笔、自由松散之作,完全脱离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使内容与形式产生不统一、不协调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闻一多提倡建立新诗格律,是很有见地的。
如果说,郭沫若的《女神》以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开了一代诗风;那么,闻一多的《死水》可以说是在形式上以认真创造新诗格律而开一代诗风。这是闻一多对新诗发展的可贵贡献。诗集《死水》以其谨严的结构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在新诗史上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和造就了稍后的一批有成就的诗人。
闻一多要求新格律诗具有三种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谓“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均匀。我们且以《死水》一诗为例,具体地谈谈他的这些主张在创作中的体现。这首诗从第一行起,每一行都是用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的,所以每行的字数也一样多;全诗都用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象死水、丑恶、涟漪、残羹、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词语,安排照用,缕金错采,在视觉上令人目眩神摇;每行诗收尾的都是双音词,读起来音调和谐。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和融合。
这种关于新诗格律的理论,其旨意并不是要制造那种束缚创作的清规戒律,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他那“带着脚镣跳舞”的话,他要强调的只是“在一种规定的格律之内出奇制胜”。而目的是为了纠正五四以来在新诗创作上逐渐露头、发展的那种“散而无章”的诗风。他吸收了西洋诗某些音节长处,结合我国古典诗词的经验和现代汉语的特点,创造和实践新诗的格律和形式。
他不是脱离新诗内容去片面追求形式的。他在对新诗格律、格式提出各种严格要求的同时,强调要“相体裁衣”,“根据内容的精神”创造格式,反对生搬硬套。他主张新诗的格律、格式“层出不穷”,“由我们自己的意匠来随时构造”。《死水》集子里的二十几首诗,就依据不同的题材、内容制造出多种多样的形式。
    3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