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初中的数学教学教案有哪些

欣怡分享

  新学期的伊始,让学生尽快进行自我调整,明确奋斗目标,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初中的数学教学教案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中的数学教学教案1

  有理数的乘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

  (2)能正确进行较为复杂的有理数乘方运算。

  2.数学思考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当指数增加时,底数为2的幂的增长速度是很快的。

  3.解决问题

  通过对解决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4.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的良好思维品质;

  (2)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有理数的乘方”第2课时。在第1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方的概念,理解了乘方的意义,会进行简单的乘方运算,本节课是对乘方运算的进一步巩固,同时又为后面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奠定扎实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进行较复杂的有理数乘方运算,同时体会当指数不断增加时,底数为2的幂的增长速度是很快的,初步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动手实践。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处理数学信息,体现数学探索过程中的乐趣,同时建立初步的数感;另一点是例3的学习。在独立思考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从交流中获益。重点是正确进行较为复杂的有理数乘方运算;难点是区分(-2)4和-24。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青岛28中是一所普通初中学校,学校教学成绩中等,学生全部来自于城市。学校教学设备先进,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我所任教的初一(5)班共有学生53人,这个班的学生特点是比较活,有几个思维活跃、爱好钻研的同学,在他们的带动下,班里有一定的研究气氛,缺点是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根据以上具体情况,我设计了本节课的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翻开教科书,“有理数的乘方”第2课时内容不多,重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较为复杂的有理数乘方运算,同时体会当指数不断增加时,底数为2的幂的增长速度是很快的。这些内容比较抽象空洞,单凭教师讲解学生很难体会,而且枯燥的练习使学生很容易感到乏味。怎样把这样一节课设计得生动活泼,学生乐于参与又能掌握住重点内容?我是这样处理的:

  (一)课前置疑,激发求知欲

  首先我把书上的折纸内容设计成猜一猜,让学生先凭借以往的经验和知识猜测,一张纸对折20次后有多高?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不加评论,勾起学生的悬念,然后指导学生用实践来验证。通过动手折纸寻找规律,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再利用计算器算出答案是104.8576米。104.8576米到底是多大?学生通过对身边具体事物的比较,感受到把一张纸对折20次后的高度有30多层楼那么高,与电视塔差不多高等等。把104.8576米用具体的事物刻画出来,既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当指数不断增加时,底数为2的幂的增长速度是很快的。

  (二)大胆放手,探索新问题

  教材在这一节课安排了四道例题,这四道题都是学生容易出错的。若是直接讲,学生印象不深,体会不到为什么容易出错。于是我决定大胆放手让学生先做,让学生先发现问题,再来着手解决问题。通过做题,学生中产生了不同的答案,我让学生起来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做错的同学自己发现了错误所在,这时我再适时强调,学生在自己经历了错误过程的基础上,掌握了这些题目,印象格外深刻。

  (三)灵活安排,引发积极性

  教材在最后安排了“读一读”。我把它设计成一个小故事,通过讲故事,再配上栩栩如生的图片,把学生吸引到了数学的王国。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进一步使学生体会2的幂增长的速度是很快的。在故事的最后,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课后想办法解决,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自然思维积极活跃,解决问题顺理成章。

  〖教学反思〗

  课堂上我把书上的折纸内容设计成猜一猜,让学生先凭借以往的经验和知识猜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处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动手实践到理论学习之间的过渡衔接不是很流畅,今后教学过程中还应在此多加考虑。

  〖案例点评〗

  本节课是新课改理念指导下较为成功的一节课,教师不是仅局限于课本,而是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在乐趣中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

  初中的数学教学教案2

  有理数的乘除法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

  3.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熟练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有理数除法有两种法则。法则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是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解决问题。法则2是把有理数除法纳入有理数运算的统一程序:一确定符号;二计算绝对值。

  2.对于除法的两个法则,在计算时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用,一般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一法则。

  在有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

  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

  教法建议

  1.学生实际运算时,老师要强调先确定商的符号,然后在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求商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除,也可以乘以除数的倒数。

  2.关于0不能做除数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小学的知识接受这一认识就可以了,不必具体讲述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的理由。

  3.理解倒数的概念

  (1)根据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由倒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求已知数倒数的一种基本方法:即用1除以已知数,所得商就是已知数的倒数。一般我们求已知数的倒数很少用这种方法,实际应用时我们常把已知数看作分数形式,然后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所得新数就是原数的倒数。

  (3)倒数与相反数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首先倒数是指乘积为1的两个数,而相反数是指和为0的两个数。

  4.关于倒数的求法要注意:

  (1)求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即可.

  (2)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仍是负数.

  (3)负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负倒数.

  初中的数学教学教案3

  有理数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建议

  (一)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解有理数减法的计算题需严格掌握两个步骤:首先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后依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确定所求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难点,突破的关键是转化,变减为加.学习中要注意体会:小学遇到的小数减大数不会减的问题解决了,小数减大数的差是负数,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以实施.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3. 因为任何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规定几个带有减法的运算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4.注意引入负数后,小的数减去大的数就可以进行了,其差可用负数表示。

猜你喜欢:

1.初级中学数学教案有哪些

2.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哪些

3.数学教师上课用的教案有哪些

4.初中数学教师必读

5.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370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