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其他范文>事迹>

《榜样8》典型事迹范文

泽慧分享

《榜样8》专题节目邀请钱七虎、刘玲琍、唐菊兴、吴惠芳、李桂科、热孜万古丽·沙吾提6名党员和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参加录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榜样8》典型事迹范文的相关内容,供大家阅读!

《榜样8》典型事迹范文

《榜样8》典型事迹范文(精选篇1)

陆军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

钱七虎是一名军事科学家,1937年出生,炮火纷飞的童年让他下定决心为国铸盾。六十年来,他创建了我国现代防护工程学科体系,为我国防护工程各个时期的建设发展和科技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作出开创性、历史性贡献。他甘为人梯、为战育人,一生淡泊名利,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

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玲琍

刘玲琍是一名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1991年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她一直留在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潜心探索改进语言训练模式。30余年如一日,帮助有听力缺陷的孩子训练正常说话的能力,让他们逐渐回归社会,拥有美好前途和幸福家庭。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唐菊兴

唐菊兴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战略性矿产调查首席科学家,始终以为国家找到更多更好的地质矿产宝藏为己任,28年来坚持奔波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生命禁区。他主持或参与勘查评价和发现多个大型-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为缓解我国资源瓶颈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把支部堡垒建设紧紧和地质找矿事业联系在一起,将找矿工作和藏区发展结合起来,带领队员们以当“爬山匠”为荣,谱写了开发西藏、稳定边疆、民族团结的壮丽赞歌。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

吴惠芳曾是解放军驻杭州某师政治部主任,2005年9月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选择自主择业回到家乡永联村。18年来,从军官到村官,他将乡村建设当作第二战场,推动形成“四治融合”的现代化乡村治理模式,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了一条“强富美高”的乡村振兴之路,打造出了一个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行示范样本。

云南省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名誉主任李桂科

1981年的春天,24岁的白族小伙李桂科第一次走进住着181名麻风病患者的云南省洱源县山石屏疗养院。简陋的垛木房、脏乱不堪的生存环境,以及患者茫然无着的生存状态,让他做出一个决定:“留下来,治好他们的病”。此后40余年,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为麻风病患者治病、治心、治贫的过程中,用日复一日的付出,将与世隔绝的“麻风孤岛”,变成了居民安居乐业的“幸福村”。

新疆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钢城街道柯坪路北社区党委书记热孜万古丽·沙吾提

热孜万古丽·沙吾提是一名维吾尔族党员,20年如一日坚守在社区党委书记岗位。她真情服务群众,办好暖心实事,努力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儿上。她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社区最大的事,扎实开展民族团结“细胞工程”创建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根植在居民心中。她说“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我要永远把各族居民当作自己的亲人,让社区成为群众最放心、最安心、最舒心的港湾”。

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

他们来自被誉为“浙东红村”的横坎头村。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年来,坚持守牢红色根脉,擦亮生态底色,团结带领党员群众走出一条“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之路,使曾经贫穷的革命老区,蜕变为播撒共富种子的红色乡村建设示范村,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榜样8》典型事迹范文(精选篇2)

钱七虎。江苏昆山人,出生于1937年10月,现年85岁,他的童年岁月,是在残酷的战争中度过的。新中国成立后,依靠人民政府提供的助学金, 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高中学业。

1954年,在他17岁那年,钱七虎以优秀的高考成绩,进入了当时中国顶级的军工学府: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并且服从安排,进入工程兵系,开始学习十分冷门的防护工程专业。

当时,美苏冷战已经爆发,中国的外部环境急剧恶化,美国人几乎天天叫嚣,要用原子弹对中国进行核打击。

因此,防护工程专业当时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如何确保我们在遭受核打击之后,能够生存下来,并发起反击。所以生存是第一位的,只有生存下来,才有反击的机会。

从1954年进入哈军工,一直到1965年,从苏联留学归来,钱七虎一直都在构思,为中国建设一条地下钢铁长城,确保中国拥有二次核反击能力。

据资料披露,当年,为了检验自己设计的飞机洞库防护门,在遭受核弹冲击波之后的受损情况,当蘑菇云在西北戈壁滩上腾空而起的那一刻,其他人在欢呼庆祝的时候,他却已经穿着防护服,冲进核弹爆炸中心,亲自进行实地检测。

他所进行的,就是当时处于顶级保密状态的核弹爆炸防护工程研究。在此之后,他还先后针对炮弹,航空炸弹,钻地弹,原子弹,氢弹等各种爆炸物,进行了深入而细致地研究工作。

确保我国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打第一枪的情况下,拥有可靠的二次核反击能力。毫不夸张地说,钱七虎所进行的研究工作,以及在他的指导下,构建的一系列地下防御工程,就是中国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名副其实的地下钢铁长城,使中国战略防御的基石。

为了完成这些保密度极高的秘密工程,钱七虎只留下了一张6个字的纸条,就在长达十六年的时间里隐姓埋名,与家人两地分居。

正因为他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坚定的信念,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在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岁月中,不断钻研和创新,在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工程学奇迹,让中外学者都为之赞叹。带领中国的地下防护工程以及岩石力学研究,走在世界最前列。

《榜样8》典型事迹范文(精选篇3)

特殊教育学校的听障孩子听不见,但视觉特别敏锐,他们的眼睛都盯着班主任。所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刘玲琍时刻注重言传身教。记得那是一次迎接市卫生检查的大扫除,班上负责打扫女厕所,刘玲琍亲自带着三个女学生冲洗厕所。那时候学校的条件还很差,厕所是老式的,没有自动冲水装置。看到蹲坑两旁结的硬痂冲洗不掉,刘玲琍倒来了草酸,草酸发出刺鼻的氯气味,学生们都用手捂住鼻子,刘玲琍二话没说,一边倒草酸一边用刷子刷,难闻的气味熏得刘玲琍直想吐。但是刘玲琍坚持刷着厕所,学生们看到这里,纷纷放下了手走过来,抢过她手中的桶子和刷子,用手语连声说:“老师,老师,让我们来!”就这样,粪池被刘玲琍和学生洗得洁白如新,得到了领导的表扬。从那以后每次大扫除,学生们都是抢着干活。

每天在路上遇到学生,刘玲琍会报以一个温馨的微笑,并先一步打出手语“你好!”,学生就会立马以同样的方式回应她;学生桌边掉下的东西,刘玲琍会马上弯腰拾起交给学生;外出春游时,刘玲琍常常站着把座位让给学生坐;学生犯了错误,刘玲琍也从不发火,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耐心做好说服教育工作。

《榜样8》典型事迹范文(精选篇4)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增选当选院士名单。成理1979级石油地质普查勘探专业张水昌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1980级矿产地质及勘查专业校友、兼职教授唐菊兴研究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1984年本科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矿产系,同年留校任教;1990年获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成都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历任成都理工大学资源与经济系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副主任(主持工作),系主任;2002年任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常务副书记、副院长;2004年—2006年期间进入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开展研究工作;2007年3月调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现任中国地质调查局“大宗急缺矿产调查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科技部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102个重大工程之一)铜矿找矿首席科学家。

《榜样8》典型事迹范文(精选篇5)

唐菊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奖励和荣誉。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唐菊兴研究员长年坚持奋斗在高寒高海拔的西藏高原,为我国的大宗矿产资源的勘查和边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稳定做出了杰出贡献,生动体现了成理人“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他针对西藏高原大陆碰撞带能否形成以及如何发现特大型铜矿床这一重大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带领研究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开展了艰苦卓绝的科技攻关。

从藏东到藏西,从藏南到藏北,历时三十余年,长期坚守在西藏高海拔野外一线,与国家重要矿业企业及地勘队伍建立了深度产学研合作模式,在以铜金等关键矿产资源的找矿理论和勘查方法方面取得系统性成果和找矿重大突破,主持或主要参与发现和系统评价了多个超大型—大型铜金矿床,改变了我国铜资源的分布格局,保障了我国铜矿资源基地建设及铜矿资源的稳定供应。

《榜样8》典型事迹范文(精选篇6)

唐菊兴同志自1984年工作以来,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竭诚奉献。多年来,坚持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高寒山区、生命禁区,开展野外地质工作每年大于100天,主持勘查评价或参与发现多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次(2011),获部一等奖二次(2009、2011),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2003,2004)二次;获中国地质学会十大找矿进展、十大科技成果2次,获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科技进展3次。201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入选国土资源部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技领军人才开发和培养计划、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2013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3年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主要业绩:

2006年至今,主持西藏甲玛超大型铜多金属矿的勘探评价工作,取得重大找矿突破。

截止2013年9月,完成近400个钻孔的施工,完成钻探工作量近18万米,创造了青藏高原勘探的奇迹。项目突破前人海底成矿理论的认识,按照斑岩-矽卡岩成矿理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科学研究和勘查评价工作,取得重大找矿突破,探明并新增资源量(331+332+333):Cu资源量700万吨,Mo资源量69万吨,Pb+Zn资源量105万吨,伴生Au资源量152吨,伴生Ag资源量9995吨(评审文号:藏矿储评字〔2013〕111号;备案文号:藏国土资储备字〔2013〕28号)。该矿床2010年7月已经投产,年创造利税近3亿,雇佣藏族员工数百人。

《榜样8》典型事迹范文(精选篇7)

2003年至今,唐菊兴主持勘查评价雄村超大型铜金矿,提出冈底斯成矿带存在岛弧型斑岩铜金矿。

截止到2013年12月,雄村铜金矿完成施工钻孔201个,钻探进尺63233.92米,238万吨,伴生资源量202.7吨,伴生银资源量1041.9吨(国土资储备字[2013]101号,中矿联储评字[2013]39号)。雄村式铜金矿是冈底斯成矿带发现的新的矿床类型,为在冈底斯成矿带寻找岛弧型斑岩铜金矿指明了新的找矿方向,在雄村铜金矿外围发现了雄村III号铜金矿等多个矿体。

践行找矿突破新机制,服务于矿业企业大型-超大型矿的勘探,取得显著成效。

践行“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找矿新机制,及“采、学、研、用”四结合的勘查模式,在“358找矿突破行动”中勇挑重担,勇于创新。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和技术服务团队,为中铝资源在多龙矿集区铁格隆南(荣那矿段)的找矿突破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厘定了矿床类型,认为该矿床是我国大陆第二例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也是西藏首次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通过2013—2014年二年的勘查评价,求获铜金属量大于850万吨(332+333),平均品位大于0.5%,目前该矿是我国最大的单个铜(金)矿床。

《榜样8》典型事迹范文(精选篇8)

一位朋友曾经问刘玲琍:“你们听障班老师怎么上课呢?”刘玲琍告诉她自己是用两只手。朋友很诧异,觉得不可思议。是的,特校的老师就用这两只手和一颗心,为学生和知识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之甚少,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这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也就在这样的路上铺满了特教老师满腔的热忱。

学生不懂,五遍,十遍,反反复复:用手语解释不清,用图画、用演示,用尽各种可以想到的方法。在特校这个小小的校园,特教老师用诚挚的心,握着孩子怯懦的手;用无私的爱,照亮孩子孤独的心;用无数的方法,让孩子抬起自信的头;用万语千言,开启那一个个封闭的心灵。

《榜样8》典型事迹范文(精选篇9)

“在西藏地区开展工作,民族团结是一切的前提。”作为一名“老西藏”,唐菊兴深知,只有藏汉同胞团结合作、相互信任,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铺开,也才能更好地实现西藏的找矿突破。

他也是这么做的。多年来,依托当地地方政府的支持,唐菊兴和他的队员们始终把坚决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民族习俗、关心同胞疾苦当成政治任务来抓,每到一个新的工作地,他们都会与当地的藏族同胞融洽相处,甚至结成了兄弟之谊。除了在野外工作中长期聘用当地的藏族同胞担任项目组的司机、向导、翻译、工人等,唐菊兴自己也主动承担起了大量的后勤保障工作和地方协调工作。

2008年3月,进藏开展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的唐菊兴和队员们不巧碰上了“3·14”打砸烧事件。当时,局势之紧张让正在甲玛矿区开展工作唐菊兴始料未及,一小部分不明真相的藏族群众开始冲击项目组的驻地。为了避免自己的队伍受到暴力犯罪分子的伤害,唐菊兴一方面紧急安排项目组成员暂停野外工作,回到驻地确保安全,另一方面也很快与当地熟悉的村民朋友取得了联系。

“得知我们的驻地受到了冲击,熟悉我们的当地老百姓第一时间出面来保护我们,并及时地把项目组成员转移到了他们的村子。”回想起当时的惊险经历,唐菊兴仍然是心有余悸。“在整个事件中项目组没有一个人受到伤害。这完全归功于平时与藏族兄弟们结成的战斗友谊。”唐菊兴说,虽然“3·14”事件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进展速度,但正是因为有当地藏族同胞在非常时期的保护和支持,才保证了项目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榜样8》典型事迹范文(精选篇10)

热孜万古丽扛起责任担当,筑牢社区防控安全线。

在疫情防控中,热孜万古丽·沙吾提身先士卒,舍小家为大家,扛起责任、顶住压力,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她团结带领社区党员干部及辖区各支力量,第一时间筑牢社区防控安全线,逐户排查、寻踪问迹、造册登记、体温监测。通过电话、微信、LED显示屏等方式,与网格员一起宣传、排查疫情,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防疫意识。热孜万古丽·沙吾提驻守社区期间,家中还有94岁的亲人病情加重需要人照顾,但因工作需要,她放弃了回家的机会,毅然决然地留在抗疫一线,当收到老人离世的消息时,她含泪挂断电话,默默地给自己打气:“不能让群众失望,我还能坚持下去,还要做的更好”。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热孜万古丽·沙吾提的影响下,辖区居民也积极为防疫贡献力量,商户阿卜来提为抗疫一线人员送来1000个馕,老朋友超市等商户、辖区党员罗春芝等居民为困难群体送慰问金共计6000元。积极协调辖区3家蔬菜食品店,为居民提供蔬菜6吨、购买和配送牛羊肉1.5吨。

157名居民志愿者认领了20余个服务岗位,累计为辖区居民送菜送药、开展楼道消杀等服务2010余次。

《榜样8》典型事迹范文(精选篇11)

“跟着书记干活有劲,她总是冲在前头。”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钢城街道柯坪路北社区干部白金娥说,“凌晨两点多接到居民求助,书记顶着大风就冲向居民家,让我知道了党员该有的样子。”

白金娥说的书记,就是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柯坪路北社区党支部书记热孜万古丽·沙吾提。

2008年11月,热孜万古丽到柯坪路北社区任党支部书记。当时的社区流动人口多、居民意见多;如今的社区商业网点多、志愿服务多、居民点赞多。14年来,热孜万古丽始终把“让居民生活幸福”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热孜万古丽任新村东街社区党支部书记时,和新村街社区联合办公,她说自己有幸认识了一位好老师,就是新村街社区党支部原书记安宝定。

“安书记特别敬业,干部和居民都很敬重他。他告诉我,要想得到居民认可、班子成员信服,就得以身作则、深入基层、为民办事、培养新人......”热孜万古丽说,安宝定的工作原则成了她开展工作的标准和努力方向。

《榜样8》典型事迹范文(精选篇12)

吴惠芳:我作为一名党员,而且还是永联村的党委书记,我的使命责任就是带着农民兄弟实现共同富裕。在10.5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我所在的村,包括我们的乡村企业,现在发展演变成为了一个小镇,而且它还走在了全国农村发展的前列。

能够带动永联村在新时代如火如荼地发展,得益于吴惠芳25年军旅生涯的培养和积淀。1980年,20岁的吴惠芳考入南京炮兵学院学习军事指挥,由于表现突出,入学第二年就入了党。军校毕业后,吴惠芳随部队参加边境作战,经历了血与火的历练,一步步成长为部队优秀指挥员。1998年,时任团政委的吴惠芳率领部队赴九江抗洪,随后,又参与组建全军第一支两栖机械化步兵团,工作成绩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年仅42岁就担任某师政治部主任。2005年吴惠芳转业时,原本可以进省城杭州安置,但父亲吴栋材两次来找他,动员他回家乡农村带领乡亲们谋发展。

吴惠芳:第一次听父亲讲这个事情的时候,我感到很不可思议。1980年,我复读参加高考,就是想要离开农村、走出农村,怎么可能25年之后还要再回到农村呢?

《榜样8》典型事迹范文(精选篇13)

农民不会因为物质富裕了,脑袋也会自然富裕。吴惠芳在带领永联人致富的同时,一直紧抓村民素质提升,既补"智"又补"志"。

一是抓教育。"永联的未来在孩子"。2012年,在他的主导下,永联村投资了1亿元,建设了设施一流的永联小学。2015年,他利用代表的身份,提交了《关于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议案》,引起了苏州市高度重视,为永联小学带来了优质教育资源。2015年,吴惠芳引入北京荷风艺术基金会。在荷风艺术基金会的指导下,永联小学成立了荷风管弦乐团,让永联孩子在家门口就享受高雅艺术的熏陶。

二是抓文明。吴惠芳把永联的文明建设分三个层次:传统农民、变职业农民,职业农民变文明市民,文明市民变合格公民。最终目的是让农民在社区生活中发声、参与民主自治。为此,2015年,他在村里成立社会文明建设联合会,从公厕文明、祭祀文明、交通文明等一件件具体事情抓起,培养村民的公民意识。如今,永联村已经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三是抓公益。2012年,吴惠芳在永联小镇上主导建设了爱心互助街,设置学习互助、生活互助、娱乐互助、健康互助等4大功能区,爱心街的LOGO是两个交叉的爱心,是吴惠芳亲手设计绘制的,寓意是让永联人在共建中才能共享,不能让人在不劳而获中丧失勤劳致富、艰苦奋斗的意志和能力。2010年,吴惠芳就申请成立了永联为民基金会,每次外出讲课费,他都捐在基金会,累计30余万元。基金会的资金用于村里困难对象帮扶,但条件是每年在基金会里捐款过。

吴惠芳从部队师职军官转身为苏南小村庄普通"村官",目标就是致力于将永联村打造成为中国新农村社会治理的样板,成为中国乡村小镇率先走向世界的标杆。转业13年,他继续前进,发挥听党指挥、服务人民、善打硬仗的优良作风,带领永联村乘风破浪、逐梦小康。以生动的实践书写了转业军人在平凡岗位再立新功精彩篇章,折射出一名军人、一名党员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的宝贵品质。

《榜样8》典型事迹范文(精选篇14)

4月8日,陆军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爱心捐赠仪式在昆山当代昆剧院举行。荣获20__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钱七虎院士将他所获得的80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瑾晖'慈善基金。昆山市向钱七虎院士颁发了荣誉证书。

致敬科学家,发扬科研精神。他们就像一棵棵大树,我们永远爱护。从弯下腰向坐在轮椅上的于敏院士颁发奖励证书到请刘永坦院士和钱七虎院士到主席台就座,"礼遇'代表着我们关于科学家的崇高敬意。他们抽新芽、结香果,让我们共享科技进步红利。从创立防护工程学科、引领防护工程科技创新到集成化宽频带光发射器件与模块,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他们努力扎根,将精神伟力传导给我们。钱七虎院士说过,"如果一个人追求个人名利,那关切点始终是在个人幸福的方向;如果一个人确立的是鉴于国家的价值观,那关切的就是国家、民族和人民。'这股强大的精神动力,值得我们代代品位、接续传承。

尽心尽力投身家乡建设,扎牢功在桑梓的乡根。

枝再繁,叶再茂,归根情怀始终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最难以割舍的。无论游子走得多远,家园故土不能忘,家乡建设不能少了我们的一份努力。获20__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不到一周,钱七虎院士便决定将800万元奖金悉数捐出。他为家乡投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在于精神上的鼓励与行动上的指导。4月8日下午,钱七虎院士回到家乡昆山,围绕绿色发展、地下空间利用主题作报告,连讲80分钟,没有中场休息。钱七虎院士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建言献策家乡发展。这份故土深情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也许我们达不到他的高度,但我们可以践行他的精神力度,捧起一抔黄土,孕育出绿树鲜花,做家乡的建设者、施工人。

赤胆忠心奉献祖国发展,扎牢国家富强的梦根。

钱七虎在炮火硝烟中渡过童年,"成为一名工程师,报党报国!'是他心中坚定的誓言。1965年,钱七虎学成回国。"国家选派我出国学习防护工程,就是信任我,我要时刻不忘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仿佛在和年少的自己兑现誓言,更是向国家庄严许诺,倾尽必生精力为国家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60余载的辛勤努力,建立了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体系,解决了若干工程防护关键技术难题。这团永不泯灭的爱国奋斗热火,是鼓舞人心的温暖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两个一百年'的伟大梦想寓于每个中国人的家国梦之中,我们向像钱七虎、王进才等一批爱国奋斗的先锋学习,在点滴中浇筑国家富强的大梦,关于这片土地永远爱得深沉。

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福祉,扎牢美好未来的情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努力谋求人民幸福离不开每位中华儿女的双手。"哪些事情关于国家和人民有利,科技工的兴趣和嗜好就要向哪里聚焦,这是一名科学家应有的情怀和担当。'钱七虎院士经常这样关于学生说。多年来,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民生问题,他都积极关切。作为多个国家重大工程的专家组成员,钱七虎先后参与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的战略咨询,并且多次赴现场提出关键性难题的解决方案。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怀,人民关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能仅仅满足于个人小我的快乐,更在于致力实现全体人类的共通幸福,我们要不断划大人民幸福的同心圆,实现更大范围的同频共振。

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不难,但要用尽一生专注于此并且非易事,钱七虎院士做到了。他就是一棵树,一棵无谓时空限制仍坚定不移抓牢故土的树;一棵任凭风雨飘摇仍矢志不渝扎根黄土的树;一棵哪怕一枝一叶都不忘人民情怀的树,新时代的我们要向钱七虎院士学习,在他的感召下成长,打造美好绿水青山。

《榜样8》典型事迹范文(精选篇15)

“昨日的‘人面桃花相映红’,今日的‘桃花依旧笑春风’,太多的感慨犹如玛旁雍错碧绿的湖水,心里突生幽蓝色的伤感。诚如这‘玛旁雍错’是‘不可战胜的碧玉之湖’,但现实中的我们确实又是败者,败者也就想托‘圣水’来清洗心中的烦恼和孽障,以此来逃避现实的残酷,想来是‘花尽后,叶飞时。雨凄凄。若为情绪,更问新官,向旧官啼。’,真是言有尽而爱意无穷。”

这是六年前唐菊兴去阿里时所写的散文《西藏之古老,阿里之遥远》中的一段话。当记者细细读完此文,先是吃惊于唐菊兴细腻的文字功底和笔尖下流露出的真挚情感,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他的一种情怀。

在学生们的眼中,“唐老师粗犷的外表下有一颗细腻而火热的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文青”,唐菊兴却坚称自己只是个“爬山匠”。“学生时代读了很多古人的诗词,到现在这个年纪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意境。”唐菊兴说,在工作之余,他偶尔会写几篇随笔,大都是关于生活琐事或工作经历的感慨和感悟。

唐菊兴在自己的网络空间里发表了十几篇随笔日志,时间最早的一篇发表于2007年,算起来从那时至今基本平均每年要发表两三篇。这些随笔中,有在参加野外考察后的杂记、有对藏区生活的描写、有对亲人朋友的思念、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每一篇都是洋洋洒洒数千字,语言平实但十分耐读。

在阅读这些随笔的过程中,记者还惊喜地发现,唐菊兴还是个摇滚迷,在他好几篇随笔中都引用了鲍勃·迪伦(BobDylan)等著名摇滚歌手的歌词,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社会公众对地质工作者的了解不够,很多人认为我们就是一群长期生活在荒郊野岭的‘粗人’。其实,我们不光在践行‘三光荣’精神,也还是有一些人文情怀的。”唐菊兴说,这也是在传播地质工作正能量。

    220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