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存在句与思维习惯研究
张云河分享
摘 要:存在句的生成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点和争议颇多的课题。本文是依据英汉思维习惯的不同对存在句的生成进行的研究。中国人倾向于整体思维,强调整体定位,整体和部分关系和谐统一。英美人倾向于分析思维,从部分到整体,强调个体的独立性。文章从中国人和美国人不同思维习惯的角度重新审视英汉存在句,给英汉存在句的生成原因做一个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关键词:存在句;思维模式;思维偏向
一、整体思维偏向和英美人的分析思维偏向
语言是最典型也是最重要的符号系统,而我们的思维是通过语言来实现和表达的。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角度出发, 英汉语言结构差异的背后反映出怎样不同的思维模式?反过来讲,英汉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怎样导致其语言结构层面上的差别?英汉语言结构特征及其各自反映出的各自语言使用者相应的思维模式对外语教学实践与研究有何意义呢?本文就此通过对英汉存在句的研究做出探索。
一个民族思维模式的形成是在该民族长期的哲学背景、文化传统之下逐步确定的,而语言在其中起着巨大的凝固作用。中国传统易学把一切自然现象和人事吉凶统统纳入阴阳两仪组成的八卦系统和六十四卦系统。提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整体观(张岱年、成中英,1991:23)。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把人和自然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中国人整体思维模式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后来先秦的思想家荀况,西汉思想家董仲舒的思想也都是这种思维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当代我们所说的“抓主流看本质”、“从总体上看问题”、“从全局出发”、“宏观调控”等都蕴含着整体思维模式。
与中国传统哲学不同, 西方人的传统哲学是讲“神凡二分”,“主客二分”,主张把物质与精神、 社会与自然、本质与想象对立起来。这从笛卡尔个体元素决定整体的“观念原子论”到罗素的“逻辑原子理论”概莫例外。受其哲学思想的影响,16世纪到18世纪欧洲许多自然科学家主张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或过程分解为各个部分,把具体问题从总体中分类出来,把极其复杂的问题划分为比较简单的形式和部分,然后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去研究,从而形成了分析思维模式。
二、英汉存在句语言结构中的思维模式偏向
中国人由于受《易经》哲学的影响,注重整体和谐,强调从多归一的思想。因此,汉民族的空间认知心里感知(思维)模式是“先整体后部分”, 空间位置排列是“先大后小, 先远后近”。具体特点是表达事物总是按时间和事理顺序由因到果, 由先到后, 由大到小进行阐述。这种认知模式——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结构的够句法上是不以谓语为核心,主要通过安排词序来表达。词序则是以时间先后空间大小为顺序横向铺叙,形成“有多归一”的“时间造句法”。依据这一特点,汉语存在句的结构便是先叙述大的,凸显的地点或场所,然后再叙述小的人或事物。
英美人注重分析原则,强调由一到多的思想。因此,英美人的空间认知心里感知(思维)模式是“先局部到整体”,空间位置排列顺序是“先小后大,先近后远”。其特点是由主到次,由因到果,由小到大等,这种对空间位置关系的认知模式——思维方式体现在语言的构句法上则是句子往往以主语和谓语两大支柱为中心,控制句内其他各成分,由主到次,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空间型构造法”。英美人这种心理认知模式——思维方式决定了英语存在句的表达方式应该是先表达小的人或事物,再表达大的地点或场所。
(一)从整体到部分与从部分到整体
整体思维从全局出发,从整体到部分,强调整体平衡,整体程式。分析思维从局部出发,从部分到整体,强调形式结构程式。
汉语:2009年3月21日星期六上午9:00有个重要的会议。
英语:There is an important meeting at 9:00AM.Saturday, March 21, 2009.
汉语:云南省昆明市一二一大街上有一所大学是云南师范大学。
英语:There is an university called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at the YIERYI Street in Kunming city of Yunnan province.
在时间排列顺序上,汉语句子是由大单位到小单位,从年、月,日、星期、到上下午再到具体的时间。而英语存在句的排列恰恰是相反的。在地点排序上,汉语是从大范围到小范围;英语则刚好相反,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汉语的这种从大到小,从重要意义到次要意义的词序正是中国人从整体到局部整体思维模式在汉语句子上词序上的体现。而英语的从小到大,从次要意义到重要意义的词序是英美人从局部到整体的思维模式偏向在英语表达手法上的反映。
(二)整体定位与个体决定本质
整体思维要整体决定部分, 因为对整体了解的越多,对个体也就了解的越多。分析思维要个体决定本质。亚里士多德主张一般不能脱离个别而存在,事物的本质在于“一般中的个体”之中。表现在语言上,汉语是整体定位,强调位置的重要性。英语句子原子论语言结构, 即以单音组词、以词构成句子、以句子构成段落,以段落构成整体意义。
汉语:厨房里有面条,大米,还有面包,想吃就随便拿。
英语:There are some noodles, rice and bread in the kitchen. Take any if you like.
当我们看到这个汉语句子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厨房,然后才是厨房里具体的食物。也就是说我们注重的是大的整体的部分。在我们有了一个整体的概念以后我们才会去关注更加细节的东西。然而,英语句子和汉语是完全不同的。先想到具体的食物,然后才是大的整体的概念。看到英语的这个句子首先感知的是面条,米饭,蛋糕,然后感知到这些东西在厨房里。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词序构成的意思相同的句子反映了英汉不同的思维模式对存在句结构的影响。汉语严谨的词序反映了中国人思维的整体概括性。英语词序的灵活性反映了英美人思维的个体分析性。
(三).英语句子重形合, 汉语句子重意合
“天人合一”的综合整体思维模式使中国人重悟性、重直觉、重形象,习惯于以悟性把握世界,反映在语言形式上就是注重音意的统一,以神统形。西方人偏向分析思维,在思维活动中,把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逐个加以考察和研究,崇尚逻辑分析。表现在语言上,重“形合”,即凭借严谨的形式进行分析。也就是说英语注重运用各种有形的联接手段,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句子组织严密,层次井然扣接。而汉语语言表现形式受意念引导,语言简练,各分句多靠内在逻辑关系来贯穿,句子松散。王力先生曾说“英国人写文章往往化零为整,而中国人则化整为零。”试比较汉英下边的句子:
汉语:村里有美丽的姑娘,热情的小伙,还有好客的老人。(如果)(你)来这里做客会无比幸福。
英语:There are beautiful girls, warm boys and hospitable graybeard in this village. If you come here, you will be very happy.
这个句子有两层意思,括号里的内容被省略掉了。可以看出,第二个句子中的连词和主语都省略了,但是意义仍然是完整的。汉语这种松散数落的结构表达清晰完整的意义是凭借句与句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来实现的。汉语句子强调表意的完整性,只要意义完整,重要的词项常可以人详我略,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靠直觉顿悟出来的。再看英语的句子,如果是个假设连词,而且主语也没有省略掉,是告诉我们后面的幸福感的。这里表示的假设关系的信息是通过词汇手段来实现的,充分表现了英语句子结构完整,主语和谓语不可或缺,句子之间的逻辑层次环环紧扣,严谨分明。
三、语言与思维的研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直接体现;思维是语言的心理过程。思维角度的不同决定了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对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加深对两个民族语言特征的理解。由于人们生活的地区不同以及发展的不平衡,不同的民族便产生了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思维方式既然语言的特点体现着其民族的思维模式。
要研究一种语言特点,首先就要研究该民族的思维模式。英汉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是形成各自对应语言形态特征差异的能动根源。英美人注重个性、客观性、分析性、逻辑性的思维习惯客观上要求英语语言以形统神,即形合法,在表述逻辑关系时必然依赖连接词,语言结构严谨,形成了“树杈形”句式结构;汉民族重综合整体性、感悟性的思维习惯客观上要求汉语语言以意统形,即意合法,语言简洁而灵活, 句式像流水一样。因此,了中英思维模式的差异,对研究两种语言的句式的差异及其各自的本质特征至关重要。
了解思维模式的差异来避免学习中的语言负迁移影响。如果一个人懂得几种语言,一般情况,他总是习惯用非常熟悉的母语来思维。但是,在进行交际时,环境迫使他非说听话人能够了解的语言不可。结果,这种目标语言和他所运用的母语不同。例如,初学英语的中国人,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常先用汉语进行思维,然后在用英语表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他使用的母语是汉语,目标语是英语。由于两种语言结构及表现手法迥异,初学者常制造出一些中国式英语。如:I every day must hard study English.这种中国式英语正反应了初学者母语在外语学习运用上的影响,语言学上称之为“迁移”。可见,人们的思维模式偏向对语言表现手法起着一种支配、定势作用。(刘密庆,1991:449)。因此,笔者认为对比分析中美两国人思维模式偏向有助于我们揭示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质和特征。思维模式分析即时下人们说的心理认知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不但有利于我们了解不同的语言结构特征,还有利于我们尽量克服和避免汉语在英语学习中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Whorf L.B.(1956).Language,Thought and Reality, 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John B. Carroll, the technology press of Massachusetts.
[2]Culicover,P.W.(1982) Synta(Second Edition) [M].New York Academic Press .
[3]高明凯《语言与思维》,三联书店出版,1956年.
[4]张岱年、成中英《中国思维偏向》,中国这回科学出版社,1988 .
[5]司显柱《论英汉民族思维模式、语言结构及其翻译》[J]1999.2.
[6]连艳华《汉语存在句的认知心理过程》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7.7.
[7]牛宝义《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2.
[8]刘宓庆《英汉对比研究与翻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关键词:存在句;思维模式;思维偏向
一、整体思维偏向和英美人的分析思维偏向
语言是最典型也是最重要的符号系统,而我们的思维是通过语言来实现和表达的。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角度出发, 英汉语言结构差异的背后反映出怎样不同的思维模式?反过来讲,英汉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怎样导致其语言结构层面上的差别?英汉语言结构特征及其各自反映出的各自语言使用者相应的思维模式对外语教学实践与研究有何意义呢?本文就此通过对英汉存在句的研究做出探索。
一个民族思维模式的形成是在该民族长期的哲学背景、文化传统之下逐步确定的,而语言在其中起着巨大的凝固作用。中国传统易学把一切自然现象和人事吉凶统统纳入阴阳两仪组成的八卦系统和六十四卦系统。提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整体观(张岱年、成中英,1991:23)。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把人和自然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中国人整体思维模式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后来先秦的思想家荀况,西汉思想家董仲舒的思想也都是这种思维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当代我们所说的“抓主流看本质”、“从总体上看问题”、“从全局出发”、“宏观调控”等都蕴含着整体思维模式。
与中国传统哲学不同, 西方人的传统哲学是讲“神凡二分”,“主客二分”,主张把物质与精神、 社会与自然、本质与想象对立起来。这从笛卡尔个体元素决定整体的“观念原子论”到罗素的“逻辑原子理论”概莫例外。受其哲学思想的影响,16世纪到18世纪欧洲许多自然科学家主张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或过程分解为各个部分,把具体问题从总体中分类出来,把极其复杂的问题划分为比较简单的形式和部分,然后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去研究,从而形成了分析思维模式。
二、英汉存在句语言结构中的思维模式偏向
中国人由于受《易经》哲学的影响,注重整体和谐,强调从多归一的思想。因此,汉民族的空间认知心里感知(思维)模式是“先整体后部分”, 空间位置排列是“先大后小, 先远后近”。具体特点是表达事物总是按时间和事理顺序由因到果, 由先到后, 由大到小进行阐述。这种认知模式——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结构的够句法上是不以谓语为核心,主要通过安排词序来表达。词序则是以时间先后空间大小为顺序横向铺叙,形成“有多归一”的“时间造句法”。依据这一特点,汉语存在句的结构便是先叙述大的,凸显的地点或场所,然后再叙述小的人或事物。
英美人注重分析原则,强调由一到多的思想。因此,英美人的空间认知心里感知(思维)模式是“先局部到整体”,空间位置排列顺序是“先小后大,先近后远”。其特点是由主到次,由因到果,由小到大等,这种对空间位置关系的认知模式——思维方式体现在语言的构句法上则是句子往往以主语和谓语两大支柱为中心,控制句内其他各成分,由主到次,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空间型构造法”。英美人这种心理认知模式——思维方式决定了英语存在句的表达方式应该是先表达小的人或事物,再表达大的地点或场所。
(一)从整体到部分与从部分到整体
整体思维从全局出发,从整体到部分,强调整体平衡,整体程式。分析思维从局部出发,从部分到整体,强调形式结构程式。
汉语:2009年3月21日星期六上午9:00有个重要的会议。
英语:There is an important meeting at 9:00AM.Saturday, March 21, 2009.
汉语:云南省昆明市一二一大街上有一所大学是云南师范大学。
英语:There is an university called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at the YIERYI Street in Kunming city of Yunnan province.
在时间排列顺序上,汉语句子是由大单位到小单位,从年、月,日、星期、到上下午再到具体的时间。而英语存在句的排列恰恰是相反的。在地点排序上,汉语是从大范围到小范围;英语则刚好相反,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汉语的这种从大到小,从重要意义到次要意义的词序正是中国人从整体到局部整体思维模式在汉语句子上词序上的体现。而英语的从小到大,从次要意义到重要意义的词序是英美人从局部到整体的思维模式偏向在英语表达手法上的反映。
(二)整体定位与个体决定本质
整体思维要整体决定部分, 因为对整体了解的越多,对个体也就了解的越多。分析思维要个体决定本质。亚里士多德主张一般不能脱离个别而存在,事物的本质在于“一般中的个体”之中。表现在语言上,汉语是整体定位,强调位置的重要性。英语句子原子论语言结构, 即以单音组词、以词构成句子、以句子构成段落,以段落构成整体意义。
汉语:厨房里有面条,大米,还有面包,想吃就随便拿。
英语:There are some noodles, rice and bread in the kitchen. Take any if you like.
当我们看到这个汉语句子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厨房,然后才是厨房里具体的食物。也就是说我们注重的是大的整体的部分。在我们有了一个整体的概念以后我们才会去关注更加细节的东西。然而,英语句子和汉语是完全不同的。先想到具体的食物,然后才是大的整体的概念。看到英语的这个句子首先感知的是面条,米饭,蛋糕,然后感知到这些东西在厨房里。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词序构成的意思相同的句子反映了英汉不同的思维模式对存在句结构的影响。汉语严谨的词序反映了中国人思维的整体概括性。英语词序的灵活性反映了英美人思维的个体分析性。
(三).英语句子重形合, 汉语句子重意合
“天人合一”的综合整体思维模式使中国人重悟性、重直觉、重形象,习惯于以悟性把握世界,反映在语言形式上就是注重音意的统一,以神统形。西方人偏向分析思维,在思维活动中,把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逐个加以考察和研究,崇尚逻辑分析。表现在语言上,重“形合”,即凭借严谨的形式进行分析。也就是说英语注重运用各种有形的联接手段,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句子组织严密,层次井然扣接。而汉语语言表现形式受意念引导,语言简练,各分句多靠内在逻辑关系来贯穿,句子松散。王力先生曾说“英国人写文章往往化零为整,而中国人则化整为零。”试比较汉英下边的句子:
汉语:村里有美丽的姑娘,热情的小伙,还有好客的老人。(如果)(你)来这里做客会无比幸福。
英语:There are beautiful girls, warm boys and hospitable graybeard in this village. If you come here, you will be very happy.
这个句子有两层意思,括号里的内容被省略掉了。可以看出,第二个句子中的连词和主语都省略了,但是意义仍然是完整的。汉语这种松散数落的结构表达清晰完整的意义是凭借句与句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来实现的。汉语句子强调表意的完整性,只要意义完整,重要的词项常可以人详我略,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靠直觉顿悟出来的。再看英语的句子,如果是个假设连词,而且主语也没有省略掉,是告诉我们后面的幸福感的。这里表示的假设关系的信息是通过词汇手段来实现的,充分表现了英语句子结构完整,主语和谓语不可或缺,句子之间的逻辑层次环环紧扣,严谨分明。
三、语言与思维的研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直接体现;思维是语言的心理过程。思维角度的不同决定了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对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加深对两个民族语言特征的理解。由于人们生活的地区不同以及发展的不平衡,不同的民族便产生了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思维方式既然语言的特点体现着其民族的思维模式。
要研究一种语言特点,首先就要研究该民族的思维模式。英汉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是形成各自对应语言形态特征差异的能动根源。英美人注重个性、客观性、分析性、逻辑性的思维习惯客观上要求英语语言以形统神,即形合法,在表述逻辑关系时必然依赖连接词,语言结构严谨,形成了“树杈形”句式结构;汉民族重综合整体性、感悟性的思维习惯客观上要求汉语语言以意统形,即意合法,语言简洁而灵活, 句式像流水一样。因此,了中英思维模式的差异,对研究两种语言的句式的差异及其各自的本质特征至关重要。
了解思维模式的差异来避免学习中的语言负迁移影响。如果一个人懂得几种语言,一般情况,他总是习惯用非常熟悉的母语来思维。但是,在进行交际时,环境迫使他非说听话人能够了解的语言不可。结果,这种目标语言和他所运用的母语不同。例如,初学英语的中国人,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常先用汉语进行思维,然后在用英语表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他使用的母语是汉语,目标语是英语。由于两种语言结构及表现手法迥异,初学者常制造出一些中国式英语。如:I every day must hard study English.这种中国式英语正反应了初学者母语在外语学习运用上的影响,语言学上称之为“迁移”。可见,人们的思维模式偏向对语言表现手法起着一种支配、定势作用。(刘密庆,1991:449)。因此,笔者认为对比分析中美两国人思维模式偏向有助于我们揭示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质和特征。思维模式分析即时下人们说的心理认知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不但有利于我们了解不同的语言结构特征,还有利于我们尽量克服和避免汉语在英语学习中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Whorf L.B.(1956).Language,Thought and Reality, 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John B. Carroll, the technology press of Massachusetts.
[2]Culicover,P.W.(1982) Synta(Second Edition) [M].New York Academic Press .
[3]高明凯《语言与思维》,三联书店出版,1956年.
[4]张岱年、成中英《中国思维偏向》,中国这回科学出版社,1988 .
[5]司显柱《论英汉民族思维模式、语言结构及其翻译》[J]1999.2.
[6]连艳华《汉语存在句的认知心理过程》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7.7.
[7]牛宝义《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2.
[8]刘宓庆《英汉对比研究与翻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