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语文>

第一学期语文高二年级期中试卷

诗盈分享

  语文的考试是我们我们身经百战才会学习的快速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高二语文,需要的就来阅读吧

  上学期的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中国人以“山水”作为自然的指代,不只是一种思维的抽象,更是对于自然的诗性感知与发现。

  从上古至秦汉,山水或是作为神仙居所,或是作为祭拜对象,或是作为通向“道”的媒介而存在,那一时期的山水图像只是一些零散的山石、树木。而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文人官宦在道、释、玄的思想驱动下,萌发了一股强烈的重返自然的激情与热望,原本作为“自在之物”的山水因此成为一个新被发现的审美对象,成为一种凝结着生理舒适感与视觉悦目感的现实而具精神性的空间。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中从此生长出山水之乐。山水也逐渐从宗教画和故事画的背景中独立出来,成为绘画主体;作为自然情愫图像表达的山水画,以山川景色为载体实现着人们皈依自然的情感诉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在洛神与曹植的身影背后描绘着树石流水、河岸远山,它们为这一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铺设了“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的自然空间。

  美的目光同样诱导着唐代的自然情愫。唐人富有诗人气质,他们用浓酒般的热情拥抱山水,也用唐诗般的浓情把丘壑林泉之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他们敏感而多情,纵情于现实山水。青绿山水技法语言的成熟也为将这般美景描绘得绚丽多彩提供可能。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即是用江天一色、波光万重、轻舟荡漾、巉岩幽岭、松竹掩映、桃红椿绿、水榭朱栏等,烘托出日丽风清的江岸美景;而李昭道《明皇幸蜀图》所表现的本是“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仓皇出逃、避难入蜀的窘迫经历,但却也一定要把那蜀地山水画得群峰竞秀、山花争妍。

  晋唐以来观看山水的美的目光,在五代时期被注入探究自然的理性意识,及至北宋形成尚理的自然情愫。五代北宋的山水画家用现实而具体的地理样貌来表现“图真”的山水。荆浩、关仝等所代表的北派山水以石质坚凝、重岩叠嶂的北方山水为原型,描绘崇山峻岭、千岩万壑的壮美气象。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派山水,以峰峦平缓、草木繁茂的江南景色为原型,表现轻岚淡烟、平淡天真的山水意境。无论北派、南派山水画家,都借对自然的逼真描绘,来表现他们对自然带有敬意的理性思考。

  元代画家在对自然的凝思中获得内在心性的独特体验,自然情 愫的表达也便成为文人逸气的抒发。这种笔墨的独立性在明清山水画家手下被进一步强化,自然山水的许多生动细节就被忽略,山水图式中的笔墨就仿佛一种对于自然的情感诉说。中国山水的图像表达也就从晋唐时期的自然写实嬗变为一种自然象征,山水画所表现的自然情愫也就从晋唐时期的美的发现嬗变为一种自娱与遣怀。

  然而,虽历经嬗变,“天人合一”的文化感知方式却一直贯穿在中国山水画家的自然观照之中,他们视自然为知己,不仅身即山川,而且精神与之往还,他们永远“在”自然。

  (摘编自牛克诚《山水画:中国人自然情愫的图像表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上古至秦汉时期,山水都作为神仙居所祭拜对象通向“道”的媒介而存在。

  B. 中国人把山水看作审美对象,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官宦中开始的。

  C. 唐朝山水画把山水之美渲染得淋漓尽致,绚丽多彩,是因为山水技法成熟了。

  D. 从五代到北宋,人们不再把山水当作审美的对象了,而是探究它的自然理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第一段是总起,然后根据中国山水画发展历史,分阶段阐述,条理清晰。

  B. 文章第二段 阐述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在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C. 文章在论证中列举了大量的例证,阐述了不同阶段山水画发展变化的轨迹。

  D. 文章论述元明清山水画家的继承性,为中国山水画中某种不变的精神提供论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把自然空间加入故事中,以山水来自娱与遺怀。

  B. 《江帆楼阁图》与《明皇幸蜀图》虽然题材不同,但都充分渲染了山水之美。

  C. 南派山水画与北派山水画表现出来的风格与南北自然山水的特点密切相关。

  D. 中国山水画家的身体和精神都融入自然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你有多重要

  孙道荣

  汽车进入了山区,山路崎岖不平,颠得人五脏六腑都翻腾出来。车上只有十几个乘客,坐在后几排的乘客,因为颠得吃不消,都挪到了前排。

  他却主动移到了最后一排,五个座位连在一起,正好可以躺下。他太需要休息了。这段日子,工作丢了,谈了好几年的女朋友也吹了,整个人完全处在心灰意懒中,连续十几天吃不下睡不着,他觉得自己走到了人生的绝境,自己是那么渺小,存不存在都不重要。此行,他想回老家看看父母,年迈的双亲培养出他这个大学生很不容易。他决定在了断自己之前,再看一眼可怜的双亲。

  汽车颠簸着前进,乘客都昏昏欲睡。他也恍恍惚惚进入梦乡。

  突然,在一阵剧烈的撞击后,汽车猛地停了下来。

  所有的乘客,都被惊醒了,有人头撞在了前排椅子扶手上,有人被震碎的窗玻璃割伤,有人被抛出了座位,躺在后排的他,也被高高地弹起,又重重地摔了下来——出车祸了!

  车厢里,立即爆发出一片惊叫声、哭喊声。一片混乱之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撞伤,但看来都无大碍。大家稍稍松了口气,探头窗外,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看,让他们惊出一身冷汗:车子悬在路边的半空中,晃晃悠悠,而下面,是一个峡谷!大家这才发现,车头车尾不在一个水平面!车头向下,尾巴翘起。车内再次爆发出绝望的哭喊声,混乱之中,倾斜的汽车剧烈地摇晃,随时都可能坠落。

  他看看身边,最后一排只有他一个人。窗户开着,他轻轻移到窗前,看看外面。还好,还有近半个车身挂在路牙上,只要从窗户跳出去,他就获救了,安全了。

  他站起来,探身准备往外跳,可是,因为他的移动,车厢猛烈地颤动了一下。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自己跳下去,整个汽车可能因为重心失衡而坠落。前面的乘客发出惊呼:你不能跳,不然我们可就都完了!

  是的,他不能只顾自己跳出去,那将置一车人于死地。可是,如果不马上跳出去,汽车可能随时坠落,那自己将与大家同归于尽。他不怕死,他这次回乡,就已经做好了死的打算,只是没想到会是这种死法。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

  他冷静地判断了一下形势。中学时,他的物理成绩就很好,他知道,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车头和车尾重量的稍稍改变,都可能使平衡打破,而致车毁人亡。其他乘客都在汽车的前半部分,车尾只有他一人,他是这个平衡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他这一生,从来也没有这么重要过!

  现在,唯一可行的自救办法是,他保持不动,维持这个平衡,让前面的乘客,慢慢往后移,再从窗户逃出险境。

  他对大家说,我不动,你们一个一个从前面挪过来。千万不能挤,不要慌张,一个一个来!

  在他的指挥下,离他最近的一位乘客,一点一点,向车尾爬过来。汽车轻轻摇晃着,每一次抖动,都揪着大家的心。

  第一位乘客,成功地移到他身边,从窗户跳了出去。又一位乘客,爬了过来。十几位乘客都获救了。受伤的司机,也从驾驶室爬了出来。他最后一个从窗户跳了出来。汽车晃了晃,没有坠落。

  惊魂未定的乘客们,都安全获救了。看着摇摇欲坠的客车,大家的脸上,流露出劫后余生的欣慰。等大家定下神来,才想起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小伙子。如果没有他的沉着和勇敢,不敢想象,会是怎样不堪的后果。大家四处找他,要向他表达谢意,却没有找到。

  他已经悄悄走了。他的家就在离此地只有几公里的山坳里,上中学时,为了省路费,他就常常一个人从这条山路步行回家。十年前,也是从这条山路,他走出了大山,他是他们山寨里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他曾经令多少人为之自豪啊。而眼前的挫败,相比以前,是多么微不足道。而他也终于明白: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很重要,即使是一粒微尘。

  落日的余晖洒满山林。他拐进一条小路,这样可以早一点到家。归巢的鸟儿们,成群结队,从头顶掠过。他要从这里,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第一段对山路崎岖难走的描述为下文车祸的发生埋下伏笔;车上其他乘客都挪到了前排则为后文车祸发生后车内的惊险状况做了铺垫。

  B. 车祸是小说情节上的一个转折,同时也是主人公人生的转折点。经历车祸后,他认识到先前挫折的微不足道,也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价值。

  C. 文中“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体现出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如果不及时跳窗逃生,自己会有性命之忧;如果跳出去,整车人将失去生还的机会。

  D. 小说中人物的行动、心理等描写除了刻画人物形象,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并使作品更具真实而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5.小说标题“你有多重要”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5分)

  6.小说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材料一

  过去几年,互联网上的内容付费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消费者教育。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过42.3%的受访在线音频用户表示:未来有对平台内容付费的打算。用户对于优质内容需求日渐提升,同时内容 付费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普及。以视频网站爱奇艺为例,2017年爱奇艺的视频付费用户超过了1000万,今年前5个月已经突破了2000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互联网上好的内容是需要付费的。基于此,有声书的有偿消费也成了可能。这也使得各路人马伺机而动,有声书及内容付费成为过去一年行业热点。

  同时,较为成熟的付费听书模式,也打通了传统出版社、音频生产机构、传统故事广播电台、音像出版社等渠道,根据不同渠道特点实现版权采购、内容制作、发行等不同业务模式的合作。

  业内人士认为,用户付费习惯的养成,不仅会促进整个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尊重,一定程度上也会激励内容创作者生产出更多的优质内容,这是有声阅读市场“声”态环境渐趋规范的表现,有利于推动有声阅读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摘编自《有声阅读市场悄然兴起》)

  材料二:

  图1 2012-2015年移动阅读市场规模

  图2 电信运营商阅读市场规模构成

  材料三

  梳理目前国内具有听书功能的移动应用多达数百款,产品内容各有差异:“懒人听书”提供有声小说、戏曲、评书、儿歌、广播剧等有声读物和网络电台节目免费收听;“酷我听书”作为酷我音乐旗下产品,内容海量,包括有声小说、评书、戏曲、相声小品、笑话、儿童、人文科学等;“氧气听书”拥有国内最大的免费正版有声小说书库,汇聚有声小说、文史经典、经管励志、育儿宝典、评书相 声、综艺搞笑等。

  不难看出,这些听书平台在发展初期走的都是大综合的路子,与成熟的产业市场相比,仍待细分。事实上,随着有声阅读市场的快速发展,不少平台已经有意识在同质化竞争中寻求突破,开始在细分市场中找存在感。而打造优质内容、加强平台付费内容布局成为各音频平台实现差异化品牌、吸引用户、拓展盈利渠道的重要之举。

  以“懒人听书”为例,目前已与阅文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其海量文学资源的最大音频出口,拥有覆盖国内85%以上的原创文学内容的有声改编权,海量的平台资源,直接确立了平台在网络文学资源方面的优势。

  而“凯叔讲故事”从2014年至今,从微信公众平台延展到独立APP,专注于给孩子讲故事这一小市场,目前已成功打造了国内最大的儿童有声故事品牌,0-10岁各年龄段宝宝喜欢的故事应有尽有,下载量突破两千万。

  另一款专注于儿童有声读物生产者的“老墨家族”以老墨爷爷、墨叔叔和小墨一家三代一起讲故事的形式,坚持演播优秀儿童作品原作,不乱改编的同时,注重个性化内容策划,希望做最纯粹的有声读物。截至目前,“老墨家族”在各大听书平台上的总点击量已经有4000万余次,粉丝数更是达到百万。

  (摘编自新华网《有声阅读市场正走向“细分”》)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2012- 2015年,移动阅读市场总体规模逐年递增,到2015年,其他移动阅读应用达到了51.4亿元,电信运营商阅读基地达到49.6亿元。

  B. 从半年统计看,电信运营商阅读基地的市场规模一直高于其他移动阅读应用的市场规模,保持了较高的市场总体规模贡献率。

  C. 经过三年的快速发展,其他移动阅读应用的市场规模在2015年实现了对电信运营商的超越,说明移动阅读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D. 在电信运营商阅读市场规模的构成中,有声阅读虽然逐年提升,但占比很小,表明文字阅读依然是消费者进行移动阅读时的首选。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爱奇艺的视频付费用户目前已突破2000万,这些用户认为好的内容是需要付费的,他们可能为有声书进 行有偿消费。

  B. 付费习惯的养成能 促进整个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尊重,这说明,以前发生的诸多盗版侵权现象的根源是用户不愿付费。

  C. 目前国内数百款具有听书功能的移动应用,产品内容各有差异,表明不少平台已经有意识在同 质化竞争中寻求突破。

  D. 差异化的听书品牌更能获得市场认同,获取更大收益,“懒人听书”、“凯叔讲故事”、“老墨家族”均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益。

  9.有声阅读市场的培育,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长孙顺德,文德顺圣皇后之族叔也。顺德仕隋为右勋卫,征辽当行,亡命太原,素为高祖亲厚。时群盗并起,郡县各募兵为备。太宗将起兵,令与刘弘基募士于外,声备贼,至数万人,乃结队按屯。大将军府建,拜统军。从平霍邑,破 临汾,下绛郡,俱有战功。寻与刘文静击屈突通于潼关,每战摧锋。及通将奔洛阳,顺德追及于桃林,执通归京师,遂定陕县。高祖即位,拜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讨建成余党。太宗践祚,食千二百户,赐宫女,诏宿内省。

  俄以受赇为有司劾发,帝曰:“顺德元勋外戚,爵隆位厚至矣。若令观古今自鉴,有以益国家者,朕当与共府库,何至以贪冒闻乎?“因赐帛数十愧切之。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以赂破法,不可赦,奈何又赐之?”帝曰:“使有耻者,得赐甚于戮;如不能,乃禽兽也,杀之何益?”

  李孝常谋反,坐与交,削藉为民。岁余,帝阅功臣图,见其像,怜之,遣宇文士及视顺德,顺德方颓然醉,遂召为泽州刺史,复爵邑。顺德素少检,侈放自如,至是折节为政,以严明称。先是,长吏多受百姓馈饷,顺德纠挝,一无所容,称为良牧。前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并占境内膏腴之田数十顷,顺德并劾而追夺 ,分给贫户。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日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未几而卒,太宗遣使吊祭,赠荆州都督,谥日襄。贞观十三年,封邳国公。永徽中,加赠开府仪同三司。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曰/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

  B. 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曰/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

  C. 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曰/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 病胡足恤

  D. 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曰/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高祖”的庙号通常是给开国皇帝的。

  B. 郡县制是在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体制下,郡、县二级政权的地 方行政制度的总称。

  C. 外戚指皇亲国戚,即帝王母族、妻族的亲属,其中太后、皇后、嫔妃的兄弟也称国舅。

  D. 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朝代不同三司所指部门和职能也会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长孙顺德虽为隋朝旧臣,却因为和李家有亲戚关系,在征辽途中转而逃往太原,投靠李渊,在李唐王朝的建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李渊信任。

  B. 面对长孙顺德的受贿事件,唐太宗认为奖赏会让知耻者幡然醒悟,于是不但不处罚他,还赐给他数十匹丝绢,希望他能够从中领悟,引以为戒。

  C. 因与李孝常有交往而被牵连取消官职之后,长孙顺德非常颓丧,整日醉酒,皇帝知道后念及他是功臣,重新起用他并恢复其爵位和食邑。

  D. 虽然对长孙顺德不是很满意,但他死后皇帝还是很体恤,还派人前去吊唁,追赠他为荆州都督,赐谥号襄,之后还两次追封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1)若令观古今自鉴,有以益国家者,朕当与共府库,何至以贪冒闻乎?

  (2)顺德素少检,侈放自如,至是折节为政,以严明称。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小题。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

  向子諲②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丧失,至今已近十年。②向子諲: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③同:通“彤”。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鸾辂”本指帝王所乘的车驾,这里比喻为被金人掳到异域的徽、钦二帝,词人多次听说朝廷派遣使者问候他们,只是不知二帝何时归来。

  B. 上片后两句写远望中原的情形。词人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下遥望“三关”,只见群山连绵不断,可是见不到国都汴京和中原父老,令人肝肠寸断。

  C. 上片前两句写景,有实有虚,前一句写大江南北风雪迷漫,这是词人路上所见眼前之景,是实写;“易水寒”为词人想象北方之景,是虚写。

  D. 下片前三句运用反衬的手法。“消除此恨难”的“难”字,与前面的“可”字“能”字对应,天老、海翻之可能,倍加反衬出消除此恨之不可能。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0分)

  16.(1)《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饮酒吟诗的情景。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具体描写“江山如画”的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大江的气势磅礴、宏伟壮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来,木栅动物园里的国王企鹅的“大名”可谓____________,尤其在一对企鹅生蛋之后,对他们孵蛋过程的关心与报道,更是达到“举国若狂”的地步。这对企鹅夫妻原本_____________,相处融洽,但自从母企鹅产下企鹅蛋后,_________________的企鹅爸爸便抢着孵蛋,甚至为了争蛋,不惜与企鹅妈妈大打出手。经过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创下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奇迹。如此超级新好爸爸,( ),尝到小企鹅未出生便夭折的________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橫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耳熟能详 比翼双飞 喧宾夺主 丧子之痛

  B. 耳熟能详 鹣鲽情深 盼子心切 丧子之痛

  C. 深入人心 比翼双飞 盼子心切 切肤之痛

  D. 深入人心 鹣鲽情深 喧宾夺主 切肤之痛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经过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创下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记录。

  B. 经过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开创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奇迹。

  C. 在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创下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记录。

  D. 在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开创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奇迹。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却仍然不敌大自然的力量

  B. 他被大自然的力量彻底打垮

  C. 大自然的力量却把他打败

  D. 大自然的力量让他彻底崩溃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冠绝一时,流芳百世,但他的五尺之躯______,_____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②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③却容不了当权派  ④却不见容于当权派  ⑤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⑥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21.下面是某校中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达尔文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人认为,人生在世,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适应环境。他们认为,人不可能要求环境 来适应你,而只能是你去适应环境。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也有人认为,人最重要的是保持自我,随波逐流容易,洁身自好、保持独立完善人格难。

  “适应环境”与“保持自我”都有成为伟人的。那么,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请以“适应环境与保持自我”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1.B 2.D 3.A 4.C

  5.①“你有多重要”首先指车祸发生后主人公在车上所处位置的重要性,他的举动可能会让整个汽车因为重心失衡而坠落;②“你有多重要”也指主人公毅然选择留下来帮助车内的人脱险,由于他的存在,一车人的性命才得以保全;③标题与第二段中主人公认为“自己是那么渺小,存不存在都不重要”的想法形成对比,揭示文章主题。

  6.①小说的结尾营造了一种温馨、祥和的氛围,暗示主人公重新拾起希望的心理变化;②照应小说开头,再次写到回家,使文章首尾圆合;③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表明“他”要从家乡出发,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7.B 8.D

  9.①培养消费者的付费意识,养成付费习惯。②加强各渠道的业务合作,生产优质产品。③注重市场细分,打造差异化产品。

  10.B 11.C 12.A

  13.(1)如果能多看古今典籍审察自己,有对国家百姓有益的作为,我会与他一起共享国库,何至于出了贪污受贿的丑闻呢?

  (2)长孙顺德以往生活不羁,放纵自己不受约束,到此时他强自克制改变态度处理政事,因严明被称赞。

  参考译文:

  长孙顺德,是文德顺圣皇后的族叔。顺德在隋朝的时候任职右勛卫,本应参与征讨辽的战役,却逃往太原(投靠李渊),后一直被李渊信任厚待。当时(隋朝各地)很多盗匪一齐作乱,各郡县各自招兵买马以应对。李世民将起兵,命令长孙顺德与刘弘基在外招揽人才,号称是应对反贼,数量多达数万人,于是按屯编结队伍。大将军府建立起来后,任命长孙顺德为统军,长孙顺德随军讨平霍邑、击破临汾、攻克绛郡,立下战功。不久,与刘文静在潼关攻打屈突通,屈突通将要逃奔洛阳,长孙顺德追至桃林,将屈突通擒获送到京师,于是平定了陕县。李渊登基后,任命顺德为左骁卫大将军,封为薛国公。后讨伐李建成余党有功,唐太宗即位,授予他食邑一千二百户,把宫女赐给他,下诏允许他在禁宫之内留宿。

  不久后因为接受贿赂被有司弹劾,唐太宗説:“顺德是开国元勛,又是外戚,地位、爵禄已经够丰厚了。如果能多看古今典籍审察自己,有对国家百姓有益的作为,我会与他一起共享国库,何至于出了贪污受贿的丑闻呢?”于是赐给他几十匹丝绢想让他产生愧疚之心。大理寺少卿胡演説:“顺德因为接受贿赂而触犯法律,罪不可恕,怎么又赐给他丝绢呢?”太宗説:“假使是有廉耻之心的人,得到赏赐对他来说胜于刑罚;如果仍不能(使他醒悟),那他就像禽兽一样了,杀了他也没有用。”

  李孝常谋反,长孙顺德因为与他有来往而获罪,被取消官职和爵位贬为平民。年末时,唐太宗翻阅功臣图,看到长孙顺德画像,怜悯他,于是派宇文士及前往看望长孙顺德,长孙顺德当时精神颓废,一副醉态,于是皇帝下诏让他担任泽州刺史,恢复了他的爵和位食邑。长孙顺德以往生活不羁,放纵自己不受约束,到此时他强自克制改变态度处理政事,因严明被称赞。原先,一些官吏常私下(向百姓)索要馈赠,长孙顺德抓住他们后处罚毫不留情,于是被人称为好官。前任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在本郡之内占有数十顷好田,长孙顺德一齐上报并且追回田地分给贫穷百姓。后来又因犯法而被免官回家,又丧失了儿女,感到很痛苦,唐太宗听到后很轻视他,对房玄龄说:“顺德没有慷慨的气节,因为儿女的爱牵累以至于现在得了病,有什么值得体恤的呢?”不久长孙顺德去世,唐太宗派人前去吊唁,追赠他为荆州都督,赐谥号襄。贞观十三年,追封为邳国公。永徽年中,加赠开府仪同叁司。

  14.A

  15.①思念故国。“三关”曾是宋朝国土,如今沦于敌手,诗人遥望“三关”,断肠之情油然而生。②不忘国耻。靖康之变,二帝被俘,国土沦陷,诗人心中此恨难消。③渴望收复失地(迎回徽、钦二帝)。“几时鸾辂还”,传达出诗人对故君的思念,其中亦有收复失地的渴盼。

  16.(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4)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17.B 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深入人心:指思想、理论、学说、主张等被大家所深刻理解并拥护。鹣鲽情深:侧重强调夫妻之间感情的深厚。比翼双飞:侧重强调夫妻之间相伴不离。盼子心切:盼望见到孩子心情十分迫切。喧宾夺主: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丧子之痛:指失去孩子的痛苦。切肤之痛:亲身经受的痛苦

  18.C 19.A 20.C

  21.中学生暑假社会实践主要活动是考察与游览:考察气象公园、湿地公园后撰写调查报告,考察科技馆后交流体验到的地震感受;游览美丽乡村、名人故居,用日记记录旅游的感受心得。

  高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父母的 ▲ 使王明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山村丰富而生动的色彩使他陶醉不已。

  (2)本报记者昨日从最高检察院获悉,安徽滁州市原市委书记等三名厅级干部 ▲ 分别被检查机关查办。

  (3)景区在管理帐篷客问题上不宜“一刀切”,应 ▲ ,做好配套服务,想方设法满足游客的新需求。

  A.熏陶 日前 因势利导 B.熏陶 目前 顺水推舟

  C.熏染 日前 顺水推舟 D.熏染 目前 因势利导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

  B.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本身的良好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C.未来三年内,我国将建成四十二条高速铁路专线,转变长期以来铁路客货混运,并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

  D.在今年的自主招生的面试选拔中,东南大学主要依据笔试成绩为基础,择优确定自主选拔的录取对象。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无论什么景物,在太阳的强烈光线下,总有几分太清晰,太现实, ▲ 简单地说,日光下的景物是散文,只能使我们兴奋;月下的景象是诗,它能使我们遐想、幽思。

  ①物我都冥合了,诗化了

  ②而在晚间,一切景物的色调都暗淡了,轮廓也迷离了

  ③我们的心弦便弛缓下去

  ④给我们视觉的刺激太强

  ⑤在这种外静内闲的境地,我们喜悦,悠然,恰然

  ⑥这只能使人由疲倦而厌恶

  A.④⑥③②①⑤ B.④⑥②③⑤①

  C.②③①④⑥⑤ D.②①⑥③④⑤

  4.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心剖出酬知己。

  B.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D.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闵:通“悯”,忧伤(《陈情表》)

  B.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 害:妒忌,嫉恨(《太史公自序》)

  C.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相与:相处,相交(《兰亭集序》)

  D.若望仆不相师 望:希望(《报任安书(节选)》)

  6.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慈父见背(《陈情表》) ②是以见放(《渔父》)

  B.①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C.①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②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太史公自序》)

  D.①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逍遥游》) ②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别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太上不辱先(《报任安书(节选)》)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

  C.臣具以表闻(《陈情表》) D故述往事,思来者(《报任安书(节选)》)

  8.下列各句中,与其它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B.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C.屈原既放(《渔父》) D.重为乡党所笑(《报任安书(节选)》)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0题

  叶兑,字良仲,宁海人。以经济自负,尤精天文、地理、卜筮之书。时太祖①已定宁越,规取张士诚、方国珍;而察罕②兵势甚盛,遣使至金陵招太祖。兑知天运有归,以布衣献书太祖,言天下大计,其略曰:

  愚闻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规模。韩信初见高祖,画楚、汉成败;孔明卧草庐,与先主论三分形势者是也。今之规模,宜北绝李察罕,南并张九四。抚温、台,取闽、越,定都建康,拓地江、广。进则越两淮以北征,退则画长江而自守。夫金陵,古称龙蟠虎踞帝王之都。藉其兵力资财,以攻则克,以守则固,百察罕能如吾何哉?今闻察罕妄自尊大,致书明公,如曹操之招孙权。窃以元运将终,人心不属,而察罕欲效操所为,事势不侔。

  张九四之地,南包杭、绍,北跨通、泰,而以平江为巢穴。今欲攻之,莫若声言掩取杭、绍、湖、秀,而大兵直捣平江。城固难以骤拔,则以锁城法困之。分兵略定属邑,收其税粮以赡军中,彼坐守空城,安得不困?平江既下,巢穴已倾,杭、越必归,余郡解体。此上计也。

  方国珍狼子野心,不可驯狎。往年大兵取婺州,彼即奉书纳款。后遣夏煜、陈显道招谕,彼复狐疑不从。遣使从海道报元,谓江东委之纳款,诱令张昶赍诏而来。且遣韩叔义为说客,欲说明公奉诏。彼既降我,而反欲招我降元。其反覆狡狯如是,宜兴师问罪。攻之之术,宜限以日期,责其归顺。彼自方国璋之没,自知兵不可用。又叔义还称义师之盛,气已先挫,正可胁之而从也。

  福建本浙江一道,兵脃城陋。两浙既平,必图归附,下之一辩士力耳。如复稽迟,则大兵自温、处入,奇兵自海道入,福州必不支。福州下,旁郡迎刃解矣。威声已震,然后进取两广,犹反掌也。

  太祖奇其言,欲留用之,力辞去。赐银币袭衣。后数岁,削平天下,规模次第,略如兑言。

  【注】①太祖:与下文中“明公”意同,即明太祖朱元璋;②察罕:即察罕帖木儿,汉名李察罕,元末将领。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愚闻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规模 规模:规划,计划

  B.藉其兵力资财 藉:凭借

  C.诱令张昶赍诏而来 赍:携带

  D.宜限以日期,责其归顺 责:责备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窃以元运将终,人心不属,而察罕欲效操所为,事势不侔。(3分)

  (2)太祖奇其言,欲留用之,力辞去。(3分)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3分)

  (2)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也。(《报任安书(节选)》)(3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13题。

  蝶恋花•早行

  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①将残,辘轳②牵金井③。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④,露寒人远鸡相应。

  【注】①更漏:即刻漏,古代记时器。②轳辘:井上汲水轳辘转动的声音。③金井:对井的美称。④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颗星被称为“斗柄”。

  12.请简析“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这三句写景的顺序,以及对刻画人物的作用。(5分)

  13.清人俞陛云说本词结句(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神韵无穷,吟诵不厌”,这两句诗的视角有何不同?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形影相吊。(《陈情表》)

  (2)夕阳古道无人语, ▲ 。(《长亭送别》)

  (3)老当益壮, ▲ 。(《滕王阁序》)

  (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节选)》)

  (5) ▲ ,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节选)》)

  (6)朝菌不知晦朔, ▲ 。(《逍遥游(节选)》)

  (7)定乎内外之分, ▲ 。(《逍遥游(节选)》)

  (8)若夫乘天地之正, ▲ ,以游无穷者。(《逍遥游(节选)》)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

  麦前

  一年里头那个红红火火的正月十五过去了,转眼间就到了二月二,转眼间清明又过了,就到了惊蛰,就到了谷雨。眼瞅着地里的麦苗儿泛青、拔节、秀穗、扬花,呀!就快到麦天了呢!下煤窑的男人们就能回来了呢!

  杏儿胳膊腕儿上?了只荆条篮子,篮子里装满换洗衣服,她这是要到河里洗衣服去。

  河是叫作黄河的。

  杏儿由于要洗娃儿的尿布,自觉在下游找了个地方,并且有意识离开大家远一点儿,她知道那些个女人,平时凑到一块儿,没有什么话是她们不敢说的。

  女人中最能煽的当属水生嫂和小保媳妇,只要这俩人在场保准有好戏看。

  衣服洗了一件又一件,一件一件铺在河槽上晾晒。荆花埋头洗着衣服,说是衣服可不是衣服,而是公公身下铺的褥子床单,公公瘫在床上半年多,荆花伺候了半年多。

  荆花在离大家不远的下游洗,她的下游是杏儿。对于大家的说笑,荆花像是没听见,其实她什么都听见了,可是别人能说笑,她不能,她忍不住想哭哩。荆花去年腊月才死了男人,荆花男人死于煤窑上的瓦斯爆炸,荆花公公是在儿子死后瘫了的。

  荆花有一对儿女,偏偏婆婆下世早,一对儿女全凭她照顾,如今公公又瘫了,荆花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忙完了家里忙地里,忙完了地里忙家里。其实男人的死煤窑上是赔了钱的,赔了四十多万,整个八里滩都轰动了,说荆花这下可有钱了,这么多钱咋花呀,还说荆花拿钱养小男人哩!反正是说什么话的都有,荆花还感觉到左右四邻,还有以前要好的姊妹们,一下子离她远了,就是面对面碰见,也是冷冷地打下招呼,甚至还拿唾沫吐她,背后拿手指头戳她。

  荆花是个有心劲的女人,在众人的唾沫星子里,她暗自狠下一条心,不管今后的日子有多苦多难,她都要把俩娃儿拉扯大,叫他们好好念书,将来上大学做大事,还要把公公伺候好,叫老人少受罪,她就是要叫众人看看,看看她荆花到底是啥人,那几十万赔命钱她荆花一分也不会动,她要把那钱用在给公公看病上,用在俩娃儿念书上。

  可想归想,气还是受不下,洗着衣服时,水生嫂她们又开始拿话语敲打她,平白无故地就说,你们说人家不跟你们耍笑,要搁我我也不跟你们这些人耍笑,有钱了嘛,谁有钱还能看上你们这些人,几十万哩!熬煎咋花哩!哪里还有心思理人?

  荆花听见这话,心里一阵乱跳,像那七上八下的洗衣杵在捣。她是咋惹着大家了,叫大家这样敲打她?荆花不由得想起自己男人,走时好好囫囫囵囵的,可是回来时人就成了一把灰,装在一个小盒盒里,那么大一个人,咋就会装进一个小盒盒里呢?

  就这人还说,那盒盒里装的还不定是哪个人哩,煤窑上瓦斯爆炸,轰一声响,火光一闪,人早就烧成一块焦炭,谁还知道谁是谁,还不是胡乱搅和成一堆,一个盒子里装一把,然后一家发一个。

  想到伤心处,荆花就泪水长流,眼泪珠珠吧嗒吧嗒直朝河里掉,还因为生了暗气,手上一使劲,把个洗衣杵甩掉河里。洗衣杵顺水漂走,漂到杏儿脸前,杏儿一伸手捞住,给荆花送过来。水生嫂她们说的话杏儿是听见的,心里就很同情荆花,就觉得水生嫂她们真是不应该,只是她不知咋安慰荆花,就默默蹲在荆花身边暗自神伤。

  荆花先是哭,哭着时水生嫂她们还是断不了敲打,荆花在流泪过程中突然一下子号啕开来,她对住水生嫂她们哭诉道:“你们要是眼红,就把那几十万拿走,只要你们能把我那男人还回来。说,你们谁要哩?”荆花一下子变得厉害起来,嘶哑着嗓音哭诉她们:“你们也有男人,你们的男人也下煤窑去了,你们要想要那几十万赔命钱,就叫你们的男人也死在煤窑里!你们的男人咋就不死,偏偏叫我那男人死了!”

  刚才还闹哄成一团的女人们一下子变成了哑巴,就像是遭霜打了的庄稼立刻蔫下去。空旷辽远的河槽里就听见荆花长一声短一声的哭诉,荆花的哭诉暗了河水,撕裂空气,穿透云天,同时也把大家的心生生撕扯成碎片片!

  15.请概括小说开头环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16.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7.杏儿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4分)

  18.请结合全文探究小说的主题。(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0题

  网络剧也需精耕细作

  ①在中国网络剧发展之初,不少业内人士断言,其相较于电视剧来说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注重用户体验。有人预见不久的将来,网络剧的受众不仅能通过评论、弹幕交流,还可以利用网络调查问卷实现与创作者的互动,甚至影响故事走向和人物命运的设计。而实现这一愿望的重要途径就是已在欧美日韩等电视剧产业发达国家成为主流的“边拍边播”的周播模式。然而,几年过去了,我们好像只学到了皮毛,未学到精髓。当下的大部分国产网络剧虽然表面上采用国际流行的周播制,但相较于国外秉持的那种从拍摄、制作到播出一系列操作流程皆有别于日播的“周播”概念,中国的“周播剧”只在播出周期上做到了以周为单位上线新剧集。很多创作者完全按照传统的电视剧思维方式去创作,把作品拍成低配版的“电视剧”,着实令人遗憾。

  ②为什么要在网络剧中推广周播模式?周播模式究竟有哪些优势?以竞争激烈的美国电视剧产业为例,一部美剧在正式播出前,一般要先播出讲述整部剧人物关系和主要矛盾的先导集,然后播出平台凭借先导集的观众反馈情况决定是否订购。如果被订购,创作者还要根据先导集播出时的调查数据分析受众的年龄、性别以及喜欢原因,作为拍摄后面剧集时调整情节和风格的依据。这样做可以有效控制风险,预防一次性制作播出时遭遇收视率不理想、投资血本无归的情况。而这种每周播一集的机制,不仅为受众提供足够多的时间进行线上线下的讨论,给作品提供口碑发酵的时间,还培养了人们在固定时间收看的习惯。当然,先导集获得好口碑不代表受众一定会继续收看该剧。美剧大都按“季”播出。因此,在制作播出中了解受众的意见,及时作出调整,成了美剧生产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边拍边播”还使剧目很难被盗版,无形中也保护了制片方的权益。

  ③周播模式优点多,为何偏偏中国网络剧玩不转?仔细分析,可归因于三个方面。首先,长期以来,中国观众形成了每晚连看两集电视剧的收视习惯,一时间很难调整得过来。其次,在过于看重商业利益的浮躁氛围影响下,制片方一时间很难适应“周播”模式。以往一部二十多集的网络剧只需两三个月即可完成拍摄制作。但若按照周播模式,则需要半年以上的周期,导演、演员、编剧等剧组核心人员都得长期驻组,投入产出比急速下降,一些想要挣快钱的从业者根本没有那份耐心和情怀。最后,周播模式无形中缩短了剧本的创作周期,创作者需根据制作机构搜集的网民意见以“星期”为单位完成每集的创作拍摄任务。无论从经验、能力还是合作模式上,国内现有的影视人才队伍要实现这种生产方式,都需要一个学习、磨合、提升的过程。

  ④其实,一些制作者早已意识到“周播模式是网络剧的大势所趋”,并开始了各式探索。2011年,动画网络剧《泡芙小姐》让拍摄、播出、营销等环节同步进行,并根据网民的反馈实时调整剧情走向,预告片刚上线播出就得到数十万网民的追捧。2013年,以《万万没想到》等为代表的“段子剧”开始利用网民互动来创作内容,并在演员的选择上尽量听取网民的意见,满足他们的需求。然而,这一良好的创新势头却因大量秉持着传统制作理念的电视剧机构进驻网络剧市场、用他们惯常使用的理念和方法进行网络剧创作而有所减弱。再加上受整个影视行业大潮流的影响,网络剧生产也出现了IP崇拜的不良倾向,商业资本疯狂购买已颇具人气的现成网络小说IP投入生产,留给网民可以参与互动的空间越来越小。

  ⑤一些影视制作机构近两年仍在坚守,但更多地采取“边剪边播”的“曲线救国”模式,试图在“拍完再播”和“边拍边播”之间走出一条结合国内网络剧客观情况的平衡之路。这种做法无疑为今后网络剧对周播模式的探索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相信随着网络剧产业日趋成熟,更多积极借鉴国外周播剧模式的创新和互动元素、注重受众观赏体验的精品力作将涌现出来。网络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周播模式,指日可待。

  19.材料中,中外的周播剧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20.中国的周播剧的发展需要从哪些方面抓起?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七、作文(70分)

  21.根据下面的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有人说: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也有人说:忘记过去才能走进新天地。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A

  2.B

  3.B

  4.C

  5.D

  6.D

  7.B

  8.A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9.D(责:要求)

  10.(1)我认为元朝的天运将终止,人心不向,而李察罕想效法曹操的做法,形势却是不一样的了。

  (2)太祖对他的话感到十分惊奇,想要挽留并任用他,他竭力推辞而离开了。

  11.略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2.这三句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现出由深夜到拂晓这一时间的进程(2分),暗示了行者整夜不曾合眼(1分),表达了行者因即将离家而满腔愁苦与不舍的心绪(2分)。

  13.前一句是从行者(男子)的视角来写的,行者远去,但还恋恋不舍地回头遥望,只见闺楼已远,天空斗柄横斜(2分);后一句是从思妇(女子)的视角来写的,行者渐行渐远,但思妇仍然凭栏远眺,行者的身影渐不可见,只有偶尔传来的晨鸡报晓之声与那远人的脚步声遥相呼应(2分)。这两句描绘了男女别后的景象,表现了行者和思妇的不舍和离愁,以景结情,意犹末尽(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4.(1)茕茕独立

  (2)禾黍秋风听马嘶

  (3)宁移白首之心

  (4)通古今之变

  (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6)蟪蛄不知春秋

  (7)辩乎荣辱之境

  (8)而御六气之辩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15.环境特点:庄稼长势好,充满生机。作用:①交代时间,暗示了男人们已经外出打工。②对比。以庄稼的生机勃勃与村庄无男劳力的现实形成对比,体现小说的悲剧风格。

  16.该句写出了荆花受到众人的“敲打”后的心理。既有委屈伤心,又有不平气愤。作者运用比喻“像那七上八下的洗衣杵在捣”,写出了此时荆花内心的煎熬与苦楚。

  以,此处对荆花的心理描写,就是要表现这样的复杂情绪和心理,为下文蓄势。

  17.①作品从杏儿的视角来写荆花的悲剧、村人的“敲打”和荆花的反击等显得更加真实感人;②省去不必要的交代,推动情节发展。开篇的杏儿在下游洗衣,自然引出了下文对荆花的交代;③映衬主要人物。杏儿在下游洗衣,荆花在杏儿的上游、其他人的下游洗衣,可见人们对荆花的排挤,杏儿“默默蹲在荆花身边暗自神伤”,更加映村出荆花命运的悲惨。

  儿,贯穿作品的始终。其作用主要是推动情节和映衬,另外,故事从杏花的角度起笔,是一个特殊的写作视角。通过这样的视角来写荆花的种种遭遇,使人读来更加真实,也更加感人。

  18.①对荆花人生悲剧的同情,对她坚强个性的赞美。②对乡村百姓生存现状、乡村发展前景的忧虑。③对煤窑不能保证生产安全的现实的揭露。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19.相同点:以周为单位上线新剧集。不同点:外国周播剧“边拍边播”,观众参与程度高;我国周播剧“拍完再播”,观众很少参与。

  20.要改变观众收视习惯;创作方要改变传统制作理念和方法从业者要增强事业心,摒弃挣快钱的观念;加强周播剧人才队伍的培养;借鉴外国经验,结合国情,采取“边剪边播”的方式。

  七、作文(70分)

  21.同高考要求。

  审题提示:这两句话,看似矛盾的,但又似是对立统一的,审题关键点在于两句中的“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这里的“过去”指的是值得记取的东西,它可以是过去给自己带来帮助的东西,也可以是能帮助或影响人生成长的过往;“忘记过去才能走进新天地”,这里的过去,应该指影响或阻碍成长或进步的事物,它可以是以往取得成绩,可以是遭遇的困难挫折等。

  附:文言文译文

  叶兑,字良仲,宁海人。以经时济世之才自负,尤为精通天文、地理、卜筮方面的书籍。当时,太祖(即明太祖朱元璋)已平定宁越,计划攻打张士诚、方国珍,然而李察罕的势力还很强盛,派使者至金陵招降太祖。叶兑预知国运将另有所归,就以布衣的身份献书给太祖,解说天下大计,大体意思如下:

  我听说想要取的天下的人,必定有一定的计划,韩信初见高祖,就筹划着楚、汉的成败,孔明卧于草庐之中,就与先主讨论三分天下的形势。我们现在的计划,应该在北面灭掉李察罕,在南面吞并张九四,抚慰温、台两州,占领闽、越两州,定都于建康,在江、广两地发展势力,进则可以越过两淮北征,退则可以划长江而自守。金陵自古就有龙蟠虎踞之称,是帝王之都,凭借我们的兵力资财,攻出去能克敌制胜,退回来能固守不败,一百个察罕又能把我们怎么样呢?现在听说李察罕妄自尊大,写信给您,就像曹操招降孙权一样。我认为元朝的天运将终止,人心不向,而李察罕想效法曹操的做法,形势却是不一样的了。

  张九四的地盘,南面包括杭、绍两州,北跨通、泰两州,以平江为巢穴。现在想攻打他,不如佯称攻取杭、绍、湖、秀四州,而派大军直捣平江。城池坚固难以一下子攻占,就用锁城法困住他。再分派军队攻克平定平江附属的城镇,征收赋税来供给部队,张九四死守空城,怎么能够不艰难呢?

  方国珍狼子野心,不可以驯服而亲近。往年大军攻占婺州,他立即写信投降。后来您派夏煜、陈显道招抚,他又狐疑不归顺。他派使者从海路报告元朝,说江东地区(此处指朱元璋)委托他向元朝投降,诱使张昶带着招降的诏令而来。又派韩叔义为说客,想要却说您奉行诏令。他已经归降了我们,却反而招我们降元。他就是如此反复无常,十分狡诈,应当兴师问罪。然而他以水为命,一听说部队到来,就带领全家航行到海上去了,中原步骑奈何不了他。攻打他的战术,应当限定日期,要求他归顺。他自从方国璋覆灭后,就知道自己的势力不行了,就连叔义也称说我军势力强盛,可见元气大伤了,正可以威胁他而使其顺从。

  福建原和浙江同属一道(行政单位),士兵脆弱城池简陋。两浙地区平定后,它一定会归附,攻下它只要一个辩士的力量罢了。如果收复拖延太久,那么派大军从温、处两州进入,奇兵从海道攻打,福州必定难以支撑,福州被攻下,附近的郡县就会迎刃而解了。我军声望威震,然后进取两广,易如反掌。

  太祖对他的话感到十分惊奇,想要挽留并任用他,他竭力推辞而离开了。赐给他很多金银财物、成套的衣物等。几年以后,平定天下,战略的计划和实施的情况,基本上和叶兑说的一样。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9分+15分=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新诗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出生和成长。臧棣曾评价新诗是“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不断拓展的一个新的审美空间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新诗如何接纳古今中外的影响所呈现的迷思是其百年发展及未来所需关注的。

  新诗是在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但是无论其间的反叛还是背向,在本质上是不可能将两者完全独立起来的。早期新文学的推手胡适大力贬低文言旧诗,提倡白话新诗,但他自身仍承认有向宋诗学习的诗作,除他之外,还有许多诗人的诗作皆有古典诗的影子,如废名、朱湘、戴望舒、卞之琳、林庚⋯⋯中国新诗无论如何发展,都是在中华文化土地上生根发芽,汲取了古典诗歌精华,这一事实是不可否定的,也是不可忽视的。

  追溯历史可见,早期新诗的发展离不开国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的推动,他们的学识和视野都经过国外教育的熏陶而得到了极大拓展。西方诗潮在中国的大力宣扬和广泛传播,这背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更有诗歌发展态势的必然趋向。留美归来的胡适对诗歌的构想无疑受到英美意象派的影响,以自己的《尝试集》率先为白话新诗铺路;深受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的冰心也推出自己“爱”的代表诗集《繁星》《春水》,为新诗注入新鲜血液。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人艾青、卞之琳等人主要受法国象征派诗歌观念的影响;40年代九叶诗派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较大;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朦胧诗与西方现代派的关系也很密切;直到今天,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依然和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接受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的影响是新诗自身发展的一大动力,然而也很可能带来视野的局限,对这两者应如何结合和接受所呈现的迷思是新诗一直在摸索与调适的。新诗在古典诗歌的土壤中接受阳光雨露变革旧诗,结合西方诗艺追求新理念,两者结合从而指向重生,而两者在古今中外文化间的融合和失真状态,是其不断追求中所一直呈现的迷思。朱光潜曾指出:“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我们必须郑重谨慎,不能让它流产。当前有两大问题须特别研究,一是固有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一是外来影响究竟有几分可以接收。”在不同的时期、文化、社会环境中,新诗的选择是不一样的。龙泉明也曾说:“新诗对传统与西方的选取,在各个时期,各个诗派与当今诗人那里,常常是有条件的,有其选择重点的。”

  接受古今中外的诗歌影响是新诗百年来的重要标识,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如何对待这标识所体现的交融迷思却仍在摸索中,这一自身特点将有待于诗歌的自身呈现和不断拷问,也有待于在今后的诗歌发展中得到更多的领悟与解释。

  (摘编自陈西西《新诗的追逐与迷思》

  1.下列对于“我国新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新诗就是将古典诗歌的审美元素与外来诗歌的审美元素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B,我国新诗在发展中与古典诗歌出现了反叛与背向, 但在本质上并不是完全独立起来的。

  C.我国新诗早期离不开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的推动,也是诗歌本身发展的必然趋向。

  D.我国新诗一直没有停止摸索与调适自身应如何将我国古典和西方诗歌结合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先写新诗产生的背景,再提出新诗如何接纳古今中外的影响所呈现的迷思的问题。

  B,二、三段运用例证分别剖析了影响新诗发展的两大因素一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

  C.第四段引用朱光潜和龙泉明的新诗理论, 主要是说明对待这种迷思时要做出正确选择。

  D.末段指出如何对待新诗的迷思仍在摸索之中,呼吁人们写出更有分量的好作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适作为早期新文学的助力者,虽然看不起文言旧诗,但是他仍有诗作受到宋诗的影响,说明新诗的发展是不可能完全脱离古典诗歌而独立出现的。

  B.《繁星》的出现为新诗注人了新鲜的血液,阅读《繁星》,我们也能感受到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

  C. 闻一多等人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提出“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徐志摩写出了著名的《再别康桥》就是对早期新诗过分西化的反拨,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D. 70年代末80年代初受西方影响而出现的朦胧诗曾引起极大反响,但不久又趋于平静,说明中国新诗又一次遇到发展的迷思,也说明我们没有找到选择的重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扶贫往事

  侯德云

  下乡,一行四人,坐在吉普车里。吉普车是老朱的。老朱当过多年乡镇领导,年前才调入瓦城。

  路过一个叫八里的村子,这个村子以种桃出名。春天的时候,村子还张罗过一场“桃花节”,可以想见,桃树的种植规模有多大。现在是夏天,正是收桃季节。人、桃、车挤在公路两边,道路一下子窄了很多。

  四个人的话题里自然而然就有了桃。说桃的价格、桃的味道,说桃的其他种种。

  吉普车拧拧巴巴终于离开了八里村,这时话题已经转到樱桃上。

  不管是说桃还是说樱桃,老朱都是主讲。后来才知道,老朱是内行,农大毕业生。

  老朱不光说桃说樱桃,还说了些扶贫往事。

  老朱说,他在三台乡当农业助理那会儿,搞扶贫,动员农民栽樱桃。乡干部一拨拨挨村动员,大会小会,可村民一个个都木着脸,袖着手,似听非听。白给的樱桃树苗没人要。乡长气得拍桌子,说:“他们不栽,我们栽!把树苗栽到老百姓的地里去,非逼着他们富起来不可!”

  车内一阵哄笑。

  我说:“真去栽啊?”

  老朱说:“可不是!那个春天,我们天天栽树,灰头土脸的。”

  我在心里感慨,没想到乡镇干部还得上劳动课。

  老朱继续说:“你说可气不可气,有的村民,就站在地头上,叼着烟,看你给他栽树,好像这事跟他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后来呢?”

  “后来,”老朱说,“四五年后,樱桃结果,市价居高不下,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不少人跑到乡政府要樱桃树苗。乡政府又不是苗圃,哪有苗啊?”

  我们三个听众都感慨:“扶贫这事儿,真是不容易。”

  老朱又说起他当副乡长期间发生的事儿。“我们在一个村里搞试点,原计划只扶持十户,结果二十多户报名,那个吵啊。没办法,乡里咬咬牙,决定扶持二十户,每户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技术,还挖了沼气窖,干净,也节省能源。忙了一秋天。快到过年的时候,一天,我们正在开会,突然听到一阵农用车的轰隆声进了政府大院。走到窗前一瞅,我吓了一跳,心说这是谁要闹事啊?一溜三辆农用车,装满青黄的蔬菜,挤在政府小楼门口。每辆车的车斗边沿,还都坐着两三位壮汉。我赶紧下楼,仔细一瞅,乐了,这不是种植大棚蔬菜的那些人吗?大伙儿见了我,也乐,说:‘第一批蔬菜下来了,我们不能忘本,给政府送些来,让领导尝尝。’”

  我故意问老朱一句:“三车蔬菜,怎么处理的?”

  老朱说:“我指挥他们送食堂里了。”

  三个听众都笑。

  老朱说:“笑什么笑?没白吃!我们哪能占老百姓的便宜?不光没白吃,我随后还给他们联系了几个蔬菜批发商,定期到村里收购。现在那个村,已经是蔬菜大棚专业村了。”

  “噢,干得不赖。”三个听众都感慨。

  四个人都笑。

  老朱沉默了一瞬,又说:“还是我当副乡长的时候,遇到过一个怪人。那年乡政府决定,为水稻种植区内的贫困户补助一些稻种和化肥。挺好的事儿,大伙儿都高兴。第二年春,一天我正在办公,突然‘砰’的一声,门被踢开,一个老农冲进来,敲着我的桌子说:‘你是不是庄稼人啊?什么时候了,还不送稻种和化肥?’”

  三个听众忍不住,还是笑。

  老朱说:“我抬头一看,认识,就是前一年我的贫困户,老李头。老李头气得浑身发抖,他腋下还夹了两只蛇皮口袋。”

  老朱说:“你说那老李头,那么蛮横,为什么呢?”

  我给老朱的三个故事加以概括,得出的结论是:“扶贫这事儿,难心,开心,偶尔也闹心。”老朱听罢,连连点头:“对对对,就这意思。”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标题是“扶贫往事”,开头却写眼前八里村的桃子,看似离题,实则暗示政府扶贫工作卓有成效。

  B. 小说善于运用动作和语言表现人物,老李头“踢”“冲”“你是不是庄稼人啊”活画出一个急躁的老农形象。

  C. 村民不要樱桃树苗,乡长为了完成上级任务,逼迫乡镇干部种树,反映出我们的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粗暴,唯上级是从的问题。

  D. 小说中多次写到“笑”,但每次笑的含义都不同,“三个听众都笑”,包含了对老朱做法的肯定和赞许;“四个人都笑”则表达出对扶贫工作见成效的开心和满足。

  5. “老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其思想性格特点。(6分)

  6. 如何理解“扶贫这事儿,难心,开心,偶尔也闹心。”这句话?请结合作品分析其含义。(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2+11+6=39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小题。

  奚康生,河南阳翟人也。本姓达奚,其先居代,世为部落大人。祖真,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赐爵长进侯。卒,赠幽州刺史,谥曰简。康生少骁武,弯弓十石,矢异常箭,为当时所服。太和初,蠕蠕频寇,康生为前驱军主,壮气有闻,由是为宗子队主。从驾征钟离,驾旋济淮,五将未度,齐将据渚断津路。孝文募破中渚贼者,以为直阁将军。康生应募,缚筏积柴,因风放火,烧其船舰,依烟直过,飞刀乱斫,投河溺死者甚众。乃假康生直阁将军。后以勋除太子三校、西台直后。吐京胡反,自号辛支王,康生为军主,从章武王彬讨之。分为五军,四军俱败,康生军独全。率精骑一千追胡至车突谷,诈为坠马,胡皆谓死,争欲取之。康生腾骑奋矛,杀伤数十人,射杀辛支。

  齐置义阳,招诱边人,康生复为统军,从王肃讨之。齐将张伏护自升城楼,言辞不逊。肃令康生射之,望楼射窗,扉开即入,应箭而毙。彼人见箭,皆以为狂弩。齐将裴叔业率众围涡阳,欲解义阳之急,诏遣高聪、元衍等援之,并败退。帝乃遣康生驰往,一战大破之。及寿春来降,遣康生领羽林千人,给龙厩马两匹,驰赴之。破走齐将桓和、陈伯之。以功除征虏将军,封安武县男。出为南青州刺史。

  后梁郁州遣军主徐济寇边,康生破禽之。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康生便集文武,用之平射,犹有余力。观者以为绝伦。弓即表送,置之武库。后梁遣都督临川王萧宏勒甲十万寇徐州,诏授康生武卫将军,一战败之。还京,召见宴会,赏帛千匹,赐骅骝御胡马一匹。出为华州刺史,颇有声绩。

  (选自《北史》)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为当时所服 服:服从

  B.康生破禽之 禽:通“擒”,捉拿

  C.因风放火 因:因为

  D.诏遣高聪、元衍等援之,并败退 并:并且

  8.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 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B. 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C. 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D. 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9.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赐爵,即赐予爵位,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B. 谥,即谥号,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如文中的“简”。

  C. 中国古代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身份地位给予不同的说法,《礼记》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死。

  D. 古代对官吏任免有具体用词,如:除:授予官职,假:临时代理,出:京官外调。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奚康生出身高贵。奚康生的祖先世世代代都是部落的首领,他的祖父奚真生前担任过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和幽州刺史。

  B. 奚康生功勋卓著。奚康生一生征战无数,不仅立下了无数战功,自己也多次受到封赏,而且治理地方也很有声誉政绩。

  C. 奚康生箭法超群。南齐的将领张伏护出言不逊,奚康生奉王肃之命,在城下用狂弩一箭就射杀了站在城楼内的张伏护。

  D. 奚康生作战勇敢。南齐的将士截断渡口,使得皇帝的车驾不能渡过淮河,奚康生使用火攻,杀入敌阵,使敌人投河淹死的很多。

  11. 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和课内句子。 (10分)

  (1)率精骑一千追胡至车突谷,诈为坠马,胡皆谓死,争欲取之。

  (2)后梁遣都督临川王萧宏勒甲十万寇徐州,诏授康生武卫将军,一战败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3+3+5=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2-14题。

  送 李 端

  卢 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②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③?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④隔山川。乍见翻⑤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⑥惜共传。

  [注释] ①故关:故乡。 ②孤:少年丧父或父母双亡。 ③期:相会。 ④几度:几年。 ⑤翻:反而。 ⑥离杯:饯别的酒。

  12. 下面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卢诗前四句写送别的环境和离别的情景,众多意象构成一幅萧条凄凉的隆冬送友图。

  B. 卢诗后四句忆友人年少而孤,浪迹天涯,终遇知音,而今故友分离,后会无期,不禁掩面而泣。

  C. 司空诗前四句从过去别离写到久别重逢时的情景,突然相见,反疑为梦,而后却悲从中来。

  D. 司空诗后四句写叙谈对饮的情景。孤灯、寒雨、湿竹、暗烟,意境凄冷,情感凝重。

  13.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卢诗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抒情多于写景,基调悲凉。“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为此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 卢诗颔联 “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

  C. 司空诗“乍见”二句是传诵的名句,人到情极处,往往以假为真,以真作假。“翻疑梦”,不仅情真意切,而且把诗人欣喜、惊奇的神态表现得维妙维肖,十分传神。

  D. 司空诗颈联写孤灯、寒雨、浮烟、湿竹,景象凄凉,不仅渲染映衬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二句虽是想象之景,却尽写人之实情。

  14. 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悲”,除此之外还分别抒发了哪些“悲”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文言名篇名句情景默写(6分,每空1分,书写错误或不规范者该句不计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词是:               ,

                     。

  (2)《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5+6+6=27分)

  16.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都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雪中送炭 笑容可鞠 庇佑(bì) 针砭时弊(biǎn)

  B.呕心沥血 淋漓尽致 尴尬(gāngà) 汲取教训(jí)

  C.天崖海角 招摇撞骗 阈值(yù) 模棱两可(líng)

  D.变本加利 幅员辽阔 坍缩(tān) 直栏横槛(kǎ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陶渊明之后,痴迷于田园耕读的中国知识分子 。其中尤以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等人为代表。隐士陶弘景有一首诗《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中国知识分子对于田园耕读成为早已挥之不去的一种理想情结。

  如今,随着历史的疾速发展,我们早已告别那个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充满着诗情和画意的传统的“乡土中国”,取而代之的是一个 、精神焦虑的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以及信息时代。如今我们行走于钢筋、水泥构成的“都市丛林”,却愈加 那个云淡风轻式的田园牧歌生活。田园耕读是对“乡土中国”的一种历史追忆,是对农耕时代田园牧歌生活的一种精神向往,是对抱朴守真心灵生活的一种自然回归:( )。

  寄至味于淡泊,发隐忧于日常,如今,我们谈论田园耕读生活,并不是要大家回归到“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社会,而是让大家能在喧嚣、浮躁的日常生活之外,有所淡然,有所超越,能够亲近我们之前 的风景,沐浴阳光雨露,赏味山水林泉,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进而达到身心两安。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俯拾皆是 栉风沐雨 耿耿于怀 充耳不闻

  B.比比皆是 栉风沐雨 念念不忘 充耳不闻

  C.比比皆是 行色匆匆 念念不忘 熟视无睹

  D.俯拾皆是 行色匆匆 耿耿于怀 熟视无睹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田园耕读早已成为挥之不去的一种中国知识分子理想情结。

  B. 田园耕读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成为早已挥之不去的一种理想情结。

  C. 中国知识分子对于田园耕读早已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理想情结。

  D. 田园耕读早已成为中国知识分子一种挥之不去的理想情结。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一种古典、智慧、闲适的田园耕读生活方式。

  B.田园耕读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的一种古典、智慧、闲适的生活方式。

  C.这种古典、智慧,闲适的田园耕读生活方式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的。

  D.由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的田园耕读的生活方式是古典、智慧,闲适的。

  20.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小惠在刚开张的小店里买到了自己心仪的音乐盒,兴奋地对店主说:“下次我还会光临贵店,多多惠顾贵店的。”

  B. 王明播放一则广播稿:“接教务处通知,明天上午8点,省教育厅领导将来我校做年终检查工作;下午所有班级全不上课,大家要保持好校园卫生。”

  C. 中央美院的小陈参观完两位学长的《寒梅图》画展后,觉得各有千秋,难分高下,于是感慨道“真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啊!”

  D. 李同学获奖感言:“今天我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歌,感到万分荣幸;评委老师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谢谢你们的指点! ”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做学问有三种方式:一是像蜘蛛一样,整天忙于从自己肚子里吐丝织网;二是像蚂蚁一样,整天忙于把食物从外面搬回自己的窝里;三是像蜜蜂一样,忙于采花粉,酿造成蜂蜜。

  请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三种方式,每条不超过10个字。

  22.下图表示的是人从婴儿期到青年期人际交往发展变化的趋势,请据此总结出其发展变化的三条规律。(6分)

  ①

  ②

  ③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一则新闻,“吃瓜群众”迅速流行开来,还入选了“2016年十大流行语”。其实 ,早在一百年前鲁迅先生就描摹过“看客”的形象。他们在《药》里围观处决革命党的情景,后来又出现在《阿Q正传》里,只不过这一次围观的是枪毙阿Q,而且很不让人“满足”。他还特意为“围观”量身定做了一篇小说《示众》,写一群路人如何三三两两地聚集起来,围观一个“穿蓝布大衫上罩白背心的男人”游街示众。“看客心态”成为中国国民性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围观方面,其他国家的民众并不比中国人矜持多少。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上面材料,选准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高二语文答案

  1. A原文“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不断拓展的一个新的审美空间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及后文“两者结合指向重生”可知新诗并非简单地将两者之间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新诗。

  2.D末段指出如何对待新诗的迷思仍在摸索之中,是呼吁人们深入审视新诗这一自身的特点

  3.C“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不符合本文的基本观点。

  4. C 明显与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意图相违背。

  5. 老朱是一个精通农业知识、工作踏实、为农民着想、廉洁奉公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①精通农业知识。农大毕业生,讲桃子讲樱桃都很内行。②工作踏实。给农民栽了一春天的樱桃树。③为农民着想。帮菜农联系蔬菜批发商,定期到村里收购。④廉洁奉公。把菜农送来的蔬菜送到食堂。(3分,一点1分,写出三点即可)

  6. 这句话概括了基层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苦乐感受与感悟。①“难心”是指扶贫工作开展的初期老百姓并不马上理解与接受,需要干部们拿出实际行动来;“开心”是指扶贫工作一旦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就会得到他们的信赖与感激,反映出政府扶贫工作逐渐深入人心;“闹心”揭示出当前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扶贫可能助长农民的依赖性、懒惰思想,引人深思,从而深化了主题。

  7. B(A服:佩服 C因:利用 D并:都)

  8. D(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故”“长八尺”“把”“箭”“送”)

  9. C(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10.B(A奚真并未真的担任过幽州刺史 C奚康生没有使用狂弩二十普通的弓箭 D皇帝的车驾已经渡过了淮河)

  11. (1)他率领一千精兵追赶吐京胡到达车突谷,假装落马,吐京胡人都认为他已死了,争着来取他的人头。

  (2)后来梁派都督临川王萧宏指挥十万大军侵犯徐州,朝廷下诏任命康生为武卫将军,一交战就将萧宏打败。

  (1)“率”率领、“精骑”精兵、“诈”假装。(2)“勒”指挥、“寇”侵犯、“授”任命。

  参考译文:

  奚康生,是河南阳翟人,本来姓达奚,他的祖先居住在代郡,世世代代都是部落头人。祖父奚真,任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赐给他爵位长进侯。去世,追赠幽州刺史,谥号为简。康生少年时骁勇有力,能拉开十石的弓,箭和普通的箭不同,被当时的人们佩服。太和初年,蠕蠕经常来侵犯,康生为前锋部队的首领,他的勇气早已为人所知,因此担任宗子队首领。随从皇帝出征钟离,皇帝的车驾很快渡过淮水,各路大将还没有渡淮河。南齐的将士占据江边的小洲想截断渡口。孝文帝招募打败洲上齐军的勇士,取胜的为直阁将军。康生应召前往,捆绑木筏堆上柴草,借助风势点燃大火,烧着了南齐的船舰,靠烟雾直冲过去,举起刀乱砍,敌人投河淹死的很多。于是让康生代理直阁将军。后来因为功勋任命为太子三校、西台直后。吐京胡谋反,自称辛支王,康生担任军主,随章武王元彬前往讨伐。魏军分为五支,四支军队都被打败了,只有康生的那支军队得以保全。他率领一千精兵追赶吐京胡到达车突谷,假装落马,吐京胡人都认为他已死了,争着来取他的人头。康生突然跃上战马,举起长矛,杀伤数十名敌人,射死了辛支王。

  南齐设置义阳郡,招诱北魏的边民,康生又任统军,跟随王肃前往征讨。南齐的将领张伏护自己登上城楼,出言不逊。王肃命令康生射张伏护,他望着楼向窗户射去,窗户开处箭矢飞入,张伏护应箭而死。南齐的将士看到箭,都认为是强弩所射。南齐的将领裴叔业率领士兵围攻涡阳,想通过围魏救赵的办法解救义阳之急,朝廷下诏派高聪、元衍等人援救,敌军都失败撤走。皇帝就派康生飞奔前往,一战就把南齐军打得大败。等到寿春的齐军来投降,朝廷派遣康生带领一千羽林军,并给他两匹御厩马,飞驰寿春。打败并赶走了南齐的大将桓和、陈伯之。因为军功被任命为征虏将军,封爵号安武县男。外任南青州刺史。

  后来梁的郁州派军事首领徐济侵犯边界,康生打败活捉了他。当时梁听说康生能拉开硬弓,所以特地做了两张大弓,每张八尺长,把手的中围一尺二寸,箭的粗细和现在的长笛差不多,送给康生。康生就召集身边的文武臣僚,用大弓平射,拉开还绰绰有余。看的人都不由叫绝。弓箭很快被表奏送往朝廷,存放在武器库里。后来梁派都督临川王萧宏指挥十万大军侵犯徐州,朝廷下诏任命康生为武卫将军,一交战就将萧宏打败。回到京城,被召见参加宴会,赏给他帛一千匹,赐给他骅骝御胡马一匹。出京任华州刺史,很有声誉政绩。

  12. B(少孤为客的是“主人”,而不是“友”)

  13.D(“想象之景”错,应为眼前实景)

  14. 卢诗还抒发了:①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之悲;②身世不幸之悲,小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③社会动乱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司空诗还抒发了: ①年华流逝之悲,久别重逢,相视问年,写出了年华流逝的悲伤;②人事的浮游不定,“浮烟”写出人在江湖,漂泊无定,世事难料。

  (分析情感时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如卢诗中的“故关衰草遍”指故园衰败,“少孤”指小时丧父,“为客”指多年客居他乡,“多难”指社会动荡;“何处期”指与友人相见无期。司空曙的诗,“翻疑梦”,不仅情真意切,而且把诗人欣喜、惊奇的神态表现得维妙维肖,十分传神。颈联和尾联接写深夜在馆中叙谈的情景。相逢已难,又要离别,其间千言万语,不是片时所能说完的,所以诗人避实就虚,只以景象渲染映衬,以景寓情了。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孤灯、寒雨、浮烟、湿竹,景象是多么凄凉。诗人写此景正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其中的孤、寒、湿、暗、浮诸字,都是得力的字眼,不仅渲染映衬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二句既是描写实景,又是虚写人的心情。)

  15(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6. B(A鞠—掬 砭biān C崖—涯 棱léng D利—厉 槛jiàn )

  17.C 比比皆是:到处都是。 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 行色匆匆: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 样子。 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头,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前者强调神色匆忙,后者偏重奔波的辛苦。 念念不忘:牢记在心,时刻不忘。 耿耿于怀:事情在心理,难以排解。 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前者偏重不看,后者偏重不听。

  18.D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主客体颠倒。应为“田园耕读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情绪”;二是语序不当。表所属的定语“中国知识分子”应放在数量词“一种”之前。

  19.B 括号前的内容主要表述的是田园耕读对人们精神的影响,从前文内容和标点符号冒号分析,括号的内容应该是诠释活着总结“田园耕读”的,表述顺序应该是“田园耕读是......”,由此判断,四个选项A最恰当。

  20.D(A.“光顾”和“惠顾”是敬辞,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B.注意广播稿的特点,“全不”与“全部”同音,听众会产生歧义 C.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是说各有短长,侧重于不足

  21①自我封闭,不知借鉴; ②机械搬用,不知创新;③吸收消化,创造新知。

  解析:题干要求“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三种方式,每条不超过10个字”,这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要注意语言的转换,还要注意内容的概括,且注意答题的条数,即“三”条。首先分析材料中培根对于做学问三种方式的形象说法,然后分析其比喻义。如第一条,“像蜘蛛一样,整天忙于从自己肚子里吐丝织网”,要抓住“从自己肚子里”这一特点,即做学问的时候封闭自我,不知向别人借鉴;第二条,“像蚂蚁一样,整天忙于把食物从外面搬回自己的窝里”,“把食物从外面搬回自己窝里”,仅仅是“搬回”,这是说做学问只是机械搬用,却不知创新;第三条,“像蜜蜂一样,忙于采花粉,酿造成蜂蜜”,从“采花粉”到“酿成蜂蜜”,这是说做学问在吸收消化别人思想的同时,还要创造新的东西。

  22(1)人与父母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2)人与同伴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增加。

  (3)人与教师的交往在小学中年级以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多,之后则维持比率基本不变。

  (注意读懂横纵坐标的内容和图表额名称,注意三条曲线的标注的兑现和变化的趋势。注意看好坐标轴上的表示和变化趋势,此题坐标轴是年龄和百分比,结合图表名称“人际交往发展变化的趋势”,而图中曲线的标示识交往的对象“双亲”“同伴”“教师”,显然三条曲线的趋势是一升一降一个升后保持稳定,由此分析出关系)

  23审题提示:

  “吃瓜群众”内涵挖掘: “吃瓜群众”最开始源于一个公路新闻,记者采访一个老伯,老伯说我什么也不知道,我当时在吃西瓜。后来新闻评论里就有人评论道:我只是一个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吃瓜群众”由此流行开来。于是有人就干脆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用于形容围观某事物的人们。再后来,“吃瓜群众”几乎等同于“群众”一词,可以用任意形容词来修饰,例如“目睹了整个事件的吃瓜群众”“然而吃瓜群众早已看穿了一切”“吃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等等。 该词入选《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的“2016年十大流行语”,并入选“汉语盘点2016”年度字词。  

  三维解读: “吃瓜群众”是一个网络用语。在网络论坛中,人们发帖讨论问题,后面往往有一堆人排队跟帖,或发表意见,或不着边际地闲扯。2016年,有人将“不发言只围观”的普通网民称为“吃瓜群众”,表示对事情不了解,对讨论、发言以及各种声音持“围观”的态度。人们频频以“吃瓜群众”自嘲或互嘲,用来表示一种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 除了有“围观”的意思以外,还有一个有点调侃公务员的意思。一些群众嘲讽公务员没有大脑,只会听从部门和上级的安排,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就“吃瓜群众”现在的含义和意思来看,其实已经没有原来那么复杂了。在朋友圈或者别的社交账号上看见的“吃瓜群众”,其实他们大多数是装无辜,或者调侃,并没有前面提到的嘲讽的意思。很显然,“吃瓜群众”的内涵已经超出了鲁迅笔下“围观群众”的麻木冷漠、不明真相,具有了更多更复杂的内涵。“吃瓜群众”不仅体现在生活状态上,更是一种心态,他们身份卑微又追求认可,他们寻求“存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这样的人群在目前的国内网民中占绝大多数。 

  审题立意参考:材料的第一段介绍“围观”的现象,从被围观者的身份出发,可看出围观者的冷漠,由此可立论:①拥抱热情,拒绝冷漠;②人应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材料第二段中“无聊”一词点出了围观的原因,由此可立论:③充实生活,远离“围观”;④人生的精彩在于创造有意义的生活,而不是寻找有意思的瞬间。 

  从中国国民性的“看客心态”出发,可有如下立意:⑤提高国民素质,重塑国民形象;⑥做好自己,成就群体。

  从“在围观方面,其他国家的民众并不比中国人矜持多少”出发,可有如下立意:⑦“围观”反映的乃是人类共性,而非某一国所独有;⑧我们不应妄自菲薄,但也不可放松素质的提高;⑨我们不能因一部分人的做法就给所有人定性,应全面、理智地分析问题。


第一学期语文高二年级期中试卷相关文章:

1.高中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2.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答案

3.三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4.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5.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

    4154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