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法律网>法律视野>法律常识>

关于财产继承的相关法律规定

李婉分享

  在生活中,涉及到财产继承的时间非常常见,因此,法律也对财产继承有一定的规定。那么,在法律上,财产继承具有什么特征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们。

  财产继承的特征

  (1)财产继承的发生原因具有特定性。财产继承是因公民死亡而发生的法律现象,这是财产继承发生的法定原因。

  (2)财产继承的主体范围具有限定性。公民死亡后,能够继承其遗产的继承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国家、集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都不能作为继承人,只可以作为受遗赠人。此外,能够作为继承主体的自然人,也有一定的限制,即只能是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死者的近亲属,除此之外的人只能成为受遗赠人。

  (3)财产继承的客体范围具有限定性。继承是处理死者财产的法律制度。作为继承的客体只能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他人的财产、国家、或集体的财产都不能作为继承的客体。公民虽然死亡,若未遗留任何财产,也不会发生继承。因此,继承是以私有财产的存在为前提的。

  (4)财产继承的法律后果具有权利变更性。财产继承是继承人承受被继承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被继承人死亡时,就已经不再是民事权利义务的主体,其财产权的主体必定要发生变更,要么转移给继承人,要么转移给受遗赠人。因此,公民死亡时发生的财产转移不都属于财产继承。

  财产继承的顺序规定

  (一)一般情况

  我国《继承法》第10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能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继承法》第12条还规定: “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在遗产继承中,被继承人立有遗嘱将其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或者在遗嘱中明确将其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的,应遵照该遗嘱执行。

  (二)特殊情况

  根据《继承法》第27条之规定,立有遗嘱的遗产继承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遗产中的有关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1、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的;

  2、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

  3、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的;

  4、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

  5、遗嘱未处分的遗产。

  此外,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无清偿义务,当然自愿清偿的除外。

  财产继承公证需要的材料

  (一)当事人的身份证件;

  (二)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

  (三)全部法定继承人的基本情况及与被继承人的亲属关系证明;

  (四)其他继承人已经死亡的,应当提交其死亡证明和其全部法定继承人的亲属关系证明;

  (五)继承记名财产的,应当提交财产权属(权利)凭证原件;

  (六)被继承人生前有遗嘱或者遗赠扶养协议的,应当提交其全部遗嘱或者遗赠扶养协议原件;

  (七)被继承人生前与配偶有夫妻财产约定的,应当提交书面约定协议;

  (八)继承人中有放弃继承的,应当提交其作出放弃继承表示的声明书;

  (九)委托他人代理申办公证的,应当提交经公证的委托书;

  (十)监护人代理申办公证的,应当提交监护资格证明。


关于财产继承的相关法律规定相关文章:

1.财产继承协议书范本

2.财产继承约定协议书

3.财产继承协议书

4.什么样的财产才能作为遗产被继承

5.财产继承分割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