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其它节日>

三伏天养生饮食指南

倩愉分享

三伏天,“入伏”后空气湿度增大,造成三伏天湿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东南风,而东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气潮湿,海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天湿度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伏天养生饮食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伏天养生饮食指南

三伏天养生饮食指南

新鲜干净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

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补水养生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广州新东方烹饪学校三伏天饮食指南,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

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

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三伏天治风湿的食疗方法

一、芡实马蹄煲羊肉

材料:芡实30克、马蹄8个、淮山20克、杞子15克(中药店有售)、去皮羊腿肉800克、红枣12个、生姜5片。

做法:以上材料分别洗净。药材浸泡。马蹄去皮。红枣去核。羊肉置沸水中稍浸片刻,再洗净(即“飞水”)。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12碗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二、百合白果牛肉汤

材料:百合、白果各50克,红枣8个,牛肉300克,生姜3片。

做法:白果去壳,浸去外衣洗净。百合、红枣洗净,并红枣去核。牛肉切为薄片。先把百合、白果、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8碗水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至百合、白果熟烂,加入牛肉滚至熟,调入适量盐和油便可。

三、薏米红豆粥

材料有薏米、赤小豆,首先将准备好的材料泡上几个小时,然后放入锅中用足量的水烧开。让薏米和赤小豆在锅里焖半个小时,再开火,烧开后再焖半个小时,赤小豆粥就煮成了。此粥有利水、消肿、健脾胃等功效。

四、茯苓粥

取粳米100克,淘净,粳米100克、茯苓粉20克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调至武火将水烧沸,水开后转用文火熬至糜烂,然后加入盐、生姜粒若干,搅匀即成。长期食用可起到利水渗温、健脾祛湿的功效。

五、冬瓜粥

冬瓜100克,粳米100克。冬瓜洗净,带皮切成小块,和粳米一起放入砂锅,加水,文火熬煮至瓜烂米熟成粥即成。冬瓜利尿祛湿,同时也是消暑佳品。

三伏天艾灸注意事项

艾灸前

1、因为艾灸时不能吹到风,艾灸前请关小门窗,房间内不可以通风。夏天也是,不可通风不可开空调。

2、饭后不可以马上艾灸,饭后1小时后才可以灸,因为过饱不可以艾灸。

艾灸中

1、艾灸时不可以过饱或过饥,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静舒缓。

2、艾灸中必须多喝温开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不可以喝冷开水,夏天也是。

3、艾灸中如果穴位表面出现湿气,是体内寒气通过穴位排出,体内寒气较重,艾灸起了作用。

艾灸后

1、艾灸完半小时内,不可以用冷水洗手洗脸。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

2、艾灸后不可马上洗澡。道理同上。一般情况下,我都是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开几小时后再洗澡。

3、艾灸完,如果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劳累。

热在三伏的意思

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热在三伏”。意思是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入伏”后,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伏天的长短主要在中伏的差别上。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出现的时间不同,所以导致中伏的天数也不相同。中伏时间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有20天。于是就有了有些年份的伏天是30天,有些年份是40天,两种情况。

关于三伏天的谚语

关于三伏天,我国民间有许多流传至今的谚语。

1、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2、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

3、夏至无雨三伏热。

4、夏至无云三伏烧。

5、夏至鸣雷旱三伏。

6、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7、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

8、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9、人在屋里热得躁,稻在田里哈哈笑。

    197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