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个性化教育论文
个性化教育已经成为当下国内外教育改革的趋势,个性化教育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适应未来瞬息多变的社会发展,因而研究个性化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QQQ,供大家参考。
QQQ范文一:大学生个性化教育关系探讨
一、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个性化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1.校园精神文化指导着大学生个性化教育。一方面,高校校园的精神文化对学生个性化教育具有导向作用。对个性界定的不明确,难免在追求个性化的道路上有些时候不小心会误入歧途。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熏陶、教育的功能,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精神土壤。另外,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尊重每位学生生命的独特性,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另一方面,高校精神文化对大学生具有激励作用。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围绕通过学习的发展目标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观,使每个校园人都能体验到这种文化氛围,产生一种自我增强的激励机制,激励大学生把自己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而刻苦学习、不断进取。
2.校园制度文化是大学生个性化培养的保障。首先,良好的制度文化可以极大的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制度文化是一所学校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指向而培育的一种规则性的文化,体现了一所高校的理念和精神,反映了一所高校的管理思想和水平,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奋发图强。其次,良好的制度文化可以极大地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促使高校进行自主创新和观念结构的深层变革,从而有效地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最后,良好的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独特的品质。人才的培养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还包括道德品行、科学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3.校园物质文化是大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外在条件。首先,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对生活在学校的大学生具有陶冶情操和规划自己行为的作用。美好的环境使学生受到感染,激发他们学习、去完善自我、追求美好自己我的内驱力。其次,美好的校园物质文化让学生追求完美的人格,强化大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比如,学校的雕塑等人文景观的设计,都体现了个性化的原则;学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让在校的学生领悟到校园个性美。再次,校园物质文化具有启动和自我约束的作用。在教育创新的今天,校园物质文化也成为了先进校园文化的前奏,随处可见的节能环保语展示了学生绿色环保意识;橱窗中的就业指南代表着学生不断勇敢向前、积极追求自己理想的个性精神。
二、基于培养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索
1.加强校园精神文化个性化建设。一是发挥大学精神的指引作用。高校的校园精神文化集中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宗旨,个性和精神面貌,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校园精神文化虽然是无形的,但是一旦形成,就建立起自身的行为准备,引导全校师生接受思想引导,情感熏陶和人格塑造,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改变教育理念,树立个性化的价值观与学生观。一方面,要让学生树立个性化的教育价值观,让学生自己认识自己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并根据自己的差异性,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培养创新意识,把理论学习积极地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并在社会实践中去继续吸收学习。另一方面,要让管理者和教师树立个性化的学生观。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不同特点,善于发现并重视其每个学生个性特点和差异,通过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有时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同时,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发展潜能很大,教师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只有树立起正确健康的个性化学生观,师生的关系才会从之前的害怕教师到后面的亦师亦友。三是加强学风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之前,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所选的专业是什么,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要让学生自己心里有数。其次,学校和学院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再次,学校适当的进行优化课程结构体系,调整好课程与实践的学时比例时间,积极鼓励学生走出去学习,更加了解自己,也更加了解自己的需要。最后,要拓宽大学生知识面和视野,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早日让学生成长成才。
2.促进校园制度文化个性化建设。首先,管理制度个性化。个性化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就是针对教学管理采取的个性化的教育,这种模式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个性化,承认大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充分开发大学生的潜能。主要可从以下路径去探索: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变刚性管理为弹性管理,既有刚性也有柔性,刚柔结合,管理的效果才更佳;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关注大学生个性化的差异,对于大学生的特殊才能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培养,对于大学生不良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要帮助其矫正;帮助学生去不断的自我认识,找到自己个性发展的独特点。只有真正把学生个性化教育放在首位,尊重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才有利于个性化教育的发展。其次,优化课程结构设置。高校要有自己专业特色的课程,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交叉选课,既扩展了视野,又能修到分数;要把眼光看远,可以考虑校外资源的共享,特别是网络资源的共享,对于其他学校的省部级国家级优秀课程,要多学习参考;对于校级品牌课程,要估计有特色有个性的教师去教授,让学生领略到大师的风范。再次,改革教学评价体系。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打破教师之前所接受的传统的教育观;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不仅仅是为了期末成绩,也不仅仅是为了评奖评优,真正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的思维;要建立多元化的评教体系,把对教师综合能力的测量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加强师资力量队伍的建设。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有个性。要敢于摒弃之前自己所接受的传统教育,教师在授课时要将自己个性比如敢于挑战和否定权威,勇敢的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学生也会从教师身上感受到教师的魅力,教师切忌不可照本宣科,毫无想法。其次,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摸清楚学生的个性特点,熟悉他们的成长背景环境,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同时,也要正确地加以引导,引导学生多注意发现自己的潜能,并帮助学生有效地开发和运用自身的潜能,并为之奋斗。
4.加强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首先,加强社团活动管理,充分给予学生个性张扬和发展的平台。每个高校都有学生社团,社团是大家因为共同的爱好兴趣特长而相聚在一起,个性与个性进行碰撞,个性得到张扬,碰出思想火花,这是一种青春的激情,社团是每个高校一道独立的风景,他们充满蓬勃朝气。其次,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每学期都会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学校希望学生能够将一学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践,实践丰富理论;另一方面,学校希望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后,能够更加清楚的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继续保持优点,同时要慢慢的改掉缺点,如果在校期间能够发现自己喜欢的职业,并且该职业与自身的潜能有较大的联系,这是一种幸福,为日后的职业规划做好准备。
QQQ范文二:计算机网络个性化教育模式
一、注重个体化教育,着力提高教学效果
发展个性化教育,不仅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适合当代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它对学生心理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的今天,要高度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其独立、健康的个性,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实施个性化教学,需要探索出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模式。目前,一些教育专家、教育科研工作者和一线的教师都在这方面进行着自己的研究与探索。诸如“分层次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法”和“研究性教学”等。本人认为,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分层—协作”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着明显的作用。从教育教学理论上说,“任务驱动—分层—协作”教学模式的教育观点打破了过去的统一规格的人才观,主张人才结构的多层次、多样化,使受教育者都能“各得其所、各有发展”,这是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的。著名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曾经指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现有的和潜在的两种水平,它们之间是“最近发展区”,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新的发展区[2]。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个性亮点,注重学生情感发展,是个性化教学的关键。个性化教育就是根据个体有针对性地挖掘其内在的潜能或特长,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表现与发挥。因为每个个体都有相对的优势智能,而每个人都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个性。教学中必须尊重每个个体的智能特点,让每个个体的特殊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发展。社会需要的是多种多样的才能和人格,而不单纯是需要杰出的个人。
二、以计算机网络教学为依托,推进个性化教育进程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即使教师发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只能采用分组等方式来实施个性化教学。这种教学的个性化程度有一定的限制。随着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网络化的计算机教室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目前,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教学的科目主要是信息技术课程。从信息技术学科来看,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掌握的程度有非常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对文字处理、编辑排版类的信息技术技能掌握较好并富有极大兴趣,有的学生对画图等形象性思维活动突出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感兴趣,另一些学生对计算机的设置、程序的设计等方面偏爱,还有些学生被以往学习环境所限制,对计算机可能还知之甚少。所以学生的差异非常大,如果采用传统的统一规格教学方式,显然达不到教学效果,也违背教学规律。笔者通过实践教学,探索到利用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有助于解决这些矛盾。
三、坚持因材施教,提高个性教育水平
计算机网络教室提供了一种网络学习环境,即通过学生机的浏览器访问教师服务器的教学资源。在这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通过网络技术指导、监督、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其主导作用也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采用自学、互动教学的模式。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设计一项学生的作业,作为学生自我学习并完成的任务,这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训练与接受信息,形成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如学用PowerPoint做演示文稿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演示报告并完成该作品;学习汉字输入及对文章的编辑时,设计写作自我简介或日记等图文并茂的文章等。
(二)针对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差异,采用分层次教学。将授课班按学生水平分为高低两组。对水平较低组的教学任务提出基本的要求;对水平较高组的教学任务提出较高的要求。例如,在学习Windows窗口操作时,对水平较低组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的窗口操作技能(基本的鼠标操作);要求水平较高组学生在熟练掌握了鼠标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学会键盘快捷键的窗口操作方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渗透“合作”与“协作”的教学方式来完成作业任务,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例如,对于“动画制作”部分的学习,在设计好自己动手制作的“作品”之后,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具体分组时一是要求自愿,这样可以保证协作的效果好;另一方面要求水平高低尽量搭配协作,这样可以促进能力较差学生的进步。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能力。教师要及时将学习任务发布到学习网站,以便学生可以随时查看任务和要求。对完成任务的相关学习资料即各种学习资源要不断充实完善,这样,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取知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是通过指导学生如何访问学习网站、答疑、排除问题和监督控制来实现的。笔者在《一节幻灯片的制作》的作品评价教学中有深刻的体会,同学们争着展示自己的作品。第一个上来的同学说:“我要带小朋友一起上网去旅游,我们去杭州西湖、乐山大佛、黄果树瀑布,还去敦煌石窟”。然后笔者请同学们进行评价,指出作品的精彩之处,或提出改进的意见。另一位同学的《龟兔赛跑》色彩搭配明快、文字图片布局合理,孩子们都很喜欢。对此作品的评价过程中,同学们又掌握了一些新的技巧,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急于美化的想法。在整个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和网络之间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学生与网络、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网络相互之间的协作构成了一个个教学环节,从而完成统一的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任务驱动-分层-协作”教学模式不仅仅意味着给不同的个体提供不同的教育,更为重要的是,能使有不同特点的人得到不同的、有特点的、有个性的发展。“任务驱动-分层-协作”教学有目的、有层次性地使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完善,最终成为有用的人才。然而,如何有效地使这一模式发挥更大的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还受到硬件设备和学生心理因素等的影响,这些都对“任务驱动-分层-协作”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形成不同程度的制约并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但是可以肯定,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既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创造性,又能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和欲望,同学们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得到加强,个性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创新思维也得到最终的体现。
有关个性化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2.有关高校教育论文
3.学科教育论文
5.高校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