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历史>

上学期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诗盈分享

  中国的历史上下五千年,我们要大概知道哦,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一下高二历史,希望大家来学习一下哦

  关于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贵贱天然有别的观念逐渐被人类本质无别、差别在于后天的观念所取代,人性善恶的讨论成为争鸣的主题。据此可知此时(  )

  A.对人类共同本性的探讨成为潮流 B.社会政治结构变动影响观念变迁

  C.强化社会秩序成为诸子思想共识 D.性恶论顺应了专制集权发展需要

  2.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举世闻名的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为主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3.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军到江北抢夺民船。宋军伏击,“忽放一霹雳砲,盖以纸为之,……自空而下,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金军大败。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当时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B.火药技术在南宋时开始用于军事战争

  C.西方火炮的传入增强了南宋军事力量 D.火药已成为影响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

  4.《窦娥冤》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首,也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首,具有不可否认的悲剧力量。其最突出的社会意义是(  )

  A.成为剧作名家关汉卿的代表作 B.融合宋金表演艺术把元曲推向顶峰

  C.讴歌反抗精神提出了民主思想 D.强烈的揭露了民间疾苦、统治黑暗

  5.胡愈之在欧战后认为旧文明旧制度已破产,“威尔逊总统国际联盟之理想”和“俄国劳农政府之极端改革”都是改造之先声,是“新时代纪元之始”。这一认识反映了(  )

  A.以俄为师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 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一战丰富了国人对西学的认识 D.西方文明走向衰落

  6.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述及菲律宾、印尼亡国,越南、缅甸抵御外敌时指出“夷烟夷教,毋能人界,嗟我属藩,尚堪敌忾”;他还探讨英国所以强大的原因,对照中国的积弱,提出自守、攻夷、款夷之策。这反映出魏源(  )

  A.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近代化 B.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C.经世治国的儒生情怀 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7.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期间,聘请美国传教士翻译瑞士法学家滑达尔所著《国际法》有关违禁品章节,并两次向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致函,从《国际法》角度指出鸦片贸易的罪恶与不合法性。这反映了林则徐(  )

  A.与英交涉方式符合时代要求 B.促进了中国外交与国际接轨

  C.引发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D.主张清政府全面向西方学习

  8.19世纪末,清王朝的钳口禁忌(限制言论自由)进一步被突破,知识分子在许多地区创办学会、报馆、学堂。学会多达百余个,报纸也由19种增至70种。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社会启蒙的不断深入 B.中学西学间矛盾的解决

  C.中体西用观念的流行 D.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普及

  9.1895年,《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内容首为阁抄;余依次为选登英国路透社新闻电讯,选译《泰晤士报》等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选录津、沪、港、粤、汉等地报纸的新闻、言论,摘编“西国格致有用诸书”;最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据此可知,该报(  )

  A.体现了晚清腐败统治 B.志在于宣传维新思想

  C.有利于平息社会矛盾 D.是晚清大众传媒创新

  10.20世纪初的中国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他们传播的主要目的不是单纯为探求学理,不是在玩弄新的词藻,而是为了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他们特别重视传播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学说,并把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看作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其他原理的一条“金线”。上述材料主要是想表明(  )

  A.阶级斗争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最为核心的内容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中国的知识分子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理论体系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主要作为社会改造指导思想

  11.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

  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12.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主张 B.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

  C.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要同时进行 D.经济的平等就可以消除阶级冲突

  13.有学者指出,孙中山带有共和制度要求的民主政纲的提出,使带有盲目性、局限性的自发抗争“转变为自觉的民主运动”。这说明孙中山的民主政纲(  )

  A.起了思想指导作用 B.具有明显的弊端性

  C.以争取共和为核心 D.不断得以丰富完善

  14.“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这种战略”提出于(  )

  A.大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5.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发表一系列谈话。他说:“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一论断(  )

  A.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B.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D.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16.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B.有利于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

  D.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17.1956年,中国文化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后不仅许多传统剧目经整理加工后重新上演,而且这年秋天,北京还自解放后第一次上演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柔密政与幽雨叶》(当时的译名)由此可知,这次工作会议(  )

  A.贯彻了“百花齐放”的方针 B.旨在恢复传统的戏曲剧目

  C.促进了文艺创作意识形态化 D.根除了“左”的文艺路线

  18.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19.公元前5世纪中叶,由于社会需要,古希腊出现了“教授智慧”的智者。但是到了后期,某些智者为达目的,通过不顾事实地玩弄概念,把哲学蜕化为概念游戏、颠倒是非的方术,因而有些人又把智者称为诡辩者。材料反映出在古希腊(  )

  A.思想学术走向没落 B.诡辩亦为社会需要

  C.智、诡界限逐渐消失 D.个人主义有泛滥迹象

  20.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主张废除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肯定王权高于教权 D.挑战教会权威

  21.“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__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为此,法国思想家(  )

  A.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B.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C.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D.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22.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

  A.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B.都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

  C.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 D.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

  23.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

  A.以理性主义为核心 B.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

  C.揭露批判天主教会 D.提出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的主张

  24.某校学生在编演“欧洲启蒙运动”历史短剧时,为孟德斯鸠设计的台词应该是(  )

  A.“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B.“根据社会契约,全体公民是人人平等的”

  C.“由于私有制的建立,不平等最终变得根深蒂固的了”

  D.“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25.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一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实行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B.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

  C.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 D.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6分,27题22分,28题12分,共50分)

  26.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本题共16分)

  材料一 任何一个奉行民主制的希腊城邦都要求普通公民具备在公共场合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一个人仅懂得运用词汇还远远不够,他还必须学会如何驳斥他人的观点,如何在讨论政治和伦理问题时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人们需要接受高等教育……那些游走各地的教师通过教授他人演说和辩论术,满足了人们这方面的需求。他们还是百科全书似的人物,可以教授人们需要的任何知识。这些教师收费授业,因而被称为智者。 ——(英)伯里《希腊史》

  (1) 依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运用所学简述智者学派思想的历史价值。(6分)

  (2)图A和图B见证了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结合相关史实,任选其中的一幅图片说明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4分)

  材料三

  (3)有人说1977年冬天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就此谈谈你的认识。(6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意大利文艺复兴首先在佛罗伦萨孕育,这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12——14世纪,佛城(佛罗伦萨)成为地中海地区最大的经济金融中心,商业资本很快转化为产业资本。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此萌发起来。佛城的政体独具特色,其政府各组织成员是通过相当复杂的民主选举产生出来的。佛城共和国在教会学校以外,建立文法学校(启蒙小学)、各个修道院举办的学习班以及多所大学,佛城的世俗学校从13世纪之后开始兴旺起来。由此可见,佛城市民对新文化的需求并非一时冲动,人们对新文化的追求迫切又持久。

  ——于忠伟《试论意大利文艺复兴在佛罗伦萨城孕育》

  材料二 北京大学的一般教授们,在四十多年前,提倡一种所谓中国文艺复兴的运动……多年来在国外有人请我讲演,提起这个四十年前所发生的运动,我总是用 Chinese Renaissance这个名词,Renaissance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再生,等于一个人害病死了再重新更生。

  ——1958年胡适“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演讲

  (1)据材料一,概述佛罗伦萨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发源地的主要原因。(4分)

  (2)材料二中“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实际上指的是什么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适在这场运动中的突出贡献。说明东西方“文艺复兴”在对待古典文化态度上的不同。(6分)

  材料三 在经验与理性两方面,18世纪更强调理性,以理性来考察一切。18世纪成了“以头立地”的理性的世纪。启蒙运动主要用理性来解决社会政治问题,要以理性来破除信仰,以及要顺应“自然”。这里的“自然”是17世纪后在近代科学精神感召下逐步形成的一种特殊观念。在有社会前,人即处于自然状态,具有固有的内在的善恶感,这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自然规律。同样,自爱、自由也是每个人应享受的自然权利。启蒙运动者以此反对第一、第二等级,主张人人平等。••••••得出人的“自然状态”,显然体现了近代科学的分析和还原方法,由“自然状态”进而得到的启蒙运动理念,成为人类行为普适的底线(并不是全部)。

  ——摘编自吕乃基《启蒙运动中的近代科学精神》

  材料四 科学精神被引进和大规模传播是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新文化运动期间的科学传播突破了科学的物质层面和科学方法的局限,开始出现了科学精神层面的内容,科学精神由此进入了中国科学的殿堂。在新文化运动的诸多传播者中,以《新青年》为中心的人文思想家和以《科学》月刊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家起了主导的作用。由于背景和理论旨趣的不同,这两股主力科学传播的侧重点也不相同。新文化运动中的自然科学家致力于阐明真正近代意义上的科学观,并在此基础上准确而系统地揭示了科学精神丰富而深邃的意蕴。以《新青年》为代表的人文思想家,更注重运用科学精神改造文化,开启民智,并通过传播科学来推进中国的民主。科学派和人文派的科学传播者都触及到了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总体上说,新文化运动的科学传播者,在相当程度上起到了科学精神的启蒙作用。

  ——摘编自张炎、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启蒙运动中所体现的近代科学精神并指出其作用。(4分)

  (4)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传播科学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相同的原因。(8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文明是近代文明历史演进过程的主角,其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总结了八个西方文明的特征:宗教、语言、政教分离、法治、社会多元化、代议机构、个人主义、希腊、罗马古典遗产。鸦片战争后,中国文明与来自西方的近代文明全面接触,古老的中国开始慢慢吸收融合近代文明。其中对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是“法治”、“代议机构”和“个人主义”。

  ——据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从材料中提取中外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题论,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10:BBDDC;CAABD;11~20:ACABD,BACDD;

  21~25:DDCDB;

  二.材料解析

  26.(16分)【答案】(1)背景:随着民主制的兴起,演说能力日益重要;广博的知识是提高演说能力的基础,人们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4分)

  价值:强调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强调人的作用和尊严,对文艺复兴产生了重要影响。(或强调以人为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对文艺复兴产生了重要影响。)(2分)

  (2)图A:19世纪60年代,洋务以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目的,开设一批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一所新式学校,它培养了适应近代化需要的新型人才。(4分)

  或图B:20世纪初,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聘请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4分)

  (3)认识:1977年冬天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我国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大举措;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家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迅速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建设人才,这充分说明: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言之有理即可得分。6分)

  27.(22分)【答案】(1)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政治体制具有民主色彩;世俗教育发达;市民阶层的追求。(4分)

  (2)新文化运动(1分);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或倡导“文学革命”)(2分)。新文化运动把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片面性(2分);文艺复兴则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1分)。

  (3)体现:崇尚理性;顺应自然。(2分,每点1分)作用:推动启蒙思想家破除迷信,宣传人人平等;为启蒙思想家构建理性社会提供了帮助。(2分,每点1分)

  (4)相同之处:都以科学思想为武器反对迷信与专制;都崇尚科学精神。(2分,每点1分) (2分,每点1分)原因:政治上都要反封建;经济上: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关系上: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6分,每点2分)

  28.12分 【答案】示例一

  论题:西方近代法治文明的传入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法治进程。(2分)

  阐述:中国传统文明中只有基于人治的法制建设和制度,而无基于民主的法治理念和传统。近代以来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社会契约精神和法治精神对传统的专制体制和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分)。清末新政中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这是中国近代步入民主法治时代的形式上的标志,(2分)但由于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专制主义统治秩序,因此对民权的保障和对皇权的限制都是极为有限的。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主权在民的原则,规定了民众享有的权利,仿照西方国家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政治体制,是中国近代民主法治进程的里程碑(2分),但由于其不符合国情,运行缺乏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最终沦为一纸空文。(2分)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时期颁布了多部宪法,尽管实践效果有限,但每届政府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违逆民意,不得不颁行宪法为执政“依据”以顺从民意,这说明中国社会的法治精神和宪政观念在不断增强,宪法体系也在不断完善。(2分)

  论题二:西方代议制民主在近代中国的发展与实践。(2分)

  阐述:近代以来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发展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中国国门洞开后,先后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层次的学习过程,其中制度层面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代议制民主。(2分)早期维新思想家主张设议院、兴民权,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2分)康梁领导的维新变法迈出了实践的第一步,解放了国人的思想。(2分)清末新政时期预备立宪,代议制民主成为立宪派的共识,但由于改革落后于革命,最终清政府未能挽救自身命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分)颁布资产阶级的宪法,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极大地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化和法治化的进程。(2分)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阅读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联合国大厦三楼大厅有一幅用马赛克镶嵌而成的彩色大型壁画,壁画主题叫“黄金法则”:Dountoothers,asyouwouldhavethemdountoyou(“你不想别人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该法则与哪一家学派观点最接近?

  A. 墨家 B. 法家 C. 儒家 D. 道家

  2.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3.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

  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活字印刷广泛采用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4.某思想家曾作诗咏《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该思想家是

  A. 董仲舒 B. 朱熹 C. 王阳明 D. 李贽

  5.顾炎武痛诋王阳明学派“置四海之穷困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致使“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为此,他主张

  A. 格物致知 B. 心外无物 C. 经世致用 D. 工商皆本

  6.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据报道,她的名字来自“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与这段话风格一致的文学体裁是

  A. 诗经 B. 楚辞 C. 汉赋 D. 宋词

  7.古人认为:书是心画,书如其人,人书一致。其人和其书是飘逸的,潇洒超俗,像天上的浮云,舒卷自如;其人其书又是矫健的,遒劲妩媚。下列哪幅字符合材料中描述的特点

  A. B.

  C. D.

  8.“在这种解放性的发明的刺激下,中国文学像一股奔放的洪流滚滚而来……古代的经典有成百种的版本,成千种的注释……从来没有人能够像宋朝的学者这样支配文化。”材料中“解放性的发明”是指

  A. 指南针 B. 造纸术 C. 火药 D. 印刷术

  9.在2015年央视春晚节目中,《梨园芳华》糅合了京剧、川剧等各派戏曲艺术,呈现出浓浓的中国风韵。下列关于“戏曲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元杂剧是宋元时期流行的戏曲形式 B.京剧融合了徽、汉等众多剧种特长

  C.首部影片《定军山》展现了昆曲魅力 D.“双百”方针使戏曲艺术一枝独秀

  10.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直接打开了中国国门。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林则徐、魏源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君民共主,设置议会”

  C.“师夷长技以自强” D.“天下为主君为客”

  11.1885年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其中教育类试题命题有“(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之语,体现了其当时主张

  A. 维新变法 B. 民主共和 C. 工商皆本 D. 中体西用

  12.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评价道:他所宣扬的儒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学,而是一种“儒表西里”的新儒学,一种体现资产阶级思想和观念的儒学,故又称“新学”。这里的“他”应是

  A. 魏源 B. 洪秀全 C. 康有为 D. 李大钊

  13.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了

  A. 辛亥革命 B. 维新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14.美国《展望杂志》曾推选全世界“百名闻人”,胡适当选。当选的理由是“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他

  A.创办《青年杂志》 B.主张文学改良

  C.提倡“民主与科学” D.发表《狂人日记》

  15.有学者指出:“这场运动是鸦片战争后最为深刻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对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塑造作用。”“这场运动”最大的历史意义是

  A. 动摇了旧思想统治地位 B. 弘扬了科学民主精神

  C. 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D. 开启了思想解放潮流

  16.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发表的宣言书中宣布:将“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这体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哪一思想内容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本主义

  17.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孙中山的这一“办法”是指

  A.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 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C.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D. 主权在民,民族平等

  18.毛泽东在论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时指出:“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原子弹)。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增加经济建设的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这段论述出自

  A.《论持久战》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论十大关系》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里的“新的理论”主要是指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 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

  20.智者学派指出,“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绝对正确或错误的东西------对一个人是正确的东西或许对另一个人就是错误的。真正的智慧应该是能觉察并能够满足自己的利益”。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A. 体现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 B. 有利于雅典的民主政治

  C. 反映了古希腊崇尚理性 D. 提高了古希腊人的道德

  21.下图是某位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记录的部分笔记。据此可判断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A. 智者运动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22.《希利尔讲世界历史》中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米开朗基罗的作品:“米开朗基罗在完成雕像后,他也被自己创造的这个形象震撼了,感觉它像是有了生命一样。于是,他用锤子敲了一下雕像的膝盖,叫他‘站起来’”。下列人物的作品同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时代的内涵大体一致的是

  A. 但丁 B. 苏格拉底 C. 马丁•路德 D. 伏尔泰

  23.马丁•路德认为上帝建立的精神世界是一个真正的教堂,所有的__人人平等享有精神和思想上的自由。而上帝建立的世俗世界则充满罪恶和仇恨,但应该支持世俗政府,并且认为王权应当高于教权,竭力维护世俗的权威。这表明马丁•路德主张

  A. 国家的权力高于教会 B. 废除教会的等级制度

  C. 彻底摆脱宗教的束缚 D. 信仰可以使灵魂得救

  24.《世界小史》中记载了一些人的想法:人在根本上是平等的,还要受到平等对待;上帝创造的每一个理性生物的权利都不能、不允许被剥夺;每个人要听从理性和良心呼唤;应该让人有人的尊严。这些想法,最有可能出现在

  A. 智者运动时期 B. 文艺复兴时期

  C. 宗教改革时期 D. 启蒙运动时期

  25.一位思想家说:“启蒙是人们摆脱自我受制状态的出发点。自我受制是一种不受他人指点就无法进行理智思考的无能状态。……请鼓起勇气来!去利用自己的理智!”该思想家是

  A. 苏格拉底 B. 彼特拉克

  C. 马丁•路德 D. 康德

  26.这场运动“让人们反思神权政治和贵族君主制度的合理性,它引导人们先是反对贵族等级制度,继而质疑乃至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是欧洲(也包括美国)得以建立现代民主制度的思想基础。”该运动

  A. 掀起了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 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C. 打破了民众对罗马天教庭的迷信 D. 促成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复苏

  27.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提出“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材料中的“普遍法则”指的是

  A. 达尔文的进化论 B.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 普朗克的量子论

  28.“他的发现,为制造发电机提供了基本原理,从此,打开了电能宝库的大门。”这里的“他”是指

  A. 法拉第 B. 西门子 C. 马可尼 D. 爱迪生

  29.英国学者皮尔森认为:“(他)将物竞天择说应用到了物种的变异上,并且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说服了全球的科学家,因此他获得了成功。”“他”的主要贡献是

  A. 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B. 建立了量子力学理论

  C. 创立了相对论 D. 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30.“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发生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它使美国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科技进步:电力和能源开发、材料和材料加工、通信和信息传递技术。”下列成就中属于其表现的是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B.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C.爱迪生发明电灯 D.西门子制造发电机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31.北宋朱熹是心学集大成者,强调“知行合一”,其主张在南宋以后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32.右侧是一幅文人画。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表现文人个性,追求神韵意境。

  33.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34.启蒙运动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35.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建立量子力学,弥补了牛顿力学的不足。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36.儒家思想所蕴含的家国同构(情怀)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董伸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

  ——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

  材料二 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 ——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

  材料三 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利用“家国同构”等理论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提升儒学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3分)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家加强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3分)

  (3)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4分)

  37.有关“人”的价值观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 ——苏格拉底

  材料二 既然教皇为了募款修筑教堂这样一件极不重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的慈悲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将一切灵魂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卢梭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苏格拉底的哪一思想主张?他认为一个“好人”的标准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关于“教皇募款”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2分)

  (4)上述材料中三位思想家共同关注的对象是什么?(1分)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1题,10分)。

  38.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有百年历程,这一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的哪篇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1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对当时的中国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1分)

  (2)20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分)到此时,毛泽东思想已形成哪两个理论成果?(2分)

  (3)20世纪晚期,邓小平围绕哪一根本问题展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性探索?(1分)这一探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

  (4)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呈现怎样的基本特点?(2分)

  参考答案

  1-20 CBACC ADDBA DCCBA BCCBA

  21-35 BAADD BBADC BABAB

  36.【答案】(1)伦理信仰:忠、孝;主要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3分)

  (2)出发点:建立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构建官方意识形态);主要途径:格物致知;内心反省(致良知)。(3分)

  (3)内涵:家国天下;世界意识;现实意义: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分)

  37.【答案】(1)思想主张:美德即知识;(2分)

  标准:有知识(智慧)、有美德(道德)。(2分)

  (2)运动:宗教改革;(1分)

  影响: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或创立了路德教,为启蒙运动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2分)

  (3)思想观点: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2分)

  (4)对象:人本身(人类的自我关怀)(1分)

  38. 【答案】(1)《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分)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1分)

  (2)中共七大.(1分)

  工农割据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2分)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分)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4)马克思主义具有了中国民族的特征、时代的特色和实践的特点.(2分)

  高二历史期中试卷上学期

  一、单选题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C.诸子并立、百家争鸣D.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2.汉人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批评先秦某一思想流派“不别亲疏,不殊贵贱……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这一流派是

  A.法家 B.墨家 C.儒家 D.道家

  3.比起秦代焚书坑儒,汉代独尊儒术的成功之处在于

  A.以思想统一维护了政治的大一统 B.以温和的手段解决意识形态问题

  C.大力开展以儒学经典为内容的教育 D.为君主专制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4.汉代皇帝若遇到天降灾异,常会下诏书罪己:“天下治乱,在朕一人”认为灾异责任全归于自己一人之身。这从侧面反映出

  A.汉代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皇权神圣化的逐步加深

  C.君主权力受到有效制约D.阴阳五行学说影响广泛

  5.右图为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下列对该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说法正确的是

  A.“笔画圆弧,富有奇趣”

  B.“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C.“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D.“状如龙蛇,钩连不断”

  6.苏轼曾有这样的感慨:“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可以看出,从“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到“多且易致”的原因是

  A.造纸术的革新B.雕版印刷的普及

  C.活字印刷的推广D.科举取士的需要

  7.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家喻户晓,其中的故事、场景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下列对四大名著的介绍有误的是

  8.主张把自己的“心”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拒绝拜倒在圣贤的脚下,认为要想得到“良知”,不必去读圣贤经书。这句话反映的是

  A.孟子的“仁政”B.朱熹的“理学”

  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9.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可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李贽

  A.颠覆程朱理学的人欲观B.强调私欲是唯一的人性

  C.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D.批判了大公无私的思想

  10.鸦片战争前,国人认为西学是“所格之物皆器数之末”;鸦片战争后,魏源等人主张“师夷长技”。这一变化表明

  A.有识之士对西学的态度渐趋务实B.师夷长技成为社会共识

  C.清王朝对列强的恐惧感逐渐增加D.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动摇

  11.1887年,清政府颁布的《出洋游历章程规定:(官员)出洋游历时,应将各处地形之要隘、防守之大势以及远近里数、水师、炮台、水雷炮弹,详细记载,以备考查。材料表明清政府

  A.有限制出洋考察之意图B.向西方学习出现新变化

  C.出国考察经费较为紧张D.重视学习西方国防科技

  12.“此自然规律应用到当前形势,使人们对国家存亡竞争之严重性更加认识。尤其中日战争的失败,并联想到中国民族正面临存亡的危险关键,亡国灭种大祸,可能不免于降临,使他们立刻警惕觉醒。”阐述此“自然规律”的著作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B.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C.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D.严复翻译的《天演论》

  13.1912年,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说:“国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体现了孙中山

  A.重申“排满驱胡”革命誓言B.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立场

  C.宣示民族革命目标业已达成D.实现民族统一的政治追求

  14.1917年5月,陈独秀说,若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材料可用来说明

  A.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B.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价值

  C.专制主义已为社会所淘汰D.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潮流

  15.下图是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封面设计了一个地球图案,从东西半球伸出两只手紧紧相握,代表了革命团结的力量,该寓意

  A.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与否定

  B.暗示《新青年》成为中共机关刊物

  C.象征国共两党着手准备第一次合作

  D.表达出了“以俄为师”的思想倾向

  16.“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A.普罗泰格拉B.苏格拉底C.但丁D.彼特拉克

  17.1490年,米开朗基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了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D.呈现人间的母子亲情

  18.有人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这段对话最有可能是

  A.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B.伽利略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

  C.伏尔泰与法国贵族D.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

  19.19世纪中期,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万物”的谎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A.经典力学 B.相对论 C.进化论 D.量子论

  20.2006年,美国《时代》杂志把年度人物的称号送给了所有潜伏在网络的“你们”(you),准确地说,应该指我们。根据最新统计,中国的上网人数每年多达数亿人次,位居世界前列。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中国已经实行改革开放B.网络信息丰富而且可靠

  C.网络技术的发展D.电脑的普及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1.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3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10分)

  22.启蒙运动致力于改善人类的现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

  材料一若是把他们看成乌托邦分子或者集权主义者,这在哲学上是错误的,从历史而言则是荒谬的。事实上,他们实事求是地看待世界,试图以求实际、讲原则的方式解决问题……启蒙运动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种榜样供当代知识分子奋力追赶,也展示了一种与压迫性的制度、不公正的特权和不合时宜的文化实践做斗争的样板。

  ——【美】斯蒂芬•埃里克•布隆纳《重申启蒙:论一种积极参与的政治》

  材料二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

  ——摘编自【德】康德《什么是启蒙运动》

  材料三启蒙哲人对批判的推崇反其对形而上学的正当批判明显地表明,启蒙运动不是理性的时代,而是一次理性主义的造反。这场造反表现为两种相互关联的方式,一方面反对把理性说成是唯一的,甚至主导的行动精神的论断。另一方面否定那种认为世界上的所有的神秘现象,都可以通过研究而得到阐明的观点。主张批判至上,绝不意味着理性万能。这是一项要求有权质疑一切的政治主张,而不是要求宣称一切都能被理性了解和驾驭。

  ——【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启蒙思想家判断问题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针对“压迫性制度”提出的政治主张。(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康德提出的“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的原因,并解释“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的理由。(5分)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5分)

  23.马克思说:“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因此,“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中学为体中的“体”,不是指身体或形状,而是指国家的本体、主体、政体、基干、准则、法纪,简言之,“体”就是封建社会的政权。这个“体”,君临一切,高于一切,凌驾于一切人和一切事之上。“中学”和“西学为用”,都是为了保护和尊崇这个“体”。所谓西学,大体上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二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精神文明,主要是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

  ——摘编自邵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新议》

  材料三张之洞系统阐发的“中体西用”论具有兴西学和保中学的两重性,即在为维护封建旧学张本(指事先为事态的发展作好布置)的同时,也为西学的传播起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刘健清、李振亚《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体西用”为什么是当时“更好的宗旨”?分析其思想特征。(5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体”和“西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提出的根本动机。(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5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运动不是专注于抽象的理性,而是致力于批判的分析,借助于观察和想象,完全以经验材料为依据,不懈地对传统确定的事实提出质疑。这种做法被称作批判方法,它源自于牛顿对科学解释方法的概括……牛顿被视为启蒙运动最重要的代言人。

  ——彼得•赖尔、艾伦•威尔逊《启蒙运动百科全书》(序言)

  材料二我们的确成功地消除了许多我们的错觉和偏见,但是由于必须由人的头脑把这些结果联系起来并给予解释,这些结论必然带有人的特性。即使答案是完善的和最终的,它们也仍然会是如此,况且答案从来就不是完善的和最终的。

  ——乔治•萨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牛顿对启蒙运动的影响。(4分)

  (2)牛顿在力学方面得出了哪些“结论”?以此为例说明在人类科学史上“答案从来就不是完善的和最终的”。(6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我们党在大多数工人代表苏维埃中只占少数……要向群众说明: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四月提纲)》(《列宁选集》第二卷)

  材料二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而是在一九二六和一九二七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红色政权的长期存在且发展,除了上述条件之外,还须有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列宁对当时俄国革命道路提出了什么策略?(2分)

  (2)据材料二,毛泽东对当时中国革命道路提出了什么策略?有何依据?(3分)

  (3)据材料三,邓小平对当时中国建设道路提出了哪些主张?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2分)

  1-10 CABBC CDCCA 11-20 DDDAD BAACB

  21.(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3分)

  (2)(10分)

  论点 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生命力”(2分)

  论据 理学是儒学、佛教、道教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包容力”(3分)

  理学强调个人主观意志力量,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生命力”(3分)

  论证 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分)

  22.(1)标准:理性。

  主张,民主;人民主权,君主立宪;三权分立。(3分)

  (2)不是启蒙:封建专制的压制,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宗教迷信思想束缚。

  是启蒙:启蒙思想家们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发展人文主义;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时代。(5分)

  (3)观点:启蒙运动不是理性的时代,而是一次理性主义的造反。

  认识:启蒙思想家们否定理性是万能的,认为理性并不能了解和驾驭一切。

  我们一方面要保持理性、勇气,一方面要避免教条、僵化。(5分)

  23.(1)原因: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国人不易接受新思想;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国人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策略中庸,便于国人接受,利于西学传播。特征:“中体”是根本,是“西用”的前提;中西文化的交融。(5分)

  (2)内容:中体指封建政权的根基,西学是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观念。动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4分)

  (3)作用:促进西学传播;有利于打破中西文化对立;促使思想解放,有利于近代化进程。但其固守封建制度,抑制了西学作用的最大化,不能推动社会的根本变革。(5分)

  24.(1)影响:以牛顿力学思想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批判方法来自于牛顿对科学解释方法的概括(牛顿对科学解释方法给启蒙运动以启示);牛顿被视为启蒙运动最重要的代言人。(4分)

  (2)“结论”:牛顿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说明:牛顿的经典力学只是反映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继承和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6分)

  25.(1)策略: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2分)

  (2)策略:工农武装割据。

  依据: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红军的存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3分)

  (3)主张:坚持改革开放,要大胆探索和尝试;提出判断政策正确与否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作用: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3分)

  (4)原则:论从史出(史证意识;基于原始史料);将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进行评价。(2分)


上学期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试题相关文章:

1.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试卷

2.高二历史会考试题卷

3.7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4.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5.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4155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