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体育个性化教育论文
个性化教育是主、客观条件下教育与自身个性的结合,是教育与社会及个体的统一.个性化教育具有主体性、针对性、民主性、全面性、创造性的特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体育个性化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体育个性化教育论文范文一:高校体育个性化教育研究
摘要:对于高校体育教育,应该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也就是说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该建立在个体的个性基础上,通过体育对个体的身体、心理、素质等进行全方位影响,以此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通过个性化教育,能全面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体育教学中的个性化体育教育。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个性化
对于体育教育,主要是以人为对象,通过影响人的行为来促进人的发展,对于个体,是拥有单独的个性的,为了充分发挥个体的作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也就是说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全面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个性化体育教育的概述
所谓的个性化教育是指教师了解学生,通过测试方法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最后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并结合学生自身发展意愿等,为其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计划、辅导方案和执行管理系统。个性化教育能积极的反应学生学习心态、能力、观念和技能等方面,让学生获得良好教育效果。个性化体育教学也就是在体育教育中融入一定的个性化教育理念。一些教学专家说过学生一方面的成功,能带动其他方面的成功。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进而提高学生体育素质,挖掘学生体育素质,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最终获得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2.高校体育教育中实施个体化体育教育的可行性
(1)个性化教育满足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要求,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活动中,经常会制定统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衡量,这一方面严重的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还忽视了学生的潜能和天赋,对学生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个性化教育其实就是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延伸,对于不同的学生,根据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培养教育,从而更好的促进个体的发展,个性化教育能让学生在公平的条件下受到教育,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对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2)个性化教育促进了体育教育的发展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育时,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对于当代大学生,由于社会多元化发展,使得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呈现多样化的状态,面对大学生的多样化体育爱好,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顺应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相对应的个性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并让学生保持与外界的和谐,通过个性化的体育知识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还能在情感、思想、意志、身体素质等方面得到培养,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3.高校体育教学中个性化教育的实施
(1)确定个性化体育培养目标
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个性化教育,其关键在于制定个性化培养目标,它是高校体育个性化教育的指引,引导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高校体育的个性化教育目标,总体而言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要保证学生的整体素养能达到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要求,二是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同时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因材施教,保证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未来职业的运动素养。在高校体育个性化教育中,要求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并充分发挥学生课程主体的作用,体现出多元化的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通过基础课、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对于基础课,可以分为理论课、实践课两个方面,以此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制定相应的个性化课程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个性化教育,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制定的整体教学计划,在实践中进行相应的调整、改变,学生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个性差异,但是学习效果却是一样,例如在篮球教学中,虽然具有篮球基本功的学生和没有篮球基础的学生在基础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具有篮球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学会篮球运球技术,而对于没有篮球技术的学生,则可以要求其掌握篮球的基本要求、规则等,这样就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2)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因体育课程安排形式、传授内容、学生自身素质和教师侧重点等不同,导致体育教育形式多多样化,并附有一定的个性化。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时,应坚持主体为学生,中心为学生对体育技能、体育知识需求等原则,尽可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因材施教,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让体育教学从之前的片状教学模式转变为点状教学模式,进而使得全部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教学收获,并最大程度的提升教学效果。除此之外,科学合理的使用现代化教学方法,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中使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等。该种创造性的体育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等,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在体育教学中获得满足感。
4.总结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个性化教学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体育教育,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作者:李浩亮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邵丽华.高校体育教学中个性化体育教育研究[J].科技展望,2014(23):141-142.
[2]万强,徐自升.个性化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08):336-337.
[3]廖斌.个性化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研究———从教学对象进行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07):146-147.
[4]衣刚.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研究[J].体育时空,2012(08):210-211.
有关体育个性化教育论文范文二:探讨体育个性化教育的几点思索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开展“个性化教育”的背景、个性化体育教育的概念及其特征以及实施体育个性化教育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希望通过背景分析,明白体育个性化教育的紧迫性;通过概念的定义和特征分析,开启体育个性化教育的思路;通过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分析,尽可能的避免体育个性化教育走入一些误区。
关键词:体育个性化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关于体育个性化教育在我国能否得到真正落实的问题日益浮出水面,成为国人特别是每一个中小学体育教师极度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过分强调技术动作规格、运动负荷、练习密度等生理学指标,使学校体育教育带有过多的强制性,一招一式,一板一眼的进行教育,导致教学过程趋于集体化、统一化、程式化,忽视或压抑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因而降低了学校体育的育人效果。正是这种传统体育教育积累的种种弊端,促使今天广大的体育工作者去全力探索学校体育改革的新路子。学校体育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其独有的优势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中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体育学科,开展体育个性化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但也容易存在着片面的认识。教师只有充分理解个性化的概念及其特征,个性化教育活动才能顺利的开展。从而,探索一条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有利途径。
二、对体育个性化教育的概念理解
法国教育家弗雷内说:“学生某一方面的成功,会促使其他方面的成功”。一般来说,发展人的个性特长,往往能最有效地开发一个人的个性潜能,如果个人的天赋、才能、爱好得到充分发展,会促使他在其他方面获得成功。体育与健康个性化的教育首先要承认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承认学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爱好、兴趣和需要,并以此为基础,以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心的需求为核心,在教师引导、帮助下找到“表现自我”的领域,让学生认识自己,显示“自我”的存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以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形成学习团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多元的评价、教师的指导,以促进学生的运动兴趣、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形成“终身体育”作为目标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展示、发挥自己的个性,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集体精神,培养、发展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体育个性化教育的特征分析
个性化人具有的特征是:创造性、独特性、和谐性和主体性。体育个性化教育具有的特征为:
1、公平性。体育个性化教育是真正的公平化教育,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以适应并促进个性发展的方式,实现具有完善个性的人的培养。比统一的、一刀切的、统一进度的体育教育更具公平性。
2、主导性。体育教育中,教师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中,占有主导性作用,学生的个性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施加各种因素的导引。主导性表现在体育教育活动是学生在一定目标下的活动,有内容框架的活动,有各种评价的活动。
3、多样性。不仅包容多种有益的教育方法,还在体育课程设置、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模块的构建、体育评价机制等各方面全方位地兼容,以适合个性不同的学生发展的需要。
4、全面性。全面发展即指和谐发展。体育个性化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强调诸要素和谐发展。使学生在先天素质基础上,通过体育个性化教育,形成有利于自身解放的、由多种素质(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融合而成的全面的和谐的独特整体。
5、社会适应性。社会适应是体育新课程的五大目标之一,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社会的任何进步都是个人发展的结果。人的个性化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化过程。
6、主体性。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及主体价值。主体性表现在体育教育是学生自主的活动,创造的活动,自我教育的活动。
四、体育个性化教育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育个性化教育离开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参与。正如苏联学者科恩指出的,“自主的人能够认识并且善于确定自己的目标,它不仅能够成功的控制外部环境,而且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同样《学会生存》中也指出: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
2、搭建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
多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我发挥。准备活动的小组自主练习,小组学习方式的自选,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多采用逆向思维,鼓励学生自我开发器材,一物多用等等,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们性格各异,在课上表现及反映也有所不同,个性化教学不是盲目的顺从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任其自流。如果那样,势必会影响整个班的教学秩序和效果,但如果看见学生稍微有点分心,就用斥责与惩罚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则容易产生相反的效果。
3、注重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其思想基础是个性的差异。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课堂组织应依据课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不同的形式,教师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要有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建议多采用以下组织形式:①兴趣分组。按照学生的兴趣选择,组织成多种班组或组别。由于整体的成员,都是因为喜欢某一项运动才自愿参加的,所以他们的学习动机无疑是积极的。这样教师在课上的组织与安排,都会得到学生的全力配合,易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们也能够尽情地运动、享受,心情格外开朗。②性格分组。这种方法是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进行技术学习和练习时,按照两种性格类型(内、外向型),结合他们的运动能力,分组教学。这种分组教学方法,是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做到了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师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让全体学生在心理、身体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③友伴型分组。在教学班内让学生自愿组合分组。教师注意宏观调整,保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样有利于组内的互帮互学以及组间的公平竞争。分组时,要设立组长、副组长,平时注重对组长的能力的培养,使之能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4、改革传统评价学生的方式。
要改变过去那样以几个竞技运动项目的成绩作为统一的评价指标的情况,转以注重目标全面系统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注重定性评价,注重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把评价作为一种期待,尤其对学生暂时表现出的不尽人意之处,更应巧妙地运用评价使学生体验到老师地期望,以便使学生进而转化为一种积极行动。
5、要注重教师的个性影响。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教师具有良好的个性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起到有益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我修养,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把个性教育落实到行动上,而不只是口头上的口号。
6、注意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
师生关系问题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要把传统的、被动的、单向的、灌输式的接受过程变为主动的、双向的、交流式的认识过程。切实确立学生在整个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动作用,体现学生在评价教育效果中的主人权利。在尊重个性中发现个性,在发挥个性中发展个性,在发展个性中完善个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7、处理好全面性培养和个性全面发展的关系。
在重视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明确社会性培养和个性全面发展的辨证关系,将二者统一起来,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当前,在一些地方的教育实践中,人们只肯定活跃的课堂气氛,否定严格的课堂纪律;不分场合地肯定学生个性极度张扬;教学中有章不循,有纲不依,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放弃对学生意志的培养;取消学生以为枯燥无味的队列队形与中长跑练习;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不作全面地分析,简单的以学生喜欢不喜欢,主动不主动来肯定或否定一堂课,甚至提出要为“放羊式”教学正名。这些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8、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学生个性与共性的矛盾。
现在新课改建议打乱行政班,按学生的兴趣选项编班,教师在这种前提下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及时给学生个别指导和提出不同要求,逐渐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要求规定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方面,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发展必然受社会需要的限制,而不能任其自由发展,不能在强调发展学生个性时,忘记了共同前提是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人。
9、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进行个性化体育育人的同时,也不能全盘否定传统的体育教学,而应在继承中进行创新。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的关系在新课程实验区或全国性的课堂教学比赛中,我们注意到,面对新课程,越来越多的教师处理课堂教学时陷入了种种误区,似乎课堂上越活跃越好,问题越开放越好,教师讲得越少越好,学生表现越自由越好。其实,无论课程怎样改革,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参考文献:
[1]方建新.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问题初议[J].学校体育,1989,⑶.
[2]邱永诚.要重视继承传统教学中的合理成份[J].中国学校体育,1998,
[3]陈学法.个性培养与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1998,⑶.
[4]周学荣.论体育与性格优化.[J]中国教育学刊,1998
[5]张爱民.个性化教育与体育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年10期
[6]崔兵.中学体育教学中个性发展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年7期
[7]钞秋玲.崔瑞锋.个性化教育:内涵及辨析.[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年4期
有关体育个性化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2.个性化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