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中日茶文化之比较

曾扬分享

  中日两国的茶文化有共性也有差异,中国的茶最初作为药材使用,后来被作为饮料,中国的茶文化博大而精深。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中日茶文化之比较,希望对您有用。

  中日茶文化之比较

  中国的“茶道”

  “茶道”作为一种精神修养很快在中国兴起,中国人至少在唐朝或是更早时期,喝茶就作为一种精神修养的“道”而存在。唐朝的《封氏见闻录》中就有“茶道”这个词的记载,这是“茶道”出现在文献资料中的最早记载。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各异,茶的种类比较多。中国对于“茶”的分类是根据茶的形状、目的不同而分。一般出口的茶不同,有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等,也有压缩茶和即融茶。拥有丰富的茶类资源,中国“茶”的品质得到重要认可。另外,中国人根据茶叶种类的不同,茶具和泡茶的方法也不同。中国的茶艺非常重视要泡好茶用什么样的好方法。现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色”、“香”、“味”、“形”一整套评价标准。在中国,最开始的茶道是以推行道家五行和谐和儒家中庸之道为本的。中国的茶具都是细致打造的瓷器。例如饮茶用的茶壶通常都是紫砂壶,而且对茶具的造型、花纹、材料、颜色、美感方面都有严格标准。

  日本的“茶道”

  日本沏茶时最重视的是沏茶的“间”,并且十分重视其中的精神体现。泡茶的方法不像中国那么多。日本有绿茶出产,还有雨露茶、煎茶、绿墨茶、粗茶等种类。日本的茶道深受中国茶道影响,非常重视其过程。现代研究表明,古代日本并没有种植茶叶,没有饮茶习惯,饮茶习惯大概形成于8世纪,从中国传到日本。日本茶道的目的,不重茶优劣的鉴别,味道浓淡的体会,而是通过复杂的仪式,实现对静寂境界的一种追求,达到和谐、陶冶情操的目的。日本的茶道强调“茶和禅的一体”,吸收了中国茶道的一部分,而且更加强调人们的和平共存,促进人们互敬互重,互相友爱,也推动人们形成清廉高洁的素质。日本的茶道重视自身内心的反省,提高自身修养的本来的禅道精神。

  中日茶道特征比较

  在中国最先提出了“茶道”这一概念,但是没有具体形式,中国的“茶道”重视精神,轻形式。在茶道的内容和形式上,中日茶文化主要相异在“道”上,“实用”到“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到“实用”,叶子一样的“茶”和粉末状的“茶”,一个重视“品”和一个重视过程,这些都是中日茶文化差别所在。中国的“茶道”是儒、佛、道教精华的融合吸收,强调“中庸”,“茶禅合一”,“天人合一”,形成自己独有的精神。中国的“茶道”崇尚自然,而不是像日本茶道那样重视形式。因此,在中国日本的“茶道”称作“茶艺”更合适。

  中日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一、中国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茶与咖啡、可可并列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也是受世人欢迎的健康饮料。茶自古就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的饮料之一。作为茶的发祥地,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茶的故乡”。中国的茶文化与诗、禅等等文化现象相结合,自古就有“品茗赋诗”的高雅之趣。中国的茶文化外延丰富、博大精深,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茶在产生之初作为一种药材被人们所使用,从唐代开始茶才被人们作为饮料,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将茶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的国家。在中国早期的文献都有相关的记载,如唐朝的《封氏闻见记》这篇中就有相关于茶文化的记载,文中这样写道“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篇文章对于茶文化的记载也是人们相关茶的最早的文献记载。“茶宴”是一种非常流行的社交活动,受到各界尤其是上流社会中文人学子的欢迎。从这一时期中国的茶文化开始发展和发扬。

  我国最早从先秦时代开始发现和利用茶,茶在当时被人们当作一种药材来使用。在秦代以后人们开始栽培茶树,从这时开始了人工种植茶树的阶段了。但是这并没有非常广泛,只是一个开始。因为茶树的栽培当时仅在巴蜀地区发展,全国范围来看茶树的种植并不十分广泛。从这一时期以后,中国的茶树分布范围开始更加广泛,从巴蜀地区向东转移,规模开始变大。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茶叶开始进入商品化阶段,喝茶品茶的风俗开始在南方地区盛行,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中国的文人墨客对于茶的情节也越来越强,饮茶的风俗在社会上层阶级,高层人士中更加受到欢迎。中国悠久而深远的茶文化也是从这时开始孕育发展起来了。

  我们都知道,唐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繁荣,政治社会稳定,在历史上取得了空前的成绩。也是因为如此,中国在唐朝时期被世界所认可,是世界上国力很强的国家。由于当时社会开放,中国人也走向了世界,所以到至今为止很多国家还将中国人成为唐人,很多外国人喜欢中国的唐装,国外有很多中国聚居的地方也被称为“唐人街”。有人就是在唐朝时期由于社会发展,经济文化的繁荣,各行各业也都向前快速发展。茶行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农业与手工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茶叶的生产与贸易的发展。随着唐朝的发展,中国茶文化也在这一时期进入的发展最快最繁荣的阶段。唐朝时期的茶文化也就成为茶文化史上的一个意义重大的里程碑。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值得人们研究和品味。这种茶文化自从其起源时期开始就带着我们中国东方文化的特点,具有含蓄,诗性的特点。另外,关于茶文化的学术贡献来说,中国堪称茶文化的发源地也绝不夸张,茶文化的发源地实至名归。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就诞生于中国,中国唐朝人陆羽撰写了这本《茶经》。这第一部茶叶专著,是茶文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陆羽在书中介绍了很多关于茶叶知识,种茶、采茶、泡茶等等。而陆羽而创造的茶学、茶艺以及茶道思想对我国茶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茶文化和茶叶知识的基础。对于茶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关于茶叶的技艺和思想影响深远,至今都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与此同时,他的茶道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的茶文化,还远渡重洋传播到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受到了世界各国茶学界的推崇,进而影响了世界茶文化的发展。例如,美国人在其编著的《茶叶全书》中这样称赞陆羽的在茶学中的地位“无人能否认陆羽之崇高地位”。也是因为如此,陆羽也被后人尊称为“茶圣”,也有人称陆羽为“茶仙”或“茶神”等等。总之,后人对于陆羽的尊敬程度非常高,视其为茶文化的始祖。而其著作《茶经》的诞生也标志着我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茶文化的基本框架由此而建立起来。

  也是在这一时期,中国与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的非常频繁,日本派大量的留学生和僧人来到中国学习,他们也把中国的茶叶带回了日本,将饮茶的风俗习惯也带回了日本,茶文化开始传播,日本茶文化开始逐渐形成。自从留学生将茶带回日本以后,日本的贵族和高僧等人群饮茶和喜茶的风俗逐渐形成,这也就是日本茶文化的孕育时期。

  宋元时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史书上记载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在这一时期,“斗茶”之风盛行,“茶会”、“茶宴”等饮茶形式已经非常普遍,市民茶文化开始兴起。

  明代在我国历史中也是重要的时期,这时我国的发展速度快,发展成就高。由于社会的发展为制茶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促进了制茶工艺的快速发展。由于明代废弃了制茶工艺的一些弊端和旧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制茶工艺的发展,也为茶文化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基础。

  众所周知,中国在清代时期进入闭关锁国的状态,经济发展变慢,这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与其时代相对应,制茶、烹茶等茶事又趋于繁琐,茶文化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但大量的茶馆茶庄的出现又使得饮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进入近现代以后,茶亦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用茶来接待客人也是很多地方的待客之道。中国茶的种类多种多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采茶、制茶的技艺也越来越高。至此,中国的茶文化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变化,有了悠久的历史,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而精深。并向世界传播受到广泛的欢迎,与咖啡和可可并列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而中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受到世人的认可,被誉为“茶的故乡”。

  二、日本茶道的产生与发展

  公元805年日本人最澄将茶籽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茶开始传入日本,日本人从奈良时代开始有了饮茶品茶的风俗习惯。根据相关的文献记载,在弘任六年日本天皇曾经在寺庙拜祭时用茶来供奉,可见茶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性。日本这一时期的茶文化是有日本磋峨天皇、永忠、最澄、空海为人引领的,他们的喜好成为了茶文化在日本广泛传播的原因。这一时期的茶文化被后人成为日本古代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学术界称这一时期的茶文化为“弘仁茶风”。从这以后的有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政治上的变革和历史上的其他的原因,中日两国的茶文化交流截然而止,中段了多年。

  在中国的南宋时代,日本一名叫荣西的僧人曾经来到中国的天台学习佛教文化,在这期间他写下了一本关于茶叶专著《吃茶养生记》,而这本书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部茶书,是日本茶文化中重要的文献。也是他将茶籽带回了日本,回国以后他开始在日本推广新的制茶工艺和饮茶的方法。这一时期饮茶的风气在上层社会开始普及,从此开始日本茶文化在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改革,形成新的流派,“抹茶道”开始形成。

  经过明治维新的社会经济文化大改革之后,日本开始进入现代文明时期,日本的茶道也随着进入稳定发展的新阶段。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日两国的重新建交使两国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加深,各方面的交流和发展变快。而茶文化也随之进入频繁交流和发展的新阶段,开始了新时代的茶文化繁荣。还有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从这时开始日本的茶文化有了向中国的回传的现象。日本的茶道有许多流派,发展也是各自不同,有所差异。他们进入中国进行交流,带来了日本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碰撞。

  其中,日本茶道里千家家元千宗室多次带领日本茶道代表团来到中国访问,当他们进行第一百次访问时,江泽民接见了千宗室,在人民大会堂江泽民对千宗室的来访表示欢迎,对于中日茶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表示肯定和支持。

中日茶文化之比较相关文章:

1.中日茶文化对比研究

2.中日两国茶文化的异同点有哪些

3.中日茶文化的异同

4.浅谈中日茶文化的异同

5.中日茶文化对比论文

6.中日茶文化比较论文

    3306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