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其他范文>事迹>

《榜样8》专题节目学习榜样人物事迹

泽慧分享

榜样是一面旗帜,更是一种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12月21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晚间8点档《榜样8》专题节目播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榜样8》专题节目学习榜样人物事迹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榜样8》专题节目学习榜样人物事迹

《榜样8》专题节目学习榜样人物事迹(篇1)

《榜样8》节目邀请钱七虎、刘玲琍、唐菊兴、吴惠芳、李桂科、热孜万古丽·沙吾提6名党员和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参加录制。

陆军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

钱七虎是一名军事科学家,1937年出生,炮火纷飞的童年让他下定决心为国铸盾。六十年来,他创建了我国现代防护工程学科体系,为我国防护工程各个时期的建设发展和科技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作出开创性、历史性贡献。他甘为人梯、为战育人,一生淡泊名利,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

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刘玲琍

刘玲琍是一名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1991年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她一直留在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潜心探索改进语言训练模式。30余年如一日,帮助有听力缺陷的孩子训练正常说话的能力,让他们逐渐回归社会,拥有美好前途和幸福家庭。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唐菊兴

唐菊兴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战略性矿产调查首席科学家,始终以为国家找到更多更好的地质矿产宝藏为己任,28年来坚持奔波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生命禁区。他主持或参与勘查评价和发现多个大型-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为缓解我国资源瓶颈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把支部堡垒建设紧紧和地质找矿事业联系在一起,将找矿工作和藏区发展结合起来,带领队员们以当“爬山匠”为荣,谱写了开发西藏、稳定边疆、民族团结的壮丽赞歌。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

吴惠芳曾是解放军驻杭州某师政治部主任,2005年9月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选择自主择业回到家乡永联村。18年来,从军官到村官,他将乡村建设当作第二战场,推动形成“四治融合”的现代化乡村治理模式,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了一条“强富美高”的乡村振兴之路,打造出了一个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行示范样本。

云南省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名誉主任李桂科

1981年的春天,24岁的白族小伙李桂科第一次走进住着181名麻风病患者的云南省洱源县山石屏疗养院。简陋的垛木房、脏乱不堪的生存环境,以及患者茫然无着的生存状态,让他做出一个决定:“留下来,治好他们的病”。此后40余年,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为麻风病患者治病、治心、治贫的过程中,用日复一日的付出,将与世隔绝的“麻风孤岛”,变成了居民安居乐业的“幸福村”。

新疆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钢城街道柯坪路北社区党委书记热孜万古丽·沙吾提

热孜万古丽·沙吾提是一名维吾尔族党员,20年如一日坚守在社区党委书记岗位。她真情服务群众,办好暖心实事,努力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儿上。她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社区最大的事,扎实开展民族团结“细胞工程”创建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根植在居民心中。她说“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我要永远把各族居民当作自己的亲人,让社区成为群众最放心、最安心、最舒心的港湾”。

《榜样8》专题节目学习榜样人物事迹(篇2)

钱七虎是《榜样8》中的一位先进典型,他是一位杰出的防护工程和地下工程专家,为国家的军事工程和国防安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以下是他的主要事迹:

学术研究:钱七虎长期从事防护工程及地下工程的研究工作,致力于解决孔口防护等多项难题。他率先将运筹学和系统工程方法运用于防护工程领域,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科研成果:钱七虎参与了众多重大国防科研项目,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他突破了传统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的设计思想和理论,为我国军事工程和国防安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教育事业:钱七虎是一位优秀教育家,致力于培养高水平的人才。他先后在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等学校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工程和地下工程人才。

社会公益:钱七虎非常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他不仅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还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和社会救援工作,展现了一位优秀社会公民的风采。

个人品质:钱七虎严谨认真、勤勉负责,深受学生和同事的尊敬和爱戴。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总的来说,钱七虎是一位在学术、科研、教育和社会公益等方面都有着卓越成就和贡献的杰出人物。他的事迹展现了一位真正的国之栋梁的风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榜样8》专题节目学习榜样人物事迹(篇3)

钱七虎是《榜样8》中介绍的人物,他的具体事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钱七虎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长期从事防护工程及地下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解决了孔口防护等多项难点的计算与设计问题,率先将运筹学和系统工程方法运用于防护工程领域。他担任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院长时,主动请缨,带领团队七下珠海,现场勘查,反复试验,连续奋战。

其次,钱七虎在国家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参与了南京长江隧道、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港珠澳大桥、雄安规划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其中,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建设中,他提出修改原定的沉管法方案,采取盾构机开掘隧道,这一方案在当时是世界首创。

此外,钱七虎在军事领域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曾在1992年主持珠海机场扩建工程中的爆破工作。这是一个技术难度极大、风险极高的任务。钱七虎和他的团队通过反复研究和试验,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创造了“天下第一爆”的纪录。

最后,钱七虎还十分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他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还始终坚持初心,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榜样8》专题节目学习榜样人物事迹(篇4)

钱七虎是“八一勋章”获得者,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等称号,2018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评为“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环球人物2022年度人物”。

钱七虎始终甘为人梯、为战育人。钱七虎创建了我国现代防护工程学科体系,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成了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和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团队中先后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军科技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等,成为实力雄厚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

《榜样8》专题节目学习榜样人物事迹(篇5)

钱七虎

钱七虎是一名军事科学家,1937年出生,炮火纷飞的童年让他下定决心为国铸盾。六十年来,他创建了我国现代防护工程学科体系,为我国防护工程各个时期的建设发展和科技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作出开创性、历史性贡献。他甘为人梯、为战育人,一生淡泊名利,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

刘玲琍

刘玲琍,女,汉族,1973年3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卅载春秋,只为静待花开。1991年,她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32年来,先后培养80多名学生。为了在带班中途不换老师,她怀的第一个孩子没敢要,直到32岁才有孩子,但不幸的是,孩子在8个月时被诊断为先天性神经性耳聋。刘玲琍白天教学生,回家教儿子,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训练,她的儿子终于能正常说话,进入普通学校就读,2023年高考,取得超本科线近30分的好成绩。在她的教育培养下,20余名听障学生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并成功考上大学,80多名听障孩子回归社会,有的成为设计师、教师,有的通过职业教育,成为糕点师、园艺师,有了美好的前途和家庭。

潜心探索,奏响教研“乐章”。由于听力缺陷,聋哑学生没有有声语言思维,学习语言十分困难。为帮助学生发准音,她反复把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气流变化,或者将孩子的手指伸进她的嘴里,触摸发音的位置。每天下班,她都声音嘶哑,说话困难。但是,每当孩子们用含混的声音喊出“刘老师好”时,每当那些快要失去信心的家长听到孩子喊出“妈妈”,抱着她流下滚滚热泪时,刘玲琍的决心和信心都更加坚定了。在多年从事听力语言康复教学中,她把用到自己儿子身上的训练方式进行改进,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出“情景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自编了“舌操”和语训教材,都应用在教学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她撰写的《聋校语文教学应做好“三个转变”》等20多篇论文多次在全国、省里获奖。

唐菊兴

唐菊兴参与西藏巨龙矿业的西藏墨竹工卡县驱龙铜多金属矿床的勘探工作(勘探报告排第四)(2006~2008年1月),提交铜金属资源量718.8万吨,伴生钼金属资源量35.6万吨、银金属资源量4221吨(获2011年国土资源科技奖一等奖)。主持西藏阿里尕尔穷大型铜金矿的勘查,查明矽卡岩型铜金矿的形态产状和规模,求获金资源量20余吨,铜资源量9万吨(或2012年度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进展)。

唐菊兴同志各方面表现突出,为缓解我国资源瓶颈,竭诚奉献,勇做表率,勇挑重担,时时起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被中国地调局评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被国土部评为“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十一五’援藏工作先进个人”、“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吴惠芳

吴惠芳曾是解放军驻杭州某师政治部主任,2005年9月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选择自主择业回到家乡永联村。18年来,从军官到村官,他将乡村建设当作第二战场,推动形成“四治融合”的现代化乡村治理模式,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了一条“强富美高”的乡村振兴之路,打造出了一个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行示范样本。

李桂科

1981年的春天,24岁的白族小伙李桂科第一次走进住着181名麻风病患者的云南省洱源县山石屏疗养院。简陋的垛木房、脏乱不堪的生存环境,以及患者茫然无着的生存状态,让他做出一个决定:“留下来,治好他们的病”。此后40余年,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为麻风病患者治病、治心、治贫的过程中,用日复一日的付出,将与世隔绝的“麻风孤岛”,变成了居民安居乐业的“幸福村”。

热孜万古丽·沙吾提

热孜万古丽·沙吾提是一名维吾尔族党员,20年如一日坚守在社区党委书记岗位。她真情服务群众,办好暖心实事,努力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儿上。她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社区最大的事,扎实开展民族团结“细胞工程”创建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根植在居民心中。她说“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我要永远把各族居民当作自己的亲人,让社区成为群众最放心、最安心、最舒心的港湾”。

《榜样8》专题节目学习榜样人物事迹(篇6)

吴惠芳的父亲吴栋材是永联村的老书记,他心系百姓、一心为民,带领村民挖塘养鱼、搞副业、办工厂,将一个贫困的长江滩涂村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强村。但随着村企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老书记意识到必须要有一批适应永联发展的人来治理村企。深思熟虑后,父亲打电话给我,希望我能转业到永联,帮一帮他。

第一次听父亲讲这个事情的时候,我感到很不可思议。1980年,我复读参加高考,就是想要离开农村、走出农村,怎么可能25年之后还要再回到农村呢?但是有一天父亲、母亲一同来到我当时在杭州的家里,慎重地提到这个问题,尤其是母亲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作为儿子,我深知父亲一直将永联的发展作为他一生的心血,69岁的他也未曾有过歇下来的打算,这样的要求,既是他不得已的选择,也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和感召。作为军人,我已从军25年,当时任南京军区驻浙江某师的政治部主任,戎装一身,保家卫国是我的理想,更是对国家的承诺。一边是尽孝于亲,另一边是尽忠于国,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和深入思考,我意识到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同样是党的重要工作,到永联当一名村干部、服务好百姓,也是党的事业,同样光荣。于是,2005年,我脱下军装,重回“农门”,一干就是18个年头。如今的永联村,综合实力在全国村庄中名列前茅,展露出一幅水乡小镇、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的“农村现代画”。

《榜样8》专题节目学习榜样人物事迹(篇7)

刘伶俐是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她在30年的特教生涯中,用自己的执着与爱,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初登讲台,刘伶俐就担任了一年级聋生班的班主任,面对只有七八岁、自理能力差的学生,她到学生宿舍帮他们整理衣被,把他们换下的脏衣物和床单被套带回家洗干净、缝补好。学生病了,她都全程陪伴、细心照料。班上有名叫刘晓慧的女孩,不仅聋哑而且伴有中度智障,生活不能自理,常常哭闹着要找妈妈,甚至吞橡皮,拿小刀划伤自己,刘伶俐就把晓慧带在身边,时刻关注和安抚。有一次晓慧把大便弄得身上到处都是,刘伶俐毫不嫌弃,帮她洗澡更衣,哪怕自己身上也沾了大便,她也无怨无悔。

30年的特教生涯,刘伶俐当了30年的班主任,她已记不清多少次带着患病的学生去看病;记不清多少次自己掏钱为学生购买生活和学习用品;记不清多少个节假日陪伴在这些孩子身边。在学校,学生罗栋鑫始终叫刘伶俐“妈妈”,真挚而依恋。

2021年6月,刘伶俐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榜样8》专题节目学习榜样人物事迹(篇8)

在唐菊兴的主导下,中金集团在甲玛山下建起了一座国内独一无二的岩芯库,所有被钻探开采的岩芯都完好的保存在这里,这些实物标本将成为后世研究矿产的资料。

25年来,唐菊兴每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青藏高原度过。最长的一年他在西藏待了200多天。唐菊兴目前主持勘查评估的包括18个大型铜矿,18个大型金矿,11个大型银矿,7个大型钼矿和2个大型铅锌矿。参与主持过工作总矿产量累计超3000万吨。这些成绩没有使他停下脚步,已经55岁的他依然坚持走在路上,年复一年,不知疲倦地向着地质科学高峰攀登。

《榜样8》专题节目学习榜样人物事迹(篇9)

唐菊兴25年科研路,不断攀登地质科学高峰

早就被发现并进行勘查的的甲玛矿区,前15年间的探获却不多。唐菊兴及团队从2006年开始进入甲玛山,经过系统的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他推翻了之前在业内已达成共识的甲玛山系“海底喷流成矿”观点,认为该矿的成因应是“岩浆热液型”。以这些新认识为指导,中国黄金集团发现了最厚达328.98米的斑岩型钼(铜)矿体,在甲玛铜山南坑发现了产于推滑覆体中的富铜多金属矿体,仅这一个矿体提交的铜资源量就超过原来15年提交的铜资源量。如今,甲玛矿区已成为世界级矿区。唐菊兴仍然经常过来指采矿工作,为岩芯采集、校准钻井的角度及深度提供技术指导。

《榜样8》专题节目学习榜样人物事迹(篇10)

墨竹工卡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有着“天边之乡”的美称。地质人唐菊兴带着他的两名学生正在这里跋涉,此次他们肩负到山上采样,寻找新的铜矿的使命。

高原地区缺氧、高寒,气候变化多样。唐菊兴和他的徒弟们在青藏高原上每走一步都极度缺氧,有时甚至一天还可以经历四季,前几分钟还艳阳高照,转眼就会风雨交加,但采样的工作从未因为恶劣的环境和天气变化而停止。

此次采样,他们发现了成片的角岩,角岩属于岩浆岩与围岩热接触变质作用的产物,是地质专家预测隐伏岩体的直接标志。成片的角岩释放着深部可能存在大型铜矿的信号,这让唐菊兴激动不已。

多年寻矿的经历,让唐菊兴早已适应风餐露宿的的生活。肩负样品在高原手脚并用的行走,馒头就榨菜的“野餐”,野外帐篷过夜甚至碰到过狼群……面对这些艰苦的野外环境,唐菊兴说:“做我们这个专业确实是比较辛苦的,但是只有靠我们这些人长期坚守,才能为国家找到更多的矿产。”正是这个信念,使得他坚持了25年。

《榜样8》专题节目学习榜样人物事迹(篇11)

“西藏的每一座高山都让人心生敬畏。每当我想到这片广袤的土地下蕴藏的矿产资源,那才真叫人睡不着觉。”回想起当年三十出头的自己初入西藏时的感觉,唐菊兴难掩兴奋之情。1995年,当唐菊兴第一次踏上西藏的土地时,估计也未曾想过会和这片神圣的高原大地结下不解之缘,而且一结就是二十年。他踏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从三江源头到雅鲁藏布江冈底斯山脉再到阿里地区,到处都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

要知道,唐菊兴的工作区域大多都在4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山区,但他二十年来每年的野外工作时间从来都不低于100天,最长的一次竟连续在工作区待了200多天。这样的坚持和坚守带来的“回报”也是相当丰厚的。

二十年间,唐菊兴及其研究团队主持完成了甲玛、雄村、尕尔穷等多个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勘探评价,探明并新增铜资源量超过900万吨,钼资源量69万吨,铅锌资源量105万吨,伴生金资源量超过350吨,伴生银资源量超过10000吨。其中,甲玛铜矿已于2010年7月投产,解决了数百名当地藏族同胞的就业问题,年创利税近3亿元;雄村铜(金)矿已经成功申请了采矿权,预计近两年将正式投产。

唐菊兴及其研究团队还参与了西藏巨龙铜业、西藏矿业、西藏华钰矿业等大型矿业公司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勘查评价和研究工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参与或指导勘查评价的矿床累计探获铜资源量1000多万吨。

近两年,在国土资源部找矿突破新机制的指导之下,这支队伍又远赴西藏阿里地区,为多龙整装勘查区的找矿突破贡献自己的专业技能,指导和协助西藏地质五队勘查评价两个超大型铜(金)矿床。截至目前,仅仅过去一年半时间,该地区探获的铜资源量已达到1000万吨以上。这为藏西阿里地区的民族经济发展注射了一剂强力剂,同时吹响了西藏最偏远、最落后地区民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号角。

这些找矿成果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地区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更是为我国战略资源储备基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这些成绩都是团队全体成员艰辛付出的结晶。”唐菊兴总是会把功劳算在团队的身上,“对我自己来说,在甲玛工作的这几年最让我难忘,但也是遗憾最大的。”

原来,唐菊兴从2006年起开始主持甲玛铜矿的勘探评价工作,在最关键的前两三年,任务重、压力大,某天早晨醒来,他在镜子里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满头的银发和花白的胡茬。“刚开始我还不服气,定期去染一染头发,后来想了想也懒得管了,这也算是种境界吧!”唐菊兴开玩笑说,不经意间还真以为自己达到了古人诗句中“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意境。

而唐菊兴所说的遗憾,也许会成为他这一生中真正挥之不去的痛楚。2008年是甲玛找矿突破科技攻关最为关键的一年,为了早日揭开甲玛的神秘面纱,唐菊兴不敢懈怠,当年3月份就去到矿区开展工作。忙碌的工作一直持续了大半年,直到11月底家里传来噩耗——卧床一年多的老父亲病逝了。由于未能来得及赶到病榻前与父亲做最后的诀别,一颗自责的种子由此深深地埋在了唐菊兴的心底。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也许是很多地质工作者都经历过的悲痛。我们远在千里之外,有时候连见亲人最后一面的机会都没有。”唐菊兴说,父亲将白发、白胡子传承给了他,意味着他应该懂得如何更好地担当,无论是对于家庭还是祖国的找矿事业,他惟有尽职尽责,才可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榜样8》专题节目学习榜样人物事迹(篇12)

课堂上,刘玲琍为了让班里的8名孩子都能够正确发音,一遍遍耐心地重复着同一音节。遇到个别特殊发音时,她引导孩子们用手指触摸自己的鼻翼,感受鼻腔颤动。“有时候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可能要教上几天、甚至一个月。”刘玲琍说。

刘玲琍有个学生叫康康,当时4岁多,只会叫“爸爸”,不会叫“妈妈”。因为康康妈妈无意间的一句“好想听到孩子叫妈妈”,让刘玲琍暗下决心,开始对康康进行强化训练。经过一个月反复练习,康康第一次清晰地喊出了“妈妈”,康康妈妈瞬间泪流满面。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刘玲琍依旧感慨万千,虽然过程很艰难,但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就能鼓舞人心。

刘玲琍与特教结缘,源于她小时候的邻居。

1973年,刘玲琍出生于衡阳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邻居是一名聋哑人,不识字也不能讲话。她心想,如果有学校能让他们从小就识字、学说话,那该多好。后来,她毫不犹豫报考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18岁毕业那年,成为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一年级的班主任。

《榜样8》专题节目学习榜样人物事迹(篇13)

32年的辛勤耕耘,刘玲琍自创唇舌操、触摸法和情景教学法,先后荣获全国“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称号及“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第四批岗位学雷锋标兵”“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2021年“七一”前夕,她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成为全省特教岗位唯一当选的教师……

回顾走过的路,刘玲琍已记不清多少次带着患病的学生去看病,记不清多少次自己掏钱为学生购买生活和学习用品,记不清多少个节假日陪伴在这些孩子身边。她教的学生中,有30多名考上大学,有的成了舞蹈演员、有的成了设计师、有的成了园艺师,还有2名学生毕业后回到特校当了老师。

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共有学生300余人,如何让这些孩子们未来有更好的发展,是刘玲琍最操心的问题。她在多方走访自主创业的残疾青年人时发现,仍存在创业扶持机制不可持续运行、服务领域局限、职业康复体系滞后,以及残疾人就业培训信息不对称、单向传递、无法有效联通等问题。

作为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她希望为残障人士发声,提出了“优化残疾青年创业扶持政策”“推进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发展”等建议。比如,通过实名制调查,科学合理地按照调查结果配置培训项目;由政府及残联牵头,与企业建立联动机制,采取订单式上岗配置,保证有效上岗;积极开发孵化项目,为残疾人创业搭建平台。

同时,刘玲琍呼吁社会各界加大宣传残疾人就业、创业成功典型,树立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的先进人物,利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和带动更多残疾人走上就业、创业道路。

“只要不放弃,残疾人也可以闯出一番天地。”刘玲琍充满期待地说道。

《榜样8》专题节目学习榜样人物事迹(篇14)

刘玲琍与特教的结缘,源于她内心的爱。1973年,刘玲琍出生于衡阳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小时候,她的邻居是一名聋哑人,对她特别好,但却不识字也不能讲话。刘玲琍心想,如果有学校能让他们从小认识字、学习说话的话,生活就能改善很多。那时,小小的刘玲琍就萌发了一个念头:长大了当一名教师,要帮助聋哑人学习文化知识,让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交流,一样工作和生活。后来,刘玲琍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从此与特教结缘。她心中的梦也更加清晰:她要用爱和真诚给特殊孩子点亮希望,成就他们精彩的人生。

18岁毕业那年,在妈妈眼里还是“小女儿”的她,已走上工作岗位,成为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一年级的班主任。从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她就把自己的一生与特殊教育事业连在了一起,与她的特殊学生融在了一起。

那个时候,班上有个叫晓慧的女学生,不仅聋哑而且伴有中度智障,生活不能自理。一天,晓慧上厕所后,她不仅不会擦拭,还用手去抓,把排泄物往嘴里塞。刘玲琍知道后,连忙赶过去,将晓慧抱起,让她伏在自己的腿上,帮她擦拭,接着又轻轻地仔细清洗晓慧的双手和口腔。等一切弄完后,她这才发现自己身上已经沾满了排泄物。

一个雷电交加的雨夜,班上有个叫云亮的男孩得了“急性肠炎”,疼得在床上打滚,刘玲琍得知消息立即赶到学生宿舍,以最快的速度把小云亮送到医院。接下来的几天,刘玲琍白天上班,中午晚上去医院给小云亮送饭,一有空就骑着自行车赶去给他补课。没过几天,小云亮康复了。在从医院返回学校的路上,他对刘玲琍竖起了大拇指,并打出一句手语“你和妈妈一样,我爱你”。刘玲琍喜极而泣,把小云亮抱进了自己的怀里……

说起学生刘寒湘,刘玲琍是满脸骄傲。刘寒湘8岁才来学校接受康复训练,由于很少发声,声带非常僵硬。刘玲琍每天对她进行强化训练,通过几年的努力,寒湘走出了无声世界,不仅学会说话,还能和健全人正常交流了。

后来,刘玲琍还鼓励她学习舞蹈,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了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2017年8月,在庆祝中国与巴拿马建交的大型文艺演出中,刘寒湘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登台演出,优美的舞蹈让全场观众为之震撼。演出结束后,刘寒湘给刘玲琍发来信息:“刘老师,今天我的演出非常成功,感谢您!因为您才有我的今天。”看到信息的那一刻,刘玲琍喜极而泣。

就这样,面对这群几岁就离开父母的“折翼”孩子,刘玲琍用挚诚的爱浇灌着他们的心田,学生们都亲切地叫她“刘妈妈”。

《榜样8》专题节目学习榜样人物事迹(篇15)

吴惠芳还没来得及歇口气就迎来了第二场“硬仗”:乡村社会的现代化治理。

作为“永联小镇”的配套,吴惠芳带领村民开发了一条商业街,建起了宾馆、菜市场、卫生院、幼儿园等,一个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小城镇呈现在人们面前。

第三场“硬仗”是村民文明素养提升工程。“这是最难的一仗。”吴惠芳说,农村现代化,乡村要振兴,最根本的是农民现代化。

吴惠芳牵头组织修建了图书馆、小戏楼、休闲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用文化“唤醒”文明。如今,永联村还建设了爱心互助街,成立了志愿者联合会,全村志愿者超过2000人。

吴惠芳说:“我们引导村民参与慈善互助活动,用爱心浇灌文明。慢慢地,永联人变得更文明了。”

现在的永联村,在全国行政村中经济总量排名第三,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展露出一幅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的“农村现代画”。

走路虎虎生风,说话铿锵有力,坐姿端庄挺立……尽管离开军营已经10多年了,但吴惠芳给人的第一印象依然是军人的养成。他说:“对我来说,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我作为一名党员的使命和担当。我要继续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在建设家乡的‘第二战场’上再立新功!”

    220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