鸬鹚名师课堂实录
课文鸬鹚利用了什么手法描写鸬鹚的?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中心思想?教师应该做好准备给学生详细讲解。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整理的鸬鹚名师课堂实录,希望对您有用。
鸬鹚名师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师:今天咱们学一篇新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板书“鸬鹚”)见过鸬鹚吗?
生:(多数表示没见过。)
师:鸬鹚长什么模样儿?想看吗?
生:(齐答)想!
师:(课件呈现鸬鹚的多幅照片。)大家看,这就是鸬鹚。捕鱼的高手!来,跟鸬鹚打声招呼——
生1:鸬鹚。
师:读得挺好嘛!谁还想打招呼?请举手,把手举高些。
生2:你好!鸬鹚。
师:声音非常响亮,鸬鹚听了一定很高兴。
生3:哈罗!鸬鹚。
师:真棒!不但声音响亮,而且“鹚”的平舌音念得特别清晰。就不知这鸬鹚听不听得懂外国招呼?(众笑)
生4:亲爱的鸬鹚,咱们交个朋友吧!
师:对不起,亲爱的,你先把鸬鹚的名字叫准了,咱们再交朋友吧。(众大笑)
生4:鸬鹚。
师:再叫一声。
生4:鸬鹚。
师:好!这就和你交朋友!还有谁也想跟鸬鹚交朋友?(学生纷纷举手)来!咱们一起跟鸬鹚打声招呼——
生:(齐读)鸬鹚。
师:同学们,对鸬鹚,你都了解些什么呢?
生1:我知道鸬鹚是一种捕鱼的动物。
师:没错,一种捕鱼的水鸟。
生2:我知道鸬鹚有一个鼓鼓的喉咙,捉到的鱼就装在喉咙里面。
师:那个鼓鼓的东西叫做“喉囊”。(播放“鸬鹚”课件)大家看,这就是鸬鹚的喉囊,特别鼓,是吧?鸬鹚是一种水鸟,它捕鱼的本领特别高,又非常喜欢吃鱼。所以,在鸬鹚捕鱼之前,渔人要用一根绳子把它的脖子拴住,不让它们把鱼吃进去,拴在哪儿呢?就拴在喉囊的下面。“喉囊”这两个字非常难写,你们先看老师写一遍,“喉”字中间没有那一竖啊,然后注意这个“囊”字,“囊”字更难写,笔划非常多,上面要写得扁一点,要宽一点,好象一顶帽子,把下面的东西全部盖起来,看仔细了吗?
生:(齐答)看仔细了。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找到鸬鹚的插图,在合适的地方把“喉囊”写两遍。
生:(练写“喉囊”两字。)
师:对鸬鹚,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生1:鸬鹚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鱼鹰。
生2:我知道鸬鹚生活在江南水乡。
生3:有的人家专门训练一群鸬鹚,然后就靠鸬鹚捕鱼来生活。
师:我知道大家对鸬鹚非常感兴趣,同学们一看鸬鹚就知道它是一种捕鱼的鸟。来,咱们去看一看鸬鹚是怎样捕鱼的。(背景音乐《渔舟唱晚》轻轻响起,老师范读《鸬鹚》全文。)
生:(听得全神贯注,津津有味。)
师:同学们,留在你脑海里,是一群怎样的鸬鹚呀?
生1:这是一群可爱的鸬鹚。
生2:我觉得它们真的非常听话。
生3:一群活泼的鸬鹚。
生4:鸬鹚个个都是捕鱼高手。
生5:这是一群训练有素的鸬鹚。
生6:勤劳的鸬鹚。
生7:在我的印象中,鸬鹚都是很健壮、很威武的。
师:很好!这是鸬鹚留给你们的第一印象,而且是相当好的第一印象。有了这样的印象,再去读《鸬鹚》,就会有一种会老朋友的感觉了。好!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其中的生字新词、长句难句,把它们读正确、读通顺。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见多数同学都已读完一遍课文)《鸬鹚》这篇课文,你们知道老师都已经读过几遍了吗?少说也有20多遍了!20多遍读下来,你们知道我的最大感觉是什么吗?一句话,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不信?你们自己再读两遍,看看是不是这种感觉。怎么读呢?第一遍,自己管自己读;第二遍,同桌之间相互读。不管第一遍还是第二遍,都要读正确、读通顺,能读出自己的感觉来,那就更好!
生:(先自己读课文,后同桌互相读课文。教师来回巡视倾听。)
师:好!看你们这个读书劲儿,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啊!读的同学是读得津津有味,听的同学是听得全神贯注。现在咱们这样,请大家来推荐一下,你觉得你的同桌读得怎么样?
生1:我觉得我的同桌读得挺好的。
师:好!那咱们先听听她的朗读。掌声有请!
生2:(朗读课文)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象一面镜子。岸边有几颗垂柳,垂柳外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又窄又长的小渔船浮在湖面上。近处的一只小船上,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师:停!同学们,听了她刚才的朗读,你觉得什么地方可以向她学?
生3:我觉得她读得很有感情。
生4:第一段她读得非常美,好像把我带进里面去了。
生5:最后一句她读得非常有力。
生6:她读得十分美,好象人就站在云里面的感觉。
师:是吗?简直就是飘然欲仙啊!来!咱们也来找找站在云里面的感觉——
生:(齐读课文)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象一面镜子。岸边有几颗垂柳,垂柳外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又窄又长的小渔船浮在湖面上。近处的一只小船上,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师:好!味道越来越好了!请大家继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