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课,对于学生巩固历史知识、培养历史学科素养和提高高考历史成绩均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天津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天津高考历史试卷答案
1-5 BDBAC 6-10 CBDDC 11-15 DCABD 16-20 DBBCB 21-25 DACCD
1.【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先秦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和宗法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涉及到的“子”“公”“伯”“侯”“男”等都是后来的我国封建社会的贵族爵位等级名称,所以材料说明在商代贵族爵位等级萌芽,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统治秩序的稳定与否,故C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到封赏贵族的称谓,而不涉及神权色彩,故D项错误。
【答案】B
2.【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
【解析】明初沿袭元代,在地方设的是行中书省,后来裁撤,故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时期实行了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实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明太祖封同姓子弟,并未给予很大的权力,这样做很显然是怕其形成藩镇之势,故D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南北对峙,故C项错误。
【答案】D
3.【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中古跨朝代选择题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明清自然灾害次数比前朝多,但不能体现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低,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出灾害地点在南方还是北方,故不能体现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故C项错误;从明清时期自然灾害的次数和频率远超前朝,可知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侵扰,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对生态环境的治理,故D项错误。
【答案】B
4.【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隋唐;宋朝
【解析】材料反映南方人口增加是宋代政治中心南移的表现,故B项错误;南方人口逐渐增多,南方人口增加不能说明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故C项错误;人地矛盾的尖锐是土地兼并结果,与材料反映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南方人口增加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海路逐渐兴盛,故A项正确;
【答案】A
5.【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隋唐
【解析】唐朝时铸造开元通宝是因为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且没有滥发,因而达不到利用钱币来聚敛财富的目的,故A项错误;唐朝时开元通宝用年号钱取代量名钱,钱币具有了象征意义,并非非常珍贵,故B项错误;材料“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及“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可知由于商品经济发展,货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故称为“宝”或“宝货”,故C项正确;开元通宝依然为铜钱,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C
6.【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
【解析】清代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权力,不是保证宗室贵族特权,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保证宗室贵族待遇,安抚宗室贵族,恰恰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故B项错误;材料的政策既稳定了宗室贵族,又加强君主专制,故C项正确;保证宗室贵族待遇,安抚宗室贵族,宗室贵族不会发展势力,不容易形成割据局面,故D项错误。
【答案】C
7.【考点】土地革命时期土地政策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下农户的土地占有状况,从表中可以明确看出1931年中共土地政策取得的成效,ACD材料中无直接体现。
【答案】B
8.【考点】近代不平等条约
【解析】材料中人们对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关注点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五口通商到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体现了人们国家主权意识的不断增强,AB两项只是具体条约的影响,无从体现人们认识的变化,而C项,材料中并没有直接体现出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
【答案】D
9.【考点】抗日战争
【解析】1937年年底,抗战已经全面爆发,年底,南京陷落,美国不可能认可蒋介石主持抗战大局,故A项错误;国民政府的态度是由国民政府的根本利益决定的,不是美日远东格局的改变决定的,故B项错误;美日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存在尖锐矛盾,美国不可能赞赏日本的扩张行为,故C项错误;白种人的负担将由一个更愿意承担的日本接过去,反映了日本将占领中国,对于中国已经开始的全中华民族抗战持悲观态度,故D项正确。
【答案】D
10.【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解析】根据此题中“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令民间自为讲求……以期驾乎西制之上。”,鼓励民间发展企业故A项错误;认为学习西方技术便可架乎西制与“以期驾乎西制之上”不符,材料所阐述观点应该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故B项错误;问题中分两层含义:“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陈述官营的不足的问题,后解决的的措施,故C项正确;清政府是地主阶级,存在创办企业,也是自强求富的影响下,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为出发点,故D项错误。
【答案】C
11.【考点】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中国物质、习俗和大众传媒的变化;史学观念
【解析】社会史观是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去研究历史,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全球史观是从全球化的角度去研究历史,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现代化史观是从现代化的角度去研究历史,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文明史观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去研究历史,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12.【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材料“不是针对外国人的”不能以此说明是对西方利益的维护,故A项错误;据材料“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可知,莫理循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动乱,没有看到其对中国社会转型的意义,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最重要的影响在于推翻了清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据材料“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迄今不是针对外国人的”可知莫理循没有准确认识当前“运动”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列强对“运动”的态度,故D项错误。
【答案】C
13.【考点】国共十年对峙
【解析】西安事变爆发,民众心急如焚不能狭隘的理解为是在担忧蒋介石,实际上是在担忧国家的前途命运,故A项正确;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是在华北事变之后,故B项错误;单纯从材料无法看出蒋介石统治地位比较巩固,人们担心蒋介石背后隐藏的是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故C项错误;张学良兵谏的目的是逼将抗日,属于爱国行为,故D项错误。
【答案】A
14.【考点】旧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材料中“两个世界间没有了解、没有交往、没有宽恕。”体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革命未能成功。
【答案】B
15.【考点】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解析】根据所学,1949年9月召开新政协,中共与各民主党派民主协商新中国建国事宜,现有党派在新政协的基础上,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1954年,为了保证国家顺利向社会主义过渡,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
16.【考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
【解析】根据材料图表可以看出两个高峰期分别是1980年和90年代中期,1980年我国刚刚实行对外开放,因此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市场经济并未发挥主体作用,故B项错误;1980年我国的对外开放刚刚起步,因此逐步深入的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1980年我国改变原来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到90年代中期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故D项正确。
【答案】D
17.【考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排列组合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我国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邓小平“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就是该方针的一种体现,故①正确;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的两极对峙格局即将解体,我们适时提出“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以创造有利于我们的国际环境,故②正确;“韬光养晦”其根本点是要寻找有利时机,发展和壮大自己,故③错误;“有所作为”指在新的形势下积极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18.【考点】罗马法律
【解析】材料强调罗马贵族参与商品经济活动由前面受限制到亲属参与的变化,同时经商致富进入元老院的事实。其中A.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C项中元老院的职能并没有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
【答案】B
19.【考点】文艺复兴;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材料强调这种“革命”是非暴力的、没有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巴黎公社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发生暴力冲突,故A项错误;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王朝战争出现暴力冲突,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对天主教会精神独裁的“革命”,工业革命中出现生产领域、社会关系的“革命”,都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伴随着暴力冲突,故D项错误。
【答案】C
20.【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解析】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内在动力应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地理大发现仅仅是其开端,故A项错误;根据图表信息早期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的资本,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进行商品输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行资本输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体现的是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因此是资本主义对外殖民扩张的本性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故B项正确;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但不是其形成的标志,全球化是一种不断发展的趋势,故D项错误。
【答案】B
21.【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由此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因果关系混淆,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发展,与题中“该内容反映了”“政治目的”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资产阶级的统治,与题中“该内容反映了”不符,故C项错误;“14世纪时已获得了……在15世纪后也已经逐渐得到公认”表明是维护传统之权利,与材料中“含有某种不同于旧时代的新内容。然而,《权利法案》却并非如此”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22.【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依据材料数据可知美国经济出现了占世界生产总值百分比下降的现象,但不能说成1960~1980年“持续衰退”,因为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到70年代初,美国才出现“滞胀”衰退,故结论1错误;依据材料数据能说明发展中国家的百分比不断上升,故结论2正确;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百分比数值最高,超过美国,但欧共体1967年才成立,1960~1966年不能叫欧共体,故结论3错误;日本经济增长显著,但60—70年代中国增长缓慢,故结论4错误,因而正确的个数是1个,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3.【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材料中凸显政府的作用,而A项中主要突出的是市场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既包括积极的作用又包含消极的作用”,B项中只是讲到政府的积极作用,故B项错误;“……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减少限制性的规章制度;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削减社会福利,争取财政预算平衡”体现了政府的积极和消极作用,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D项主要体现了政府积极作用中投资的主要目标,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C
24.【考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解析】材料说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互相依存和促进,新经济政策为苏俄一定程度恢复市场、商品经济,推动社会主义发展,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挽救资本主义危机,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东欧剧变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对抗的政治表现,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增强经济活力等,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
25.【考点】福利国家
【解析】材料中“国家摆错了自己的位置,代替个人履行了许多责任”导致福利政策下增长了人的惰性,个人缺乏劳动的积极性。
【答案】D
26.【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汉朝;宋朝
【答案】(1)局面:士人参政。(1分)
原因:政治上,削弱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或创建察举制);经济上,抑制富商的势力;文化上,崇尚儒学,名儒辈出。(3分)
(2)主张:皇帝独裁会招致天下大乱;皇帝与士人共治天下。(任答一点,1分)
措施: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3分)
(3)弊端:因循守旧;吏治腐败;权奸专政。(任答一点给1分,共2分)
根源:君主专制。(1分)
(4)关系:一方面,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限制皇权;另一方面,官僚制度本质上还是皇权专制的产物。(2分)
27.【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全国卷41题
【答案】提示:学生观点可从朝代后期是否有“晚”、“末”之分;朝代后期呈现颓势,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是否繁荣;朝代后期是否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等方面评析。
示例一:一般被称为“晚”的朝代,都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如清朝晚期,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并发展;清政府由重农抑商转而鼓励近代工商业发展。政治上,维新变法、民主革命运动冲击封建专制统治。思想上,西方自由、平等、法治、科学等思想传人,维新立宪、民主共和等思潮相继而起,封建伦理纲常遭受巨大冲击。社会生活上,衣食住行、社会习俗、大众传媒等领域开始呈现近代化特征。因此,“晚”的时代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
示例二:被称为“晚”的时代,未必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如晚明晚清时期,政治上,科举制度日益僵化,君主专制强化并达到顶峰。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未能改变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思想上,李贽由于其“异端”思想,受到严重迫害,无法改变理学和伦理纲常的统治地位。因此,被称为“晚”的时代,未必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
28.【考点】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法制建设主题
【答案】(1)变化;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到可以有条件地征用及转化私有财产。(2分)
原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国国王对私有财产的任意剥夺引起资产阶级强烈不满;启蒙思想的影响。政府可以有条件地征用及转化私有财产:资产阶级对国家力量有限性的认识;二战后法国经济政策的调整。(4分)
(2)相同:都以法律形式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征用私有财产须有法律依据。(2分)
评价:尽管中法两国法律所维护的阶级利益不同,(2分)但它们对私有财产的保护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也调动了人们劳动致富的积极性。(2分)
29.【考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答案】(1)工业革命前,国家干预(重商主义)。工业革命后,自由放任或自由主义。(2分)
(2)贸易格局由英国垄断(世界工厂)到欧美多中心;世界贸易迅速发展。(2分)
因素:工业革命;经济政策;交通工具、通信手段;世界市场;政治制度。(5分,每点1分)
(3)“修补”二战后大力加强国家干预(或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资本的社会化、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进一步分离。(2分)“修正”顺应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的趋势,加人欧共体。(2分)
猜你感兴趣:
上一篇:2017黑龙江高考历史试题
下一篇:2017江西省高考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