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法律网>法律视野>法律常识>

电信诈骗都有哪些法律规定

李婉分享

  如今,在互联网、电视上都可以看到有关电信诈骗的新闻,那么,在法律上,对电信诈骗 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们。

  电信诈骗罪量刑标准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现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诈骗罪量刑标准做出了如下规定: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

  2、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3、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

  达到以上数额,又具有以下情节的,酌情从严惩处:

  1、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2、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3、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4、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5、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电信诈骗的种类

  1、利用网络电话冒充金融、社保、邮局、有线电视、电信部门及公、检、法机关诈骗。

  嫌疑人冒充金融、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拨打事主家中电话,以涉嫌贩毒、洗钱等,要求事主及时进行账户保护、清查,要求事主将存款转到其事先准备好的银行卡账号上,并让事主到ATM机上按其指令进行操作或直接转账,实施诈骗。

  2、冒充消防、武警诈骗

  直接给受害人打电话,以购买帐篷、床等物品为名诈骗定金。

  3、冒充QQ好友、微信好友诈骗

  通常盗取QQ号码、伪装成微信好友后与其好友聊天,以骗取其信任,最后以急需用钱、给客户转账为名诈骗钱款。

  4、虚构消费退税以“购车/退房税”等诱导事主到ATM进行转账操作进行诈骗。

  5、冒充熟人诈骗

  通过打电话或发送短信以“你猜我是谁”等语言骗取事主信任、谎称出差办事、嫖娼或赌博被抓、家人住院等理由进行诈骗。

  6、冒充95588或10086等客服短信,利用钓鱼网站以网银升级或兑换积分进行诈骗。

  7、发送含木马链接的短息,以各种理由诱使受害人点击盗取银行卡号、密码进行诈骗。

  8、假冒汇款或催还借款名义进行诈骗

  嫌疑人以发送诸如“你好!请把钱汇到XX银行(或其他银行);账号:XXXXXXX,谢谢!”之类的短信进行诈骗。

  9、虚假中奖信息诈骗

  利用短信、电话、刮刮卡、信件等媒介为平台发送虚假中奖信息,继而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邮资、税费为由,骗取钱财。

  电信诈骗罪判刑规定

  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电信诈骗都有哪些法律规定相关文章:

1.电信诈骗如何防范措施

2.电信诈骗罪立法问题研究

3.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解读(2)

4.电信诈骗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