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毛概论文>

大学毛概结课论文3000字范文

坚烘分享

  《毛泽东思想概论》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又是一门历史性很强的课程,目前在其教学中存在较大的困难与问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毛概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毛概3000字论文篇一

  《浅谈邓小平理论的特色》

  摘 要:继毛泽东思想之后,我党的又一主要代表人物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深入研究关于社会主义的命题,对于“社会主义是什么?”“社会主义该如何建设?”这样的问题也给予了精辟的答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也就这样产生了。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邓小平理论的特色进行研究和阐述,希望能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课题提供一点方向和参考。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 研究 特色

  邓小平理论不但很好的遵循和继承了所有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理,还特别体现和突出了一些有关时代和我国自身的特色。也正因为如此,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也正好说明了我国的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科学水平,因此它不仅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深入也有特别深远的意义。邓小平理论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而这些特色正是邓小平同志努力坚持实事求是、理论结合实际的完美典范。

  一、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色

  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产生了两个著名的理论成果,一个是毛泽东思想,另一个就是邓小平理论。所有理论的创立都是来自于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相关的社会历史条件影响和要求,邓小平理论便是如此,虽然理论的创立也有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的集体努力,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邓小平同志的素质条件,因此邓小平理论的最鲜明特色便当属它的时代特色。

  (一)主题上的特色

  邓小平理论时代特色的根本在于它非常准确的揭示和体现了时代和平与发展的这个主题。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这段时间,时代背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没有了战争、没有了革命,迎来了和平与发展的时机,中国作为第三世界的代表也开始悄然兴起,世界上的政治慢慢走向了多极化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就成了众多国家最中心的任务。正是这些种种的变化与冲击,让邓小平开始走出旧观念的束缚,作出了一个属于当今时代的新判断。他说,此时世界上最大的问题,一个是关于和平的问题,一个是事关经济的问题也就是发展问题。这样的一个判断代表着对于国内国际新形势下的一个比较总体的认识,而这正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也正是因为这些,他才提出了要通过经济建设来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巩固的理论。

  (二)继承性特色

  邓小平理论的一些特色,不光是对于时代背景的准确把握,还表现在它基于马克思主义以及对毛泽东思想的一些继承和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邓小平理论不仅是创新,它也有继承。邓小平理论完全可以称为当代社会的中国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在分析问题时,用得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但很好的坚持和理解、运用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还着重克服剔除了其中的一些教条主义的错误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中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一些具体实际相结合,系统的也是最先回答了怎样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一些问题。邓小平同志在新的背景下,也用比较新的思想和观点发展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三)实践性特色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也正因为如此,实践性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之后,我国该如何发展的问题摆在全国人民的面前。其中所反映出来的所有矛盾和问题都需要有一个新理论的诞生,也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实践中,邓小平理论诞生了。另外,邓小平还坚持着理论要指导实践的思想,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于中国建设道路该如何走进行了辛苦的探索,也开始慢慢形成了一些观点和原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本框架也就这样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也得到了奠定。我们可以自豪的说,邓小平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改革开放的成就也很好的证明了这个理论的在指导实践上的巨大作用。

  (四)创新性特色

  邓小平理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上有着自己的创新性,而这个创新性还不是简单的细枝末节的创新,而是一个系统上的创新。他以坚持马克思主为创新的提前,认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的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也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新问题、新情况的时候研究和解决新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以此同时,还应做到从实际出发,破除“唯书论”,坚持在实践中发展和继承、创新马克思主义。

  二、邓小平理论在立论基础上的特色

  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具体情况结合的完美典范,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理论基础也就显得比较特殊。

  (一)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实事求是这个思想路线最初是毛泽东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继承与发展,在进行社会主义方面革命与建设时,它是我们最为珍贵的法宝之一,可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却开始偏离了这个思想路线,“”便是典型的例子,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面对拨乱反正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最先重新让实事求是的路线回到了原本的轨道上,也因此让中国开始了新的航向。也正是因为在这个重新引导我党走入正确思想路线中,邓小平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到了一起,为我党的思想路线增添了有特色的新内涵和内容。邓小平认为,思想与实际的符合,主观与客观的符合便是解放思想,也就是实事求是。有了这样一条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的思想路线之后,我党解决了有关国家和党前途的重大问题,也让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因此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成为了邓小平理论的内在动力,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所在。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

  社会主义的建设理论是建立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讨论基础上的。可以说如何科学系统的把握住社会主义本质,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基础。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曾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观点,不但改变了过去的一些偏颇认识,还改变了原本的模式下的本质内容,可以说是对于社会主义本质创新提炼。但是这却并不是说这个理论就完全摒弃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这个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它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也同样坚持了关于社会主义观念的所有科学和符合实际的观念。只是在原本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却成为了我们有力的思想武器,把我们从那些不符合实际的情况种解放出来,让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有了很好的更新。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和我国国情的具体结合,是邓小平理论的很大一个特色,也是这个理论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没有了中国这个具体的实际,根本就不可能对邓小平理论有个真正的了解,也就说不上要怎样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了。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阐述了共产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阶段性问题,并且明确的将共产主义划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可是由于他们没有经历建设的实践,因此对于发展中要经历多少阶段没有作出更具体的论断。而列宁在领导俄国建设社会主义时,明确的把共产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而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结合起来,进一步将社会主义不同阶段的划分明确提了出来,将建立与建成做了区分。在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邓小平对于这方面的认识开始逐步走向了成熟,在十三大前夕,他对于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很精辟的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就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三、结语

  总之,邓小平不但引领着中国人民顺利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还为我们能够继续继承和推进马列主义的中国化事业留下了理论指南。回顾过往,展望未来,在历史的新形势下,我们要一如既往的理解和坚持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与实质,不仅要以邓小平理论为原则,还要更为深刻的认真思考和理解邓小平理论的鲜明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贺雅玲.毛泽东的群众观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大学.2010

  [2]马立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9

  [3]高国刚.邓小平理论特色研究[D].河北大学.2009

  [4]李远方.邓小平反对“左”右倾错误的历史意义及启示[D].河南大学.2007

  [5]耿志敏.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的一个新的特质形态[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

  大学毛概3000字论文篇二

  《毛泽东思想理论创新探究》

  【摘要】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创新,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其指导下不断进行摸索与探究,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尝试和长时间的确立过程。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创新包含着科学精神和卓越的智慧,它不仅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与中国社会和革命的特殊规律,而且体现了文化发展的一般普遍性规律。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理论创新;马列主义

  在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我党更一步强调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当前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学习毛泽东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思想,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

  一、毛泽东思想内涵简述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这句话不仅精辟地概括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而且从本质上表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科学界定,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有着特殊作用。毛泽东思想不是对马列主义的简单运用和机械照搬,它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以马列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突破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不符合中国实际的陈规和框框,针对中国的实际问题,大胆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中国实际化的马列主义。

  二、马列主义是毛泽东思想创新的基石

  马列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进行斗争和解放的理论武器,是科学的指导思想。而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运应而生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解决了中国的性质问题,解决了社会的性质问题,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运用以及发展,是那个时代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最终产物。同时马列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不仅仅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更不是直接照抄照搬马列主义,更多的是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创造性地通过提出先农村包围城市,后武装夺取政权的特殊道路,最终解决了依靠农民进行武装斗争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毋庸置疑,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实实在在的运用及其发展。

  同时毛泽东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这片沃土,贪婪地汲取着其中的丰富养分,并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紧密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毛泽东思想带有鲜明的中国烙印和诸多中国符号与元素,是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马列主义在现代的表现形式和全面发展,是中国思想理论中一支当之无愧的理论奇葩。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与各国的具体实际、时代特征相结合,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但是要真正实现这种结合,决非一帆风顺。毛泽东对马列主义中国化所做出的理论贡献之所以具有创新意义,是因为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他带着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向马列主义请教,以获得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三、解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理论创新的先导

  毛泽东多次强调,在意识上要有创新的自觉性和独创精神。毛泽东在批评我国各部门、各领域照搬、照抄前苏联的各项规章制度问题时指出,要有分析,不要硬搬,硬搬就是不独立思考。毛泽东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古今中外的东西,只有破除迷信,才能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人们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才能够发挥和提高。但中国人民在创新方面,特别是理论创新方面缺乏足够的自信,过分地迷信马克思本人,认为其高不可攀;过分依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对它作教条主义的解释和应用,这都极大地束缚了中国人民的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毛泽东深感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陈出新,指出我们的革命理论已经经过实践的检验,因而在事实上比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更具有真理性,进而提出了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迫切现实性。在毛泽东看来,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个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优秀群体,他们身上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创新精神和博大的创新能力。

  四、中国革命为毛泽东思想独创性的形成提供了客观基础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没有创新,就很难有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以及发展,中国革命的胜利更是一片迷茫。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正是由于农村根据地具体环境中的实际因素,才使得毛泽东摸索出了在农村环境中建党建军的具体办法和指导思想;也正是由于土地革命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才最终使得毛泽东和其他同志们找到了一种合适的土地改革方案;同时更是由于实际的战争实践经历,才使得毛泽东与其他共产党人制定了红军时期、抗战时期以及最后的解放战争时期各自不同时期的中国革命发展战略。因此,毛泽东思想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以及研究重点的转移,不是学理推理的结果,从来不是书斋中的产物,也不是个人兴趣和爱好的驱使,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需要,是革命实践的需要。

  五、调查研究是毛泽东不断理论创新的重要保障

  毛泽东之所以对调查研究如此珍爱,如此重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将调查研究看作是从事创造性战略决策活动的重要手段与方法。毛泽东反复强调,想真正解决难题,就必须走出去,闷在家里闭门造车不可能想出真正有价值的锦囊妙计。作为领导干部,如果就不了解情况,就在那里瞎指挥,是异常危险的。他认为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做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必须知道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通过这样的冥想得来的决策一定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决策,因为它脱离鲜活的客观实际,必然缺乏创新性和创造力。可见,调查研究是毛泽东持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保证。毛泽东重视来源于群众实践活动中的真知灼见。他注重调查研究,一生中做了大量社会调查,这对于他了解中国革命的问题起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结语

  毛泽东思想从其最开始的萌芽到形成、发展及成熟无不有自己一套独立而完整的逻辑结构。这也正是不同于其他理论的关键点。在研究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应当全面考虑毛泽东思想的独立完整性,切不可盲目任意地截取其内容,也不能脱离实际情况根据需要而改变其内涵。因此,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不能随意拆分其部分。为了维持其体系的完整性,不能简单机械地把毛泽东思想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中。

  【参考文献】

  [1]王健.毛泽东思想与理论创新[J].理论月刊,2002(12).

  [2]泸州医学院理论创新研究课题组.毛泽东理论创新的思维特点及其历史局限性[J].天府新论,2002(05).

  [3]于灵.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对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启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4]董志霄,康小莉.毛泽东理论创新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

  大学毛概3000字论文篇三

  《浅谈毛泽东公安教育思想》

  论文摘要:毛泽东公安教育思想是被公安教育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公安教育工作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公安教育思想是以毛泽东的教育理论论述为主体的,研究毛泽东公安教育思想对公安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毛泽东;公安教育;教育思想

  毛泽东公安教育思想作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中国公安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在长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产生,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展。只有全面完整地理解了毛泽东公安教育思想,才能真正把握新中国公安教育的发展脉搏。

  一、关于公安教育工作性质与重要性的论述

  毛泽东从马列主义国家学说基本原理出发,结合中国具体实践,鲜明地提出了公安工作是人民民主专政重要工具这一重要思想。毛泽东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28周年的时候发表的重要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时指出,要建设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这主要地是指人民的军队、人民的警察和人民的法庭,借以巩固国防和保护人民利益”。

  他又再次重申:“专政的主要武器是军队和警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深刻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宣布“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向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改革方针,将其作为培养一代新人的基本途径。1950年毛泽东针对公安工作题词:“保卫工作十分重要,必须尽力加强之。”这些思想从根本上确立了人民公安教育工作的性质及其重要地位,构筑了公安教育工作的基石。

  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从中央到地方都更重视和加强公安院校建设,注重培养训练公安干部。1950年1月,原华北人民公安干部学校改建为中央人民公安干部学校,至此,省以上公安机关共建立公安干部学校50所。各级公安机关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这些公安院校的作用,吸收训练青年知识分子,为发展壮大公安队伍培养了大批新生力量,也为后来公安院校及公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关于公安教育领导体制的论述

  强调党对公安教育工作的绝对领导是毛泽东关于公安教育管理的基本思想。在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时,毛泽东提出加强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经常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专政,现在非有不可,而且非继续加强不可。”“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毛泽东吸取党历史上的几次深刻教训,一贯主张对公安(保卫)部门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的体制。1950年他在审阅一份公安部起草的文件稿时,发现文件中有几处述及党的领导的文字被删去。他阅后立即批示:“凡将党的领导作用删去而改为笼统字眼或改为单纯行政领导的地方,原稿是对的,删改是不对的,均应恢复原稿。保卫工作必须特别强调党的领导作用,并在实际上(着重号是毛泽东本人所加)受党委直接领导,否则是危险的。”1964年毛泽东又重申:“人民公安机关必须永远置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在毛泽东看来,公安教育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而中国共产党也是能够领导好公安教育的。

  毛泽东认为,党对公安教育工作的领导包括政治上的领导、思想上的领导和组织上的领导。为此,党必须根据历史发展情况制定好每一时期公安教育的方针、政策,从政治上保证党对公安教育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从思想上保证党对公安教育工作的领导;必须加强公安教育战线党的建设,各级党委要领导公安教育,要选派优秀干部充实公安院校基层,从组织上保证党对公安教育工作的领导。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在各公安院校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和落实。

  三、关于公安教育培养目标的论述

  教育培养目标是毛泽东公安教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精神实质,结合社会主义初创时期的实际,提出我们的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其中德育是方向,智育是主体,体育是德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三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则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向和结果,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

  “政治质量要精。”注重政治建警是毛泽东建警思想的核心。早在武警部队的前身公安部队初创时期,毛泽东就明确提出:“公安部队数量不要求大,但政治质量要精。”毛泽东一贯认为,无产阶级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社会主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首先应该具有社会主义觉悟。他认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因此,他要求公安院校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青年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在政治和业务的关系上,“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公安院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心的一环。据此,各公安院校普遍开设了社会主义教育课程,加强了训练中的政治思想工作。毛泽东关于“政治质量要精”的思想指明了公安教育的根本方向,为坚持党对公安教育的绝对领导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有文有武。”1958年毛泽东在视察安徽时指出“公安干警应成为有文有武的人,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要求”。他还说:“吕蒙是行武出身,没有文化,很感不便。后来孙权劝他读书,他接受了劝告,勤学苦读,以后当了东吴的统帅。现在我们的高级军官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行武出身,参加革命后才学文化,他们不可不读《三国志》和《吕蒙传》。”在这一目标要求下,全国公安机关在培养、提高公安干部方面贯彻中央关于培养无产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结合开展政治理论学习运动,加强对公安干部的科学技术教育和文化教育,“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并动员和组织全体公安干部认真钻研业务,努力造就一支既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又有熟练的业务能力的红专兼备的公安队伍。

  毛泽东关于公安教育培养目标的观点反映了社会主义公安教育的性质和客观规律,对新中国公安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四、关于公安干部教育培训的论述

  毛泽东从战略高度着眼,十分重视公安干部教育。“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正是在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各级公安院校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各级各类公安骨干,为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奠定了人才和组织基础。在战争年代,毛泽东要求干部以马列主义为基本原则来探讨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列主义的方法,文化程度低的干部应先学好文化,作为从事工作的基础和学习理论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根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需要,要求干部不仅要学好马列主义,同时还要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努力成为内行。

  他创造了在全党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整风的形式,解决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这对于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起了重大的作用。毛泽东的干部教育思想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公安干部教育的发展。1959年5月7日,毛泽东接见了即将返回西藏参加民主改革工作的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原公安学院)西藏班全体学员,并合影留念。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公安教育在1949年至1978年期间基本上是职业教育,公安院校主要是以干部培训教育为主,如新警培训、业务骨干轮训等。1978年以后才开始公安中等、高等学历教育,包括成人学历教育和普通学历教育。

  毛泽东公安教育思想是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由于历史的原因,毛泽东公安教育思想始终贯穿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主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某些阶段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有的时期损失十分严重,但这并不能抹杀毛泽东公安教育思想对公安工作与公安教育事业的巨大贡献。作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公安教育思想是中国公安教育思想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公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对当前及今后中国公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感兴趣:
1.大学毛概3000字论文

2.关于文化的毛概论文3000字

3.毛概论文3000字范文

4.大学生毛概论文3000字精选论文

5.大学毛概论文范文3000字

    2997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