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选举工作手册(3)
41.代表候选人的确定
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经上级党组织审查同意后,选举单位即可召开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或党员大会,酝酿确定代表侯选人并进行选举。
召开党代表大会选举的,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经党代表大会主席团会议讨论通过,并以代表候选人建议名单形式,提交代表大会各代表团(组)进行酝酿讨论。大会主席团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确定代表候选人名单或代表候选人预选名单。
召开党代表会议或党员大会选举的,由党的委员会将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以代表候选人建议名单形式,提交代表会议各团(组)或党员大会酝酿讨论。党的委员会根据多数代表或党员的意见,确定代表候选人名单或代表候选人预选名单。
42.代表的选举和差额比例
代表候选人名单或代表候选人预选名单确定之后,即可选举产生代表。有关选举的组织实施问题,可参看第十部分,即党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党的委员会和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的组织实施。
按党章规定,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直接采用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差额选举的办法进行正式选举;二是先采用差额选举办法进行预选,产生候选人名单,然后进行正式选举。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选举,其差额比例不应少于百分之二十。
43.选举结果的报批
选举单位按照规定的要求选举产生出席上级党代表大会代表后,应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呈报选举结果。报告内容一般包括选举产生党代表大会代表的会议形式(党代表会议或党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选举方式,代表名额,代表构成比例等,还应际代表名册、代表登记表等。上级党组织收到报告后,经对选举单位的选举方式和代表资格的初步审查,基本符合要求后即应作出同意的批复。批复一般可以经党委同意后以党委组织部名义行文。
附例:
关于选举产生XXX(指选举单位)出席中国共产党XXX第XX次代表大会代表的情况报告
中共XX委:
XXX出席中国共产党XXX第XX次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预备名单经X委批复后,我们于X月X日召开了中国共产党XXX代表会议(或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XXX(指选举单位)出席中国共产党XXX第XX次代表大会代表。现将选举情况报告如下:
中国共产党XXX代表会议的代有名额分配和产生办法,是根据党章和X委关于中国共产党XXX第XX次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确定的。出席代表会议的代表共XXX名。其中,各条战线的党员代表XXX名。
在代表会议上,传达学习了《中共XXX委关于中国共产党XXX第XX次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酝酿讨论的基础上,采用先差额预选,再等额选举的办法,选举产生了XXX出席中国共产党XXX第XX次代表大会代表XX名。
在XX名当选代表中,有各级领导干部XX名,占XX%;各类专业技术人员XX名,占XXX%;劳动模范X名,占XX%。女同志XX名,占XXX%。少数民族XX名,占XX%。XX岁以下的中青年XX名,占XX%。当选代表名册和代表登记表附后。
特此报告。
中共XXX委
XXXX年X月X日
中共XXX委:
你们XXXX年X月X日报来的《关于选举产生XXX(指选举单位)出席中国共产党XXX第XX次代表大会代表的情况报告》和《XXX出席中国共产党XXX第XX次代表大会代表名册》收悉。
经X委批准,同意你X选出的XXX等XX名同志为出席中国共产党XXX第XX次代表大会代表。名单如下:(略)
请通知本人。关于党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中共XX委组织部
XXXX年X月X日
44.特邀代表设置原则及条件
省以下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基层代表大会一律不设特邀代表。
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代表大会确需设特邀代表的,由党委员会提出特邀代表建议名单,提请代表大会预备会议或主席团全体会议表决通过。
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代表大会的特邀代表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937年7月6日以前入党,“文化大革命”前担任过省级以上领导职务,有贡献、有威望的同志。
45.列席人员确定原则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基层代表大会可以设列席人员。党的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提出列席人员建议名单,提请代表大会预备会议或主席团全体会议讨论决定。
确定党代表大会列席人员的范围一般是:
(1)不是代表的党的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2)不是代表的同级党员行政领导干部,不是代表的地方同级人大会和政协的党员主要负责人;
(3)不是代表的直属单位和下一级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等。
46.代表资格审查
党代表大会正式召开之前,对出席代表大会代表进行代表资格审查,是党内选举历来就有的规矩;也是确保党代表大会代表应是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并是按规定程序选举产生的必然要求。
进行代表资格审查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审查选举单位酝酿提名和选举产生代表的程序、方法是否符合规定。发现代表的产生不符合规定程序的,应责成原选举单位重新选举。
二是审查代表是否符合条件。如发现有代表不具备条件的,应责成原选举单位撤换。进行这方面审查时,要注意听取纪律检查机关、信访部门的意见。
三是代表资格审查工作必须严格按规定办事。会前审查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必须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代表资格审查报告必须经党代表大会预备会议或大会主席团会议讨论通过。
47.代表资格审查机构的设置
代表资格审查机构的设置,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与党的基层代表大会不同。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成立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负责代表资格审查工作。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人数根据工作需要确定,一般为十人左右。成员必须由党代表大会代表中有比较丰富的党的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设主任一名,一般由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副主任一至二名,一般由党委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担任。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人选,由党的委员会提出建议名单,提交代表大会预备会议通过。
党的基层代表大会,由党的委员会决定成立代表资格审查小组,负责代表资格审查工作。代表资格审查小组,一般由党的委员会的书记或副书记,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委级织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其他熟悉党的工作的同志组成。
48.代表资格审查的程序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程序一般是:
(1)对代表产生程序和代表资格进行初步审查。这项工作由党的委员会负责,具体工作可由代表选举小组或党委组织部承担。党的委员会要提出审查情况报告。
(2)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听取党的委员会的审查情况报告,对代表资格进行审查,提出代表资格审查报告。
(3)代表大会预备会议或大会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提出的代表资格审查报告。
党史的基层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程序一般是:
(1)对代表资格进行初步审查,这项工作一般由代表选举小组或党委组织部负责。
(2)代表资格审查小组对代表资格进行审查,提出代表资格审查报告并提请党的委员会讨论通过。
(3)代表大会预备会议通过代表资格审查小组提出的代表资格审查报告。
49.代表资格审查报告
代表资格审查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选举单位的划分及选举代表所采取的会议形式,代表选举工作的开始和完成时间;
(2)各选举单位在提名、酝酿、确定代表候选人及进行选举的过程中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民主的情况;
(3)召开党代表大会的党组织所属正式党员人数、本次代表大会当选代表人数及代表构成情况;
(4)对代表资格审查的情况,包括对群众来信、来访反映问题的核实及处理情况;
(5)提出对代表资格认定的意见。
附例:
中国共产党XXX第XX次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代表资格的审查报告(草案)
中国共产党XXX第XX次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听取了XX委关于代表资格初步审查情况的汇报,对出席中国共产党XXX第X次代表大会的代表进行了资格审查。现将代表资格的审查结果向大会报告如下:
根据XXXX年X月X日中共XXX第XX届委员会第X次全体会议《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XXX第X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XXXX年XX月X日XX委《关于中国共产党XXX第X次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全X按X、X,X直机关工委,武警部队和解放军划分了XX个选举单位。由这些选举单位召开党代表会议或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出席中国共产党XXX第X次代表大会代表。代表选举工作于XXXX年X月X日前全部完成。
XXXX年底,全X共有党员XX万多人,其中预备党员XX多人。X委X届X次全委会确定XXX党的第X次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为XXX名,分配到各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代表XXX名。
中国共产党XXX第X次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各选举单位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实施。代表候选人的酝酿提名,坚持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充分酝酿,反复协商,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候选人预备人选有的由基层党支部提名,逐级遴选产生,有的由选举单位下一级党组织提出初步人选名单,再广泛片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意见。代表的选举产生,都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央有关规定办理,都是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实行差额选举。当选代表得到的赞成票,都超过了应到会(基层为实到会)代表或党员的半数。
这次选出的XXX名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中,各级领导干部XX名,占XX%;工业、农业、政法、财贸、科技、文教、卫生、体育等第一线的党员XX名,占XX%;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优秀专家XX名,占XX%;解放军和武警部队XX名,占X%。妇女XX名,占XX%;少数民族XX名,占XX%;大专以上文化程序的XXX名,占XX%。代表中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建国以后各个时期入党的党员。50岁以下(含50岁)的代表XXX名,占XX%。这次选出的代表,绝大多数是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能联系群众,有威信、有贡献、有议事能力的党员。
在代表选举生产后,收到反映个别代表人选的来信,已由有关单位作了调查核实,不影响代表资格。
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认为,全XXX个选举单位选出的XXX名代表,均符合党章和XXX委关于XXX党的第X次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通知的有关规定,符合代表条件,代表资格有效。
以上报告,提请大会审议。
四、党的委员会委员、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的产生
50.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名额及确定原则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名额,《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没有作具体规定,主要是考虑到名额的规定需要根据形势、任务等具体情况来决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而条例则注重规范性和稳定性。在具体工作中,确定党的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的名额,可依照1985年中央组织部《关于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若干具体问题的暂行规定》、2001年《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做好今明两年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换届工作的通知》和各省、区、的有关规定办理。
确定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名额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必须经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确定,报上一级党的委员会批准;二是必须根据工作需要,从实际出发,不搞荣誉性、照顾性安排;三是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候补委员人数,一般不少于委员、候补委员总数的百分之十五。
51.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委员名额及其确定原则
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委员名额,《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没有作具体规定。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可参照下列范围掌握:
党员较少的党支部(如党员不足七名的),可不设支部委员会,只设书记一名,必要时增设副书记一名。党员超过七名、不足五十名的党支部委员会,委员名额一般为三至五名,最多不超过七名。党员在五十名以上不足一百名的党总支部委员会,委员名额一般为五至七名,最多不超过九名。党员在一百名以上的党的基层委员会,委员名额一般为五至九名,最多不超过十一名。经上级党组织批准设立常务委员会的党的基层委员会,委员名额一般为十五至二十一名。
确定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委员名额应遵循的原则,可参照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名额确定原则。
52.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提名原则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的提名,必须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和结构合理的要求。按照上述原则搞好提名工作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公开条件,使参加民主推荐的人员了解提名原则、基本要求。二是按照党的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名额和规定的差额比例进
行全额推荐。参加民主推荐的人员一般应有:同级党的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同级人大会、政府、政协的党组成员;同级纪委领导成员;同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政府工作部门、人民团体的党组成员,党委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下一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成员等。四是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提出候选人初步人选,并对其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察。
53.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委员候选人提名原则
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的提名,必须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和结构合理的要求。
按照上述原则提名候选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提名前要对广大党员进行宣传教育,使大家懂得提名的原则、程序和基本要求。二是坚持群众路线,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组织所属党组织或广大党员推荐人选。三是在民主推一荐的基础上提出候选人初步人选,并对其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察。
54.党的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差额比例
按照规定,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的差额比例不少于百分之十。党的基层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差额比例不少于百分之二十。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的差额比例不少于百分之二十。
执行上述规定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上述两种差额比例不能互相替代。二是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低于规定的差额比例。三是地方党委委员、候补委员分别选举时,确定差额比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委员、候补委员候选人的差额比例分别不少于百分之十,落选的委员候选人可以作候补委员候选人。另一种是委员候选人的差额比例不少于百分之十,候补委员候选人可等额提名或略少于应选人名额,落选的委员候选人作候补委员候选人,其差额比例不少于百分之十。两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可任选一种。
55.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产生的程序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产生的程序:(1)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确定下届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组成的原则;(2)常务委员会负责组织同级党政机关、群众组织和下一级党政机关中的党员领导于部酝酿推荐,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候选人初步人选;(3)党委组织部对初步人选进行考察;(4)常务委员会根据考察情况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报上级党的委员会审批;(5)大会主席团审议候选人预备人选,提请各代表团充分酝酿,根据多数选举人的意见确定候选人,由大会进行选举。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切实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二是充分发扬民主,严格履行程序。两委委员产生的每一环节、步骤都必须符合《条例》的规定。要把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贯穿于始终,注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重大问题坚持集体讨论,并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三是要坚持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
56.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委员产生程序
上一篇:党组织换届选举应急预案
下一篇:党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