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政治思想方面的论文(2)
少数民族政治思想方面的论文篇2
试谈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 近年来,随着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及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发展,加上国家针对少数民族考生的各种特殊政策的出台实施,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子进入高职接受高等教育,少数民族高职生作为高职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形势下,加强对民族高职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少数民族学生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和谐校园
一、我国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界定及管理现状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群体是指:由国内除汉族生以外的高职院校在读的其他55个少数民族的大学生群体。这一群体少数民族高职生主要有以下共同特点:他们中的大多数学生都来自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不太发达的民族地区,有在民族地区接受基础教育经历,能较熟练地运用本族语言,有自己的生活礼仪习惯,大多数高职民族生有各自的民族宗教信仰,这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一般不能够很快适应高职生活。具体表现如下。
(一)思想状况方面。
对少数民族高职生的抽样调查反映出:极个别少数民族高职生认为只要把中国搞好,老百姓富了,其它可以不计较。由此可以看出,某些民族高职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所以必须对他们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
(二)政治理论修养方面。
大多数少数民族高职生在校期间,一方面比较用心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对各项社会工作也比较热心,但是某些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学习重视不够,久而久之,造成理论修养不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能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三)专业发展方面。
边疆地区与中、东部相比,教学质量有待提高。不少少数民族高职生上大学前都在民族地区受教育,他们中的一些人是通过国家特殊政策获得高校读书的机会。他们中,一部分学生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但也会在语言能力、信息综合分析能力上有所欠缺,影响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及全面发展。要弥补这些差距所要付出的艰辛很容易导致一些学生缺乏自信心。
(四)文化背景方面。
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地理历史条件赋予少数民族学生不同的母语,不同的礼仪及禁忌,以及不同的饮食习惯。他们从各自的家乡来到完全陌生的大学校园,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其他民族的学生在同一间宿舍、同一个教室朝夕相处,他们之间产生文化和谐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总体看来,少数民族高职生的特殊性问题主要体现在适应性,一方面是他们是否能够很好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是周围的同学、老师适应并理解他们的特殊性问题。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二、加强高校少数民族高职生管理的具体对策
(一)从少数民族高职生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增强高职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有着自己的传统信仰。因此,大学生党支部很有必要对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生活状况得到实际性改善,少数民族学生亲眼目睹家乡的发展的各项变化。受党的感恩教育,对党有深厚感情,从而激发他们报效党、报效祖国的感恩之情,积极要求入党。这应成为大学生党支部进一步做好党建工作的良好基础,大学生党支部应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从学生入校抓起,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对少数民族高职生的培养教育,突出实效性,帮助他们弄清入党动机,树立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
(二)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与少数民族高职生党建工作紧密联系、融为一体。
这是全面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环节,高校德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四有”人才。而少数民族高职生的德育工作,还肩负着为少民族地区培养特殊性人才的使命。高职院校德育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具体体现,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工作,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统一高职生的思想、特别是少数民族高职生的思想,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核心。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有机紧密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开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视野,丰富教学资源,而且有利于高职生从更高的理论层次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的时代精神,从而,真正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贯穿于高校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成为主流。
(三)帮助少数民族高职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正视少数民族学生与内地学生在文化基础、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差异性,在学校评优、奖助学金评定及学生其他资助方面采取适当倾斜措施。高职院校尽全力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实现学习上的进步。对于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学校应单独给他们开设民族班,这样老师就会针对他们的实际水平设置教学大纲,更具针对性,也会更有实际效果。授课老师就能给予他们更多关注,更耐心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实际困难。
(四)管理者需要提高自身的民族文化知识水平。
辅导员、班主任老师要对自己所管理学生中的少数民族学生有充分了解,首先应熟悉一些民族文化的基本常识,学校可以根据各族学生在校的组成情况编制民族常识手册等,印发给辅导员、班主任自学。只有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基本知识有了充分了解才能更好地与其沟通交流,并以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实现人本关怀、指导。
(五)利用信息平台做好少数民族高职生的个性化辅导。
充分利用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微博、QQ群等对少数民族高职生的进行个性化辅导。如:设置专门的讨论群组、留言模块,让学生通过信息化平台与辅导员、班主任、各族同学间“零”距离,有事及时沟通、解决。
三、结语
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我国的团结统一及繁荣富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都要求大力加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在高职院校就是如何对规模越来越大的少数民族高职生群体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更有效地帮助少数民族高职生在文化素质上得以快速提高,更有效地帮助少数民族高职生在思想素质上得以快速提高,实现少数民族人才培养,促进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珂.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特点及启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9).
[2]嵇芹珍.大学生入学教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
[3]蒋兴礼.民族院校稳定工作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02).
[4]相理锋,高学,丁小丽.加强我国民族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个对策[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
[5]杨胜才.试论民族院校的理念[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