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类论文
现当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一个比较特殊的位置,它的基本特点是,运用现代的文学语言及表达形式,对现当代的中国思想情感进行描述展现。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现当代文学类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现当代文学类论文篇1
现当代文学中的理性精神体现
如果想对某段社会的现实情况加以了解,那从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就能找到蛛丝马迹,文学对于社会变革与社会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对于现当代文学来说,因为和理性精神的不断融合而使文学作品在精神上得到了升华。所谓理性精神其实也是各种各样的,这中间包括浓厚的人文精神,感性的理性精神以及科学的理论精神等等。下文就对现当代文学中的理性精神体现进行讨论。
一、在现当代文学中的科学理性
(1)关于科学性
如果对现当代文学的内容和结构有所了解,就可以知道:现当代文学在主题和思路的创作中始终都贯穿着科学理性精神。在现当代文学的形态构建中,科学理性思维对其因影响重大。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很大一部分曾经占重要地位的文学作品都对理性精神有所体现。而在现在,让人高兴的是,这种理性精神已经渐渐地被现当代文学所接受,还发挥出了良好的作用。对现当代文学进行改写,也是为社会发展带来好的思想引导。
(2)关于现实性
因为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受到了理性精神的影响,所以我国当代文学开始逐渐向现实性发展。在向现实主义过渡时,文学作品也在向自然主义逐步靠拢。注重文字和生活的相结合是现当代文学的原则,所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体验,这种现实性的创作就为作者提出了新要求。对于作者来说,就应该把真实生活描绘出来,在经营文字的过程中加入生活化的元素,用心来对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引导。
(3)关于进化性
如果要问理性精神何时在现当代文学中开始快速发展的,那要追溯到五四运动之后,在自然科学的理性引导下,文学开始进行发展。天演论的推广,让中国文化受到了现实自然科学理性的冲击。在五四运动过后,中国文化发展之门就被一部进化论所打开,这对我国的文学创作也有所影响。在此同时,就有很多的文学作品开始对理性精神有所表达。各行各业都是优胜劣汰,对于新文学创作的涌现也对文学和社会的变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就算是近代社会的形态变化不大,但是关于进化性的精神却也一直留在了文学世界中,带领着文学和社会的变革。
二、现当代文学人文理性
(1)关于人文精神
社会上的真善美,就是在人文精神中所表达出来的,也是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人文精神的三个含义,首先就是将人与动物进行划分,人在社会性、思维、文化素质方面都与动物有所区别;然后,重视理性和尊重个体的自由和意志。即尊重人权与自由。这种包含和批判的理性精神就是文学创作中的不竭源泉。
(2)关于人道主义精神
所谓人道主义,就是在对自己肯定的同时也友好他人。对于人道理性来说,就是个性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相结合。而现当代文学中就对人人平等和自由进行强调。只有怀着人道主义思想的作者,才能用文字对人文理性精神进行表达。
三、现当代文学的价值性
(1)价值的批判
社会的进步或者是朝代的兴衰,文学都对时代的变革进行着记录,所以文学作品中的理性批判是我国文化发展所要前进的方向。尤其在五四运动后,鲁迅先生为代表的众多作者,就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对现实的问题进行批判和反思。而直到现在,这种也没有被丢弃,而成为了现当代文学发展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这对社会的走向是有推动意义的。
(2)价值反思
“”的结束也就是近现代反思的开始,人们需要反思,文学作品也应该对此进行评判,换句话说,这也是一种对现实的写照。在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下,理性的反思和批判是有很重大的意义的。
(3)正义理性
如果说到正义理性,那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种精神的象征,作为一种可以打败所有阴霾让人获得重生的理念。对于正义而言,是不会被时间或者地点所限制的,在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里,从来就没有停止对正义的追逐,正在黑暗中的人们需要正义的理性精神来帮助他们得到希望,得到鼓励,可以让人们勇敢的寻求光明,追求正义。这也是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一种理性精神。
四、总结
在现当代的文学创作中,因为有了理性精神的加入而减少了文学作品创作中的许多困难,这就让一种新的文学发展局面得到产生,对文学作品注入一种新的活力与思想,文学作品充满着科学理性的光辉也是人们所追求的真善美。如果从社会的发展和文学的发展上来看,这种对于理性精神的融合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希望融入了理性精神的现当代文化作品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引导的作用。
现当代文学类论文篇2
浅谈《孔乙己》中白描手法及其艺术价值
短篇小说《孔乙己》中描写了一个旧知识分子的形象,用白描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仕途不得志,穷困潦倒,遭人鄙视的孔乙己的形象。主题鲜明并具有多元的意义,至今仍有着一定的意义和价值。刻画人物形象时,寥寥数笔,看似简单朴素,却传神地勾勒出人物的典型特征。无论是行为举止,还是语言表情,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直被作为中学语文的传统篇目之一而保留。
1 白描手法再现生活场景
鲁迅先生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语言朴素简洁,概括精炼,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的生活场景,具有可信性,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出神入化。在描述时能够及时捕捉到人物的神态变化及其特征,把叙述转化为描绘和刻画。例如在《孔乙己》中,孔乙己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很特别,让读者先入为主,不能释怀:首先是行为举止与众不同,站着喝酒又穿着长时间没洗的破旧的长衫;其次是外貌与常人有别,身材高大却不修边幅,而且脸上总是伤痕累累。从他的外表形象就让读者感觉到孔乙己是一个生活贫困,地位低下,又好吃懒惰的穷酸书生。虽然笔墨不多,但给人的印象深刻。在孔乙己最后出场时,作者又运用白描的手法再现了他的形象:首先是面部表情,既黑又瘦,不成人样子;其次是行为举止,没有了长衫,替代的是短袄,已经成为了一个残疾人。鲜明地生活场景对比,看出他已经步入绝境。可见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再现了孔乙己的生活场景,一个迂腐、没落的旧社会底层知识分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2 白描突出人物的表现手法
在《孔乙己》中,作者成功地用白描突出了表现手法。一是孔乙己的性格是通过传神的语言和行为举止来表现的。当因为他拿了丁举人家的书,被同在店里喝酒的人看到他脸上有新的伤疤开始取笑他时,他的开始表现是不愿意回答,想用这种方式来掩饰,结果欲盖弥彰,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只好硬着头皮说出“窃书不为偷也”等让人费解的狡辩之词来掩饰自己。等事实已到了不可掩盖的地步,打破了他内心的底线时,依然想争辩,想为自己捞回一点面子。直到最后腿被打折,靠双手支撑身体来到酒店喝酒时,面对他人的取笑,明知争辩已经不能掩盖事实时,说再多的话语也不起任何作用时,才不再反驳,用近乎哀求他人的语气让周围的人不要再去取笑他。白描这种表现手法,让我们看到的孔乙己形象鲜明,只想用虚伪的外表来掩饰内心的空虚,好逸恶劳,维护那种子虚乌有的所谓尊严。另一方面,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孔乙己的外貌,可以体会到人物的性格特征。让读者印象最深的是他与众不同的一点:穿长衫而站着喝酒,这样的描述揭示了矛盾的一面,也指出了其穷困潦倒,被人另眼相看的命运的症结所在。
3 白描艺术手法的典型运用
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对孔乙己的形象刻画的一步到位,一针见血,具有摄魂夺目的威慑力。孔乙己的一生遭遇似乎都与他的这身打扮不能分开:“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关乎孔乙己的一生命运。在旧社会,到酒店里喝酒是有讲究的,不同身份的人喝酒的派头和方式是截然不同的:穿长衫都是些有地位的人,都是踱着方步进入酒店,被店小二点头哈腰地领着进入包间,排排场场地坐着慢慢品酒的,而穿短袄的人都是社会下层的人物,他们进酒店都不太讲究,只是站着喝酒。可是孔乙己的服装和喝酒的风范自相矛盾,和这两种人都跟不上趟。另外从孔乙己的外貌描写让读者知道,他的身材很高大,按理说,即使读书不能取得功名,做不了官,不能靠俸禄生活,也可以用自己的双手,通过自己的劳动,和短衣帮一样,过上一种不算富裕但很快乐,也很有自尊的生活,虽然贫困一些,但活得有价值,有做人的尊严。但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既脏又懒,既好逸又恶劳,生活检点又存在问题的人,摊上这样的命运与当时的封建社会制度有关,更与自己的个性脱不开关系。
4 白描手法含蓄的美学价值
作者在小说中对孔乙己用白描的手法表现了他的形象,给读者的印象较为深刻,就像是在欣赏一幅简笔画,虽然没有作彩,只有寥寥几笔,简单的勾勒,却让人看到一幅美丽的风景,给读者的感觉是既含蓄又有美学价值。从美学角度上来讲,有浓墨重彩,也有淡淡墨痕,小说《孔乙己》中对孔乙己的描写就属于淡淡的墨痕,简洁的几笔把人物形象勾勒得完美无缺,如身临其境。孔乙己最后出场时没有了读书人的包装,长衫已经变成了破夹袄,原本高大的形象已经变得矮人一截,名副其实的残疾人。再从心理来分析,没有了读书人的尊严,还不如那些短衣帮,更没有经济来源。生活的困顿再加上心理的摧残,严重创伤到了他的心灵深处,已经不成人样子了,濒临混乱之中,处在死亡边缘线上,一个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命运悲剧至此,最终的命运和结局不言而喻。前后两次白描一次是表明身份和地位,一次是暗示遭遇和结局,所反映的文学意义和价值也有所不同,但都给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穷困潦倒,没落迂腐的封建知识分子的形象。
总之,小说《孔乙己》中用白描的手法对孔乙己的外貌的描写,不管是从语言还是行为举止方面来说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效果和艺术价值。人物的刻画含蓄而简略,笔力所及已不仅仅是对人物的外部特征和行为举止的简单描述了,早已触及到人物的灵魂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