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现当代侦探小说的叙事模式
马媛分享
【论文关键词】侦探小说 模式 发展
【论文摘 要】侦探小说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基本定型的叙述模式:一起凶杀案发生了,许多人受到怀疑,除凶手之外,其他都被排除,结局是凶手被绳之以法或死去。这类定义让侦探小说定位于旨在使读者得到消遣的通俗文学之列。但其实随之社会各方面得发展变化,侦探小说的故事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因此,使得处于文学边缘的中国侦探小说渐渐的有了独特的文学价值。
20世纪之前,在中国侦探小说创作的领域内,从理论的建树到作品的创作几乎是一片空白,然而,随着近现代和当代社会,这样一个充满了政治文化思想巨变的时代,侦探小说的数量和质量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 传统模式
1.1 仇杀情杀图财害命抢劫为主题
这个主题是中国侦探小说最为传统的叙事模式,他所描述的故事情节一般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开始的案发--侦察--推理--破案这样的传统模式。一开始就破案了,把几个嫌疑人叫到公安局从案发经过说起,从而怀疑每个人都是凶手,然后一个个推理排除,最后找出真凶,把案件的本质归根于这个主题当中。比如孙了红的《蓝色响尾蛇》、《血纸人》等。
1.2 反特防奸与警察故事为主题
除了传统的仇杀、情杀、图财害命,反特防奸为主题的题材也是侦探小说的特定时代背景的传统模式,如《双铃马蹄表》、《无铃的马帮》、《深夜来客》等,许多作品还被改编成电影,一时家喻户晓。这些作品的模式大都是我方截获敌特情报,得知敌方将要获取某一机要文件,或在某一重大时刻(如国庆)、重要地点(如广场、工厂、铁路、桥梁)制造爆炸,然后展开侦查,最后将派遣的、潜伏的与变节的一望打尽。这些作品的内容从故事模式来看还是线索单一,但因为特定的时代背景,让当时人们在苦闷的生活中有了宣泄。这种“抓特务”套路必然导致人物脸谱化,很难有艺术上的创新,而且剥夺了读者在阅读侦探小说中与侦探一起寻找罪犯的乐趣。久之,很难再吸引读者的视线。
2 法制过渡的模式
2.1 反走私反毒品
在新时期最初的几年里,有两部发表较早的作品能够说明侦探小说作家们这种敏锐的艺术感受力示一部是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计红绪的《九马疑踪》,另一部是法律出版社出版的《蓝盾小说集》中梁晓喻的《黑夜,潜伏着危险》。长篇小说《九马疑踪》。反映国际刑警组织活动情况的作品,国外已写得很多,但作者在1979年收集创作素材时,国内很少有这类题材的作品,于是便写了这部长篇。《黑夜,潜伏着危险》与《九马疑踪》有相似的问世经历。小说描写一场惊心动魄的反毒品走私的斗争。那时候中国大陆上还没有毒品的大面积危害,反毒斗争只是中国警方与假道我国的境外贩毒分子的较量。梁晓喻迅捷地捕捉到了时代生活新的律动,大胆走进新的题材领域,为后来反毒品题材的侦探小说大量涌现做了开山的工作。
2.2 反腐,改革开放经济领域的反犯罪斗争
表现改革开放经济领域的反犯罪斗争,是新时期侦探小说的又一个新的热点题材,蓝玛的《地狱的敲门声》就是一部代表作品。小说描写老侦查员桑楚来到K布,在侦查宾馆女尸案时与一桩悬而未破的科学宫倒塌案遭遇。该市人民谈虎色变的“二十八兄弟会”的四个头目同时落网,牵扯到他们犯罪事实的文件却变成了一堆白纸,原来,承建科学宫的“二十八兄弟会”后面隐藏着一个更大的受贿者,作为副市长,此人对下一个近亿元的工程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桑楚巧拨迷雾使案件大白,那个身居高位、披着共产党员的外衣、灵魂却被金钱收买了的败类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这部小说社会批判的尖锐程度,不仅在侦探小说,就是在其他种类的小说中也是少见的。反腐败的斗争也必然要反映到侦探小说里来,王瑞玉的《衙内公司案》就是这一题材领域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3 侦探与推理相结合的模式
3.1 心理悬疑小说
比如蔡骏,他打出的旗号就是“心理悬疑小说”。这是一位年轻的才华横滋的作家,他
的作品同样吸取了经典侦探与推理小说的精华,但呈现方式完全变了,他对恐怖场景与氛围的营造,对奇异情节的设计,对人物的刻画,连同诗意的带有华丽色彩与伤感气息的语言都使其作品有一种罄粟一样的吸引力。他的所谓心理悬疑指的就是其对人性、人的心理与欲望的开掘上,而并不是如心理分析式的表达,悬疑是其外观,心理是其内在的推动与悬疑的最终指向。如果说蔡骏在悬疑在心理,那么朱辉的悬疑就在社会,他的长篇新作《天知道》是社会悬疑的典型。这是一部关于当代人精神困顿和道德突围的长篇小说,小说从一个平常家庭被悄然侵蚀入手,通过故事情节的推动,逐步展现主人公祁天、他的妻子杨芳、妻子的情人孟达以及艾滋病研究专家周长、女间谋张颖的心理世界。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的精神指向逐步由维护家庭,追寻情感,朝着固守自尊和拯救社会方面发展。在这部小说里,人物都是有“病”的,社会也进而是有“病”的,对艾滋病药物的研制具有着象征意义,是对人类的医治和拯救。这是小说的内涵所在,小说伴随着一个作案和反作案的侦探推理型“外壳”,普察李天羽通过推理分析和巧设陷阱,直到最后用浦谎来击溃祁天的心理防线,使案件真相大白。但是,朱辉的这部小说与那种遮蔽了人物的心理,也少有社会背景的展现的侦探推理小说不同,他看重的是人物的性格和内心冲突,环环相扣的情节只是人物行动的链条,它指向的是人的道德底线。
3.2 科幻侦探小说
新时期以来,侦探小说在文体的创新已经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其中尤其引人瞩目的,是科普科幻侦探小说和纪实侦探小说的创作成绩。科学幻想小说在中国并不是一个新的小说文体,早在止四卜年代就有人尝试着写作了,但科学幻想小说与侦探小说结合并把这种结合推上一个新的艺术层次,却是新时期以来才出现的,‘臼的代表作家是叶永烈。叶永烈创作的金明系列侦探小说的一个共同特征是通篇都充满了科学知识和科学幻想的魅力。《深山黑影》写一对生物学家在动乱年代不幸的遭遇,娄山被迫藏身鬼山与世隔绝,起初人们以为鬼山出了野人或天外来客,在金明富有科学知识的侦查和推理下,这对生物学家才喜获重逢。小说用大量篇幅介绍科学知识:蚊子的生活习性、制作跳蚤标本的方法、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和密码的奥秘。小说还用大量篇幅描写了从生物学和物理学原理引发的科学幻想:金明发明了一种科学制作的变色衣,它“薄如蝉翼,却非常坚牢”,最有趣的是,它可以随着身边物体的颜色改变衣服的颜色,公安人员穿上它,便于隐蔽,以观察敌人动静;物理争家娄瑛瑜利用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距离理论发明出“穿壁衣”,穿上它可以像劳山道士那样穿墙而过。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奇瑰的刹学知识和料学幻想的世界,它与金明侦破案情、同样富有奇瑰色彩的经历相映成辉,使小说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
3.3 儿童题材的小说
新时期侦探小说除出现了反走私、反毒品、反经济领域犯罪、反腐败这些新的题材以外,小说题材进一步向广度开掘的态势依然活跃,其中,儿童题材的侦探小说越来越受到关注。这种倾向,不管是在西方侦探小说还是在日本侦探小说中都是没有过的。它的产生,与我们国家提倡为儿童写作、扶植儿童文学的现行政策有直接的关系,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学的特色。儿童题材的侦探小说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以儿童作为读者对象,小说充满儿童情趣,但侦探还是成人;另一种则是由儿童来充当侦探了。叶永烈的金明系列侦探小说中有一些篇章就属于儿童题材。《归魂》属于前一类,小说虽然写的是一个成人的故事,却有着许多儿童生活的内容。围绕着陆浩的孙子小陆子的那些充满儿童情趣的情节无疑具有儿童文学的特点。叶永烈的《小侦探》、邱一中、潘文昭的《鸡场奇案》属于第二种类型的儿童题材侦探小说。《小侦探》由几十个短篇组成,都是小灵通帮助侦探处长金明叔叔破案的。《鸡场奇案》写了一三岁的中学生杜探奇来到在鸡场工作的爸爸妈妈身边过暑假,一系列可疑的情况引起了他的兴趣,他也参与了破案工作,并且用自己发明的微型电视发射机抓住了间谍。这两种类型的儿童题材侦探小说都具有科学幻想的色彩,由少年儿童充当的侦探也都是在成人侦探的指导下进行活动的,所以这类题材还有待于近一步开发。
3.4 纪实模式的小说
纪实侦择小说的创作势头目前尚不猛烈,但也有一些作品显露出了这类小说特有的力。
郝东辉所著《日一日暗杀计划》(1989年百花出版社出版)表现的是一件发生在新中国刚刚建立时的史实,这件史实曾引起世界性的轰动。一群国际间谍在辽沈战役之后便预谋暗杀毛泽东,企图用暗杀手段阻挠解放大军,阻挡历史的车轮前进。我公安人员及时地获取了这一情报,派出华剑打入间谍集团内部,一举捣毁了这个间谍集团。纪实侦探小说既具有侦探小说扑朔迷离的奇瑰魅力,又具有如实记录事件的可信性,这两者的结合,更增添了小说的可读性。同时,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一件重大事件的出现往往会成为众多读者关注的热点。这种读者的视线可以通过现代传媒迅速聚焦的现象,为纪实侦探小说的生长提供最富饶的土壤。预料纪实侦探小说这种新的文体会得到更多的作家和读者的垂青。
我国侦探小说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构建了自身特定的题材类型。目前,我国新时期侦探小说在开放、多元的文学领域里,成就较大。
参考文献:
[1] 杜元明、张学敏:《中国公安文学作品选讲》,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年2月
[2] 曹正文:《世界侦探小说史略》,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11月
[3] 任翔:《文学的另一道风景—侦探小说史论》,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1月。
[4] 陈平原、夏晓虹:《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
【论文摘 要】侦探小说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基本定型的叙述模式:一起凶杀案发生了,许多人受到怀疑,除凶手之外,其他都被排除,结局是凶手被绳之以法或死去。这类定义让侦探小说定位于旨在使读者得到消遣的通俗文学之列。但其实随之社会各方面得发展变化,侦探小说的故事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因此,使得处于文学边缘的中国侦探小说渐渐的有了独特的文学价值。
20世纪之前,在中国侦探小说创作的领域内,从理论的建树到作品的创作几乎是一片空白,然而,随着近现代和当代社会,这样一个充满了政治文化思想巨变的时代,侦探小说的数量和质量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 传统模式
1.1 仇杀情杀图财害命抢劫为主题
这个主题是中国侦探小说最为传统的叙事模式,他所描述的故事情节一般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开始的案发--侦察--推理--破案这样的传统模式。一开始就破案了,把几个嫌疑人叫到公安局从案发经过说起,从而怀疑每个人都是凶手,然后一个个推理排除,最后找出真凶,把案件的本质归根于这个主题当中。比如孙了红的《蓝色响尾蛇》、《血纸人》等。
1.2 反特防奸与警察故事为主题
除了传统的仇杀、情杀、图财害命,反特防奸为主题的题材也是侦探小说的特定时代背景的传统模式,如《双铃马蹄表》、《无铃的马帮》、《深夜来客》等,许多作品还被改编成电影,一时家喻户晓。这些作品的模式大都是我方截获敌特情报,得知敌方将要获取某一机要文件,或在某一重大时刻(如国庆)、重要地点(如广场、工厂、铁路、桥梁)制造爆炸,然后展开侦查,最后将派遣的、潜伏的与变节的一望打尽。这些作品的内容从故事模式来看还是线索单一,但因为特定的时代背景,让当时人们在苦闷的生活中有了宣泄。这种“抓特务”套路必然导致人物脸谱化,很难有艺术上的创新,而且剥夺了读者在阅读侦探小说中与侦探一起寻找罪犯的乐趣。久之,很难再吸引读者的视线。
2 法制过渡的模式
2.1 反走私反毒品
在新时期最初的几年里,有两部发表较早的作品能够说明侦探小说作家们这种敏锐的艺术感受力示一部是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计红绪的《九马疑踪》,另一部是法律出版社出版的《蓝盾小说集》中梁晓喻的《黑夜,潜伏着危险》。长篇小说《九马疑踪》。反映国际刑警组织活动情况的作品,国外已写得很多,但作者在1979年收集创作素材时,国内很少有这类题材的作品,于是便写了这部长篇。《黑夜,潜伏着危险》与《九马疑踪》有相似的问世经历。小说描写一场惊心动魄的反毒品走私的斗争。那时候中国大陆上还没有毒品的大面积危害,反毒斗争只是中国警方与假道我国的境外贩毒分子的较量。梁晓喻迅捷地捕捉到了时代生活新的律动,大胆走进新的题材领域,为后来反毒品题材的侦探小说大量涌现做了开山的工作。
2.2 反腐,改革开放经济领域的反犯罪斗争
表现改革开放经济领域的反犯罪斗争,是新时期侦探小说的又一个新的热点题材,蓝玛的《地狱的敲门声》就是一部代表作品。小说描写老侦查员桑楚来到K布,在侦查宾馆女尸案时与一桩悬而未破的科学宫倒塌案遭遇。该市人民谈虎色变的“二十八兄弟会”的四个头目同时落网,牵扯到他们犯罪事实的文件却变成了一堆白纸,原来,承建科学宫的“二十八兄弟会”后面隐藏着一个更大的受贿者,作为副市长,此人对下一个近亿元的工程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桑楚巧拨迷雾使案件大白,那个身居高位、披着共产党员的外衣、灵魂却被金钱收买了的败类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这部小说社会批判的尖锐程度,不仅在侦探小说,就是在其他种类的小说中也是少见的。反腐败的斗争也必然要反映到侦探小说里来,王瑞玉的《衙内公司案》就是这一题材领域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3 侦探与推理相结合的模式
3.1 心理悬疑小说
比如蔡骏,他打出的旗号就是“心理悬疑小说”。这是一位年轻的才华横滋的作家,他
的作品同样吸取了经典侦探与推理小说的精华,但呈现方式完全变了,他对恐怖场景与氛围的营造,对奇异情节的设计,对人物的刻画,连同诗意的带有华丽色彩与伤感气息的语言都使其作品有一种罄粟一样的吸引力。他的所谓心理悬疑指的就是其对人性、人的心理与欲望的开掘上,而并不是如心理分析式的表达,悬疑是其外观,心理是其内在的推动与悬疑的最终指向。如果说蔡骏在悬疑在心理,那么朱辉的悬疑就在社会,他的长篇新作《天知道》是社会悬疑的典型。这是一部关于当代人精神困顿和道德突围的长篇小说,小说从一个平常家庭被悄然侵蚀入手,通过故事情节的推动,逐步展现主人公祁天、他的妻子杨芳、妻子的情人孟达以及艾滋病研究专家周长、女间谋张颖的心理世界。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的精神指向逐步由维护家庭,追寻情感,朝着固守自尊和拯救社会方面发展。在这部小说里,人物都是有“病”的,社会也进而是有“病”的,对艾滋病药物的研制具有着象征意义,是对人类的医治和拯救。这是小说的内涵所在,小说伴随着一个作案和反作案的侦探推理型“外壳”,普察李天羽通过推理分析和巧设陷阱,直到最后用浦谎来击溃祁天的心理防线,使案件真相大白。但是,朱辉的这部小说与那种遮蔽了人物的心理,也少有社会背景的展现的侦探推理小说不同,他看重的是人物的性格和内心冲突,环环相扣的情节只是人物行动的链条,它指向的是人的道德底线。
3.2 科幻侦探小说
新时期以来,侦探小说在文体的创新已经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其中尤其引人瞩目的,是科普科幻侦探小说和纪实侦探小说的创作成绩。科学幻想小说在中国并不是一个新的小说文体,早在止四卜年代就有人尝试着写作了,但科学幻想小说与侦探小说结合并把这种结合推上一个新的艺术层次,却是新时期以来才出现的,‘臼的代表作家是叶永烈。叶永烈创作的金明系列侦探小说的一个共同特征是通篇都充满了科学知识和科学幻想的魅力。《深山黑影》写一对生物学家在动乱年代不幸的遭遇,娄山被迫藏身鬼山与世隔绝,起初人们以为鬼山出了野人或天外来客,在金明富有科学知识的侦查和推理下,这对生物学家才喜获重逢。小说用大量篇幅介绍科学知识:蚊子的生活习性、制作跳蚤标本的方法、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和密码的奥秘。小说还用大量篇幅描写了从生物学和物理学原理引发的科学幻想:金明发明了一种科学制作的变色衣,它“薄如蝉翼,却非常坚牢”,最有趣的是,它可以随着身边物体的颜色改变衣服的颜色,公安人员穿上它,便于隐蔽,以观察敌人动静;物理争家娄瑛瑜利用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距离理论发明出“穿壁衣”,穿上它可以像劳山道士那样穿墙而过。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奇瑰的刹学知识和料学幻想的世界,它与金明侦破案情、同样富有奇瑰色彩的经历相映成辉,使小说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
3.3 儿童题材的小说
新时期侦探小说除出现了反走私、反毒品、反经济领域犯罪、反腐败这些新的题材以外,小说题材进一步向广度开掘的态势依然活跃,其中,儿童题材的侦探小说越来越受到关注。这种倾向,不管是在西方侦探小说还是在日本侦探小说中都是没有过的。它的产生,与我们国家提倡为儿童写作、扶植儿童文学的现行政策有直接的关系,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学的特色。儿童题材的侦探小说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以儿童作为读者对象,小说充满儿童情趣,但侦探还是成人;另一种则是由儿童来充当侦探了。叶永烈的金明系列侦探小说中有一些篇章就属于儿童题材。《归魂》属于前一类,小说虽然写的是一个成人的故事,却有着许多儿童生活的内容。围绕着陆浩的孙子小陆子的那些充满儿童情趣的情节无疑具有儿童文学的特点。叶永烈的《小侦探》、邱一中、潘文昭的《鸡场奇案》属于第二种类型的儿童题材侦探小说。《小侦探》由几十个短篇组成,都是小灵通帮助侦探处长金明叔叔破案的。《鸡场奇案》写了一三岁的中学生杜探奇来到在鸡场工作的爸爸妈妈身边过暑假,一系列可疑的情况引起了他的兴趣,他也参与了破案工作,并且用自己发明的微型电视发射机抓住了间谍。这两种类型的儿童题材侦探小说都具有科学幻想的色彩,由少年儿童充当的侦探也都是在成人侦探的指导下进行活动的,所以这类题材还有待于近一步开发。
3.4 纪实模式的小说
纪实侦择小说的创作势头目前尚不猛烈,但也有一些作品显露出了这类小说特有的力。
郝东辉所著《日一日暗杀计划》(1989年百花出版社出版)表现的是一件发生在新中国刚刚建立时的史实,这件史实曾引起世界性的轰动。一群国际间谍在辽沈战役之后便预谋暗杀毛泽东,企图用暗杀手段阻挠解放大军,阻挡历史的车轮前进。我公安人员及时地获取了这一情报,派出华剑打入间谍集团内部,一举捣毁了这个间谍集团。纪实侦探小说既具有侦探小说扑朔迷离的奇瑰魅力,又具有如实记录事件的可信性,这两者的结合,更增添了小说的可读性。同时,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一件重大事件的出现往往会成为众多读者关注的热点。这种读者的视线可以通过现代传媒迅速聚焦的现象,为纪实侦探小说的生长提供最富饶的土壤。预料纪实侦探小说这种新的文体会得到更多的作家和读者的垂青。
我国侦探小说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构建了自身特定的题材类型。目前,我国新时期侦探小说在开放、多元的文学领域里,成就较大。
参考文献:
[1] 杜元明、张学敏:《中国公安文学作品选讲》,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年2月
[2] 曹正文:《世界侦探小说史略》,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11月
[3] 任翔:《文学的另一道风景—侦探小说史论》,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1月。
[4] 陈平原、夏晓虹:《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