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英语论文>英语相关>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论文范文

若木分享

  随着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跨文化交际中英语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跨文化交际英语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跨文化交际英语论文篇1:《浅谈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

  摘要: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从交际效应的角度出发,把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歧义现象分为有意歧义和无意歧义。无意歧义会造成交际活动的障碍,应被避免和消解、排除;而有意歧义的巧妙使用,又可以达到特殊的交际效果。交际教学强调在语言使用中进行语言学习,交际活动中产生的大量语料又为歧义研究提供了活的研究素材。将英语歧义研究与交际教学相联系,无疑牛津英语具有教学和语言学两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无意歧义;有意歧义;交际教学

  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一切的自然语言中。在交流中, 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 从而产生歧义。其实,在英语语言运用中,我们也会发现在大于句子的语段和语篇中存在歧义现象。

  针对此种现象,我主要从语言交际效应的角度出发,把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歧义现象分为有意歧义和无意歧义,并分别结合自己牛津英语语法教学实践加以分析举例。有意歧义是话语接受者充分理解对方话语意图的前提下故意引发的,会产生积极的语用效果;而无意性歧义则是话语接受者因某种局限对对方话语意图产生曲解,会起到消极的语用作用。按照这样的分类在牛津英语教学中区别对待,无疑会得到扬其利避其弊、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概念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正因为如此,本人想谈谈对这一主题的粗浅认识。胡文仲教授认为:只注意语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新课程标准对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有了明确的规定:“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现行的中学英语新教材不仅具有知识性,而且还具有趣味性,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对于这样的好教材,应打破传统意义上每节课只教单词、发音、语法等应付考试的教学法。打好英语的基础,这些自然很重要。近几年,高考英语试题更突出语用,注重对真实语言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

  二 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原则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与所学内容紧密结合,尤其是涉及到日常交际的内容。教师不能只停留在常识性文化知识的讲解上,应创设各种语言场景,把抽象的文化与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践中去体验、感悟。尤其是那些与中国文化有差异的交际规则及言语行为习惯一定要让学生反复操练,做到举一反三,熟练掌握。

  中学生的价值观正在形成中,教师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把握思想性的原则。教师要多介绍主流文化,在课外阅读中多向学生介绍积极健康的内容。涉及到颓废的、不健康的或不同意识形态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批判地认识。总之,通过文化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无所谓孰好孰坏,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是多样性的。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培养世界意识。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注意文化的教学,引入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英语知识,事半功倍,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积极乐观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 无意歧义与交际教学

  无意性歧义是英语中较为复杂的一种自然现象,主要是由语音、词汇和句法结构引起的。按照语言交际教学的观点,语言是用来交流思想的,而无意歧义则是由于语言使用者本身或语言结构自身的缺陷,在语言交际中很容易造成误解而导致交流受损。那么如何避免无意歧义有可能造成的对语言交流的损害呢?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如果教师首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系统的建立“歧义”这一概念,从而帮学生树立语言歧义现象有其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观点。在帮助学生树立了这一观念后,教师可以系统地从歧义现象中总结出一些避免歧义、消解歧义、排除歧义的方法,帮助学生扫除语言交际中的障碍。在此,我就自己在学习和教学中所遇到的案例,试作一探讨。

  1.语音结构引起的无意歧义

  口语交际中,连续语篇的听觉单位是呼吸组而非单词,因此有不同单词组成的两个语音相同的呼吸组可出现同音异形的现象。我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不同的单词组成的两个相同的呼吸组形成同音异形异义,导致了无意歧义的发生。如果在词与词之间少做停顿,互不粘连,便可以避免歧义产生。或者,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在中心词周围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成分,也可起到避免无意歧义的作用。

  2.句法结构引起的无意歧义

  (1)名词(动词)+动词(名词)

  这是由于某词在句子中的词类解读不同而造成的无意歧义。例如:Our club demands change.很明显,“demands”和“change”都可以被解读成不同的词类,即既可以是名词,又可以是动词。了避免这种类似的误读现象发生,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某些句法代号来表明这些易混词的词类。

  (2)名词+修饰语+修饰语

  在教学中,名词加多个修饰语的现象时常出现。如果名词后面紧跟两个修饰语,其中第二个修饰语既有可能修饰名词,也有可能修饰第一个修饰语。另一种容易造成歧义的结构是修饰语+名词+名词,这时往往使人造成迷惑的是修饰语到底修饰的是哪一个名词。

  3.词汇引起的无意歧义

  词汇引起的无意歧义有两种形式:具有多个义项的一个词和拼写相同的多个词。虽然孤立状态的多义词会有多个词义,但在牛津英语交际教学中,学生接触的词汇都有语境相随,起到制约的作用,因而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个词义适合上下文,但如果语境对多义词制约不够严格,就会出现无意歧义。

  在日常英语交际中,字面词义和意向义往往相差很大。因此在交际教学中,教师应将语言结构和词汇学习和语境相结合,使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产生不同的联想;不同的语气声调也会承载不同的信息,教师可以有侧重点的对学生进行专题练习,如将此类词汇作一列表,辅之以不同情景,让学生体会使用这些词汇进行信息传递时,产生的不同理解和反映,从而避免歧义现象的发生。

  总之,在牛津英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有意歧义达到的交际效果,意识到幽默是智慧的体现。有意歧义体现了智力的优越,而能够理解和欣赏这种独特的语言现象也需要智慧。在学生的基本综合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让他们尝试在交际中自己使用一些结构,体验其效果,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提高他们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歧义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对其加以研究,有广泛而切实的意义。因此将英语歧义研究与交际教学相联系,无疑具有教学和语言学两方面的意义。歧义研究是个大课题,其对于语言教学的意义非寥寥数言所能尽述,作为教师,更不应该忽视这一独特而不乏重要性的语言现象,在教学和科研中积极的对其加以研究和利用,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 武保良.英语教学中歧义现象的语义分析[J].外语教学,1997 (3)

  [2] 胡胜高.英语中的歧义现象及其语义分析[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跨文化交际英语论文篇2:《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口语教学》

  摘 要:我国传统英语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跨文化差异意识的培养,导致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较低。应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注重学生跨文化差异意识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并把文化教学寓于语言教学之中,努力探索语言中深刻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领悟力和敏感性。在文章中,重点阐述了跨文化交际和英语口语教学的相互关系,一方面跨文化交际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英语口语教学过来能够推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我们的英语口语教学应该紧扣世界英语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培养出具有化交际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交际能力

  在我国,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投入多但收益少。英语教师普遍抱怨说,英语难教,口语更难教;在英语学习上已花了几年时间的学生中大多数人的语法很好,书面表达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还是不能用英语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意见。众所周知,现代基础英语教学的突出特色之一是重视和加强口语教学,这也是整个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像听力、阅读和写作一样,英语口语是英语教学中占有统领地位的内容之一。人们普遍认为,英语口语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那么,使学生掌握这种技能的困难和问题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的答案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在诸多因素中,绝不能忽视英语口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而文化知识的传授无疑对语言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英语口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培养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这一教学目的被明确写进家教委颁布的英语教学大纲。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外语只是偏重语言形式(语音、语法、词义)的讲解传授,培养的学生大多数精通语法规则,却只会认读,不会听说,不具备交际能力。人们经常称之为“哑巴英语”,这个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这几年的教学活动之中,我发现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越来越难让他们开口说英语。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对于自己发音没有自信,在读英语或说英语时总是羞于开口,不愿意说出来,生怕说错或是发音有误,受到老师的批评或同学笑。但是随着这几年我国逐渐开始在小学时期就开始进行英育,并且大多数的教师和家长都意识到在小学时期学生的口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这几年相当一部分学生都能够克服开口难,以及怕开口的问题。但是,等到上了高中,尤其是上了大学之后就又出现了第二个方面的为题更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无话可说,或者不知道道说什么好。从高中阶段的英语教育开始,英语口语的练习渐渐趋向实质内容的对话,甚至是以英语为工具进行相互讨论或辩论,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不仅仅是会说几句问候语,进行简单的公式化对答,而是要求学生们能够就特定问题进行讨论,或者在一个设定的场景中进行有实质内容的对话。这就需要学生们不仅仅有相当的词汇量和英语口语的能力,可以使用各种句型来交流各自的意见;而且更重要的是英语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即有话可说,不会双方见面打完了招呼,问候了之后,就没什么可以说的了。这一情况非常常普遍的,我经常发现学生们最常谈的就是天气、爱好等简单的话题。由于对于英语国家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的不了解,使得我们的学生找不到可以用作聊天的合适话题,因为不知道哪些是适当的,哪些是禁忌的;即使开了一个话题也很难深入地交谈,因为不知道哪些问题是可以向一个还不熟悉的外国友人发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此,跨文化交际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由于对不同文化的不了解和陌生感,这就使得我们的学生在交际之中经常遇到困难。这样一来,就很难真正深入地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技巧和巩固词汇、句型,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因此,我个人认为我们的英语口语教学是离开跨文化交际的。

  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诸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社会信息化提高,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跨文化交际。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使许多语言教师对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研究这些跨文化交际中的故障问题,对于我们英语教学确实有重大的实际意义。这是因为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这门外语能顺利地进行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在交际文化方面,东西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给我们学习与正确使用英语带来一定的困难。有时对同一个词汇,对同一个称呼,对同一个手势,对同一句话,英美人的理解与中国人的理解就大不一样。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学,几乎是从第一天起就开始接触东西方两种交际文化差异这个难题。事实上,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

  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大面积地、全面地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既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跨世纪我国英语教学的一项紧迫任务。

  三、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口语教学的相互关系

  首先,跨文化交际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人们对跨文化交际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还比较低。他们觉得,只要会外语,剩下的凭常识、按习惯就可以解决。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属于常识性的语言,换在某个外国的背景下可能成为一种不合常识的语言;在某种文化下属于很礼貌的话,在另一种文化下可能被视为无礼的话;一种文化下的人怀着敬意说出的话,另一种文化下的人可能理解成是一句带侮辱性的话;拿汉语的习惯去套外语,有的时候套得对,有的时候则会套错。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不同的对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如何表述一个思想,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如何说”、“不说什么”,有时候比“说什么”更加重要。

  其次,英语口语教学又反过来能够推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这是因为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这个意义出发,将外语教学看做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环更加恰当一些。于是,我们也可以说英语口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英语口语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使用英语与对方讨论或者交谈,可以增强语言的输入与储备,从而充实社会文化知识,增强语言得体性意识,提高口头交际能力。而到了英语口语教学的高级阶段,则可以着重导入知识文化(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从中西文化差异的深层入手,介绍中西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认知行为、交际关系以及言语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进而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总之,一方面跨文化交际是英语口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要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就不能够离开跨文化交际;另一方面,英语口语教学的深入也能反过来推动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在口语的实践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增加语言文化差异的知识。因此,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口语教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三、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跨文化交际能力(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是指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交际者的习惯得体地、合适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等方面。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口语能力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跨文化差异意识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并把文化教学寓于语言教学之中,努力探索语言中深刻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领悟力和敏感性。教师在授课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中西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在交际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困惑,影响交际效果,甚至造成一些误解。因此,在口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认识并接受外国人的思维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它是跨文化交际中学会准确、得体交际的前提,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关键所在。

  2.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注意中西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差异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主要根源于中西方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的不同。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习惯采用归纳思维的方式,而英美人则习惯采用演绎思维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文的理解必须要把握思维方式的差异,教师应结合文化和价值上的差异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引导学生用英语思维,换角度换身份的理解文章内容,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采用对比教学法,结合词汇文化内涵进行词汇解释,扩充口语交际词汇。词汇的文化内涵是各民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对特定事物的独特感情评价及联想。词汇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各种文化特征都在本族语的词汇里留下它们的印记。因此教学中可以抓住以下英汉差异类别:

  (1)英汉语言中指称意义或语面意义相同的词语在文化上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如英语中的farmer与汉语中的农民之间的文化含义上的不同,又如英语中的peacock,指爱慕虚荣、炫耀等,而汉文化中的孔雀则是吉祥的意思。

  (2)英汉不同文化对相同的现象所作的观念划分的差别在词语及语义上的显示,如英语的亲属称谓的命名较之汉语要简单得多,如英语的uncle就对应汉语的伯父、叔父、舅父、姨夫、姑父。

  (3)有的词英语有,汉语没有;或汉语有,英语没有,即“词汇空缺”的现象。如英语中的前后缀多达100个以上。这种语言现象在汉语词典中是没有的,这体现了西方人的个人奋斗,个人主义价值取向。

  (4)具有文化附加意义的词、词组,包括某些习语、俗语、典故的文化内涵。如:asacountry that carvedits swath across so much of the world….中的carveditss wath不是字面“割下稻草”之意,而是“出尽风头、惹人注目”之意。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得体地运用英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以及文化差异的比较必须以词汇为先导,通过词汇蕴涵文化差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并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逐渐培养跨文化差异的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歌德学院科研处布尔曼女士(R.Buhlman)在她的《阅读是交际的一个方面》一文中强调:阅读实际上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进行的一种交际活动。读者为了获得所需的信息,就必须运用各种阅读技能进行判断、推论,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和信息,并对它们做出评价。由此可见阅读即书面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纸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从中吸取文化知识,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进行英语文化教学,如幻灯片、录像、电影等。英语录像、电影的内容本身就是文化某个侧面的缩影,不但可以提供反映文化的生活及社会场景,还有助于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场景理解词、句的文化内涵。例如电影“TheDevilWearsParada”反映了21世纪美国现实主义的画面,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可以让他们切实地感受到美国的时代风貌、人文观念和拜金主义。

  5.课外活动丰富文化教学。由于我国高校的外语教学课堂,在教学时间、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难以独立承担起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因此,课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导入的重要阵地,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应更多地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给学生创造出更多了解英语文化,培养交际能力的条件和机会。学校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一些英语文化知识讲座,邀请学校留学归国的教师或外籍教师来介绍一些文化习俗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举办外国影视或音乐欣赏会,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学习、生活、爱情、工作等方面的状况,更真切地去感受西方文化。还可以通过组织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演讲或辩论赛等活动,把语言文化学习和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分结合起来。总之,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广大英语教师应该更新陈旧教育观念,不断地尝试新方法、新策略,把社会文化知识的传授贯穿于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各个环节之中。另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非只重视文化而不重视语言,也不是以文化为中心,而是从文化的角度去教语言。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大学外语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获取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社会交际的能力。这是英语教学非常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Larry A.Samovar,Richard E.Porter,Lisa A.Stefani,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跨文化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M].国外外语教学,1997.

  [3]赖招仁.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与外语教学[M].龙岩师专学报,1998.

  [4]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的学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与外语教学出版社,2004.

  跨文化交际英语论文篇3:《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经济多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要使英语教学适应时代的需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交际能力 文化差异

  随着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社会信息化提高,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际。这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因为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仅仅学会一门英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英语,能顺利地进行交际。交际的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双方对中介语的应用能力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和容忍度,即了解对方思维习惯、认知模式、合作态度等的程度如何,当然也包括对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了解,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正如托马斯(Thomas)指出:“语法错误从表层上就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像语法失误一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因此,就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其最终的交际能力的高低也取决于他对英美及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换言之,其交际能力应确切地表述为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应成为在汉语文化背景下教授英语的主要目标之一。我们有必要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1.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

  社会语言学家海默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交际能力学说。他认为“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交际能力由四个部分组成,即‘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讲什么,以及对谁讲及怎样讲’。”但是,海默斯的交际能力指的是同一文化里不同语境中的交际能力,不能满足跨文化交际环境的要求。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能力”是指人的语言语法的内化知识,是对语法知识的了解和对语法知识的遵从。我国外语界对此的普遍认识是:它指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的技能。

  跨文化交际能力既不是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也不是海默斯的交际能力。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贾玉新认为如果把几乎所有的、不同程度的交际都认为是跨文化交际,那么,跨文化交际将包括:跨种族交际,跨民族交际,同一主流文化内小同群体之间的交际,以及国际性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能力;(2)以最少的损失和曲解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3)在适当程度上顺从别人并与人合作的能力。以上这些方面的能力明显地体现在各种行为特征上,例如神会、尊敬、灵活性、对模棱两可事物的容忍性,及与别人在互动中的操纵能力等。当然,只有语言能力是无法达到这一目的的。一个人可能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却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或者一个人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语言能力有限。为了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具备与来自不同国家但拥有共同目标语言――英语的人进行交际的能力。

  2. 加强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跨文化意识是一种理解能力。Hanvey将跨文化意识分为四个层次:在第一个层次,学习者通过旅游、杂志、教科书等对于表面的明显的文化特征有所了解,但认为它奇特而不可理解。在第二个层次,通过发生文化冲突的某些场合,了解到与自己文化明显不同的某些有意义的但却是微妙的文化特征,反应仍然是不理解;在第三个层次,通过理性的分析,了解到那些微妙而有意义的文化特征,从认知的角度认为可以理解;第四个层次,通过深入体验其文化,学会了设身处地从当地人的观点看该问题,达到视其所视、感其所感的理解。可见,作为一出生就受到本族文化熏陶的中国外语学习者,在以汉语和汉文化为主的环境里,只有有意识地习得目的语文化,形成一定的文化沉淀,才能在使用过程中从有意识到无意识,语言上能脱口而出,达到无意识的境地。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母语文化根深蒂固,用母语的逻辑进行思维和表达已成定势。所以学生习惯于把母语的文化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中去,从而发生文化干扰,甚至导致交际失败。加上如前所述,我国的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出现了种种问题,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3.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路径

  3.1 编写新的教学大纲,明确交际法教学的要求

  尽管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是大纲对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未作具体的要求,比如应该掌握哪些情景下的哪些语言功能、哪几种语篇类型、哪些交际策略,应该了解哪些目的语的非言语行为,应该学习哪些目的语的交际习俗、礼仪、社会结构、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等。还应在大纲现有的四级、六级词汇表中增补学术研究和对外交往中常用的词汇,在词汇释义中加入一些实用性很强的释义,在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中的有不同联想意义的常用词汇、习语、谚语等,要注明其联想意义。

  3.2 选择适当的教材,提供真实实用的素材

  现在,大学英语使用的教材多种多样,侧重点不一而足。应该着手编著符合在实际场合运用的语言教材,一定要多多选用真实的语言素材,再不能有“中文的思想+英文的形式”的中国式英语出现在课本中。在内容选择上既要追求“出自名家”、有“可教性和可学性”,还要重视“实用性”。此外,还应多选些介绍日常文化的课文以及适量的文学作品的片段,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3.3 营造课堂文化氛围,构建英语课堂文化

  文化无所不在,教师既要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播,又要重视文化氛围的营建,英语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文化,包含着礼仪文化、习俗文化、词语文化等诸多方面。因此,英语教师要力求营造英语课堂文化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讲的是英文,用的却是中文礼仪,使用的英语习语,表达的却是毫不相关的另一中文含义,要尽量做到符合英语语言文化习性。在语言教学的实践中,不仅要把跨文化交际的知识看作文化素养的培养,而且还要把文化特征作为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并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对一般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培养学生在社会交际中真正运用语言得体进行交际的能力。

  3.4 结合丰富的课外活动进行文化教学

  我国高校的外语教学课堂,无论在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还是在教学检测手段、教学听需时间空间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仅凭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达到从深层次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目的。因此,把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与第一课堂结合起来,可以拓宽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力的时间和空间。具体则是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参加英语口语大赛、做英语游戏、进行英语讲演、开辟英语角、举办英语沙龙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吸收课堂上所学内容,增加学英语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一些英语专题讲座,邀请学校留学归国的教师或外籍教师来介绍一些文化习俗方面的知识,举办外国影视或音乐欣赏会,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学习、生活、爱情、工作等方面的状况,更真切地去感受西方文化,进而学会去欣赏。比如我们学校英语系举办的中英文化节活动,通过中英文化知识讲座、展览、演讲等活动,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它使同学们在活动的组织、准备和参与的过程中,去亲身了解不同国家的民情风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起到课堂达不到的更轻松真实,知识覆盖面广的效果,它不仅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文化,培养文化意识,还有助于扩大同学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因此,课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的重要阵地。

  3.5 对比分析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差异

  不同国家民族的语言运用文化是有所不同的。语言运用文化的不同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中因价值观念、心理因素、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而造成的思维、行为方式以及表达方式等的差异性。它具体包括称呼、招呼、问候、道谢、答谢、请求等方面的文化规约的差异。如果说词语知识文化属于静态的、抽象的,那么语言运用文化就是动态的、具体的。

  3.6 改革考试内容,增加交际能力方面的测试题

  应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加入检测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目的语文化知识的试题,考试成绩应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很高的相关度。目前,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己向全国推广,这是向语用能力的测试迈出的可喜的一步。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应在目前的评分标准中加入“语言的得体性”一条。以非英语专业学生为对象的目的语文化知识的测试目前还没有。笔者认为,该测试内容至少应包括与日常生活交往有关的“小文化”部分和与人类社会文明有关的“大文化”部分。测试形式应以客观题为主,适量加入一些测试文化态度和案例分析之类的主观题。如何评估考生的文化创造力是一大难题,应尽快组织人员搞科研,攻克这一难关。

  总之,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必然产生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为跨文化交际奠定从础,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所以英语教学必须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意对学生跨文化交际知识的传授,同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辟英语学习和使用的第二课堂,创造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的环境,营造英语使用的氛围,注重全方位对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在课内外通过一切方式寻找一切机会来训练语言的运用能力,提高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修养,成为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二十一世纪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文仲,高一虹.英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刘汝山.体语学研究与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1992,(1―2).


猜你喜欢:

1.跨文化交际方向论文

2.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3.关于英语语言文化论文范文

4.本科毕业论文英文

5.跨文化交际论文

    63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