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历史>

高二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

诗盈分享

  历史是需要大量记忆和知识来支持的,所以大量的阅读对学习历史是很有帮助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高二历史,仅供参考哦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阅读

  第I卷 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也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种延续到东周。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这种现象(  )

  A.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B.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

  C.有利于社会的变革 D.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的特权

  2.有学者说,在当时,西周是最先进的国家,王畿外齐、鲁、卫三大国,经济文化远不及西周,更不必说其他小国。秦始皇结束了从西周到战国八百多年的诸侯割据,伟大的中国第一次统一起来。这一叙述(  )

  A.肯定封建文明的先进性 B.旨在说明统一来之不易

  C.强调周朝政治的专制性 D.忽略了分封制的统一性

  3.如下图中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  )

  A.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 B.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

  C.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 D.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

  4.据资料统计,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数目则有所减少。这表明(  )

  A.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 B.经济发展赖于政治稳定

  C.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 D.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

  5.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这表明唐宋律学(  )

  A.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 B.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

  C.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 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6.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

  A.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7.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除宋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运转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这表明在宋朝(  )

  A.中央以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 B.政府重视完善地方监察体系

  C.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 D.中央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

  8.宋代一些商人往往通过购藏图书、构筑馆阁、延师课子等多种方式积极向士阶层靠拢。另一些士人阶层逐渐抛却 “安贫乐素”“口不言利”的传统信条,纷纷加入商人的行列。这一现象说明宋代(  )

  A.四民界限渐趋模糊 B.社会传统信仰改变

  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 D.士商阶层相融合流

  9.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

  晚明时期会社简表

  名称 地点 描述

  匡社 苏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 吴江 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岭南会馆 苏州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讲学会 无锡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10.明末清初张履详的《补农书》中记载了一个他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桑田三亩供一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按低标准计,足可抵十人之食,即年余五十石,扣除田粮等苛扰,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积十余年,除“养生送死”、读书外,还可买田数亩。该方案重在强调(  )

  A.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 B.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C.精耕细作技术的应用 D.家庭经营的自给自足性

  11.格罗特《希腊史》指出:“执政官不仅主持行政,而且执行司法权,判断曲直、解决纠 纷、审讯罪案……五百人大会也是如此。”这表明雅典民主政治(  )

  A.实现分权制衡 B.背离民主原则 C.存在权力集中 D.具有法治保障

  12.公元前五世纪中后期,在势力迅速扩展的过程中,罗马在其新控制区不断扩大公民权的 授予范围,而雅典征收其新控制区的财物但不扩大公民权的授予范围。这种差异

  A. 消除了罗马境内的民族矛盾 B. 使雅典统治的社会基础相对薄弱

  C. 保障了雅典统治的相对稳定 D. 使罗马公民的权利比雅典更广泛

  13.在古罗马,法学家几乎都是一身数任,既是法学家,又是医生、律师、政治顾问和参谋;有的甚至直接就是法官,与政治权力紧密结合。据此可以推断,罗马法的制定(  )

  A.受到专制政体的制约 B.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C.与社会经验密切相关 D.彰显了自然法理念

  14.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这个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句话影响西方哲学史两千年的伟大哲学家被控“不敬神”,只好逃离雅典并死于途中。由此可见古代雅典(  )

  A.实行宗教神权统治 B.神意对政治决策有重大影响

  C.自由缺乏必要环境 D.派系纷争造成政治权力滥用

  15.桑戴克在《世界文化史》中叙述到:“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 ,一本是维萨留斯所署《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这两本著作反映出当时思想和科学领域(  )

  A.冲破封建神学束缚的愿望 B.推动大众思想解放的诉求

  C. 开始挑战天主教会的权威 D.否定宗教重视科学的风气

  16.16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这说明宗教改革(  )

  A.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 B.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

  C.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D.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

  17.伏尔泰认为“在这个社会里,既无土地又无房屋的人难道也应该有选举权吗?……当黎民被容许议论(国事)的时候,一切都将毁灭。”这表明伏尔泰(  )

  A.强调天赋人权 B.保留社会等级 C.主张精英政治 D.维护私有制

  18.众所周知,欧洲著名城市首先出现在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也最早萌发于地中海沿岸。然而,到了18世纪,远在大西洋的英国却成为资本主义霸主,这主要因为(  )

  A.英国地理位置优越 B.英国注重资本原始积累

  C.意大利的文化传统 D.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9.从1585年到1604年,英国每年至少有一百到两百艘国家授权的武装商船出海,他们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工业革命需要寻求大量原料 B.英国已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

  C.新航路开辟后多国殖民竞争 D.新航路转移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20.1870年至1914年,英国先后出台了《失业工人法》、《养老金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保险法》等法律;此外还针对工资、劳动时间、工伤赔偿等颁布了工厂法、煤矿法、工人赔偿法、最低工资法等。这表明英国(  )

  A.工业化推动福利制度发展 B.社会福利制度开始完善

  C.民众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 D.民主政治惠及社会下层

  21.近代普鲁士容克贵族实行长子继承制,即爵位土地全部由长子继承,而其余子嗣则需要自谋出路。为了消化这些多余的贵族,国家鼓励参军,让他们凭借军功获得爵位。这导致的结果是近代(  )

  A.德意志统一后军事快速发展 B.德国政治有很强的保守性

  C.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普鲁士操纵德国联邦议会

  22.美国从一开始眼睛就盯着全球,表现出所谓“国际性”的本质。即使所谓的“孤立主义”也只是美国实力尚未达到与欧洲大国正面杭衡时的一种无奈选择,一旦具有了经济和军事实力,美国势必会把“领导世界”的意识转化为“领导世界”的行为。材料意在说明美国(  )

  A.已放弃了孤立主义传统 B.霸权主义具有历史渊源

  C.国力增强推动对外侵略 D.凭借实力建立单极世界

  23.1798年前后,有人士指出:(法国)由于共和国先于支持共和的舆论氛围出现,激进革命派为捍卫共和制,不得不诉诸恐怖手段打击“共和国的敌人”,强迫人民接受自由。其观点重在强调(  )

  A.启蒙思想尚未被民众接受认同 B.政治变革要立足国情适时推进

  C.共和国的敌人制造了社会动荡 D.革命的失败在于没有发动群众

  24.1848年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阶级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而在1872年的德文版这一观点已修正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影响观点修正的主要因素是(  )

  A.巴黎公社革命失败 B.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议会制度日益完善 D.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第II卷 非选择题(52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宋海上丝绸之路产生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丝绸之路与19世界中期的世界市场的区别。(13分)

  25.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我国古代监察体系初步建立。魏晋至隋朝,御史台是国家最高监察机构。唐朝设立了台院、殿院、察院,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监察系统,此外,还建立了系统的谏官制度。宋代沿袭唐制,又在地方上的州内设通判监察行政,设提点刑狱司专司刑讼,设转运使监督财政,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明朝初年,中央台、殿、察三院合并为都察院,同时,设置独立于都察院的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活动,科道并立,地方设按察使司。清朝形成了“科道合一”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至此,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实现了高度的严密统一。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监察权力来源于皇权。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虽然具有其独特性,但也难免会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具有其局限性。

  ——摘编自高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探析》

  材料二 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西方现代监察体制的核心,最具权威性与代表性。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以教育、防范、惩处为手段,以保护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政治权力为目标的反腐败机制。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监察制度效能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17分)

  26.(12分)著名世界史专家钱乘旦先生对世界强国的定义是:资本主义发展以来领先世界并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资本主义发展和大国兴衰的问题,在国际学术界都不是新问题,当然也不是很老的问题。大国兴衰问题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就开始讨论,在国际学术界受到重视。我把大国的兴衰问题同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联系起来,这个提法是新的。大国兴衰问题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紧密联系的,在某一个阶段上,最能体现这个阶段特点的国家就是这个阶段所谓的大国。

  范例:

  重商主义时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

  伊比利亚半岛在抵抗阿拉伯世界的统治过程中逐渐统一(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和独裁专制),利用统一后的专制力量践行重商主义(新的经济模式),在重商主义初期引领世界潮流成为世界强国;荷兰也经历在抵御外族侵略的的统一过程,然后才践行重商主义并逐步完善了重商主义使之成熟,甚至现在很多商业传统和模式都是荷兰的产物如证券市场等等。

  公式:世界强国=强有力的统一的中央集权(专制)+重商主义

  ——钱乘旦:《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大国”兴替》

  请选取资本主义发展其他某一阶段并根据范例来解读大国的兴起。(要求:观点明确,史料运用合理,逻辑清晰)

  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后来宋代在西南地区设置羁縻州、县,明代在边境部分地区设置羁縻卫所。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影响。(7分)

  答案

  1_5 CDDBB 6_10 ACDDA 11_15CBCCA 16_20ACBCA 21_24BBBD

  25【答案】

  (1)特点:范围广;政府加强管理;贸易品种多;私营贸易为主。(6分)

  影响: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了世界的文明进程。(6分)

  (2)形成: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工业革命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联结纽带;工业革命加速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6分)

  区别:市场范围不同:两宋是区域性市场,近代是全球性市场;交往手段不同:两宋以和平交往为主,近代还伴以武力征服和殖民掠夺;主导国家不同:古代以中国为主导,近代以西方为主导;出口贸易产品不同:两宋是以手工业的自然经济产品为主,近代以机器生产的工业产品为主。 (7分,答对1点得3分,答对2点得5分,答对3点给满分7分)

  26.示例1:自由主义时期:英国、法国(2分)

  英国在伊丽莎白时期形成了强有力的中央统一集权,又学习荷兰等国家完成了国家强大的第一步;之后英国以比较和平的自上而下形成君主立宪制完成政治改革,进而发动工业革命一跃成为头号世界强国。法国则通过大革命的方式推翻中央集权,然后践行亚当斯密理论成为世界强国,但由于政权不稳没能发展成为像英国那样世界一流的世界强国。(8分)

  公式:世界强国=第一步(学习世界强国——“政治改革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经济改

  革践行先进的经济理论”)+第二步(自身的改革创新——“对政治制度和经济理论的创新和践行”)(2分)

  示例2: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德国、日本(2分)

  卑斯麦以铁血方式统一德国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在学习世界强国的同时根据自身弱小的特点以国家介入经济发展的方式发展,进而在三十多年时间内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当由于陷入军国主义强权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失败最终没能发展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在学习德国模式的基础上一跃成为世界强国,但也是由于推行军国主义在二战中失败以致没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8分)

  公式:世界强国=学习世界强国+根据自身特点的改革创新(国家对经济发展的介入——制定和引导但不全面控制)(2分)

  示例3: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存时期:苏联(2分)

  从沙皇时期废除农奴制到发展为比较弱小的资本主义国家,最终在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完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使命;之后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以计划经济模式通过十多年时间一跃成为世界强国,但是由于和资本主义阵营较量中陷入经济和意识形态危机(重工业>>轻工业,城市>>农村;军备竞赛,和平演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8分)

  公式:世界强国=社会主义革命(以国有制方式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计划经济(2分)

  示例4:凯恩斯主义时期:美国(2分)

  通过独立战争和开发西部以及南北战争形成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国家,然后践行凯恩斯主义一跃成为头号世界强国,并且一直持续至今。(8分)

  公式:世界强国=资本主义革命+凯恩斯主义(2分)

  27.(1)特点:吸取前代经验与教训;先试点后推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享有较大自主权;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8分)

  (2)影响: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为后世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借鉴。(7分)

  有关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据《左传》记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这反映了

  A.盟约成为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准则

  B.周王与部分诸侯的关系近乎平等

  C.周王与诸侯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D.成王通过签订盟约成为天下共主

  2. 有学者指出,自秦代确立监察制度以来,单线垂直的监察体系就初具规模。这种以皇权为中心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的相对独立、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据此,对监察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能够确保古代官僚集团清正廉明

  B.确保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科学化

  C.能够促进监察权力独立高效运作

  D.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

  3. 有学者认为:“这个时代的门阀的力量,无论在经济上、社会上、政治上都充分地表现他们的优势。……他们凭籍祖先的余荫,不但垄断官吏选举之权,凡州郡掌管选举铨叙的官吏,都非由他们中择人任用不可……”导致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因素是

  A.九品中正制的发展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土地兼并的加剧 D.门阀世家的壮大

  4. 宋明理学通过天理论、道统论、格物致知论和心性论构建起庞大的理论体系,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宋明理学客观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历史进步性。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神化君主权威,维护专制统治 B.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

  C.重视辩论教育,认识灵魂善性 D.杂糅三教思想,实现三教归儒

  5.《御倭杂著》载:“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于是转而为寇。寇与商同是人也,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华夷同体,有无相通,实理势之所必然。”这主要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危害 B.小农经济的脆弱

  C.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D.海禁政策的恶果

  6. 轮船招商局最初由旧式沙船商人出身的朱其昂主持,招股困难重重,而买办唐廷枢、徐润接手以后,短时间内即招足100万股本;上海织布局在郑观应入局之前后,其局面之不同也与之同类。这说明

  A.洋务运动一定程度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B.民族资产阶级兴起于近代官办企业

  C.买办阶层一定程度上代表先进生产力

  D.实业救国已成为近代民族思想主流

  7. 甲午战败之后,满族人士寿富、盛昱等人的言论已超越“满汉畛域”,呼吁各民族团结御侮;民国建立后,人们有意识使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政党、团体等都是如此;五四时期,“中华民族”概念更是贯穿于言论和行动中。这体现了

  A.满汉民族差异已经消失,

  B.近代思想与社会政治具有联动性

  C.政权变更引发民族认同

  D.资产阶级政党主导了思想的变

  8. 从1897年开始,林纾用文言文翻译西洋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歇洛克(福尔摩斯)奇案开场》180余种,风靡全国。1919年,林纾写信给蔡元培称:“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白话文)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这表明林纾

  A.坚守传统反对学习西方

  B.在文化变革中沦为时代的落伍者

  C.轻视群众反对世俗文化

  D.忧心新文化运动冲击其译著市场

  9. 《敌机飞临南京》为《拉贝日记》的南京卷,是德国商人约翰•拉贝于1937年9月至1938年2月在南京撰写的日记,同时还附有拉贝保存的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及其详实说明。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始末 B.中国局部抗战的事迹

  C.日本在中国制造屠城事件 D.国共联合抗战的原因

  10. 据统计,1949~1952年,山西忻县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5倍多。这一现象

  A.反映了土地改革过程的曲折性

  B.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

  C.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

  D.说明农村城镇化的效果显著

  11.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成就表

  时间段 制定或修订的主要法律

  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 1982年宪法、选举法、刑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20世纪90年代初到党的十五大召开 公司法、银行法、劳动法、合伙企业法、价格法……

  1997年至今 证券法、反垄断法、行政复议法、侵权责任法、立法法、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社会保险法……

  这表明,三个时期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

  A.完善法律程序  B.突出社会立法

  C.维护国家统一   D.注重经济立法

  12.2015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归纳出三种人:一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二是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包括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专利代理人等以及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三是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该文件强调,这三类人是“统战工作的新着力点”。这反映出新时代的中国

  A.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日益完善 B.统一战线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 D.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13.法国学者库朗热说:“(雅典)公民的义务不只限于投票。轮到时,他要担任他所在区域或部落的官员,他每年平均有两次要担任审判官,……所有的公民,在他的一生中至少有两次参加五百人元老院的机会。……如果被人投票选中,或抽签抽出了自己,他更可任城邦中的执政官:长官、将军、民政官。”这一做法

  A.使政治实践长时间停留在较低水准

  B.激发了全体居民的参政热情

  C.使公民政治分工得到进一步的明确

  D.注重发挥政治精英主导作用

  14.1791年12月,由美国国会决议并经各州批准,通过了10条修正案,构成了美国的《权利法案》,保证了言论、出版和宗教信仰自由,规定了陪审团的审判权和诉讼程序,禁止对公民的“无理审查和扣押”,规定不能强迫被告自证其罪。该法案

  A.弱化了各州的权力 B.保障了全体民众的基本权利

  C. 限制了政府的权力 D.落实了《独立宣言》的各项原则

  15. 1852年屈维廉、诺斯科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这一做法

  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B.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

  C.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 D.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

  16. 1893年,当德皇威廉二世威胁要将议会中的反对者们击得粉碎时,这一言论只是在议会中引起了“不小心谨慎”的批评。然而,到1912年做出类似威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报刊纷纷警告这位君主“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导致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德国

  A.已经确立了代议制度 B.君权受公共舆论制约

  C.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D.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

  17. 1872-1893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在各国出版先后撰写了7篇序言,每一篇序言都是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对宣言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和修改。这表明

  A.19世纪末欧洲不具备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B.马克思主义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各国的革命运动

  C.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共产党宣言》

  D.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灵活多变、缺乏普世价值

  18.从革命性质分析,俄国革命实际上经历了三种革命:即发生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工业中心的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广大农村的以农民夺取土地为主要方式的农民革命,发生在民族地区的民族革命。最终,力量弱小的布尔什维克党赢得并巩固了政权。据此判断,俄国革命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无产阶级

  A.有效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 B.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D.突出了农村革命的主体地位

  19.“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文中所述的“奇迹”主要是指

  A.欧洲人对地圆学说的认识逐渐清晰 B.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D.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

  20. 1883年4月,北美的铁路大亨们决定,将北美铁路时间标准的数量从约50个减少到4

  个。11月,铁路标准时间在北美正式施行。没过几天,大约有70%的学校、法庭和地方政府采用铁路时间为自己的标准时间。波士顿、华盛顿、纽约、芝加哥等城市开始分享同一时间。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美国

  A.联邦集权向纵深发展 B.垄断渗透到社会生活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迁

  21. 近代以来,牛顿的力学把天上和地上所有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的运动统一起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联系起来……等等。这样的科学事实说明,近代物理学

  A.为三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

  B.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而进步

  C.在发展中呈现出连续性和综合性

  D.与希科学实验的成果存在密切联系

  22.下表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概况。以下对此表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年份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高收入国家工业的全球比重 40% 38%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工业的全球比重 28% 34% 43% 37% 36%

  低收入国家工业的全球比重 22% 27% 37% 36% 43%

  A.高收入国家已完成第三次科技革命

  B.中收入国家经济干预八十年代最强

  C.产业的适时升级换代是世界级课题

  D.低收入国家普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23.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说,“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对于哈耶克的主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念一致

  B.赞同罗斯福新政时期经济政策

  C.在20世纪70年代后受到重视

  D.捍卫民主政治并反对极权统治

  24. 当社会主义国家放弃其计划经济和一党制的政治制度时,这绝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抗的问题。在第三世界中,存在着一种日益增长的对所有外来模式的幻想破灭感,但这种破灭感只留下了一个真空:没有统一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这反映出。

  A.多极化趋势下对全球文化趋同现象的挑战

  B.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模式的相互借鉴

  D.全球化趋势下的不同地区的文化冲突增多

  二、非选择题(其中25题、26题为必做题,27题、28题为选做题 ,共52分)

  25.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西欧不同,中国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农业社会,从来没有出现贸易立国的时期,尽管很早就有与海外的商业往来,却没有成长为推动新兴经济部门的发展并动摇旧经济结构的力量。古代海外贸易的基础及主要内容是丝绵织品及各种土特产。中国在这方面是有有利条件的,宋元至明初与海外的贸易往来规模也相当可观……然而中国终究由于缺乏内部市场机制的驱动,商业化的海外贸易活动达不到应有的高度。……中外学者一般认为明中叶以后就衰落了。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1843年英国与清政府制定第一个协定税则,主要进口货的税率比以前粤海关的实征税率降低了一半以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提出值百抽五的原则,再次降低税率。但实征从未达到5%。1902年修订协议后,进口货平均实征在3.2%左右,成为举世罕见的最低税率。

  中国的出口物资主要是农副产品,其中以茶叶、生丝为大宗。在出口总计中,如1873年茶叶占49.33%,生丝占36.48%;1883年茶叶占43.70%,生丝占24.88%;1893年茶叶占23.71%,生丝占22.11%。……在出口总计中,如1873年工业品占8.97%,丝织品占3.14%;1883年工业品占18.23%,丝织品占6.67%;1893年工业品占20.45%,丝织品占7.53%。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明中叶以后中国海外贸易衰落的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有何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其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8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你觉得应该如何推进“对外贸易”的发展?(3分)

  2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以前,欧洲上流社会的华贵服饰深受欧洲各宫廷影响:扑粉的假发、男子的发辫,用料考究、做工精美和缀有华而不实的装饰的服装,代表了一个人的财富和地位。从19世纪开始,男子的服装变得十分简洁:西装外套和马甲,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裤子,穿浅色衬衣系深色领带或领结。工人或农民则多穿着结实而又不妨碍工作的服装。妇女的服装仍是各式长裙,没有太大变化。尽管有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服装的建议并试穿短裙和长裤,却受到了舆论责难。一战期间,妇女的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

  选考题:15分。请从2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7.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户口登记机关应当设立户口登记簿,应当每户发给一本户口簿。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1984年,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的,公安部门应准予落常住户口,统计为非农业人口。1985年公安部规定;公民在办理事务时,可以出示居民身份证。1996年7月1日,新的户口簿正式启用,取消了“农业”和“非农业”两个户口类型。截至2001年底,绝大多数小城镇的户籍已基本上对农民开放了。

  ———摘编自马桂萍《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历史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户籍制度变化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户籍制度的意义。(7分)

  28.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徐寿生活在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国外帝国主义入侵的封建社会末期,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但他自幼便喜欢科学,反对迷信思想。他成长在一个热爱自然科学的家庭,从小喜欢钻研科技书籍,立志从事科研及科技创新工作。鸦片战争以后,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1870年8月,徐寿任山东机器局总办,成功地生产出优质火药,通过该厂的建设和设备安装运行,培养了一批掌握近代火药机器和生产工艺的技术人才。徐寿创建了中国近代化学教育新的制度及方法,采用了新的教学设备,注重化学实验仪器的购置及课堂实验等。他采用幻灯片、展品等较为直观的教学方式,建立了较为严格的考试及评分制度。徐寿父子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硫酸厂,促进了化学工业、火药及采矿等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火药工业的近代化。同时。徐寿成功试制镪水棉花药,贡爆药等,写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火炸药专著《徐氏火药学》,填补了当时中国化学领城中的空白。

  ——摘编自冯霞《我国近代化学先驱徐寿的贡献述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寿进行化学研究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寿在我国化学领域做出的贡献。(9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C B D C 8 B C B D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C D D C A C D C C C A

  25. (1)特点:海外贸易没有成为根本国策;在官府的控制下进行;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与海外商业往来时间早;海外贸易的主要货物是丝绵织品和各种土特产;海外贸易未能推动新兴经济部门的发展;在某些时期海外贸易规模比较大。(任答5点,10分)原因:经济上,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阻碍(中国缺乏内部市场机制的驱动);政治上,专制统治空前加强,并实行海禁政策;思想上,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任答2点,4分)

  (2)新现象: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19世纪晚期,对外贸易中出现了工业品,且逐渐增加。(4分)影响: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便利了外国商品在华倾销,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对外贸易中出现了工业品,说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并发展,推动了近代中国的进步。(4分)

  (3)思想要开放,不能闭关锁国;对外贸易要成为重要国策;对外贸易要有专门机构管理;国内经济要有活力,尤其要有新兴部门。(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3分)

  26. 示例:工业革命推动了欧洲社会服饰的变化。(2分)分析:19世纪之前欧洲社会的服饰受到宫廷贵族服饰的影响,华而不实。19世纪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社会的服饰也发生了变化,首先从男士服装开始,服装向简洁化方向发展,并且随着工厂制度的发展,工人们为了工作方便,服装既方便又结实,实用性增强。女士服装出现变化较晚,在女权主义思潮兴起和一战后出现变化,由长裙向裤装和短裙的方向变化。(10分)

  27. (1)特点:放宽直到逐步取消城乡户籍界限;从一户一证(户口簿)的管理模式发展为户(户口簿)证(身份证)结合的管理模式(或:从家庭管理为主过渡到个人管理为主);从静态人口管理向动态人口管理过渡;从严格限制人口流动到放松流动限制;稳步推进,逐渐放开。(答出其中四点即可,8分)

  (2)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保护公民个体的权利和利益;推动人才和人口流动;推动城镇化建设;服务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答出其中四点即可,7分)

  28. (1)原因:清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清朝积弱不振,因此他立志科研和创新;受家庭熏陶,喜欢科学研究;受鸦片战争以后进步思想家学习西方思想的影响。(6分)

  (2)贡献:生产出优质火药,培养了近代技术人才;创建了新的化学教育制度及方法,采用了新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方式;促进了化学等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火药工业的近代化;试制化学药品,写出了近代最早的火炸药专著。(9分)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这主要说明当时

  A.礼乐制度日渐受各诸侯的冲击 B.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

  C.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 D.华夷观念推动民族间文化交流

  2.“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种政治现象应该是

  A.秦代垂直管理的特征B.汉朝内朝外朝的体制

  C.唐代三省分工的具体化D.宋代机构臃肿的写照

  3.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

  “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逸民传》

  “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

  4. 汉代太学的教师均称为“博士”,东汉光武帝“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他们分别教授《施氏易》、《孟氏易》、《梁丘易》、《京氏易》、《欧阳(尚)书》、《大夏侯(尚)书》、《小夏侯(尚)书》、《齐诗》、《鲁诗》、《韩诗》、《大戴礼》、《小戴礼》、《严氏春秋》与《颜氏春秋》,史称“五经十四博士”。材料反映了

  A.儒学思想的正统最终确立 B.当时学术氛围比较宽松

  C.儒道思想相互借鉴与融合 D.百家争鸣局面再次形成

  5.如图1,唐玄宗开元年间将10道析分为15道,其中山南道两分为山南东道、山南西道,江南道三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以适应监察事务繁重的需要。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南方经济的发展

  C.藩镇势力的扩大

  D.海上丝路的开通

  6.唐代女服空前繁荣,主要特征表现为风华美丽、雍容大度的款式:不拘一格、个性突出的穿着,崇尚阳刚、盛行胡风的时尚;而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期的绚丽和开放,出现内敛、拘谨而又不乏一种淡雅精致的风格。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图1 唐代15道图

  A.专制皇权强化 B.程朱理学逐渐盛行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民主思想的出现

  7.据文献记载两宋时期,“士大夫发迹垄亩,贵为公卿,谓父祖旧庐为不可居,……复以医药弗便,饮膳难得,自村幢而迁于邑,自邑而迁于郡者,亦多矣。”又如奉化李雄飞之父,“隆于教子,其徙城市,便二子之从师也”。这主要反映了两宋时期

  A.土地兼并导致农村经济萧条 B.工商业市镇吸引大量人口

  C.科举考试促使重学风气形成 D.城市职能呈现多元化特征

  8.朱元璋立国不久即下令重修乡饮酒礼,并颁布到全国乡里等基层组织,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和睦邻里,教育子弟,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的“敕谕”作为乡饮酒礼上宣讲的重要内容。其意在

  A.提高官员道德水平以整顿吏治B.改变前朝宗族秩序混乱的局面

  C.借助人伦秩序以实现社会稳定D.加大对乡村基层社会的控制

  9.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入药。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未用之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中矣!”这体现了李时珍

  A.选材中着眼现实的态度 B.探索中求实创新的追求

  C.实践中观察求真的方法 D.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

  10.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实用性读物,如《陶朱公致富奇书》《四民必用》《沈氏农书》《耕心农话》《杵臼经》《布经》等。这是因为

  A.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B.科学研究注重实用性

  C.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D.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

  11. 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

  A.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B.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12.据测算,清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总面积为733万顷,乾隆十八年已增至993万顷,嘉庆十六年又增至1051万项;从乾隆至道光年间,种植玉米的地区已扩展至20省354府州县。这些现象反映了

  A.清朝政府大力扶持垦荒 B.中西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传统农业转型动力不足 D.种植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13. 1872年,外国教习为同文馆拟订了“八年课程计划”。前三年的课程侧重学习外语,后五年则偏重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据此,该“课程计划”

  A.背离了“中学为体”的思想 B.有利于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使中国的教育走向殖民化

  14.梁启超在《新史学》中说“史界革命的目的是要把史料和对史料的解说结合在一起,以提供行动指南和唤起爱国主义意识。不对史学进行革命,史学便没有能力促进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保证中国的续存”这表明史界革命

  A.更新史料解说 B.推动维新变法 C.否定史学传统D.旨在救亡图存

  15.1931年《宪法大纲》中把军阀、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列为剥削者,取消他们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1935年瓦窑堡会议则决定给予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这一转变

  A.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反映了近代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

  C.适应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需要 D.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16.1930年代以前,中国思想界主要是围绕东西文化孰优孰劣进行比较、评判和论争。而自1930年代初期以后,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资源的重视则成为其主要共识。当时思想界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

  A.反思新文化运动中存在的不足 B.振兴民族精神以抵抗日本侵略

  C.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抨击国民党政府的专制与独裁

  17.图2是1935年7月至1936年6月上海市趸售(整批出售)物价指数的变化情况。此情况说明

  A.国民政府极力推行通货膨胀政策

  B.西方国家加剧了对中国商品倾销

  C.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遭到严重挫折

  图2

  18.即使在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村家庭副业也是合法的,夫权制也比较流行,成年儿子承担着为父母养老的义务,两个家庭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经济联系。这在1978年后

  A.阻碍了基层民主制度的推进 B.强化了社会基层的宗法观念

  C.推动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D.为农村经济改革提供了组织基础

  19.梭伦改革之后,争权失败者大多被处以死刑,或被没收财产后再遭驱逐,但其家族往往伺机报复,撬起新一轮斗争。公元前5世纪初,陶片放逐法启动,“得票最多的人由执政官宣布放逐10年,但有权享受他们产业的收入”。该变化的主要影响是

  A.政变频繁发生 B.城邦稳定发展 C.实现直接民主 D.防范僭主专权

  20.文艺复兴后,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

  A.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被弱化 B.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

  C.复古风格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 D.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21.在罗马人看来,指定继承人是一件类似于立法性质的重大事件,因此必须经民众大会举行特别仪式。只有在大会上成立的遗嘱,才为市民法承认。由此可知,古罗马的市民法

  A.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B.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注重司法程序的完整性 D.立法来源的多元化

  22.近代以来,牛顿的力学把天上和地上所有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的运动统一起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联系起来……。这样的科学事实说明,近代物理学

  A.为三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 B.在发展中呈现出连续性和综合性

  C.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而进步 D.与科学实验的成果存在密切联系

  23.1787年,法国巴黎高等法院发表宣言声称:国民应通过定期举行的三级会议“自由地”向国王纳税,并要求通过一项法国人的人身保护法,提出未经正当审判不得逮捕任何人。这一宣言旨在

  A.解决法国王室的财政危机 B.召开三级会议以制定宪法

  C.申明高等法院拥有立法权 D.试图限制国王的专制权力

  24.19世纪中期,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提出了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在当时,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出于

  A.对生物进化论的支持 B.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C.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D.对人类贪欲的遏制

  25. 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此变化说明

  A.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B.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

  C.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 D.责任制内阁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26.1878年起德意志帝国实施《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12年间解散了330多个工人组织。80年代,德国国会相继通过《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残疾与老年保险法》,初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这些举措

  A.完善了君主立宪政体 B.适应了德国发展的需要

  C.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D.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

  27.1927年,苏俄有45.1%的富裕农民户和富农户进行承租土地活动,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35.4%,使用雇佣劳动户占农户总数的19.8%。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

  A.积累工业建设的必要资金 B.加速农村土地兼并

  C.实现向农业合作化的过渡 D.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8.1931年美国有四分之三的学校管理委员会拒绝聘请已婚妇女当教师,美国劳工联合会敦促雇主不要雇佣其丈夫仍在工作的妇女,一些媒体舆论也赞同这一做法。当时美国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对已婚妇女的严重歧视 B.社会对家庭观念的重视

  C.萧条时期就业竞争激烈 D.政府的福利政策的推行

  29. 1958年,苏联向非共产党国家出口的石油占石油出口总量的74%,1963年上升到89%;1958年,苏联宣布,凡是向西欧国家出口的石油产品降价22.5%,向东欧国家出口的降价6%;1962年,苏联再次调整出口价格,分别降价55.7%和8.3%。材料反映

  A.社会主义阵营已名存实亡 B.经济政策摆脱意识形态束缚

  C.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缺乏资金

  30.下表是1981年—1984年的美国、欧共体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由此可知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美国 3.1% 2.6% 3.5% 6.5%

  欧共体 -0.3% 2.1% 3.1% 3.1%

  中国 5.2% 9.1% 10.9% 15.2%

  A.市场因素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B.欧洲一体化制约了其经济增长的速度

  C.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领先 D.美欧中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初步成型

  31.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提上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1977年联合国正式提出“发展权”的概念;1986年又通过“发展权利宣言”,确定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机会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的权利。这反映当时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B.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32.自1999年WTO西雅图会议失败到2003年坎昆第五次部长级会议无果而终,多边贸易自由化谈判屡遭挫折;而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则稳步增长,到2003年5月,全球共签署265个区域贸易协定,其中有240个以自贸区为日标。由此可见

  A.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进 B.多极化导致贸易自由化机制失灵

  C.世界各国经济趋同化加强 D.建立自贸区是区域集团化的宗旨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33~3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5~3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历代统治者为巩固自身统治,制定并实施治理边疆的政策。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又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孙中山在《三民主义提要》中说道:“吾人既欲实行民族主义,当以美为模范,以汉人之文明,另造一五族混合之新民族。如满蒙等怀疑及于并吞,则并以平等待遇加之。平等待遇之先,须先之以调和,则须弃汉族之名称,另造一民族名称,曰‘中华民族’。”孙中山的民族观后来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制定边疆政策的主要依据。国民党在历次大会的宣言、提案及重要讲话中,对边疆的范围均有涉及。1929年,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蒙藏与新疆之决议案》提道:“随此数地人民之方言习俗,与他省不同,在国家行政上,稍呈特殊之形式,然在历史上、地理上,及国民经济上则固同为中华民族之一部,而皆处于受帝国主义压迫之地位者也。”该提案将新疆与蒙藏列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突出了蒙、藏、新地区在国家行政中的特殊地位。

  ——摘编自王德《中国传统民族边疆观念的演变与近代民族边疆观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措施与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南京国民政府边疆治理理念有哪些发展,并说明其发展的原因。(13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汇编。

  年代 主要热词

  1949年10月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 新中国、当家作主、五年计划、苏联老大哥、

  中山装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 右派、大跃进、公共食堂、票证、雷锋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 夺权、红卫兵、知青、乒乓外交、两弹一星、

  绿军装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 法制、大包干、万元户、“五讲”“四美”、高考、

  银河-Ⅰ号、喇叭裤

  20世纪90年代 海选、下海、菜篮子工程、超市、大哥大、上网、休闲装

  21世纪初期 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八荣八耻”、短信、杨利伟、入世、博客、上合组织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梦、新时代、“四个全面”、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购

  根据上述材料,从不同时期若干有关联的热词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任选一个角度确立论题,论述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2分)

  请考生在第35、36、3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35.(15分)【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民国元年教育大事记:

  1月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正式成立。

  1月19日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改革清政府之学制。从前各项学堂,均改称为学校,监督、堂长应一律改称校长;初等小学校,可以男女同校;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布之教科书,一律废止等14条。

  9月2日,教育部颁布《教育宗旨令》,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同月,颁布《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师范教育令》等普通教育各级学校的专门法令。

  10月,教育部颁布《专门学校法令》和《大学法令》。规定大学科类分为文科、理科、法科、商科、医科、农科、工科等;大学体制包括:一是大学设评议会,对大学重大事项有评审权,二是大学各科设教授会,对学科重要事项有审议权等。全国各学堂因此纷纷改名学校,如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陕西大学堂改名为西北大学等。

  ——摘编自别必亮《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历史窥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效果。(9分)

  3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沿海各省相继沦陷,与内地交通中断。国际联系和进出口贸易均无法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从陆路打通国际通道,并以主干线联接国内各地,是打破帝国主义经济封锁的重要途径。为了建立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进一步取得国际援助,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国共两党共同努力,建立了一条以新疆迪化(乌鲁木齐)、甘肃兰州、陕西西安为联接点,包括空中航行、陆路运输和通讯联系等功能的西北国际交通线。 这些战略武器和物资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缅甸被占,滇缅公路完全断绝。一时间,西北交通线成为中国惟一的对外联系通道。

  ——摘编自袁志学《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国际交通线的建立及其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北国际交通线建立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北国际交通线建立的历史作用。(9分)

  37.(15分)【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京剧形或以来出现了众多名伶大师。其中表演艺术最代表性、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当属梅兰芳。梅兰芳(1894-1961),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0岁登台,擅演青衣、花旦、刀马旦各个行当剧目。他尊重传统,大胆革新,在京剧艺术的唱法、念白、做功身段、武打、表演、伴奏乐器等各个方面都有新的发展与创造。1913年首次到上海演出,使很快风靡了整个江南。1918年后,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梅兰芳也是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曾三次赴日、一次赴美、四次赴苏进行演出,获得盛誉。这些活动传播了京剧艺术,增进了国际友谊,更使京剧跃入了世界戏剧之林。在抗战时期,他排演了唤起爱国精神、伸张民族正义的剧目。北平沦陷后,他罢歌息舞蓄须明志,虽然生活极度困难,但他决不为敌伪登台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为祖国建设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摘编自1961年10月刊《戏剧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梅兰芳开始走红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梅兰芳。(9分)

  高二历史期末考 参考答案

  1-10 CACBB BDCBC 11-20 CCBDC BCDBD

  21-32 BBDCC BDCDA AA

  33.【答案】

  (1)措施:设立不同的机构以加强行政管辖;派驻军队,完善边疆防御体系;实施宽松的文化传播政策;逐渐弱化华夷之别;制定笼络和安抚少数民族上层的各项政策。(8分,答出四点即可)

  特点:具有历史继承性,在继承中创新;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始终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推行边疆政策。(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发展:认同边疆民族与汉族的地位平等;强调边疆民族在国家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将治理边疆与反帝斗争相结合;强调民族交融的重要性。(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原因: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族观的影响;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7分,前两点每点2分,第三点3分)

  34.【答案】示例一:

  论题:建国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分)

  论述: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六十多年来,我国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2分)然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历经坎坷和曲折,““””使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民主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2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依法治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2分)尤其进入新时代,“四个全面”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向着更高水平发展。(2分)

  总之,建国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在探索中不断发展,既有曲折和失误,更有长足发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2分)

  示例二:

  论题:建国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曲折与发展。(2分)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用三年时间恢复了国民经济,经过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由此我国也进入了计划经济时期。(2分)中共八大对国内矛盾和当前主要任务作出了正确分析,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后来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失误,不久又发生了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浩劫的““””。(2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十年间,从计划经济模式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健康发展,到21世纪初,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2分)尤其进入新时代,我们不断深化改革,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正逐步实现。(2分)

  总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尽管历经曲折,但不断取得新发展,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沿着中国特色社主义道路实现了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2分)

  示例三:

  论题:建国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发展。(2分)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彻底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在两极世界不处于孤立地位,我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实行“一边倒”;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积极参加日内瓦和万隆会议,日益步入世界外交舞台。(2分)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国际上掀起广泛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2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适应新的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取得辉煌成就。(2分)尤其进入新时代,中国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分)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面对不同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适时调整外交政策,不断开拓外交新局面。(2分)

  说明:若学生以“建国以来物质生活的变迁与发展”、“建国以来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与成果”、“建国以来社会风尚的变迁与发展”、“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的发展”等为论题进行论述,条理清晰,史实准确也可。

  35.【答案】(15分)

  (1)特点:政府主导;内容符合近代教育要求;指导性强;法治化;反封建(适应革命需要);受西方影响。(6分)

  (评分说明:特点每点2分,答出3点即得6分)

  (2)积极作用: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培养了新式人才;有利于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6分)但由于政局动荡、经济落后等制约了民国教育的发展,无法改变教育落后的局面。(3分)

  (评分说明:积极作用每点3分,答出2点即得6分;不足3分)

  36.【答案】(15分)

  (1)背景:抗战爆发后,中国沿海各省沦陷,中外联系受阻;中国为打破帝国主义经济封锁急需国际援助;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每点2分,任答出3点给6分)

  (2)作用:营救西路军蒙难将士,为中国革命保留了一批骨干力量;加强了中国同苏联及世界其他反法西斯力量的联系;成为抗战期间的重要对外联系通道,打破了帝国主义经济封锁;支持了中国的持久抗战,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每点3分,任答出3点给9分)

  37.【答案】(15分)

  (1)商品经济发展, 适应达官贵人、市民的文化娱乐需要;梅兰芳的个人努力;京剧自身独特艺术魅力。(6分)

  (2)京剧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 将中国京剧艺术推向世界,不仅增进了国际友谊,也使世界了解和认识中国,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日本侵华期间,拒绝给日伪演出,彰显爱国情操;(每点2 分,此3点共6分) 新中国成立后,践行“双百”方针,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此点3分)


高二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相关文章:

1.第一学期高二历史考试试题

2.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试卷

3.高二历史会考试题卷

4.高二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5.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41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