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疾病知识>

儿童糖尿病的诊断

立文分享

  很多父母都很关心关于儿童糖尿病的诊断问题,糖尿病的高发率,以及越来越多小儿患上此病让我们不得不变得谨慎起来。那么儿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带你一一了解!

  儿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基于血糖测量以及临床症状,若有糖尿病特征性症状并且静脉空腹血糖≥7.0 mmol/L或进餐至少2小时后的随机静脉血糖≥11.1 mmol/L,提示儿童及青少年代谢葡萄糖的能力明显降低,已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往往有明显症状,血糖与尿糖显着增高,任意时间血糖>11.1 mmol/L,并常有尿酮体阳性甚至酮症酸中毒。大多数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可通过血糖测定及时诊断并立即开始治疗,此时不必要也不适宜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没有糖尿病症状时,前面提到的2个检测标准必须满足(静脉空腹血糖≥7.0 mmol/L或进餐至少2小时后的随机静脉血糖≥11.1 mmol/L),并在第二天重复检测确诊。

  存在较轻微症状时,对糖尿病诊断绝不应该只基于一个不正常的血糖值,诊断需要持续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和/或进行OGTT。如可以通过空腹、随机或餐后的高血糖值诊断为糖尿病那就不应该进行OGTT。如果仍有疑问,可以定期重复测试直到诊断成立。

  什么是儿童糖尿病

  小儿糖尿病,多为第一型或需胰岛素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为主,引起高血糖及尿糖,小儿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后期常有血管病变,眼及肾脏受累。5~6岁及10~14岁小儿多发病,5岁以下小儿少见。目前,小儿二型糖尿病发病率再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分泌水平高于正常人。

  儿童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Ⅰ型糖尿病患者起病较急骤,多有感染或饮食不当等诱因。其典型症状为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即“三多一少”)。但婴儿多饮、多尿不易被发觉,很快即可发生脱水和酮症酸中毒。儿童糖尿病患者因为夜尿增多可发生遗尿。年长儿还可出现消瘦、精神不振、倦怠乏力等体质显着下降症状。约40%糖尿病患儿在就诊时即处于酮症酸中毒状态,这类患儿常因急性感染、过食、诊断延误、突然中断胰岛素治疗等因素诱发,多表现为:起病急,进食减少,恶心,呕吐,腹痛,关节或肌肉疼痛,皮肤黏膜干燥,呼吸深长,呼气体格检查时儿童糖尿病患者除见体重减轻、消瘦外,一般无阳性体征。

  酮症酸中毒时可出现呼吸深长,带有酮味,有脱水征和神志的改变。病程较久,对糖尿病控制不好时可发生生长落后、智能发育迟缓、肝大,称为Mauriac综合征。晚期可出现蛋白尿、高血压等糖尿病肾病表现,最后致肾衰竭,还可出现白内障、视力障碍、视网膜病变,甚至双目失明。

  儿童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1、饭量猛增

  糖尿病患者有时会出现一些频繁口渴的现象,有时还会夜间起床来喝水。孩子饭量忽增要警惕。过度摄入高热量食物容易造成儿童内分泌代谢功能的紊乱。儿童I型糖尿病很容易因酮症酸中毒导致昏迷,家长往往等到孩子严重昏迷时才查出患了糖尿病。

  2、小便变频

  儿童突然在一段时期内小便比较频繁,而且常年不尿床的孩子出现尿床的现象,这时候家长不要只是责怪孩子,应及时带孩子去进行糖尿病的检查。在生长发育阶段,儿童大多数都比较爱动,如果突然生活规律发生变化,很喜欢待在家里,不太喜欢进行户外活动,总是疲乏无力,这时候可能就是糖尿病的前兆了。

  3、反复感染

  糖尿病影响免疫功能,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皮肤疥肿,呼吸、泌尿胆道系统的各种炎症。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一些不易愈合的伤口,而且很容易出现感染;或者发现内裤不干净,有很多分泌物时;反复口腔感染、龋齿时应想到查查血糖。

  4、多饮、多食但体重减轻

  消瘦明显,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幼儿在自己能控制小便后又出现遗尿,常为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长期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患儿,可于1~2年内发生白内障。晚期患儿因微血管病变导致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损害。

  儿童糖尿病如何护理

  1、家长还应督促孩子经常运动,控制体重,这对防止糖尿病的发生也很重要。

  2、家长朋友首先要了解糖尿病的相关只是,在发现孩子出现异常后,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3、让孩子保持乐观、良好的心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预防儿童糖尿病的发生也很有帮助。

  4、要注意孩子的饮食,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注意饮食均衡,视力增加高蛋白和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看过“儿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的人还看了:

1.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分型

3.二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4.儿童糖尿病临床表现

5.1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059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