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积极心理学论文范文
积极心理品质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积极心理品质的结构研究作为积极心理品质研究的基础,使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开发及应用研究成为可能。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积极心理学论文范文一:积极心理学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摘要: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的积极力量和美德。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消极因素过多。应当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树立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的人格,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调查
1.职业敏感度。职业敏感度能够体现关系到高职院校毕业生是否能适用人力资源市场的需要。职业敏感度也是考虑一个人职业素养的首要条件。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学习与培训,对其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是否存在联系这个问题上认识普遍不够。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中,大学一年级学生参与课余的职业学习比重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8%,大学二年级参与课余的职业学习比重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25%,大学三年级参与课余的职业学习比重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45%。大学一年级学生持有商务英语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证书的比重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3%,大学二年级持有商务英语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证书的比重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43%,大学三年级持有商务英语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的比重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72%。通过调查走访发现,不管大学一年级还是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对自己将来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均没有深刻的认识,普遍都是通过教学过程所学习的知识来对所学专业进行判断。
2.招聘信息关注度。招聘信息关注度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以及学习的方向。通过调查发现,大学一年级学生通过浏览网站、阅读报纸等方式了解招聘信息的人数为0。大学二年级学生通过浏览网站、阅读报纸等方式了解招聘信息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12%。大学三年级通过浏览网站、阅读报纸等方式了解招聘信息的人数为89%。对了解招聘信息的学生进行了进一步的走访,发现了解招聘信息的高职院校学生中,其关注比重最大的是招聘单位,其次是薪酬,很少有对职位本身的信息关注。
3.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一个人在职场上能否取得发展的必要因素,也是学生积极应对学习和工作的一种能力。通过调查发现,大一学生在学校进行实际操作教学过程中能自己动手单独完成实际操作任务的比重占同年级调查学生的23%,大学二年级学生在学校进行实际操作教学过程中能自己动手单独完成实际操作任务的比重占同年级调查学生的45%,大学三年级进行实际操作教学过程中能自己动手单独完成实际操作任务的比重占同年级调查学生的79%。
4.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职业素养中最基本的要求。虽然高职院校学生未能参加工作,就算是从事暑假工工作或者兼职的情况,也不能真实体现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道德的情况。但是,通过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以及学校规章制度遵守程度,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大学一年级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34%,基本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55%,不愿遵守或者忽视学校规章制度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11%。大学二年级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18%,基本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62%,不愿遵守或者忽视学校规章制度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20%。大学三年级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8%,基本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54%,不愿遵守或者忽视学校规章制度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38%。
5.理论知识转化能力。理论知识转化实践的能力是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否适应工作所必备的条件。通过调查发现,有占调查人数63%的学生认为自己能认真听课,有占调查人数总数32%的学生认为自己有选择性的听课,还有5%的学生没有认真听课。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24%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知识课程难度高,自己无法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职业敏感度普遍低是高职院校学生消极心理带来的影响。通过高考的分流,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的生源通过高考分数线进行了分类。众所周知,普通高校的录取分数线高于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这样公开的事实,给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带来了一种暗示,高职院校学生无形中会认为自己与普通高校学生差一个等次,其所带来的职业预期也低于普通高校学生。这种消极的心态带来了学生的低沉和将来职业需求层次的降低。高职院校学生在其学生时代没有对职业生涯进行很好的规划,自然谈不上有的放矢的关注招聘信息并通过招聘信息查找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对招聘信息关注度低也是消极心理所带来的影响。部分学生仍然没有脱离父母的关照和影响,认为将来的就业还是需要关系、需要父辈的指引,所以对就业信息以及动态关注较少。在对招聘信息关注的过程中,对招聘单位的关注度最高,说明高职院校学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没有明确的规划,招聘信息中的用人单位固然是应当考虑的原因之一,但不能是首要原因,并不是高职院校所有学生都能在名声显赫的用人单位中找到一席之地,能够让自己找到发展之路、提升自身能力的工作才是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选择。
2.独立思考能力缺乏是学生自主意识不强导致的。我国的教育模式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高职院校学生也不例外,从小就形成了以考试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均以学期期末能够顺利通过考试为目的。这样被动的学习模式,自然无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也就无法融会贯通。
3.职业道德是一个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在学校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社会要遵纪守法,工作过程中要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这是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当然,当前社会风气也影响着大学生的纪律性。父母、教师等的道德水准能够影响到学生的遵守纪律情况。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能够更好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其实也能反映出学校的管理存在着一些漏洞,大学一年级学生新来乍到,无法发现规章制度的漏洞,所以选择严格遵守。学生发现漏洞或者是学校规章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将会导致学生遵守规章制度的情况恶化。
三、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对策研究
1.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高职院校应当在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室的前提下,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角度来看,心理咨询仅仅是对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或者疑惑进行咨询和指导,是被动的、消极的一种教育方式。所以,高职院校应当普遍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都能有积极的心态。同时,应当进一步完善信息渠道,通过建立聊天室、qq群、微信群等现代化手段,多元化的疏导模式能够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和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教育,让学生能够有一个积极的心态。
2.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业指导过程中,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紧密结合就业实际情况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例如有些学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就强调要先就业然后找工作,也就是说先随便取得一份工作,然后在工作过程中再去发现自己喜欢的工作,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消极心理。就业指导过程中,虽然应当教育高职院校学生不能好高骛远,但是应当指导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并且根据自己的需求对职业生涯提早规划。只有提早规划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才可能让自己在将来的工作中找准定位。
3.培养高职院校的积极健全人格。积极健康的人格是职业素养的保障。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健康的人格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必备条件,人格的良好特质是良好心境形成的必备条件。只有具备良好心境,才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地遏制消极人格的出现,才能保障我们心理健康。所以,学生应当通过心理咨询中心的引导、学校的激励措施鼓励、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
4.提高教学和管理的水平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服务,一种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服务。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学校教学和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学校规章制度是否能严格执行、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道德。所以,高职院校应当提高教学水平,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措施,让学生能充分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知识,并能让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让学生能够遵纪守法,为将来在工作过程中能严格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洪冬美.大学生知性化生存的心理困境及其超越[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朱翠英,胡义秋.积极心理取向的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必然性及其模式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
大学生积极心理学论文范文二:积极心理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引言
在很多的学生看来,思政课太过于理论、枯燥、乏味,一点实际意义都没有,纯粹是“说教课”,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学生都不喜欢也不屑于上思政课,认为思政课讲的都是“高、大、上”的道理。而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往来的日益频繁以及互联网的普及,社会主流思想都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对我国的学生的心理以及传统的主流价值观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心理的变化。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可以说为思政课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有价值的教学视角,它提倡要充分肯定受教育者以及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体性,认为教育中应该要注意挖掘个体的潜在正力量以及固有的美德,利用个体本身具有的天赋和优势特点,不断激发个体内在固有品质,这对思政课的教学具有积极的启发作用。
二、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整体现状
思政课在我国国内的教学体系中,一直是重要的教育课程,但是其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一)思政课教学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根据相关的调查,很多从事思政课教学的老师产生职业倦怠感的时间要比其它学科老师产生倦怠感来得快,一般学科的教学老师从事至少五六年以后才会有轻微的职业倦怠感,但是思政课的教学老师三到四年的时间就会开始产生职业倦怠感,这种倦怠感主要表现在:消极情绪较多,缺乏上课的激情以及探索新教学方法的动力,上课较为应付,很多老师常常是照本宣科,对职业的认同感比较低,不要求有多大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产生多大的影响,只要求把课讲完,导致长期以来,教学的方法都不会革新,教师缺乏创新的动力,而学生也很容易受此影响,产生消极学习的情绪,很多学生甚至将思政课当成“自习课”,老师讲老师的,自己看自己的。
(二)学生容易出现习得性无助的学习心理
习得性无助主要指的是“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在学习方面的表现就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在学生身上主要表现为:学生也曾经很努力的想要学好思想政治教育课,想要努力认可教师教学的方法、课本的内容等,但是长期的坚持,却仍然无法获得教师以及家长的肯定,久而久之就会消极对待这门课程。学生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师的因素、教学环境、周围同伴的影响,学生自身的心理,学习能力等,尤其是学生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影响最为明显。
(三)思政课课程教学不受重视
在我国国内,智育被摆在绝对的优势地位,而德育一直被放在辅助性教育的地位,学校一般更注重的对学生智育的提高,而忽视德育的重要性,忽视了教育的本质。笔者针对思想政治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中发展,认为其地位高的学生和教师所占的比例不到10%,而认为其地位一般所占的比例则占到32%,认为其没什么地位的所占的比例超过58%,这表明思政课在我国国内的教学体系中处于“冷门”课程,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是对其现状的反映。
(四)学生学习的兴趣动力不足
虽然当前,我国在不断的推进素质教育理念,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传统应试教育的思维却仍然存在。在笔者针对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动力的调查中发现,认为自己对思政课非常感兴趣的学生不到2%,认为没感觉的所占的比例为5%,认为自己有一点兴趣的所占的比例为22.3%,而认为“一般”的所占的比例则超过70%,也就是说并不是一门受学生欢迎的课程,调查中笔者还发现,认为“思政课”对自己有帮助的所占的比例大约为25%,认为教师讲课没意思所占的比例超过60%,在学习动力方面,普遍学生认为学习思政课都是被迫的,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
三、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策略探究
笔者认为要将其应用于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尝试的策略主要有:
(一)贯彻积极的教学理念
教学的理念是意识形态的东西,但是意识对行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积极的理念和消极的理念对于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消极的教学理念带来的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而积极的教学理念可能带来的是“学生爱学、教师爱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要以积极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向学生传递正面的“教学能量。”积极的教学理念包括积极的教学观、积极的学生观、积极的教育观。积极心理学认为,看待问题应该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里不可能没件事都如人意,同时也不存在完美的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面对挫折的时候,人的态度越消极,就会越被动,事情就会朝着更加消极的方向发展,反之则正好相反,教学也一样。思政课本身是没有有趣无趣、有用无用的属性的,其趣味和作用关键在于“人的态度”。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应该要努力肯定思政课教学的积极作用,注意关注学生学习中的积极因素,用积极的心态来对待教学,寻找教学的动力,改变教学的方法,变“无趣”的教学为“有趣”的教学,同时要注意挖掘学生身上积极的因素和品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理念,指导学生在逆境中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让学生更加健康的学习成长。
(二)注意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学习虽然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却具有较大的影响,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要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理念,用积极的态度来转变教学的方式、变革教学的手段以及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教师应该要不断的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教学的方式。在过去的教学中,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大多是以讲授法为主,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只有“听”的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基本的情感上的互动,使得学生上课很容易出现疲乏的状态,消极的情绪容易占主要的位置。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创新,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有了更多的可能,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录像、录音、视频等,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使得思政课充满趣味性,可以广泛应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模拟课堂教学法等来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获得积极的情感的体验,让学生通过各种讨论提升对思政课教学情感认可,树立积极的学习观。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内在美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方式,积极心理学在其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现状的改变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着重在于探究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大学生积极心理学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2.大一心理论文范文
4.心理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