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四年级方法>四年级语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3)

嘉馨分享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图文结合,自主赏析,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进行开放式、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

  是啊,桂树成林,“桂林”这座城市,名字里似乎都散发着一种芬芳。你们知道它位于哪个省或者是自治区吗?课件出示地图。

  对,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课文已经读过了,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于课文中的词语掌握得怎么样?

  (指名读两组词语,第一组为地名,第二组为形容词,读后让学生两组词搭起来学。)

  理解“波澜壮阔” 、“峰峦雄伟”意思。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组词语:(出示:真静啊 真清啊 真绿啊)谁会读?(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好“啊”字的变音。)现在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试试还会读吗?(出示句子并指导学生读准确)

  我们再来看这组词语,你自己试试能不能读好。

  (生练习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词语和句子)

  接下来我想再来了解一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这篇课文有四个自然段,我请三位同学来读,请你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指名三位同学分别读第一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

  为什么课文是四个自然段,我请三位同学来读呢? 谁能给大家说说依据是什么吗?

  师:我们通过读书把课文分成了三大部分,分别是总起、分述、总结。这样课文的结构咱们就理清楚了。(边引领学生小结边板书)

  二: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

  文章的重点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这部分,刚才有同学说它讲述了桂林山水的特点。谁能来简单地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别有什么特点?

  师:,仅用三个字就概括了漓江水的特点 (板书:静、清、绿),谁能概括桂林山的特点?

  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大概是有意而为之,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用得那么精当,让我们读起来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

  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 (指名一人读第二自然段)

  作者在讲漓江水静的时候,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它到底是不是在流动呢?

  你能够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来证明你的想法吗? (教师指导读好这句话)

  作者在谈到漓江水清的时候,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假设是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这样的表达句式来说?(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这个句子不光写出了水清,还好有意境。可以看见谁的倒影?

  哦,我们抬头看看天空,再低头看看水中,你又看到了谁的倒影?

  要是天空中偶尔飞过美丽的鸟呢?

  这时候你再往水里仔细看,你又有发现了——

  它们随着微波轻轻地摇着,那是在干什么呢?

  现在谁能把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课件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清得 ;清得 。指导学生结合刚才的想象说好这个句子。)

  万事万物交相辉映在一起,就显得漓江的水更清了,更美了,清得那么富有生机和活力,谁再来读一读?(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谁再来读读表现漓江“绿”的句子?

  谁知道“无瑕”是什么意思?

  请你们观察,这个“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宝贝有关系。这漓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块宝玉一样,绿得晶莹、绿得圆润。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谁能够把漓江水三个特点连起来读?让我们随着你的朗读去感受漓江的美。(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让我们再来走近桂林的山。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奇”“秀”“险”的。(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我们该怎样读这句话,既读出山的形状,又读出自己的感受呢?(通过和学生对比读,引导学生要读出个性的理解,既可以读出看到多姿多态的山的一种惊喜,也可以读出边看边回味边思考的悠然的感觉。)

  作者说桂林山“奇”,主要说它的形状美;那么作者说桂林的山“秀”,主要说它的什么美?(生无人举手)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句的写法,你会发现,作者在说“奇”的时候,直接说“像老人,像巨象……”而在这里,却在像什么前面加上了修饰词——翠绿的,新生的……你们发现什么了?

  师:结合你说的这句话,回过头来看刚才的问题:“秀”指什么美呢?

  说得好!谁还能够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来验证他说的是对的。

  (请一位同学完整朗读这句话,体会桂林山的色彩美。)

  桂林的山不仅“奇”“秀”,还“险”呢,谁来读给大家听?

  (指名朗读描写“险”的句子,学生读得人情人境;然后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桂林山的特点。)

  刚才我们一起感受到了漓江水的静、清、绿以及桂林山的奇、秀、险,你们现在能把相关的句子背诵下来了吗?

  (集体背诵相关句子)

  同学们背诵得真好,很出乎我的意料。谁能告诉我你有什么绝招吗?

  说得多好啊,使自己身临其境,把作者的文字和情感,都内化为了自己要表达的东西。其实,还有一种非常朴素也非常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多读,熟读成诵。

  课文学到这里,我有个问题想问一问大家:作者既然是写桂林山水,为什么第二、第三自然段开头分别写大海、西湖等,这是否浪费笔墨呢?

  师:哦,原来作者这样写是有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啊!(板书:对比)

  板块三:创编传说,拓展研读,感受文化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赏桂林山水的风光片,验证作者的文字带给我们的独特的美。(播放课件:配乐播放一组图片,出示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节选,学生见到后,自觉有感情地跟着老师朗读起来:)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师:同学们学习得真投入,为了奖励大家,我再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出示课件——象鼻山的图片)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那座像“巨象”的山,它叫象鼻山,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传说这头大象原本是天上玉皇大帝的坐骑。有一年,玉皇大帝骑着它来到桂林这一带巡游。不巧,这头大象生病了,实在走不动了。玉皇大帝见此就遗弃了它,自己返回到天上去了。当地的百姓积极地为这头大象寻医问药,没过多久,它的病被治好了。为了感谢大家对它的关心和爱护,它决定留在这里和当地的百姓一起耕种,一起生活。玉皇大帝听说了,非常生气,派天兵天将前来捉拿大象。大象奋起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天兵天将从后背刺人了一把宝剑,从此,就化作一座石头山屹立在漓江边上。

  师:人们为什么要创编这样的故事啊?

  师:从商家的角度看,可以这样认为,如果从文学的角度看呢?

  师:如果你喜欢旅游的话,你会发现很多山水的背后都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人们往往借助这些故事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倾诉着人性的美好!

  现在,你们再来看—— (出示课件——骆驼山的图片)

  师:是啊,这就是骆驼山。接下来就请你想象一个故事,讲讲它的来历。为了让你讲起来更流畅,王老师教给你一个方法——写出这个故事的关键词。例如,我刚才讲“象鼻山的来历”的时候,脑海里就想着这样几个词语——玉皇大帝、大象、生病、救治、捉拿、石头山。下面给大家三四分钟的时间,来想象关于骆驼山来历的故事,可以在纸上写下故事的几个关键词,提示自己讲好这个故事的内容。

  (生思考,动笔写,教师巡视。四分钟后,指名汇报,汇报过程略。)

  师:作者乘着小船荡漾在漓江上,欣赏着周遭的风景,想象着它还有那么多神奇的传说,怎么能不感慨,怎么能不由衷地赞叹呢?让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师:记得刚一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就说这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那么这一段中哪—句话最能够起到总结的作用呢?

  师:你们来看看这句话,为什么用引号引起来呢?

  师:说得对,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就叫“引用”。(板书:引用)可是自己写文章,为什么要引用别人的话啊?

  师:如果别人说的话刚好能够表达你的感受或者能够代表你的观点,就可以引用过来。当然,用引号标注上,也表示对原作者的尊重。你在课文中还能发现这样的例子吗?

  根据回答出示:“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没错,这句话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个叫王正功的人说的。(板书:王正功)此人相当于我们今天桂林市的市长。当时,有11个举子要进京赶考,考取功名,王正功作为地方官员设宴为这些举子送行。宴席中,他作了一首七律诗,其中就有这——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表面上意思是说桂林的风景之美是天下第一的,其实也是希望这些举子进京考试能够考个——天下第一!

  师:(边说边出示课件)你们看,在桂林的云湖公园里还矗立着王正功的塑像,而他写的那首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句的七律诗就镌刻在阳朔的独秀峰石壁上。

  课文并没有说“王正功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是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们知道都有谁在这样说吗?

  读到了诗人贺敬之写的《桂林山水歌》,其实歌颂桂林山水之美的还大有人在。(出示课件,学生朗读诗句。)

  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杜甫(唐)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刘克庄(宋)

  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顶上行。——袁枚(清)

  (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到了晚上,桂林的山就成为天然的幕布,而漓江的水则成了人们展现美的舞台。当地的百姓,用这样一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一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够走进桂林的话,一定别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风景之美,领略它的文化之美。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246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