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历史>

2017江苏历史高考试卷及答案

德豪分享

  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内容之一,也是其核心,是高中阶段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江苏历史高考试卷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江苏历史高考试卷


  2017江苏历史高考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4题共48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BDCBABCBACCD

  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答案ABCBABDCCBAD

  二.非选择题(第25题19分,第26题21分,第27题12分,共52分)

  25.(1)(7分)(1)举措: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3分)

  理解:(4分)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掌律令,管监察;太尉负责管军务;(2分)三者相互牵制、彼此制约,共同对皇帝负责,可有效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皇权专制。(2分)

  (2)(6分)角度:国家主权的归属。(2分)作用: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分)

  (3)(6分)主要特点:

  ①西方政治文明逐渐传入,受欧洲文明影响较大;

  ②资产阶级率先进行政治变革的实践活动;

  ③历经了由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向社会主义政治的转变;

  ④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6. (1)(6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宝钞贬值,通货膨胀; 赋役制度改革推动白银广泛使用;隆庆元年“银钱兼使”的法令;张居正在全国推行的“一条鞭法”;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为白银货币化提供可能;明朝货币制度的缺陷。(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4分)背景:1929——1933经济大危机。(2分)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2分)

  (3)(4分)意义: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进步,统一了全国的货币;方便了商品交换,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发展(刺激了经济的发展);防止白银外流,稳定了中国金融市场;打击了日本的经济侵略计划。(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 (7分) 共同因素:经济危机的冲击;战争的影响;美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力扩大。(3分)

  新变化: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推动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4分)

  27(12分)评分说明:

  一等   (12—9分) 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②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中外史实,逻辑严密。

  二等   (8—5分) ①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

  ②能够运用中外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

  三等   (4—0分) ①有观点,运用中外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

  ②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

  答案示例一

  角度: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3分)

  说明:(9分)新中国建立初期实施一五计划,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新中国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助于稳定政权,发展国民经济;斯大林模式中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所以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答出两点史实即可,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答案示例二:

  角度:弱化政府的干预有利于经济发展。(3分)

  说明:(9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转变职能,政府减少行政干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大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苏联(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也是弱化政府干预,市场活力得到提升,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过程中均出现政府权力下放,市场活力相对提升的现象;20世纪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后,各国纷纷对市场放权,弱化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力度,促成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所以政府干预一定程度的弱化激发市场的活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答出两点史实即可,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猜你感兴趣:

1.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卷

2.2017江苏高考文科试卷

3.2017年江苏英语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4.2017江苏英语高考试卷及答案

5.2017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