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中日茶文化的论文

曾扬分享

  中日两国的人民都善于饮茶、喜爱饮茶,两国的茶文化都相当的博大精深。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中日茶文化的论文,希望对您有用。

  中日茶文化的论文1

  试论中日茶文化之异同

  摘 要: 文章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茶具和茶建筑两个方面入手,对中日茶文化的异同点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中日两国茶文化的了解。

  关键词: 茶文化 茶具 茶建筑

  中国是茶的故乡,最早发现茶的用途,并在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作用下,形成了中国茶文化。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两国就在政治、经济、宗教、艺术、文化等各个方面有频繁往来与交流。茶文化也不例外,随禅学东渡日本,并不断与日本的民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属于自己的日本茶道文化。

  1.中日茶具之异同

  茶具的概念从广义来说是包括种茶、采茶、制茶、炒茶、存茶、储茶、泡茶、品茶等时候使用的各种工具,从狭义来说则主要指在泡茶、品茶时所使用的茶碗等器具。文中的茶具一词属于后者范畴。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一套茶具就无法进行茶事活动,更别说是品一杯好茶。可见茶具在饮茶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古时的文人雅士在饮茶之时,不仅看重茶具的实际运用价值,更注重追求茶具的视觉美感,因此每一件茶具都是经过工匠静心设计、制造出来的艺术品。中国古代的茶具由于制造原料的不同,可以分为金银茶具、瓷器茶具、紫砂茶具、漆器茶具、竹木茶具等。出身平民的明太祖朱元璋体谅茶农的辛苦,下令禁止生产宋朝时一直作为贡茶的“龙凤团茶”,而改为制造芽茶。因此,饮茶的方法也随之由泡茶法代替了点茶法,饮茶的器具也以紫砂茶壶、青花茶壶代替了之前点茶时所用的茶碗、茶盏等器具。到了清朝康熙年间,为后世所推崇的具有中国茶文化代表性的“盖碗”盛行于天下。当时出产的茶具制作精细,造型优雅别致,釉色清丽,并多用喜庆、吉祥的符号作为图案。

  然而,日本茶具同中国茶具相比有很大不同。当然,此时与其说日本茶具,不如说是日本茶道具更准确。这是因为日本古代的茶会就是唐物鉴定会的延伸,茶会中人们并不是以饮茶、品茶、论茶作为茶会的主题,而是以欣赏、鉴定唐物为中心。因此,茶会中所使用的大多数器具都与泡茶、饮茶无关。然而,随着日本茶道不断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和式茶具不断受到重视,并逐渐在日本茶会中为人们所推崇。和式茶具的种类很多,按照其功用不同可分为:炭斗、火箸、灰器等添炭用的茶道具;风炉、地炉、茶釜等烧水用的茶道具;挂轴、花瓶、香盒等布置壁龛用的茶道具;茶罐、茶碗、茶刷、茶勺等点茶用的茶道具。其中,不可不说的是点茶、饮茶时必不可少的器具――和式茶碗。

  首先,日本茶道中使用的和式茶碗较之平时使用的茶碗,碗底更大、容积更深,以便于茶刷能自如地在碗中来回搅动,从而使点茶活动更自如。其次,日本茶人热爱、尊重自然,并以此为宗旨,虚心体会每一种材料中蕴含的自然美感,并努力将其进一步发挥出来。在和式茶碗的设计上,日本茶人更追求古朴稚拙、自然脱俗、不匀称、幽暗的风格。由此可知,在日本茶道中所使用的和式茶碗常常以姿势不正、碗口歪斜、表面凸凹不平、花纹和陶釉不对称者为宜。再次,作为茶道中使用的和式茶碗除了要达到上述要求外,还必须具备生命力。换而言之,每一件和式茶碗都会有其独一无二的经历――它的名字是什么,是由谁将它创造出来的,曾被哪些知名的茶人青睐,并在哪些重大的茶会中出现过,等等。

  2.中日茶建筑之异同

  茶建筑主要是指人们举办茶会,通过饮茶、品茶放松身心的地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品茶的场所层出不穷且称呼各不相同,比如茶铺、茶肆、茶舍、茶坊、茶亭、茶居、茶楼、茶馆等。其中,尤以茶馆的影响最为深远。历史上茶馆的种类很多,比如:有以品茶为次听评书为主的书茶馆,有为茶人提供下棋场所的棋茶馆,有设在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的郊外的野茶馆,以饮茶为媒介将美食、社交、娱乐集于一体的大茶馆,等等。而且,茶馆的风格也因南北地区风土人情的不同而各异。因此,对于茶馆的建造和使用很难用一个固定的模式来表述。

  日本茶道建筑以茶室和茶庭为主。首先,“草庵茶室”在日本茶室建造中最具有代表性。它以天然的泥土、沙石、竹木、麦秸为材料修葺而成,茶室大小以四个半榻榻米为标准,并在屋顶上铺上厚厚的枯草,从而更多地体现了茶室自然、简素、脱俗、静寂的美感。同时,千利休还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了“待庵”茶室。这个象征日本茶道最高境界的茶室,不仅面积缩减成了两个榻榻米大小,而且入口处变成了只有半人高、必须躬身进出的小入口。其次,在日本茶道中将茶庭称为“露地”,意指茶人们在进入茶庭之后,就必须将世俗中的苦恼与私欲一并忘记,洗净心中的污垢,露出原本的佛心。因此,茶庭并不是人们嬉戏、游玩的庭院,而是一个供茶人们修行的地方。茶庭里为了保持树木、沙石的天然色调,一般只是种植常绿植物,对于色彩鲜艳、花朵大的花是不会栽种的。此外,茶庭还设有小茅棚、石制洗手钵、石灯笼、碎石路等,无论哪一处都是由主人精心布置而成的,因此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综上所述,茶文化是一门艺术。人们在饮茶过程中往往是以茶具、茶室及其周边的环境作为文化载体,将茶文化从物质生活范畴延伸到精神文化领域。

  参考文献:

  [1]腾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4.

  [2]王玲.中国茶文化学[M].九州出版社,2009.

  [3][日]冈仓天心.说茶[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4]陈斌藩.中国茶文化经典[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5]林治.中国茶道[M].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9.

  [6]靳飞.茶禅一味――日本的茶道文化[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中日茶文化的论文2

  浅析中日茶文化差异

  摘 要:中日两国的人民都善于饮茶、喜爱饮茶,两国的茶文化都相当的博大精深。日本的茶道和中国的茶文化有着一些相同的地方,也存在许多不同的地方。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国的茶文化和日本的茶道在起源发展上、精神上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中日;茶;差异

  一、起源和发展

  说起茶的起源,一定会追溯到中国。古人说:百姓七件事,茶米油盐酱醋茶。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曲茶。中国早在神农氏时期就有关于茶的记录,唐朝的唐羽在其《茶经》里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由此可见,中国的饮茶文化的发源极早。中国在公元200年左右就出现了野生的大茶树,现今也在中国的许多地方发现了直径长达一米的大茶树,树龄普遍在1700年以上,足以说明中国是茶树的发源地。在中国,茶最早的用途是入药,传说神农尝百草,遇十二毒,得茶解之。东汉华佗《食经》中说:苦荼久食,益意思。其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文艺饮茶之风的兴起,茶已经脱离普通的饮品。唐朝时期,中国茶文化飞速发展,形成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唐羽所作《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他将佛、道、儒三家思想融入茶中形成了中国的茶道精神。宋代时期,茶叶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仅因为文人的推动也因为整个时代背景的推动。茶文化在这个时期生机勃勃,但是茶艺逐渐走向了复杂繁琐精细,反而失去了茶艺本身的品质。而到了元朝,出于游牧民族豪放不羁的性格和汉族文人对山河破碎的感慨无心茶艺文化使得茶艺返璞归真。待到明清时期,茶的种类逐渐增多,泡茶的形式技艺精细,到了清朝,茶叶的出口成为一种正式的行业,各类关于茶的作品也增多。

  而在古代日本是没有原生的茶树的,自然而然也就没有饮茶的习惯。在日本,普遍认为茶叶是在9世纪初由遣唐使最澄和尚从中国带回日本,将种子种于近江坂本的日吉神社。后嵯峨天皇巡幸近江,偶得和尚奉茶,茶叶从这时才见于日本正史。但是,此时的茶在日本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留下太多的记录。后于中国宋代时期,遣唐使荣西禅师两次到访中国,回日本时再次将茶叶的种子带回国,并种植于筑前国背振山,1207年荣西禅师又将种子赠送给明惠上人,其将种子种植于尾高山寺内,至此饮茶才在僧人之间流传开来。1214年,大将军源实朝因为宿醉引起头痛,荣西禅师敬献了茶叶,摆脱了头痛,至此茶在士大夫和武士之间流行起来。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僧人村田珠光将思想融入茶中,才真正意义上形成了日本的茶道文化,其被称为日本茶道始祖。后又经过千利休等人的细化,日本茶道才逐渐规范起来。

  因此,在起源上来说,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茶文化的起源地,而日本的茶道文化比中国晚了很多年。

  二、精神上的不同

  中国的茶文化的发展是一个由下而上的过程,先是由普通的百姓喜饮茶而逐渐发展到统治阶层,是普通平民大众的日常喜好。在中国,饮茶是一种比较悠闲的放松方式,是使人内心平静下来的一种方式。中国饮茶之人多带着儒家的仁者气息,修养很高。喝茶是一种反省内求的方式。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精神之一:仁。而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茶是南方嘉木,在种茶、采茶、制茶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中国的道家思想也恰好强调清静无为、顺应天道。这也是中国茶文化的精神之一:无为。中国人以茶修德,以茶养性,茶的禅意和佛的禅意是一致的。茶以水而清明、冲泡再三清香醒神。茶道好静,在追求茶道的静之中也就是佛家的禅境。这也是中国茶文化的精神之一:清静。

  日本的茶道文化主要是由中国传入,因此其精神很大一部分受到中国佛、道、儒三家的影响。其中又以佛家思想为主要。日本茶道精神主要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和敬清寂、一期一会、独坐观念。日本茶道最重要的精神之一,主旨是无。和、敬、清、寂是从无里衍生出来的四象,这和中国的太极很像。而一期一会意思是说人的一生只能遇见一次唯一的一个人和一件事。千利休将其融入到日本茶道中,通过一系列的茶道活动,包括水、饭、谈、茶四大步,最后完成时使亭主和主客、从客静心清志,由茶道的一系列活动体现出一期一会、难得一面、世当珍惜的理念。独坐观念”一语出自幕末大老、茶道名人井伊直弼的著作《茶汤一会集》。从字面上的意思来说,“独坐”就是说独自静坐。“观念”的意思则是静静的思考、认真的思考。独自坐在茶室里静静的回味思考今天发生的事情,此生不可能再遇见。而此时饮茶人的心境是有禅意的,也就是之前说的主旨上的无。从什么也没有衍生到生生万物。此时而言重要的就并不是茶本身的味道,而是内心的平静余味。

  从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的精神上来说,两者的精神内涵都有佛家的思想。从喝茶处可见茶道中的禅意。但是中国茶文化是佛道儒三家的精髓结合,而日本则是更多的注重佛家的禅意。因此,两者在本质上还是有许许多多的区别的。

  三、结束语

  茶禅一味。喝茶是为了让人在身体上得到放松,在精神上静心、清净、明志、明理,让人在忙碌的生活学习工作之余能够保持住自己的本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管是日本茶道的一期一会还是中国茶文化的仁、静、无为,都是在追求精神上的平常心。

  参考文献:

  [1] 南国嘉木. 茶道人生[M].中国市场出版社.

  [2] 千宗室.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3] 冈仓天心.说茶[M].百花文艺出版社.

中日茶文化的论文相关文章:

1.论中日茶文化的相关论文

2.日本的茶文化论文欣赏

3.中日茶文化比较论文

4.中日茶文化差异的论文

5.中日茶文化差异论文

6.中日茶道比较论文

    3306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