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现当代文学>

散文教学亦散文(2)

刘敏威分享

  
  三、锻词炼句,深品一种情
  
  出示句子:“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长”,两个“长”字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前一个指“生长”,后一个指“流传”。
  师:将后一个“长”换成“流传”行吗?
  出示对照句子:“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与“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流传歌谣。”
  师:对照着读读,“长”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前后一致,琅琅上口,很有节奏感。
  生:“长”让人联想到根,这歌谣也是有根的,它的根就是生活在那块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人。
  生:有根的东西总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歌谣也是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所以启蒙着作者的童心。
  出示句子:“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师:“芳香”一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母亲声音甜美像花香。
  生:母亲声音令人舒心陶醉像花香。
  师:真是美妙啊!“芳香”一词还让你感受到什么呢?结合这个句子再来体会体会。
  出示句子:“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师:“豁然开朗”是什么意思?
  生:一下子明白了,理解了。
  师:母亲唱的歌谣让作者明白了什么呢?
  (出示文中母亲唱的歌谣,学生朗读,讨论品味)
  生:明白了要勤劳,勤劳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生:要对生活永怀美好的向往。
  生:这是一种精神的芳香,永远鼓舞着我热爱生活,向往美好。
  师:是的,在清贫的日子里,在恶劣的环境中,能对未来始终抱着热情,对生活始终怀着向往,这是多么重要的一种精神底子啊。这不仅是母亲甜美嗓音的芳香,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芳香,不仅香在院子里,更香在作者的心坎里。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这散文里一粒沙的世界,半瓣花的人情,正是通过散文那极富表现、隽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散文中的一个重要句子、一个重点词语,往往就是进入文本情感内核的窗口,抓住后深析品味,细嚼领悟,自然就能点燃学生内心的感情火花,引起共振共鸣。
  
  四、浓墨重彩,抒发一种情
 1. 补充拓展
  师:这些美妙的歌谣、故事、童谣、谜语,在童年的月夜中像月光一样柔美,一样无私,开启我的童心,启迪我的想像,给了我启蒙教育。所以作者在文章最后说——
  (生齐读课文末段)
  师: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令我骄傲、自豪的母亲!然而,时间的车轮无情地碾碎了母亲的青春。我的个子高了,母亲的脊背却弯了;我长大了,母亲却苍老了。作者在原文《往事如歌——月光母亲》中这样写道:
  (出示原文语段,配二胡曲《病中吟》):多少年过去了,许多往事已消失在记忆的长河中,而这一幕却宛如昨天。年迈的母亲因患老年痴呆症,而永远失去了记忆。当我赶回老家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上,依然那么和蔼,慈祥,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起她的往事,不再谈起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师:读了这段原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曾经那样慈爱那样温柔的母亲,如今连自己最亲的儿子也不认识了,我感到伤心难过。
  生:那是母亲已把她满腔的爱、满心的智慧、满身的精神都给了她的儿女了。多么无私伟大的一位母亲啊。
  生:我多想用泪水熨平母亲的皱纹,我多想用泪水唤醒母亲的记忆。
  师:让我们怀着满腔的感谢、满心的感恩,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
  (配着二胡曲《病中吟》,学生动情诵读最后一段,有些学生已眼眶盈泪。)
  适当地进行与课文相关的补充拓展,无疑可充实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的情感理解,激发学生的情感充溢而出。
  2. 美文美读
  从以上各个教学实录片断不难发现,几乎每个环节都有感情朗读。或在教师的评价中读,或在教师的点情话语中读,或在学生自己的品词品句中读,或在音乐的渲染中读……极尽铺陈渲染、浓墨重彩。
  散文具有语言优美、准确、生动、凝炼、丰富等特点。一篇好的散文是具有语言音韵美的,虽不押韵,但却有强烈的内在节奏感,这只有在反复朗读中才能领会得到。美文美读,能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其声、情、意感染学生,从而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使语言如出己之口,文章如出己之心,达到“不讲之讲”的功效。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朗读的散文教学,是残缺的。
  散文教学,应善于点情,引领学生察情、体情、悟情而入情,让散文教学的样式与散文文本的特点融合一体。好的散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篇有声有色、有形有彩的流动的散文,一篇溢满浓情、充满哲思的散文——散文教学亦散文。
31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