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评析(3)
刘晓 石伟平分享
三、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研究评析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为我们今天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成果借鉴。但是通过进一步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围绕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理论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理论是指人们对自然、社会现象,按照已知的知识或者认知,经由一般化与演绎推理等方法,进行合乎逻辑的推论性总结。无论是以获得理论本身为研究取向,还是以获得实践方案为研究取向的课题,理论研究都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进行深入、科学的理论研究,才可能获得对现有实践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未来实践的充分想象,从而产生更为现实且更具前瞻性的实践改革方案。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文件法规以及领导人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不断重视,学界也开始将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作为研究的热点之一,相关成果逐年增多,但总体来讲其理论研究深度不够。首先,体现在“经验介绍多,理论提升少”。目前的研究大多是针对某个案学校办学模式改革和探索的经验介绍和宣传,缺乏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概念和内涵的学理性分析和归纳,常常把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定位于单一的、局部性的运作行为调整,没有从综合的、整体的制度创新的高度来认识。其次,基本概念混淆。就办学模式这一概念而言,到目前为止尚无统一的界定。通过上述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内涵研究成果较少,而对于办学模式的内涵的讨论,研究者也往往出于自身角色和研究角度的不同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认识。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问题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有些文章把“办学模式”等同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以及“教育模式”,有些文章则是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实践方面谈办学的经验。今后在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理论研究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明确界定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内涵,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基本理论框架,探寻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规律、核心特征以及相关制度与政策环境的配套,以此来指导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
(二)研究内容有待于拓展和综合
由于人们对办学模式的不同理解,其研究的逻辑起点不尽相同,研究的视角大体上是沿着两个维度展开,其一是从宏观的教育系统出发,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其二是从微观的某所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实践出发,探讨其运行状态。而对于现状的研究,一方面存在重复与泛化的现象,个别案例的阐述较多,而对办学模式之间的共同特征研究太少,外部现象研究多,内部生成和实做过程研究少,这就使得其研究的实践指导意义大大降低;另一方面,这些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研究层次较浅,很多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或者是单一办学模式的论述,缺乏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宏观的把握和系统的理论研究。重视研究的综合和系统,克服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的“两张皮”现象,在理论与实践之间“铺路架桥”,是今后研究的一大课题。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除了进一步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现状进行全面了解之外,还应当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历史沿革、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典型经验借鉴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外部制度环境等问题进行探索。
(三)研究方法有待于多样化的创新
当前学界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研究和追问,往往通过实践工作来认识,对其认识的角度也往往随着研究者的工作和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这样一来,由于缺乏可靠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他们的认识也就仅限于经验上的认知,缺乏理论性和科学性。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多基于文献研究和“应然性”“演绎性”分析,以及对某地区或个案院校实践探索的介绍,缺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接,以及对实践探索的深度解读。此外,由于研究成果多出自某学校或某科研机构研究者或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缺乏多元主体合作的综合研究,导致缺少范式,造成研究者相互之间沟通困难以及合作机会缺乏,不利于研究的深入和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出现。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的“范式”应当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共同体所共有并且共同认可的“研究传统”“方法体系”和“理论框架”。今后的研究期望形成多元化的研究团队,既要有高等职业教育的行政管理领导,又要有科研机构的专业研究人员。这样研究既能从宏观角度人手,全面系统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又能从学校的实践人手,小处见大,以保证研究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实现研究成果的创新。
总之,我国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对上述成果的分析和评析也仅仅迈出了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的第一步。今后,从理论层面深入探究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内涵及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现状与问题有整体的把握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期待更多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学者和实践人员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