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有关积极心理学论文范文

斯娃分享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主要研究人所具有的种种美德、积极品质、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积极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积极心理学论文范文一:积极心理学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摘要: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的积极力量和美德。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消极因素过多。应当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树立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的人格,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调查

  1.职业敏感度。职业敏感度能够体现关系到高职院校毕业生是否能适用人力资源市场的需要。职业敏感度也是考虑一个人职业素养的首要条件。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学习与培训,对其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是否存在联系这个问题上认识普遍不够。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中,大学一年级学生参与课余的职业学习比重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8%,大学二年级参与课余的职业学习比重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25%,大学三年级参与课余的职业学习比重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45%。大学一年级学生持有商务英语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证书的比重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3%,大学二年级持有商务英语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证书的比重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43%,大学三年级持有商务英语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的比重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72%。通过调查走访发现,不管大学一年级还是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对自己将来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均没有深刻的认识,普遍都是通过教学过程所学习的知识来对所学专业进行判断。

  2.招聘信息关注度。招聘信息关注度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以及学习的方向。通过调查发现,大学一年级学生通过浏览网站、阅读报纸等方式了解招聘信息的人数为0。大学二年级学生通过浏览网站、阅读报纸等方式了解招聘信息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12%。大学三年级通过浏览网站、阅读报纸等方式了解招聘信息的人数为89%。对了解招聘信息的学生进行了进一步的走访,发现了解招聘信息的高职院校学生中,其关注比重最大的是招聘单位,其次是薪酬,很少有对职位本身的信息关注。

  3.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一个人在职场上能否取得发展的必要因素,也是学生积极应对学习和工作的一种能力。通过调查发现,大一学生在学校进行实际操作教学过程中能自己动手单独完成实际操作任务的比重占同年级调查学生的23%,大学二年级学生在学校进行实际操作教学过程中能自己动手单独完成实际操作任务的比重占同年级调查学生的45%,大学三年级进行实际操作教学过程中能自己动手单独完成实际操作任务的比重占同年级调查学生的79%。

  4.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职业素养中最基本的要求。虽然高职院校学生未能参加工作,就算是从事暑假工工作或者兼职的情况,也不能真实体现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道德的情况。但是,通过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以及学校规章制度遵守程度,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大学一年级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34%,基本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55%,不愿遵守或者忽视学校规章制度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11%。大学二年级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18%,基本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62%,不愿遵守或者忽视学校规章制度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20%。大学三年级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8%,基本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54%,不愿遵守或者忽视学校规章制度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38%。

  5.理论知识转化能力。理论知识转化实践的能力是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否适应工作所必备的条件。通过调查发现,有占调查人数63%的学生认为自己能认真听课,有占调查人数总数32%的学生认为自己有选择性的听课,还有5%的学生没有认真听课。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24%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知识课程难度高,自己无法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职业敏感度普遍低是高职院校学生消极心理带来的影响。通过高考的分流,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的生源通过高考分数线进行了分类。众所周知,普通高校的录取分数线高于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这样公开的事实,给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带来了一种暗示,高职院校学生无形中会认为自己与普通高校学生差一个等次,其所带来的职业预期也低于普通高校学生。这种消极的心态带来了学生的低沉和将来职业需求层次的降低。高职院校学生在其学生时代没有对职业生涯进行很好的规划,自然谈不上有的放矢的关注招聘信息并通过招聘信息查找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对招聘信息关注度低也是消极心理所带来的影响。部分学生仍然没有脱离父母的关照和影响,认为将来的就业还是需要关系、需要父辈的指引,所以对就业信息以及动态关注较少。在对招聘信息关注的过程中,对招聘单位的关注度最高,说明高职院校学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没有明确的规划,招聘信息中的用人单位固然是应当考虑的原因之一,但不能是首要原因,并不是高职院校所有学生都能在名声显赫的用人单位中找到一席之地,能够让自己找到发展之路、提升自身能力的工作才是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选择。

  2.独立思考能力缺乏是学生自主意识不强导致的。我国的教育模式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高职院校学生也不例外,从小就形成了以考试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均以学期期末能够顺利通过考试为目的。这样被动的学习模式,自然无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也就无法融会贯通。

  3.职业道德是一个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在学校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社会要遵纪守法,工作过程中要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这是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当然,当前社会风气也影响着大学生的纪律性。父母、教师等的道德水准能够影响到学生的遵守纪律情况。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能够更好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其实也能反映出学校的管理存在着一些漏洞,大学一年级学生新来乍到,无法发现规章制度的漏洞,所以选择严格遵守。学生发现漏洞或者是学校规章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将会导致学生遵守规章制度的情况恶化。

  三、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对策研究

  1.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高职院校应当在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室的前提下,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角度来看,心理咨询仅仅是对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或者疑惑进行咨询和指导,是被动的、消极的一种教育方式。所以,高职院校应当普遍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都能有积极的心态。同时,应当进一步完善信息渠道,通过建立聊天室、qq群、微信群等现代化手段,多元化的疏导模式能够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和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教育,让学生能够有一个积极的心态。

  2.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业指导过程中,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紧密结合就业实际情况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例如有些学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就强调要先就业然后找工作,也就是说先随便取得一份工作,然后在工作过程中再去发现自己喜欢的工作,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消极心理。就业指导过程中,虽然应当教育高职院校学生不能好高骛远,但是应当指导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并且根据自己的需求对职业生涯提早规划。只有提早规划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才可能让自己在将来的工作中找准定位。

  3.培养高职院校的积极健全人格。积极健康的人格是职业素养的保障。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健康的人格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必备条件,人格的良好特质是良好心境形成的必备条件。只有具备良好心境,才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地遏制消极人格的出现,才能保障我们心理健康。所以,学生应当通过心理咨询中心的引导、学校的激励措施鼓励、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

  4.提高教学和管理的水平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服务,一种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服务。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学校教学和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学校规章制度是否能严格执行、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道德。所以,高职院校应当提高教学水平,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措施,让学生能充分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知识,并能让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让学生能够遵纪守法,为将来在工作过程中能严格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洪冬美.大学生知性化生存的心理困境及其超越[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朱翠英,胡义秋.积极心理取向的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必然性及其模式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

  有关积极心理学论文范文二: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应用

  摘要: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上的重大创新,与传统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和研究重点存在差异。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体现护理教学的积极方面,培养护生的人文精神和积极心理素质。基于此,首先对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和发展概况进行阐述,进而对积极心理学理念在临床护理中、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理念;护理心理学教学;应用

  积极心理学是一项心理学领域上的革命,为我们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不一样的心理状态,是利用心理学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人类道德和力量的积极心理学思潮[1—2]。护理心理学是以护理情境及个体相关作用为主要出发点,对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到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可从积极的心理角度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1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护理心理学

  1.1积极心理学理念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的产生以2000年一篇题为《积极心理学导论》的论文为标志[3—4],在传统心理学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积极的研究方向,是一场心理学革命。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幸福感进行研究,以积极的角度研究人类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心理健康,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不仅吸取了传统主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同时,融入人本主义中的经验分析法和现象学方法,这使积极心理学在产生初期就受到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此外,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实证的应用,但这并不代表积极心理学排斥非实证的研究方法。综合来看,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调查法、实证法、经验分析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为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涵盖多方面,主要包括积极主观体验研究、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积极社会环境研究。首先,积极心理学关注的重点在于改善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态度,使个体在各时期的态度趋向积极的发展方向。针对过去,主要研究对过去生活或过往的积极体验;针对现在,主要研究对现在生活幸福指数和快乐指数的积极体验;针对未来,主要研究对未来生活乐观、希冀的积极体验。其次,积极的人格特质需要以积极心理学为主要基础,究其根本原因,积极心理学的前提理论假设为个体的自我管理性、导向性和适应性。此种人格特质是通过个体对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的激化,当激化的能力演变成为一种特定的工作方式后,随之则形成了积极的人格特质。最后,良好的、积极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对于个体一生的发展极其重要,可帮助个体实现健康成长和自我目标。而周围环境充满消极因素,将会导致个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成长方式和行为模式,影响个体心理的长期发展。积极心理学不仅继承了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心理学的核心价值观,更是对心理学上不足和缺陷的弥补。积极心理学不仅仅提供信息,更多的是对信息进行转变,覆盖的信息少一些,揭示你的内心就多一些。传统心理学研究心理上的负面情绪,向人类展示了人类个体的缺点、病症以及个体存在的内在缺陷,但却很少对人类的潜能和优点进行解释。在传统心理学的影响下,人类似乎将自身限定在合理活动范围中的黑暗、卑劣区域。而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对人性的积极方面进行研究,更加强调对人性的价值和优点进行研究,兼顾社会个体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在积极心理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2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是以护理情境及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为主要出发点,对特定护理情境下社会个体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工作中的主要分支,不仅包括对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同时也需要对护理人员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护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带动了护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护理工作内容也逐渐从单纯的生活护理逐渐发展成重视专科护理和心理咨询的护理体系。

  2积极心理学理念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1护理人员中应用积极心理学

  临床护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部分护理人员在职业生涯中易出现职业倦怠,甚至会在心理上出现离职的倾向,使其自身处于不利的职业处境。而从另一层面来看,护理人员对自身职业形成正确的认知,并从职业自身所得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为出发点,可让护理人员更加珍惜护士这份职业,缓解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有研究显示,引导护理人员在职业生涯中,了解职业更多的益处,得到职业获益感,则可逐渐增强护理人员与职业间的情感,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使护理人员的留职意向更为明确。积极心理学家还发现,乐观的心态也同样可以习得,通过学习并掌握乐观的心态,可有效避免护理人员在繁重工作压力下产生的抑郁、悲观情绪,大大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健康水平和职业幸福感。由此可见,对护理人员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和暗示,对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及职业素养均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护理人员若能在工作中注重对职业心理健康和心理状况的评价,则可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2.2心理护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

  随着人们对心理因素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和广泛关注,心理护理也逐渐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且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传统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单一地修补问题已难以满足人类个体对幸福的获得和谋取。在积极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心理学指出,缓解痛苦和建立幸福感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但两者充分结合、相辅相成则视为完整的心理学,即,既可缓解痛苦,又可增进幸福感。在临床心理护理评估中,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对患者的消极体验进行收集,更要对积极的、充满幸福感的体验进行搜集并用于评估。护理人员需以真诚的态度、真实的方式对患者的创伤和痛苦进行评价和探讨。应用积极心理学进行评价后,可从患者主观上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和情绪,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护理人员需从患者积极心理品质的缺失部分来认知患者的心理问题,并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和心理护理计划。通过在临床上对患者实施积极心理学干预,可起到缓解患者痛苦、增强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

  3积极心理学理念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3.1培养护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品质

  对于护生而言,护理教师的言谈举止、人格魅力均会影响护生对护理工作的态度和专业想法,更是对护生日后从事护理工作起到一定的榜样性作用和示范性作用。因此,护理教师需要拥有良好的、科学的、积极的工作价值观,以稳定护生或临床实习护生的职业价值导向。对于护理这一职业而言,职业态度与年资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而护生的职业态度将会影响护理事业的稳定和发展。作为护理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可采用情感教学法充分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护生对护理工作的热爱程度,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护生队伍不仅仅包括女性护生[5—6],同时,也扩充了大量的男性护生。相对于女性护生而言,男性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均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护理教师要加强与男性护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男性护生的思想动态,并以欣赏的目光看待男性护生。同时,护理教师还可将自身的护理工作经验介绍给护生,让护生真切地感受到身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心理素养。通过多样化教学,护理教师要让护生明确: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准确掌握专业知识和护理常识,更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将精湛医术与积极的心理素养充分结合,方可延长护理职业生涯。此外,护理教师还可用社会上的积极典型为教学案例,通过教学,让护生更加了解心理护理的重要价值,增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更加稳定、牢固、积极的职业心理和职业态度。

  3.2体现护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对于护生而言,护生对护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感兴趣,但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观点和理论相对较为抽象、枯燥、乏味,且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仍处于单方面灌输的状态,忽略了将护理心理学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在护理心理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培养护生积极的情绪和心理,在日常交往中更加注重保持乐观心态、主观幸福感等,避免护生对周围事件和环境的被动体验,极大改善了护生的应激反应,加强护生的健康心理管理,更加注重体现护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此外,在课程教学中,应综合危机干预的相关知识点,对护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鼓励护生对生命的意义进行积极探索。同时,也指导护生如何应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切实保障自身及患者的人身安全。

  3.3强调社会服务和人文关怀

  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理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学中人文关怀精神和社会服务功能愈发重视。积极心理学在护理心理学中的应用目标之一就是寻求人类个体的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但目前护理教学中仍然忽略了对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的教学,单纯重视医学技术的教育。在此种情况下,护生对护理工作的认知则成为重视对疾病的护理和治疗,忽略对患者的护理以及护患间的沟通和交流[7—8]。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护生在临床工作中缺乏人文知识,增加了护患矛盾发生率。针对此种情况,护理教师在教学中更应重视对护生的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教育,充分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和人文关怀理念,并将人文关怀应用到护理估计、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具体的护理实施及评价过程中,体现积极心理学的重要价值。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引入积极心理学,不仅实现了护理学和心理学理论的相互对应,同时也符合培养护理人员的各项目标和人文关怀精神。总之,在护理心理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对提升护生的职业技能、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主观积极性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可促进护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嵩,李英.积极心理学在现代护理及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11):46—47.

  [2]高明.积极心理学理念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3):111—112.

  [3]刘振兴,潘书波.积极心理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8):108—109.

  [4]齐越,秦杰,方伟,等.积极心理学干预对提高消化道溃疡患者主观幸福感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3,11(12):32—35.

  [5]吕薇,孟丽娟,王慧捷.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护理专业为例[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3,10(1):22—25,39.

  [6]雷美英,李红政,王创,等.积极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在部队心理服务中的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27(4):287—289.

  [7]吴静,刘薇群,沙莎,等.心理学积极力量测评工具在护理领域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4):34—37.

  [8]张芳,陈剑苹,何林丽.积极心理沟通模式教育对中专护理实习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5):592—594.


有关积极心理学论文相关文章:

1.积极心理学论文

2.关于积极心理学论文毕业论文

3.mooc积极心理学论文2篇

4.大学生积极心理学论文范文

5.大学生积极心理学论文

6.积极心理学对作业改革的启示论文

    99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