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现当代文学>

试论鲁迅的美学自由主义思想(2)

钟璞分享

  二、“自由”思想的双重言说方式
  西方“人”的主体地位的上升和确立.是伴随着旧形而上学的本体论解体和宗教的衰落而启蒙的,是文艺复兴之后的现代话语构成.尽管有普罗泰哥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为先声。福柯却认为“人”是纯粹的“现代”现象——西方启蒙运动所确认的神圣主体存在。西方理性主义把人的“主体性”描述为先在的“人性”即理性,以对抗宗教的神性,如笛卡尔把“我思”主体确立为世界的主宰,从而奠定了人的现代主体地位,这就是西方启蒙运动自由主体的言说母题和启蒙语境。理性自然法缔造者霍布斯、洛克则不仅把神圣主体确立为具体的生命权、财产权与自由权,而且更彻底地把人的天赋自然权利确立为现实政治社会生活的法理准则与宪政原则,并在伴随西方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内在需要上,诞生了西方近代建立在“理性自然法”基础上“自由至上”的主体存在的自由理论主张和制度实践,即两方近代自由主义。“自由至上”的权利自由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拥有与生俱来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天赋自然权利,即生命权、自由权与财产权,它们不属于任何外在的政治法律制度所产生与确认的后天权利,因为它们不是出自某种能构成这些权利的人为或现实的政治法律制度,它们直接依附于主体,因为主体乃是一个自我,一个人。因此,自然权利被认为是先于任何政治、经济、社会、伦理的自然状态的权利.它们属于一个任何个人均可置身其中享有自由至上的先天权利,“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作人的资格,就是放弃人类的仅利,甚至是放弃自己的责任。”脚“保护人身比保护财产还要神圣。”
  另一方面,人性中追求自由反对束缚体现了人类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的本质力量,是任何一个民族的符号系统所要共同表达的普世性价值和终极关怀,它是本体价值的而非实践理性的自由。西方。人性自由”言说方式起源于古希腊智者派“情感与欲望”的自然人性说,文艺复兴则以彻底击碎禁欲主义枷锁的勇气和胆识来正视和肯定人类生命生存的本质与真实,经过卢梭的“回归自然”后首次获得了西方现代性的自我反思——人的本质与意义本身的反思,席勒和康德则以“游戏冲动”和“自由游戏”发展了“人性自由”,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使得西方“人性自由”进一步获得了心理学的解释。叔本华与尼采的“唯意志”论则把人类“生命生存本质与真实”推向了最高峰。西方近、现代“工具理性”和技术统治所诞生的主体至上导致的是人自身的被占有和被操纵。理性化、规范化、一体化使得人类的异化现象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由是,西方现代哲学也由过去从对“人的外部关系”的研究转向对“人的内部真实”的研究,即生命生存的“本质与真实”的研究,以反抗、弥合和拯救西方现代社会的裂痕和缺失,尽管始终存在着把人的心理、意志、个体等视为绝对本质的偏颇,却也丰富和发展了人性自由学说。西方“人性自由”观点认为。人类存在的本质与终极价值在于人类自然人性的原发性活动。即人类情感、欲望与意志的白生白发活动(弗洛姆语),其本质就是自由。只有意志“给了它一把指明白己存在的钥匙.使它领会了自己的本质、自己的行为、自己的活动的意义。向它指明了这一切的内在结构”。
 西方的“自由”思想始终存在着“人性自由”与“存在自由”两种不同言说方式,把人类自由自觉的生命本质的人性自由理论范畴,与西方近代理性自然法所确立的天赋自然权利的存在自由理论范畴(西方自由主义理论与制度实践的原点)相提并论、混为一谈,也就是把两种不同言说方式的自由价值混同于同一个符号化的“自由”概念。以此种“自由”来代替彼种“自由”。即以人性自由来言说存在自由,或者以存在自由来言说人性自由,也就产生了中国20世纪末以来接受与阐述西方自由主义的诸多似是而非、莫明其妙的论争话题,诸如中国有没有“自由主义”的传统话语资源?儒家文化与西方自由主义有没有对接的可能?鲁迅是非自由主义等等?陷入了西方自由主义言说的学理含混与意图谬见之中。这一点,不仅为当前中国的自由主义言说者莫衷一是,就是自由主义理论集散地的有些西方学者也是模棱两可。从而也出现了诸多指鹿为马的言说方式,诸如以黑格尔的绝对自由观去论证霍布斯、洛克的自然权利论从而确立天赋权利的合理性、把西方自由主义传统追溯到斯多葛主义与智者派乃至于《圣经》(如J.B.伯里的<思想自由史》、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等。
3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