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脑力开发>思维方式>理性思维>

培养理性思维的书籍推荐

若滢2分享

  中国古代重视文史类文化,西方近代重视理工科文化,相比较而言,中国人的感性思维强,西方人的理性思维强,这也是造成了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根本原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培养理性思维的书籍推荐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培养理性思维的书籍推荐

  《随机致富的傻瓜》

  (Fooled by Randomness: The Hidden Role of Chance)

  我们往往会忽视运气和偶然对生活产生的影响,当幸运女神光顾时,很多人都会用“能力”和“毅力”来解释自己的成功。

  在这本书中,纳西姆·尼古拉斯·塔里布(Nassim Nicholas Taleb)列举了很多实例,揭开所谓的“必然结果”的真相,让我们明白:真正主导人生的其实主要是偶然因素。读过这本书,可以启迪你的世界观,明白人生为何不能一帆风顺,也做不到绝对平等。

  《百万大决定》

  (The Wisdom of Crowds)

  群体思维固然危险,但在恰当的环境下,群体也可以作出令人惊讶的明智决定,最终的结果甚至比群体中的专家和最聪明的个人更胜一筹。如果群体充满了独立思想者,而且他们都愿意集百家所长,便可实现最高等级的群体智慧。

  在这本书中,詹姆斯·索诺维尔基(James Surowiecki)通过流行文化、心理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各种实例阐述了这一观点,让我们明白这种模式究竟如何影响自己在参与选举、制定决策、开展业务时的所思所想。
  
《粘住:为什么我们记住了这些,忘掉了那些》

  (Made to Stick: Why Some Ideas Survive and Others Die)

  能够产生深远影响的成功故事、广告和思想都拥有相同的特点:它们的内容简单、出人意料、实实在在、真实可信、动之以情——而且,它们都讲述了一个主题鲜明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齐普·西斯(Chip Heath)和丹·西斯(Dan Heath)探讨了为什么我们记住了这些,却忘掉了那些,以及如何才能让别人牢记你的创作。

  《全新思维:为什么右脑思考者将统治未来》

  (A Whole New Mind: Why Right Brainers Will Rule the Future)

  右脑的天赋一直以来都被低估,甚至忽略,但随着我们从信息时代进入概念时代,右脑思考者将逐步成为未来的主宰。

  人们逐渐意识到,尽管分析能力较强的左脑思维仍然非常重要,但仅凭这种思维已经不足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高超的创造力和感同身受的能力才是帮助我们在职业上取得成功地关键,还能增强我们的个人魅力。

  在这本书中,畅销书作家丹尼尔·品克(Daniel Pink)将带着你探究大脑左右半球的能力,了解更擅长设计、情感和幽默的右脑越来越受重视的原因。

  《怪诞思维使然:如何创办有创造力的公司》

  (Weird Ideas That Work: How to Build a Creative Company)

  例行公事的工作和充满创意的工作对一家公司的成功都很重要。但如果能真正意识到二者之间的差异,明白二者分别在哪些情况下最有用,就将大有裨益。

  斯坦福大学教授罗伯特·夏顿(Robert I. Shutton)深入分析了创新、尝试、失败和创作自由的本质。它彻底打破了你对创造力的认识,提供了多种方式,帮助你通过预期设定、招聘选择和应对成功与失败的战略来为工作赋予更多创新。

  《驱动力:有关激励的惊人真相》

  (Drive: The Surprising Truth About What Motivates Us)

  先花点时间来谈谈外在动机吧。外在动机主要指的是自体之外的奖惩措施,这在短期内非常有用。但从长期来看,真正推动我们寻求成功的却是内在动机所蕴含的激情和奉献精神。

  这是本书单上第二本丹尼尔·品克的著作。该书介绍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以及二者所持产生的影响,还帮助我们了解如何用内在动机来提升效率、激励他人。

 《静水流深:喧嚣世界里内向者的力量》

  (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

  内向者和外向者都有各自的独特品质,对于其所在环境中的人都有着巨大的意义,但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却需要设计不同的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

  本书的作者苏珊·凯恩(Susan Cain)解释了内向者与外向者之间的差异,以及过去150年的“外向型标准”如何让外向者在工作中如鱼得水。他还阐述了如何能将这两种人才结合起来实现巨大的成功。

  阅读本书可以帮你了解自己内向的一面,并学会尊重他人身上的内向特质。

  《助推: 事关健康、财富和幸福的最佳选择》

  (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

  看看酸洗牛仔裤、原子弹、麦莉·塞勒斯(Miley Cyrus)就不难明白,人类总是难免做出错误的决定。

  我们不可能总是制定最佳决策。原因何在?我们有时的信息过少,有时信息过多。有时凭直觉,有时很理性。有时经不住诱惑,有时被外力操纵。

  该书作者理查德·泰勒(Richard H. Thaler)是顶尖的行为经济学家兼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顾问,他向我们展示了“助推”或者环境的轻微改变,如何能让我们少做一些糟糕的决策,帮助我们达成目标。

  四、改变你自我认知的书籍:

  《心态:如何全面发挥你的潜力》

  (Mindset: How You Can Fulfill Your Potential)

  从儿时起,我们就开始形成自己的心态,有人一成不变,有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调整心态。但令人惊讶的是,心态却可以决定我们的感受、我们的信念以及我们的冒险精神。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Carol Dweck)告诉我们如何认清自己的心态,并为自己构建一个成长的心态来全面实现自身的潜力。阅读本书可以帮你了解自己究竟是谁,以及你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潜力。

  《正义之心:为什么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

  (The Righteous Mind: Why Good People Are Divided by Politics and Religion)

  道德判断究竟从何而来?如果你的回答是“严谨的逻辑”,答案肯定不对。道德判断其实源自我们的直觉。直觉就像律师一样,以我们的声誉和利益为基础来为我们的道德判断作出辩解。

  本书揭示出真正推动道德判断的并非理性,而是情感与直觉。同时也让我们明白,理解自己的利益赖以依存的道德基础,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更好的决策。

  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不同

  中国古代重视文史类文化,西方近代重视理工科文化,相比较而言,中国人的感性思维强,西方人的理性思维强,这也是造成了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根本原因。

  一.中国人的思维极缺逻辑性和求证性,缺乏思维工具的运用,学者指出:中国人的主流思维仍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特点是模糊性;概念是模糊的,思维是模糊的,对事物的认识也是模糊的。

  以上几种所谓‘模糊’最突出的是概念的模糊。概念模糊就很难清晰地认识未知世界,概念模糊是我们中国人致命的思维弱点。若一个人概念模糊,你就不可能和他讨论清楚任何问题。所以,概念模糊也为转移话题和诡辩术留下了空隙,轻视概念是不可能对范畴产生兴趣,也不可能上升为抽象逻辑思维。因而我们国人思维重视直观和经验,满足于通过直觉得到一个整体的粗浅的印象,而不作周密详细的分析。所以中国传统思维特别依赖于感觉,重视具象的知觉.这样的思维很难对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也就缺少积极性去探索未知领域,这样,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就是这样模模糊糊地走过来的,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不能用正确的方法思考问题。

  ​

  二.缺乏对思维科学的研究使中国人进步缓慢虽然中国历史上出了不少的哲人,思想家,但似乎没有一个进入思维领域本身的研究,如何正确地思维,一直不是中国文人视野中的对象。思维的科学在中国文化历史上也几乎是一个空白,而西方从2000年前就开始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这种经久不息的研究,把思维工具打造得越来越犀利,逐步成为西方主流的思维模式.而中国正好相反,我们先秦时期由于中国古代一直未对思维科学进行过研究,对思维的工具性缺乏自觉的认识,先秦时期我国的逻辑思维的火花,就一瞬即灭。古希腊的思想家一代比一代强,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是柏拉图;柏拉图的老师是苏格拉底,这些学生和老师,一代超越一代。

  ​

  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是‘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因而这些大思想家的学生们对老师们的学问,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更有发展,把思想领域的研究成果从一个台阶到另一个台阶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这也是希腊学术的传统。因为学生们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然看得更远.而中国的传承正好相反:孔子的七十二个最好的学生中没有一个超过老师的,没有一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而是趴在前人的胯下看世界,自然也就是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西方是在怀疑和批判中进步,而中国是在诠释遵从中徘徊和衰落,还有人指出:“与欧洲人相比,中国人的感性思维能力很发达,而理性思维的能力却相当欠缺,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历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位思想家。

  ​

  有人也许指出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都是思想家,但按照欧洲人的标准,思想家是指具有最高理性思维水平的人,而诸子百家的学说,基本上都是关于伦理道德等感性思维方面的学说,与慎密严谨的西方哲学相比,显得十分粗糙而肤浅.比如作为中华思想代表的儒学,其核心思的“仁”,“礼”等,都是教导人们怎样立世为人的学说,而不是教导人们怎样进行理性思考的学说。对于中国最大级的哲学家孔子的学说,黑格尔是这样评价的:‘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

  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西塞罗留下给我们的‘政治义务论’,便是一本道德教训的书,比孔子所有的书内容丰富,而且更好.’中国人每每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都是属于经验上的发明或发现,而不是来自理性的推理与思辨。

  中国有几位华裔在美国获得过诺贝尔奖,但他们的功绩也都是属于发明或发现,而不是象达尔文,爱因斯坦那样提出新理论,新学说,面对西方众多的思想家,尽管西方的理性科学早在明代就已传到中国,但中国人对这些理性的东西完全没有兴趣,极少数中国人翻译出来的介绍西方科学的著作被人们扔进了垃圾桶。中国人对科学的态度就象小学生,不被先生打一顿手心,就不可能主动地去学习理性的科学,直到靠理性科学武装起来的西方人,用超过中国人想象的洋枪洋炮打到中国来挨了痛打之后,才想到要向西方学习理性的科学。

    14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