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其他范文>事迹>

《榜样8》专题节目刘玲琍人物事迹材料

泽慧分享

12月21日晚,《榜样8》专题节目在中央一套播出。其中,来自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党员教师刘玲琍令人印象深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榜样8》专题节目刘玲琍人物事迹材料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榜样8》专题节目刘玲琍人物事迹材料

《榜样8》专题节目刘玲琍人物事迹材料篇1

刘玲琍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称号。

刘玲琍,女,汉族,1973年3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卅载春秋,只为静待花开。1991年,她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32年来,先后培养80多名学生。为了在带班中途不换老师,她怀的第一个孩子没敢要,直到32岁才有孩子,但不幸的是,孩子在8个月时被诊断为先天性神经性耳聋。刘玲琍白天教学生,回家教儿子,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训练,她的儿子终于能正常说话,进入普通学校就读,2023年高考,取得超本科线近30分的好成绩。在她的教育培养下,20余名听障学生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并成功考上大学,80多名听障孩子回归社会,有的成为设计师、教师,有的通过职业教育,成为糕点师、园艺师,有了美好的前途和家庭。

《榜样8》专题节目刘玲琍人物事迹材料篇2

刘玲琍是一名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1991年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她一直留在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潜心探索改进语言训练模式。30余年如一日,帮助有听力缺陷的孩子训练正常说话的能力,让他们逐渐回归社会,拥有美好前途和幸福家庭。

坚守清贫,用行动践行初心。她常说:“儿子和学生,都是我的天使,需要我守护。”作为衡阳特殊教育界的名师,许多康复机构曾向她抛出橄榄枝,但都被她拒绝了。多年来,她独自抚育儿子,虽然经济条件有限,但依然资助4名贫困残疾学生完成学业。虽然每周要上20多节课,忙得像陀螺一样,但她依然第一个报名参加“送教上门”,到社区里为那些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残疾孩子上课,努力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着学生。

《榜样8》专题节目刘玲琍人物事迹材料篇3

刘玲琍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执着与爱,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她的事迹让人深受感触。以下是我的感想:

坚守初心

刘玲琍在特教讲台上辛勤耕耘了30年,始终坚守为特殊儿童奉献的初心。这提醒我们要始终保持最初的热情和动力,在工作和生活中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无私奉献

刘玲琍不仅教授特殊儿童知识,还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和自信心,无私地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这提醒我们,无论身处哪个领域,都应该为社会和他人多做贡献,让世界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

坚韧不拔

刘玲琍在特殊教育领域持续深耕,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为特殊儿童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这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乐观和坚韧,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断努力前行。

《榜样8》专题节目刘玲琍人物事迹材料篇4

刘玲琍,女,汉族,1973年3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卅载春秋,只为静待花开。1991年,她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32年来,先后培养80多名学生。为了在带班中途不换老师,她怀的第一个孩子没敢要,直到32岁才有孩子,但不幸的是,孩子在8个月时被诊断为先天性神经性耳聋。刘玲琍白天教学生,回家教儿子,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训练,她的儿子终于能正常说话,进入普通学校就读,2023年高考,取得超本科线近30分的好成绩。在她的教育培养下,20余名听障学生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并成功考上大学,80多名听障孩子回归社会,有的成为设计师、教师,有的通过职业教育,成为糕点师、园艺师,有了美好的前途和家庭。

潜心探索,奏响教研“乐章”。由于听力缺陷,听力残疾学生没有有声语言思维,学习语言十分困难。为帮助学生发准音,她反复把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气流变化,或者将孩子的手指伸进她的嘴里,触摸发音的位置。每天下班,她都声音嘶哑,说话困难。但是,每当孩子们用含混的声音喊出“刘老师好”时,每当那些快要失去信心的家长听到孩子喊出“妈妈”,抱着她流下滚滚热泪时,刘玲琍的决心和信心都更加坚定了。在多年从事听力语言康复教学中,她把用到自己儿子身上的训练方式进行改进,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出“情景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自编了“舌操”和语训教材,都应用在教学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她撰写的《聋校语文教学应做好“三个转变”》等20多篇论文多次在全国、省里获奖。

《榜样8》专题节目刘玲琍人物事迹材料篇5

刘玲琍,女,汉族,1973年3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卅载春秋,只为静待花开。1991年,她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32年来,先后培养80多名学生。为了在带班中途不换老师,她怀的第一个孩子没敢要,直到32岁才有孩子,但不幸的是,孩子在8个月时被诊断为先天性神经性耳聋。刘玲琍白天教学生,回家教儿子,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训练,她的儿子终于能正常说话,进入普通学校就读,2023年高考,取得超本科线近30分的好成绩。在她的教育培养下,20余名听障学生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并成功考上大学,80多名听障孩子回归社会,有的成为设计师、教师,有的通过职业教育,成为糕点师、园艺师,有了美好的前途和家庭。

《榜样8》专题节目刘玲琍人物事迹材料篇6

原来在刘玲琍小的时候,隔壁有一位特别善良的阿姨,常常做一些好吃的给刘玲琍和周围小朋友吃,还常帮小女孩们编好看的辫子。可是这个阿姨是个聋哑人,不会说话,也不认识字,交流起来特别困难。有很多次,阿姨用手跟小朋友表达什么,但小朋友都不能理解,她就急得不得了,使劲地抓自己的头发,显得特别痛苦。当时小刘玲琍就特别难过,她想如果有这样一所学校,让阿姨这样的聋哑人读书,识字该多好啊!当时只有6岁的刘玲琍就萌发了这样一个心思:长大要帮助聋哑人学习文化知识。

这个小小的梦想开始在刘玲琍心中生根发芽。初中毕业时,刘玲琍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这所专门培养特教老师的学校,当时,这所学校被誉为特殊教育的“黄埔军校”,那年刘玲琍只有14岁。

《榜样8》专题节目刘玲琍人物事迹材料篇7

上高中时,刘伶俐就已经下决心要当检察官,因为在她眼里,这份职业既需要非常高的知识水平,又需要非常精准的判断,很帅!所以高考填报志愿时,她所有的第一志愿都是报的法学。随着顺利考入法学院,毕业后也如愿成为了一名检察官,这时的她才发现,原来“帅”的背后,是数不清的艰辛和汗水。

工作第一年,刘伶俐就接到了一起公 安部督办的毒品案件。案件的关注度很高,涉案毒品数量大,嫌疑人达二十余人之多。她坦言,初出茅庐就接到这样的重大案件,心理压力非常大,很担心自己办不好,当时面对厚厚的案卷,真的都把自己急哭了。

领导看出她的焦虑,便安慰、鼓励她,要她大胆去干。她也知道,要想胜任检察官这份工作,自己就必须尽快成长起来,于是顶住压力,沉下心来仔细阅卷,一点一点把案子吃透。功夫不负有心人,该案最终取得了不错的办案效果。发现一审判决有所不当时,她果断提出抗诉并且抗诉成功,也因为办案过程中的出色表现被荣记个人三等功1次。

刘伶俐很快发现,课堂上学的只是法律知识,而实务工作中,则需要大量法律之外的知识储备。比如,办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时,需要熟悉银行方面的知识;如果涉及到的是虚开增值税发票,需要对税务方面的东西有一定的掌握;而对一些重大刑事犯罪案件,则很可能需要用到一定的法医学知识。

刘伶俐一面在办案中磨练自己,跟着经验丰富的前辈学习分析证据、审查证据、撰写法律文书等,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充电,补充各类知识,经验和能力快速提升,很快便能独当一面。2015年参加湖南省检察院公诉人大赛,她一路过关斩将,拿下了“全省优秀公诉人”称号。

《榜样8》专题节目刘玲琍人物事迹材料篇8

特殊教育学校的听障孩子听不见,但视觉特别敏锐,他们的眼睛都盯着班主任。所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刘玲琍时刻注重言传身教。记得那是一次迎接市卫生检查的大扫除,班上负责打扫女厕所,刘玲琍亲自带着三个女学生冲洗厕所。那时候学校的条件还很差,厕所是老式的,没有自动冲水装置。看到蹲坑两旁结的硬痂冲洗不掉,刘玲琍倒来了草酸,草酸发出刺鼻的氯气味,学生们都用手捂住鼻子,刘玲琍二话没说,一边倒草酸一边用刷子刷,难闻的气味熏得刘玲琍直想吐。但是刘玲琍坚持刷着厕所,学生们看到这里,纷纷放下了手走过来,抢过她手中的桶子和刷子,用手语连声说:“老师,老师,让我们来!”就这样,粪池被刘玲琍和学生洗得洁白如新,得到了领导的表扬。从那以后每次大扫除,学生们都是抢着干活。

每天在路上遇到学生,刘玲琍会报以一个温馨的微笑,并先一步打出手语“你好!”,学生就会立马以同样的方式回应她;学生桌边掉下的东西,刘玲琍会马上弯腰拾起交给学生;外出春游时,刘玲琍常常站着把座位让给学生坐;学生犯了错误,刘玲琍也从不发火,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耐心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就这样,刘玲琍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着学生,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以老师为榜样对照、激

《榜样8》专题节目刘玲琍人物事迹材料篇9

一位朋友曾经问刘玲琍:“你们听障班老师怎么上课呢?”刘玲琍告诉她自己是用两只手。朋友很诧异,觉得不可思议。是的,特校的老师就用这两只手和一颗心,为学生和知识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之甚少,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这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也就在这样的路上铺满了特教老师满腔的热忱。

学生不懂,五遍,十遍,反反复复:用手语解释不清,用图画、用演示,用尽各种可以想到的方法。在特校这个小小的校园,特教老师用诚挚的心,握着孩子怯懦的手;用无私的爱,照亮孩子孤独的心;用无数的方法,让孩子抬起自信的头;用万语千言,开启那一个个封闭的心灵。

《榜样8》专题节目刘玲琍人物事迹材料篇10

残障孩子被人们善意地称为“折翼天使”“糖宝宝”。“好听的称呼没用,要实实在在地关爱他们,在融合教育、入学就业方面,给予特殊政策。”全国人大代表刘玲琍说,她准备的议案都是关于“天使宝宝”们的。

刘玲琍是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普通教师,1991年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这里一干就是32年,而且整整当了32年的班主任。

“单纯,可爱。”说起自己的学生,刘玲琍笑容明媚,眼神纯真。32年来,刘玲琍送出去的学生还不到100名,考上大学的也才20多名,但教这些学生,可比教成千上万名学生还要难。因为他们都是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有的甚至连父母都想放弃。为了他们,除了吃饭睡觉,刘玲琍几乎整天待在学校;为了所带班级中途不换老师,怀的第一个孩子都没敢要。但没想到的是,结婚6年后才生下的儿子,居然患有先天性神经性耳聋。

不知流过多少眼泪,刘玲琍一边“蹲下来,摸着喉咙上课”,让听障孩子们通过触摸自己喉部肌肉的颤动、口鼻气息的流动,不厌其烦地教他们发音;一边时常为一些智障孩子擦口水洗屎尿、做饭送医;一边照料自己的儿子,为儿子做听力康复。

“儿子和学生,都是我的天使,我的宝贝。”几次采访,刘玲琍都是亲昵地搂着学生。

《榜样8》专题节目刘玲琍人物事迹材料篇11

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玲琍,在25年的从教生涯中,怀着一颗慈母之心,用爱浇灌学生的心田,用身教塑造学生品德,以超负荷的工作,创造了“铁树开花”的奇迹。她是学生们的“刘妈妈”,是家长们的好朋友。曾获评“衡阳市骨干教师”、“感动衡阳十佳教育人物”、2015年获“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荣誉称号等。

刘玲琍与特教的结缘,源于她内心的爱。

小时候,她的邻居是一名聋哑人,对她特别好,但却不识字也不能讲话。刘玲琍心想,如果有学校能让他们从小认识字、学习说话的话,生活就能改善很多。于是,正值初中毕业的她,一门心思报考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从此与特教结缘。

18岁毕业那年,在妈妈眼里还是“小女儿”的她,却走上工作岗位,成为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一年级的班主任。那个时候,班上有个叫晓慧的女学生,不仅聋哑而且伴有中度智障,生活不能自理。一天,晓慧上厕所后,她不仅不会擦拭,还用手去抓,把排泄物往嘴里塞。

刘玲琍知道后,连忙赶过去,将晓慧抱起,让她伏在自己的腿上,帮她擦拭,接着又轻轻地仔细清洗晓慧的双手和口腔。等一切弄完后,她这才发现自己身上已经沾满了排泄物。

小云亮是刘玲琍带的第二届学生之一,调皮且犟。一个夜晚,小云亮肚疼不已。接到电话的刘玲琍二话不说就往学校跑,由于下雨路滑,她接连摔了好几跤。一赶到宿舍,刘玲琍不顾自己身上的疼痛,背起小云亮就赶往最近的医院。医生诊断,小云亮得了“急性肠炎”。

接下来几天,刘玲琍白天上班,中午去医院送汤送饭,晚上又陪护在病床前。出院后,为了帮他补上落下的课程,每天晚上,刘玲琍都来校给他补课,还给他带来营养餐。在她的影响下,小云亮开始变得爱学习又守纪律,考出了非常好的成绩。

就这样,面对这群几岁就离开父母的“折翼”孩子,刘玲琍用挚诚的爱浇灌着他们的心田,学生们都亲切地叫她“刘妈妈”。

《榜样8》专题节目刘玲琍人物事迹材料篇12

1987年7月,刘玲琍考入我校。1991年7月,刘玲琍以优异的成绩从我校毕业,被分配到原衡阳市聋哑学校(现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30年来,她先后从事语文教学和听力语言康复等工作,一直担任班主任,在全省特殊教育一线教学岗位中,独树一帜。

“选择特教,也能收获欣慰与幸福”。刘玲琍说,30年来,她培养的学生桃李满天下,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她所教过的学生中,有的考上了天津理工大学、长春大学等高等院校,成为了设计师、教师。有的通过职业教育,成长为糕点师、园艺师……学生们经过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学习,他们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结婚、生子,拥有美好的前途和家庭。

《榜样8》专题节目刘玲琍人物事迹材料篇13

刘玲琍在多方走访自主创业的残疾青年人时发现,仍存在创业扶持机制的不可持续运行、服务领域局限、职业康复体系滞后,以及残疾人就业培训信息不对称、单向传递、无法有效联通等问题。

“这些导致残疾人就业、创业需求得不到及时关注,培训需求无法满足。希望更加多元、灵活的普惠政策措施给予他们支持。”刘玲琍建议,结合现有扶持政策进一步健全服务机制,完善扶持功能,信息双向互通,及时准确捕捉残疾人就业创业需求。比如通过实名制调查,科学合理地按照调查结果配置培训项目;由政府及残联牵头,与企业建立联动机制,采取订单式上岗配置,保证有效上岗,同时积极开发孵化项目,为残疾人创业搭建平台。

同时,刘玲琍呼吁社会各界加大宣传残疾人就业、创业成功典型,树立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的先进人物,利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和带动更多残疾人走上就业、创业道路。

“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历来备受重视,这为残疾人解决就业、提高收入提供了重要保障,让许多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刘玲琍始终相信“只要不放弃,残疾人也可以闯出一番天地”。

刘玲琍表示,将继续履行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持续关注特殊教育工作。

《榜样8》专题节目刘玲琍人物事迹材料篇14

1973年,刘玲俐出生于衡阳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小时候,刘玲俐隔壁有一位特别善良的阿姨,常常做一些好吃的给她和周围小朋友吃,还常帮她编好看的辫子。这个阿姨是个聋哑人,不会说话,也不认识字,交流起来特别困难。

有很多次,阿姨用手跟小刘玲俐表达什么,但小刘玲俐不能理解,她就急得不得了,使劲地抓自己的头发,显得特别痛苦。那时,6岁的刘玲俐就萌发了一个念头:长大了当一名教师,要帮助聋哑人学习文化知识,让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交流,一样工作和生活。

《榜样8》专题节目刘玲琍人物事迹材料篇15

刘玲俐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特殊教育事业。

她先后担任了语文教研组长和语训教研组长,不遗余力地指导青年教师,在她的热心帮扶下,有近十名青年教师成为市级和校级骨干老师,而刘玲俐也被评为湖南省首届“芙蓉名师”。

在从事听力语言康复教学时,刘玲俐自编了一套“舌操”,还与教研室一起编写了一套康复书籍,应用在教学工作实践中。她总结教学经验所撰写的《聋校语文教学应做好“三个转变”》等二十多篇论文在国、省多次获奖,并在特殊教育刊物上发表,在特殊教育领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刘玲俐在特殊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了30个春秋,当看到自己的学生从懵懵懂懂到一天一天的慢慢进步时;当看到自己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和优良的品行,能够融入社会,堂堂正正做人时;当看到自己的学生踏踏实实地做事,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时,她感到特别欣慰和满足。

30年来,刘玲俐带了80多个学生,别看只是80多个,这比普通学校的800个,甚至8000个还带得艰辛。有很多学生是从幼儿时期带到高中毕业,从不会说话到开口说话……有30人顺利考上了大学,其中不乏天津理工大学、长春大学这样的一本院校。他们有的做了设计师,有的做了老师。没有考大学的,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有的做了糕点师,有的做了园艺师……学生们用自己的双手为社会作出贡献,跟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结婚、生子,拥有美好的家庭。每每看到这些,刘玲俐的内心充满了幸福。

坚守在特教这个特殊又平凡的岗位上,刘玲俐付出辛劳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这些年刘玲俐先后获得“感动衡阳十大教育人物”“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今年又光荣地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作为一名特教岗位上的共产党员,让这些特殊的孩子得到幸福,让他们的家庭得到幸福,这就是刘玲俐的初心和使命。她说:“今后,我将继续用爱照亮残障学生前进的道路,努力让每一位折翅天使翱翔蓝天……”

    220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