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法律网>宪法>立法>

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法律信仰

俏霞分享

  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关系到国家依法治国进程的,并且法律的作用就是被信仰,所以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会形同虚设。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大学生树立法律信仰的办法,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树立法律信仰的办法

  法律信仰是公民尊重、保护、遵守法律的重要保证,公民遵纪守法这种责任与义务是在一种信仰的约束力下才能正常运行。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法律信仰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药家鑫杀人案”、“复旦投毒案”等令国人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担忧反思的事件发生后,塑造正确的法律信仰成了当务之急。

  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说,主动学法、懂法、用法是首要的。无论是从课堂还是从课外阅读,亦或者是通过对法律事件的关注,大学生都可以从中学到丰富的法律知识并为我所用。明确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更要对法律要求的义务负责,主动学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大学生也可以积极参加与法律相关的活动,如知识竞赛、法院旁听、模拟法庭等,通过切身经历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法律观念。其次大学生应该端正对法律基础课的认识,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与讨论中去。现如今,许多大学生重视自己的专业课,对基础课程却抱以无所谓的态度,事实上,这些基础课授予我们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所必不可少的道德指导。同时,大学生也应对屡屡上升的大学生犯罪案件予以关注,认真反思这种现象造成的原因,并引以为戒,避免自己重蹈覆辙,遇到难以解开的心结,我们应主动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直面心理健康问题,这样远比独自消化有效。

  除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老师与学校的引导作用也十分重要。大学老师,无论是法律基础课程老师还是其他专业老师,都应注重自己的言谈,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传递一种积极正确的法律态度。大学生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一些微不足道的言行都有可能对其的认知产生巨大影响。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也是每一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学校应多主办一些法律活动并鼓励同学参加,带领同学突破寝室——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桎梏,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对法律有更为深刻的认识。除此之外,推动法律基础课程改革也是一个重要举措,努力提高这类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无论是从大学生自身还是通过校方的推动,目的都只有一个,即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法律信仰,为依法治国提供支撑力量。这些我们能做到,也必须做到。

  树立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原因

  (一)必要性分析

  大学教育注重以人为本,以现代社会的要求,来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在大学生中帮助其树立法律信仰,是大学素质教育的表现,同时也是时代对大学教育的要求。

  首先,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树立,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谐社会的需要。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实行法治,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公民的法律信仰。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它并不单纯是指法律制度建设,归根到底它是一种人的活动。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一般说来,总是与其成员法律认知要求和法律信仰程度状况相适应。社会成员没有对法律的普遍信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所以,实行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树立公民的法律信仰。今天的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优秀群体,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依法治国的主体,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加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树立,并带动全社会成员对法律的普遍信仰,是实现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其次,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树立是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内在需求,也是引导和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法律本身具有调控、指引、预测、评价和教育功能,具备了法治观念,树立了法律信仰,谁都会具有积极守法、护法和崇法的精神和行为。大学生要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就必须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坚定法律信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一些大学生法律知识比较贫乏,法制观念不强,法律信仰缺失,甚至还让自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损害了国家、社会、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毁了自己的前程。2002年发生的刘海洋对北京动物园棕熊,黑熊泼硫酸事件,2004年发生的马加爵杀害室友事件,2008年发生的中国政法大学的“灭师案”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法律信仰的树立,不仅是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二)可行性分析

  随着国家的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教育正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越来越多的年轻学子可以步入大学校园继续学习,这也意味这大学生这个群体的越来越庞大,是社会主体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法律信仰的树立必将有力推动全民的法律信仰形成;同时由于大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一些优越性,决定了在她们中间更易于法律信仰的培养。何为“大学生”?大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思想;喜欢表现自我,设计自我,自身综合素质较高;有自己的理想,抱负,年轻有活力。但由于某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法制教育的不足,致使当前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并未树立,培养她们的法律信仰有很大的现实空间。

  首先,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较高。由于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较高,所以对法律的理解,承认,接纳和信任比一般的社会公众来说更容易一些,对国家的基本政策,和人类普遍接受的价值有更多的了解。法律规则对普通公众来说只是枯涩的语句而已,不要说接受,就连基本的看懂它的含义都存在困难,就更不要强求他去信任他根本不懂的东西,而大学生不同,他可以看懂法律规定的应有之意,理解了也就更容易接纳和信任它,将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法律信仰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形成可以在法治建设过程中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势必可以带动全民的法律信仰的形成。

  其次,大学生思想相对单纯,可塑性很强。大学生既具有学生的一般特点,又带有社会人的一些特征。大学校园也是一个社会,只是这个社会会相对现实当中真正的社会来说更加简单和单纯一点而已。由于大学生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加上社会经验尚待丰富,理论思维还不太成熟,大学生对政治信仰的选择和社会问题的判断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情感特征,处于不稳定状态,这就说明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和个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学校在这方面加以正确的引导,极易促进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形成。另外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很旺,善于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只要加强法制教育,相信其会对法律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学习中接受法律,在接受中信任法律,在信任中遵守法律。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国家未来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每一个大学生都树立起了法律信仰,并将这一信仰应用到以后的建设事业中,那么大学生这一群体将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有序快速发展。

  法律信仰的调查问卷

  性别: 民族: 年级: 专业:

  1. 你对学习法律有没有兴趣?

  A、没兴趣 B、无所谓 C、有点兴趣 D、很有兴趣

  2. 对法律机构(公、检、法)的看法?

  A、很公平、公正 B、还算公平、公正 C、不公平 D、不关心

  3. 你关注过我国立法及其他法律热点事件吗? ( )

  A、经常关注 B、偶尔关注 C、网络或新闻媒体上有就看一下 D、不感兴趣

  4. 你知道什么是法律信仰么?

  A、没听说过 B、了解一点 C、很了解

  5. 你认为作为一个法学专业大学生,拥有法律信仰重要么?

  A、重要 B、不是很重要 C、无所谓

  6. 你急需辆自行车,一天你恰好在街上见到一辆自行车在卖,价钱很便宜,你也很喜欢,但车子似乎来路不明,可能是偷的,你会怎么做?

  ( ) A、买 B、不买 C、报告有关部门

  7. 你的法律知识主要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

  A、电视上 B、报刊杂志上 C、学校的课程上 D、家庭的影响 E、其他

  8.你对政府的普法宣传工作的看法如何?

  A、重视程度不够 B、支持力不够 C、很好 D、一般

  9. 你认为普法宣传政策落实程度如何?

  A、很满意 B、一般 C、很不满意 D、不知道

  10. 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重要手段B、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 C、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 D、不重要,和自身没有关系

  11. 你参加过普法活动吗?

  A、参加过B、 没参加过

  12. 你对“五五普法”活动了解吗?

  A、了解B、不了解 C、好像听过

  13. 你觉得法律对您的生活有帮助么?

  A、有 B、没有

  14. 你认为阻碍提高个人的法律素养最大的问题是?

  A、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少 B、公民的法律意识淡薄 C、生活中法律运用少 D、对法律缺乏信心

  15. 您会定期关注法律方面的知识么?

  A、一直都是 B、偶尔一段时间 C、从来不


猜你感兴趣:

1.关于坚定法治信仰演讲稿精选

2.法律信仰的名言

3.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大学生如何遵纪守法的思修论文

5.大学生如何抵御宗教渗透参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