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高效课堂>

长城名师课堂实录

素雯分享

  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那么长城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存在?教师应该做好准备给孩子们好好讲解长城的历史。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长城名师课堂实录,教师们不妨参考一下。

  长城名师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继续带领大家去领略中国古代最伟大建筑之一——长城(板书课题)播放课件:同学们,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他象一条长龙蜿蜒盘旋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之上,历经风雨、巍然屹立。毛泽东言:不到长城非好汉!而世界各国总统游览完长城之后也留下了这样的感言:

  2、(课件音乐中)出示各题词:法国总统密特朗这样说: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憾的古代建筑。美国总统克林顿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这样的情境导入设计能使学生在直观中,充分感受长城的气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引用世界各国总统题词主要是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

  二、自读课文、提炼句段

  1、这时我问同学们:同学们,他们为什么看了长城会有这样的感受?那么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令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并划下来。(这时学生通过自读与交流之后,概括出文中的中心句:)

  2、交流:句一: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句二: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课件出示句子)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提炼课文中的中心句,为后面的课文研读提供主线,特别是能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血汗”“智慧”,再带领学生层层引读,体悟情感。进而对课文进行全方位的品读。

  三、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首先带领学生品读句一,这时出示句一,指名读)

  (一)、品读句一: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1、指名读,读后老师问:为什么说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板书:血汗 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从课文中哪里体会出花费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呢?

  2、这时相机引出第一节的学习,出示语段: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3、这时老师指导学生读这段话,并让学生理解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学生都会明显地感受一个字——长。(板书:长)

  4、这时老师总结到:同学们体会得真好,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蜿蜒曲折的长城图像)(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书上说长城像长龙一样,咱们找一找,长城跟长龙之间哪些地方是相似的?

  这时学生大多会从二者之间的外在相似上,如长度,蜿蜒形态等,这时老师还应该引领学生关注他们内在的相似点——如雄伟的气势,龙在中国的象征意义等。

  5、最后老师再次带领学生用朗读读出长城的气势。我是这样启发的:真好,同学们真会读书!但是,同学们请你注意,在现实中真有龙吗?(生:没有)龙是人们想象的产物。这个世界上它根本就不存在,而我们的长城呢?他却是实实在在地魏然屹立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他是那样的雄伟、那样的坚强、那样的刚毅、那样的庄重。当你想到这个的时候,你再读这个句子。把自个儿的感受读出来。“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这样的句子处理,主要是围绕句一展开教学,通过图文对照,让学生把握长城与长龙的“形”似与“神”似,感受长城的气势,并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到当时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是多么的不容易,花费了多少血汗那)接下来再围绕句一,继续学习课文的第二节” (出示第二段)

  3、学习第二节。

  (1)学生在自由读之后,老师问:长城那么长,那它为什么至今能留存下来的呢?请同学们找找文中哪些词说明这点,于是通过交流得出——高大坚固(相继板书)、设计巧妙。接着出示长城的近景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并用简笔画画出示意图,最后在反复朗读中得出:长城不仅高大坚固,而且设计巧妙,从中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

  (接下来文中写到: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为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长城所凝聚着的人文内涵,在课文的第三节,同样围绕句一,我作了以下不同层次的引读)

  4、我这样问学生:咱们现在看到的长城是什么时候的长城?(生齐:明朝)谁知道离现在已经有多远?学生推算出大概600年,这时,老师(出示图片,配上音乐)说:是啊,你现在看到的长城有六百多年。那是一个老人,一个六百多岁的老人。大家想象一下,这六百多年里面,我们这位老人不知要经历多少次风雨的洗礼,不知要经受多少回战火的考验。但是,这位老人低过头吗?流过泪吗:当我们体会到这一点的时候,于是我们都会不由得想起古代的劳动人民….

  带着这样的感受再齐读句一: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6、接着老师再次启发:同学们:600年前,那是个什么样的年代?

  学生根据课文与以往的知识积累得出:那是科技非常的不发达,得靠人力来把砖和用的东西运到山上去。那是一个艰苦的年代。

  于是老师总结:是啊!那是一个科技非常落后的年代;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是一个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年代。这样一个年代,要修建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你想容易吗?简单吗?体会这点,你们自己再来读读这句!出示句一: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7、师:“是啊,同学们,长城与其说是由一块一块的砖头和条石砌成的,不如说是由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铸成的。这里面有多少汗水;这里面有多少鲜血;这里面有多少生命。当你体会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再读读这个句子。读!句一: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最后让我们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再读这句话。句一: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长城名师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师:这一个句子,我整整让学生通过不同要求,反复朗读达7.8遍,学生通过一读、二读、三读、四读,甚至七次读、八次读时候,这时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似乎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现在它已不单是城砖、条石所堆砌而成的一道城墙,更是一座具有血有肉,历经沧桑、饱涵情感、永不言败的世纪老人。

  (引读句一以后,最后带领学生理解最后一段,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我这样说到:同学们,本来你没去过长城;你没看过长城;你没游过长城;你没感受过长城;你没理解过长城。你读这句话是这样读。现在你到了长城;你看了长城;游了长城。你再读课文这一句话!学生齐读句二:

  (二)出示句二——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为使学生对这话有更深刻的感受:我在这句话里让学生用加词的方法,并通过朗读强化内心的感受。我是这样启发的:同学们,你觉得这句话当中还可以加上一个什么词,能够把你这个时候的感受和心情最充分地表达出来?先你们自个儿读!(这时生自由读,最后再指句读)学生在读时加了以下词汇:(的确、确实、不愧等)

  2、这时老师再让学生用外加的词语通过读,感受长城的伟大,老师说:是啊,同学们!长城真的、确实、不愧是(生自由读)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引读相机板书:伟大的奇迹

  师:真好!同学们,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想看看吗?(生齐:想)于是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四、书写题词、总结升华

  请看——(出示课件:展示长城各方位的视频影片)

  1、师:(深情地)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万里长城;这就是气魄雄伟的长城;这就是年代久远的万里长城;就是施工艰难的万里长城;这就是用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万里长城;这就是永不低头、永不流泪的万里长城;这就是象征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万里长城!师: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把你的感受也以题词的方式写下来,那就是你献给长城的题词。

  2、(生写作业纸第二题,师巡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书写题词的作业,正是基于这一指导精神。〕

  由于在导入新课时我就用了世界各国总统的长城题词形式,此时学生的情感已充分激发,所以在书写题词时更是激情飞扬。)

  五、布置作业:为长城写导游词(这一项作业在课后让学生去尝试着完成)

  六、板书设计

  17 长城

  血汗 长 高大坚固

  长城 伟大的奇迹

  智慧 设计巧妙


看过“长城名师课堂实录”的人还看了:

1.四年级上册长城课堂实录

2.故乡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3.詹天佑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4.沁园春雪优质课堂实录

5.我想课堂教学实录

    263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