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其他范文>事迹>

《榜样8》专题节目事迹材料内容

泽慧分享

《榜样8》专题节目通过典型事迹展示、现场访谈、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节目邀请钱七虎、刘玲琍、唐菊兴、吴惠芳、李桂科、热孜万古丽·沙吾提6名党员和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参加录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榜样8》专题节目事迹材料内容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榜样8》专题节目事迹材料内容

《榜样8》专题节目事迹材料内容(篇1)

唐菊兴参与西藏巨龙矿业的西藏墨竹工卡县驱龙铜多金属矿床的勘探工作(勘探报告排第四)(2006~2008年1月),提交铜金属资源量718.8万吨,伴生钼金属资源量35.6万吨、银金属资源量4221吨(获2011年国土资源科技奖一等奖)。

主持西藏阿里尕尔穷大型铜金矿的勘查,查明矽卡岩型铜金矿的形态产状和规模,求获金资源量20余吨,铜资源量9万吨(或2012年度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进展)。

唐菊兴同志各方面表现突出,为缓解我国资源瓶颈,竭诚奉献,勇做表率,勇挑重担,时时起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被中国地调局评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被国土部评为“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十一五’援藏工作先进个人”、“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榜样8》专题节目事迹材料内容(篇2)

初到柯坪路北社区,热孜万古丽第一件事就是入户了解居民需求,晚上带着社区干部自查自纠,出台了工作职责规定、党员考核制度。经过半个多月的磨合,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高了、责任心强了。

当时,热孜万古丽逐一拜访社区的十几名退休干部职工和老党员,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邀请他们一起收集居民意见、宣讲党的惠民政策......一起为辖区居民服务。

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热孜万古丽结合社区实际,设立党员示范岗,开设“微党课”“微讲座”,推动3家单位、42家商户与社区协同共建,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积极组织辖区党员开展集体学习、主题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

《榜样8》专题节目事迹材料内容(篇3)

吴惠芳还没来得及歇口气就迎来了第二场“硬仗”:乡村社会的现代化治理。

作为“永联小镇”的配套,吴惠芳带领村民开发了一条商业街,建起了宾馆、菜市场、卫生院、幼儿园等,一个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小城镇呈现在人们面前。

第三场“硬仗”是村民文明素养提升工程。“这是最难的一仗。”吴惠芳说,农村现代化,乡村要振兴,最根本的是农民现代化。

吴惠芳牵头组织修建了图书馆、小戏楼、休闲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用文化“唤醒”文明。如今,永联村还建设了爱心互助街,成立了志愿者联合会,全村志愿者超过2000人。

吴惠芳说:“我们引导村民参与慈善互助活动,用爱心浇灌文明。慢慢地,永联人变得更文明了。”

现在的永联村,在全国行政村中经济总量排名第三,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展露出一幅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的“农村现代画”。

走路虎虎生风,说话铿锵有力,坐姿端庄挺立……尽管离开军营已经10多年了,但吴惠芳给人的第一印象依然是军人的养成。他说:“对我来说,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我作为一名党员的使命和担当。我要继续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在建设家乡的‘第二战场’上再立新功!”

《榜样8》专题节目事迹材料内容(篇4)

山石屏疗养院是国家1953年在洱源县大山深处黑潓江边建立的麻风病院,距县城65公里,没有公路和桥梁,不通水电,几乎与世隔绝。

1981年4月,刚刚到县防疫站工作的李桂科第一次走进住着181名麻风病患者的山石屏疗养院,这里只有简陋的垛木房、脏乱不堪的生存环境和嘴歪眼斜、肢体残缺的患者,当李桂科给一位60多岁老人检查身体时,发现老人小腿大面积溃烂,溃口洞里都已有蛆虫并发出臭味。看到眼前的这一切,李桂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了。当天,李桂科和同事们完成治疗任务,乘渡船离开时,麻风病患者们不约而同集中到江边眼巴巴地看着他们离去的身影,久久不愿离开,眼里充满了无助、无望和不舍。

作为一名医者、一名共产党员,他深深地感到,自己应该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摆脱困境、改善生活。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李桂科与山石屏麻风村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了漫长的救治之旅。

《榜样8》专题节目事迹材料内容(篇5)

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疾控中心名誉主任李桂科又获得新的荣誉!

这一次,是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表彰的“诚信之星”。

“一定要让山石屏变得更好!”从42年前初到山石屏村开始,对党忠诚、恪尽职守,求真务实、敢于担当,为麻风病防治事业无私奉献的信念就在李桂科心里扎下了根。

“不需要坚持,自然而然地去做就好。”这些年,他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耀眼的光环和荣耀,心绪却依然平淡如水,为山石屏村做着一桩桩、一件件规划好的事情。正如每日所需的呼吸,从来不曾动摇。

42年的坚守,李桂科将一个与世隔绝的麻风院建成了黑潓江边一座通路、通桥、通电、通水、通网络的美丽家园,摘掉了人人惧怕的“麻风村”的帽子,变成了人人向往的“幸福村”。

《榜样8》专题节目事迹材料内容(篇6)

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玲琍,在25年的从教生涯中,怀着一颗慈母之心,用爱浇灌学生的心田,用身教塑造学生品德,以超负荷的工作,创造了“铁树开花”的奇迹。她是学生们的“刘妈妈”,是家长们的好朋友。曾获评“衡阳市骨干教师”、“感动衡阳十佳教育人物”、2023年获“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荣誉称号等。

刘玲琍与特教的结缘,源于她内心的爱。

小时候,她的邻居是一名聋哑人,对她特别好,但却不识字也不能讲话。刘玲琍心想,如果有学校能让他们从小认识字、学习说话的话,生活就能改善很多。于是,正值初中毕业的她,一门心思报考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从此与特教结缘。

18岁毕业那年,在妈妈眼里还是“小女儿”的她,却走上工作岗位,成为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一年级的班主任。那个时候,班上有个叫晓慧的女学生,不仅聋哑而且伴有中度智障,生活不能自理。一天,晓慧上厕所后,她不仅不会擦拭,还用手去抓,把排泄物往嘴里塞。

刘玲琍知道后,连忙赶过去,将晓慧抱起,让她伏在自己的腿上,帮她擦拭,接着又轻轻地仔细清洗晓慧的双手和口腔。等一切弄完后,她这才发现自己身上已经沾满了排泄物。

小云亮是刘玲琍带的第二届学生之一,调皮且犟。一个夜晚,小云亮肚疼不已。接到电话的刘玲琍二话不说就往学校跑,由于下雨路滑,她接连摔了好几跤。一赶到宿舍,刘玲琍不顾自己身上的疼痛,背起小云亮就赶往最近的医院。医生诊断,小云亮得了“急性肠炎”。

接下来几天,刘玲琍白天上班,中午去医院送汤送饭,晚上又陪护在病床前。出院后,为了帮他补上落下的课程,每天晚上,刘玲琍都来校给他补课,还给他带来营养餐。在她的影响下,小云亮开始变得爱学习又守纪律,考出了非常好的成绩。

就这样,面对这群几岁就离开父母的“折翼”孩子,刘玲琍用挚诚的爱浇灌着他们的心田,学生们都亲切地叫她“刘妈妈”。

《榜样8》专题节目事迹材料内容(篇7)

山石屏村麻风病治好了,按理说李桂科可以离开回家了。他把大家召集在一起,高兴地对大家宣布:“现在你们的病完全治好了,以后我就不用再来了”,“李医生,你不管我们还有谁管我们呢?外面个个都怕我们,话都不跟我们说。”李桂科知道,他们都是一些无家可归或有家不能归的人,对他们来说山石屏村就是他们的家,虽然身体治好了,但更严重的是内心依旧孤独、自卑,对外面的世界依然害怕、恐惧,他们要的是尽快治愈心灵,重新融入社会。从此,李桂科继续走上了对患者们的漫长治心之路!

他与康复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闲暇里经常陪他们说说心里话、聊聊家长里短,头发长了帮他们理发,指甲长了帮他们修剪,悉心帮每位患者清理溃疡,精心为每位老人过生日,无微不至照顾年老体弱者的生活起居。清明节、火把节、中秋节……李桂科都组织康复人员逢节必过,营造了山石屏村亲如一家的和谐氛围。

《榜样8》专题节目事迹材料内容(篇8)

横坎头村开启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新篇章。

作为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四明山深处的横坎头村,坐落着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紧邻浙东区委旧址,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保存着横坎头最为宝贵的红色记忆。

踏进纪念馆,小院泛黄的外墙印着岁月的斑驳,横坎头村老村长黄志尧带领着浙江在线记者自如地穿梭在各个展区。“这是我出生的房间呢!”走到纪念馆中心处的展区,76岁的老村长指了指侧面一间已上锁的小房间,笑着说起这段他与纪念馆之间的故事,言语中既是喜悦又有不舍。

《榜样8》专题节目事迹材料内容(篇9)

2017年下半年,横坎头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全体党员写信汇报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2018年2月,回信勉励党员干部们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

“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在被问到红村“蝶变”的“密码”时,横坎头村党委书记黄科威掷地有声地表示,“在村里工作5年我感触非常深,解决好农村的问题、办好村民的事情,这个非常重要。从2003年开始我们一棒接着一棒干,通过发挥党组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推进“千万工程”建设中,黄家埠镇五车堰村党总支探索出“党员群众联商联治”制度,建立“党建引领乡风文明、联商联治”先锋代表团队。

“自先锋代表团队成立以来,党员队伍和网格队伍充分结合,形成强大合力,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面貌整治提升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五车堰村党总支书记王松权说。

《榜样8》专题节目事迹材料内容(篇10)

李桂科,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并不熟悉。但是,他的事迹却值得我们深深地敬仰和感激。

李桂科是一位普通的中国农民,但是他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人的价值。他的故事始于2015年,当时他在田里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鹰。他没有犹豫,立刻将小鹰带回家里,并花费了自己全部的积蓄为它治疗。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小鹰终于康复了,李桂科也成功地将它放归了自然。

这个故事看似平凡,但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类最纯粹的善良。李桂科并没有被小鹰的残疾和陌生所吓倒,反而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让这只小动物重新获得了自由。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救助,更是一次对人性的考验。

然而,李桂科的事迹并没有就此结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又多次在田野间发现了受伤的野生动物,并将它们带回家里进行治疗。他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农活,专心致力于救助这些动物。他的善举不仅让许多受伤的生命重获自由,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类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

如今,李桂科的事迹已经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话题。他的爱心和善良激励着更多的人去关注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他的行动,不仅仅是一次个人的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

总之,李桂科的事迹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类最纯粹的善良和爱心。他的善举,不仅让许多受伤的生命重获自由,更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我们应该向李桂科学习,用自己的行动去关爱自然、保护环境,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榜样8》专题节目事迹材料内容(篇11)

2003年,从新疆财经大学毕业的热孜万古丽来到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头屯河街道工作,一干就是19年。19年,让这个一说话就脸红的姑娘蝶变为办事雷厉风行、遇到困难就向前冲的“硬核”书记。

2008年,热孜万古丽担任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钢城片区柯坪路北社区党支部书记。这是一个老年人多、流动人口多、商业网点多、困难户多的“四多”社区。

热孜万古丽把第一步棋“下”在了抓班子带队伍上。针对班子内部分工不明确、推诿扯皮、工作走过场的问题,她细化班子成员工作职责,制定党员考核制度。支部党员实施月评比激励制度,对工作表现好的给予奖励,表现较差的予以批评教育,督促转变工作作风,激励党员积极作为。

在热孜万古丽的努力下,班子的凝聚力大大增强,社区有了一支愿干工作、敢干工作、会干工作的干部队伍。

“以前总感觉不知道怎么干,现在按照制度走,每天要干什么都很明确。前几天,热孜万古丽书记去北京参加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一周多时间里,我们按照既定计划和流程开展工作,心里特别有底。”柯坪路北社区干部马宁说。

《榜样8》专题节目事迹材料内容(篇12)

2014年山石屏疗养院更名为山石屏村,正式成为炼铁乡茄叶村委会的一个村民小组,彻底摘掉了“麻风村”的帽子。4名康复者还积极入了党,村里成立了党支部,李桂科被推选为支部书记。

患者全部治愈,康复者已融入社会,李桂科也该歇歇了,但李桂科还是没有走。2017年2月的一天,李桂科像往常一样为村民余振华理发,余振华突然啜泣着说:“李医生退休了我们怎么办啊?”一旁87岁的曾信开哭着说到:“李医生,您走了,哪个给我们滴眼药水,哪个管我们的死活”。李桂科坚定地说到“退休就是个说法,我不走了,这里就是我的家。”

退休后的李桂科带着村民修建蓄水池,种植核桃,养鸡、养猪、养牛……山石屏村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以前我们到街上卖鸡蛋,人家远远地躲我们,说我们的鸡蛋会传染,都不敢买,现在我们的东西都好卖,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村民赵凤桃自豪的说。

2019年7月27日,全国首个麻风历史博物馆在山石屏村落成。一直在争取项目,积极奔走的李桂科说“建这个博物馆就是为了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讲好这60多年来变迁的故事,让山石屏村世世代代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榜样8》专题节目事迹材料内容(篇13)

1990年的中秋节,忙碌了一天后满载丰收喜悦的山石屏村民坐上了回疗养院的渡船,突然一个大浪打过来,汹涌的黑潓江瞬间吞没了渡船,6名康复者遇难,本是团聚的日子却阴阳两隔。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建一座通往外界的桥。通过李桂科多方奔走、筹资建设,1995年6月通往山石屏村的人行索道桥建成,那天,村民们到桥上来来回回走了好几趟,年迈的老人被搀扶着到桥上走走、摸摸,摸摸、走走。都说,“从进来那天起到现在就没有去过江对面,今天就像做梦一样!”。

2013年3月3日,洱源县发生5.5级地震,山石屏疗养院受灾严重,李桂科第一时间带领大家抢救财物、抗灾自救。2013年12月恢复重建结束后,山石屏的村民全部搬进了新居。村民们说:“现在的居住条件,就像以前李医生带我们去旅游一样,天天住宾馆”。

《榜样8》专题节目事迹材料内容(篇14)

2008年11月,热孜万古丽到柯坪路北社区任党支部书记,她带领社区干部开通了24小时便民热线,动员社区党员组成3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专人记录辖区居民诉求,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热孜万古丽·沙吾提说:“群众反映的问题,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一定要解决。社区干部用心、用情,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

在柯坪路北社区工作14年,热孜万古丽·沙吾提累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000多件,先后获得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如今的柯坪路北社区党员多、商业网点多、居民点赞多。热孜万古丽·沙吾提说,她最开心的就是看到居民幸福的笑脸。今后,她将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优化完善基层服务机制,让居民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榜样8》专题节目事迹材料内容(篇15)

“我们辖区有150多名党员,一些党员年龄偏大,不会用智能手机。”热孜万古丽·沙吾提表示,下一步将扩大对这些党员的宣传覆盖面,并发动党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讲,确保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

“我们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让居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热孜万古丽·沙吾提对社区工作人员说,当前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带动群众,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力量。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话语坚定而深情,在每天跟居民打交道的热孜万古丽·沙吾提心中掀起阵阵涟漪。“我们要牢记嘱托,做党和群众的‘连心桥’,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热孜万古丽·沙吾提信心满满地说。

《榜样8》专题节目事迹材料内容(篇16)

“生、老、病、死,李医生都为我们考虑好了”,从寿衣、棺木的准备,到安葬逝者,给逝者上坟祭扫,李桂科都亲力亲为,让健在的老人得到心灵上最大的慰藉。

此外,李桂科积极联系旅游团、大学生志愿者、社团组织,到村里开展活动,还带着村民走出去到城市旅游,了解外面的世界。40年从没有离开过村子的李福章激动地说“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看洱海,喝喝三道茶,这些李医生都帮我实现了,我没有遗憾了。”

下一代是山石屏村的未来和希望。孩子们没学可上,李桂科就从县城找来旧课本,让一位识字的康复者担任“临时教师”,办起了学校。茈碧湖镇卫生院医生宋荣坤就是从这所“特殊学校”里走出的大学生。宋荣坤由于父母都是麻风病患者,李桂科帮他协调学校上学,帮他开家长会,给他生活费、进行面试辅导。在李桂科的帮助下宋荣坤性格从自卑变得自信,有了稳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

现在,山石屏村21个学生中已经出了6个大学生、1个研究生。他们都说:“人生中第一个老师是李医生,一辈子的老师还是李医生。”

    2201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