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仰教育论文
大学生信仰问题是目前社会和高校十分关注的教育问题,但在长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未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信仰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信仰教育论文篇一
《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研究》
摘 要: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培育的研究是道德教育的新出路。如今道德教育重理论重实践,却忽视了大学生道德信念的培育。受多种因素影响,大学生道德信仰失落,道德意识模糊。由于人们的行为受思想决定,因此必须重建大学生道德信仰、坚定大学生道德信念,从而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的消解路径找到可能性。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信仰 失落 重建
1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及道德信仰现状
大学生道德信仰是作为主体的大学生的信仰,必然要了解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内在特征,只有摸清楚其特征才能对症下药,道德信仰教育措施的实行才有根据可行。
当代大学生从年龄上看,大多为80后、90后的一代,这一代大学生有着以下几个层面的特征:其一,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时代感强烈但是功利性较明显。其二,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个性突出但抗挫折能力较差,以自我为中心。其三,受学校教育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易接受新鲜事物,但创造力较弱。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0后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社会阅历不足,认知能力较差,因此对道德的认知仅停留在认知阶段,难免存在着一系列的道德失范等问题。
“大学生的道德信仰状况,小而言之关系到大学生本人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关系到民族素质和国家发展。”根据中国大学生思想道德的诸多调查报告可以得出,当代大学生总体上是充满理想、热爱祖国的一代。但是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价值多元化同时也是信仰多元化的时代。当人们在欣然享受生产力大发展带来的成果时,也会因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而无所适从。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针对信仰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给定的关于信仰的13选项中,选择有关道德信仰的合计为14.44%,而16.64%不要任何信仰,12.55%的人选择对命运的信仰。该调查还表明,我国有信仰者约30%左右,没有信仰者达58.33%,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社会人道德信仰的缺失状态。
2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失落的影响因素
自古以来,我国对道德教育就十分重视,但是,我国的道德教育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究其原因,还与我国道德教育中信仰性的失落有关。
(1)在道德的教育策略方面,高校道德教育片面强调道德建设的外在强制力,而忽视内心信念的自制力。道德建设的外在强制力主要表现在社会舆论、法律对道德的监督。这两种外在的强制约束,虽然有助于鼓励公民遵从道德,但是片面强调道德建设的外在强制力忽视人们内心信念的自制力,那么一旦失去这外在的束缚,人们就容易放纵自己,冲破道德的底线。当代大学生聪明知识面广,有自己的主见,若是过分依靠外在的强制力,易产生逆反心理。(2)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上,总是将道德作为一种知识被灌输,从而使人们无法从心理和意志层面实现对道德的坚定信仰。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对道德知识道德规范的掌握,而是要对现实的道德实践问题的解决,形成一定的道德行为习惯。(3)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信仰的形成也离不开道德认知的抉择、道德情感的激励、道德意志的磨练和道德信念的固守。忽视道德情感的培养,会影响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的形成,最终导致了道德教育中信仰性的失落。道德教育中信仰性的失落,使得人们对既有的道德规范不信服甚至产生怀疑,从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造成冲击。
3大学生道德信仰的重建
传统道德教育的低效性,道德教育中信仰性的失落以及所造成的问题,使信仰性的道德教育的回归显得更加重要。
(1)重塑对道德规范的认同,加强道德自律。大学生是具有一定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的社会群体,道德规范是否科学合理规范,直接关系到道德信念的形成。道德建设要注重外在强制力与内心自制力相结合,要特别注重内在信念的培育。然而,一种道德内心信念的建立,必须首先要对道德内容产生高度的认同,这样才有利于形成道德自律。因此,我国必须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道德规范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达到人民群众对道德体系的认同,是道德信仰形成的基础,也是道德自律的前提条件。(2)培养道德情感,改变道德教育方式。道德情感是道德信仰生成的重要的心理因素,也是道德信仰形成的催化剂,因此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道德情感的体验。“道德行为是一个善举,而这个善意的举动离不开善心的支持,而这个善心实际上就是一种包含道德情感的心灵。”道德情感促使道德信仰转化成人们心理的一种需要,从而外化为人们的道德行为。(3)磨练道德意志,形成稳定的道德人格。道德意志是道德信仰形成的稳定器。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的好事,所以它需要道德意志的支撑。因此,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抗诱惑能力,抵御风险的能力,锻炼道德的意志,形成稳定的道德人格。
“信仰对道德人格建构有论证、聚合、圣化和提升的作用。”因此,道德的信仰性教育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开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道德的信仰性教育的研究,是道德建设的核心工程,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道德风气的改善、道德失范的治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进鑫.培养大学生道德信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9):28-31.
[2] 孙士云.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浅析[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08:1.
[3] 任建东.信仰教育何以可能[J].现代大学教育,2002(4).
[4] 吴先伍.大学生道德教育要关注情感[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4).
[5] 魏长领.道德信仰的发生机制[J].伦理学研究,2004(11).
[6] 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信仰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