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随笔>

乘法口诀教学随笔

木兰分享

  乘法口诀,估计每个人都忘不了吧。你还记得那些年老师是如何教乘法口诀的吗?来看看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乘法口诀教学随笔,希望你有所收获。

  乘法口诀教学随笔篇一

  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思维规律,总结出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教学的一点规律:利用情景图,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实验教材, 分两个单元(第3单元和第6单元)完成了1~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打开课本, 我们不难发现, 除了2、3乘法口诀外, 其他每个乘法口诀的编排都有如下特点: 情景图———连加、列表或数轴方式呈现加数与和———写出乘法算式———编写口诀。这样编排, 既富有数学生活情趣, 又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 在乘法口诀教学时, 要注意抓住以下三点:

  一、好好利用情景图

  情境图的意图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重视学生的经验与体验”的基本理念。其内涵丰富, 教师教学时一定要理解并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这些口诀的情境图有的是要求学生动手摆一摆, 如4、5的乘法口诀; 有的要求学生观察、数一数、想一想、算一算, 如6、7、8、9的乘法口诀。这些情境图都蕴含着两大方面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进入新内容的学习。例如5的乘法口诀教学, 先让学生创造性地用5根小棒摆出一个图形,再摆出几个这样的图形, 然后数一数用了几根小棒, 思考、交流数是怎样得出来的。这样, 不仅让学生动手操作, 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2.帮助学生了解口诀的来源与意义, 提供丰富的探究素材。

  例如5的乘法口诀教学, 学生通过摆小棒、数小棒, 用连加的方法填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根据图意和连加的结果, 学生很快就会列出乘法算式, 并明白算式与积的来源。再如8的乘法口诀教学, 利用鼓号队的队列, 让学生数一数每行或每列有多少人, 再填数, 最后列出乘法算式。这样的情境图在教学时, 经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或技术的处理加工, 场面会更加生动活泼, 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既能激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口诀的来源与意义。

  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西师版实验教材的编写根据课标的精神, 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 按照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 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 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 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口诀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 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因此,在口诀教学时, 为了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必须注意以下3点。

  1.让学生亲历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

  例如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 让学生摆一摆图形, 然后数一数摆了几个图形, 用了多少根小棒, 突出五个五个数的方法。再如教学6的乘法口诀, 可先出示金鱼图, 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一条金鱼是由几个三角形组成的?两条呢? 怎样计算?

  2.指导学生独立地完成连加的填空, 并列出乘法算式。

  例如教学5的乘法口诀, 指导学生边完成连加的填空边说出加法算式, 接着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并根据连加的结果写出积。

  3.指导或让学生独立编出乘法口诀。

  在列出乘法算式后, 可接着引导学生编出一两句口诀, 其余的可让学生根据“ 填空———列乘法算式———编口诀”的方式自己探索出其他口诀的编写。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 明白了口诀的来源与意义, 即使以后忘记了某句口诀也能根据连加的方法或前后口诀来推出积是多少。5的乘法口诀是学生第一次学编口诀, 教师可指导编写一两句口诀以后, 再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编写。有了5的乘法口诀编写经验, 其他乘法口诀的编写, 就可放手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的方法动手、动脑, 自己编写出来了。

  三、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应用、熟记口诀

  熟练口算表内乘法, 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 要求脱口而出。根据课程标准对数的运算规定, 要求大多数学生对两个一位数相乘达到每分钟做8题。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练习, 充分挖掘教科书练习形式蕴含的丰富内容, 灵活使用, 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同时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 让学生熟记口诀。如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 组织“ 对口令”“、找朋友”“、夺红旗”“、摘水果”等熟记口诀的游戏活动,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又如“ 开火车”“、送信”“、接力”“、登山”等活动, 这些练习形式既具有游戏性, 又便于全员参与。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 使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熟记口诀,提高计算能力。

  乘法口诀教学随笔篇二

  《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这部分把乘法口诀以及它的意义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结构。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在学知识时学习数学的方法,为更好地为后面乘法口诀的学习打基础.

  在教学中,我从谜语引入,两棵小树10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学生猜出手以后,利用《我有一双勤劳的手》的歌曲,让学生为自己的这双小手而自豪,并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引入新课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

  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失。在引导学生自主编制口诀时,我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编写5×1和1×5的乘法口诀,在老师引导下师生共同编口诀。第二个层次是编写5×2和2×5,大胆采尝试让学生同桌合作的形式编口诀。第三层次是编写5×3和3×5 、5×4和4×5、5×5的口诀,由学生自己编写。在这三个层次的教学中,学生的已有基础不同以致编出口诀的进度不一。编出的准确度也不同,在不对的口诀中我没有深究,让学生带着错,去进行探究规律的学习。

  让学生观察5的乘法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和把握5的乘法口诀,从而达到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运用不同的策略使学生熟记口诀。这样由“扶”到“放”,逐步的让学生探究新知。教师始终处于客观地位,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启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知识的真谛。

  学习中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不同的学生回答问题课堂的生成是不同的,在听课是我不以学生答对为乐,而是全面关注学生,随机点不同的学生回答,从课堂的实际去引导学生解决,在解决中让学生发现规律,更好地掌握编口诀的方法,更好的记忆口诀。

  在练习的设计中,我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生性好动以及他们的认知特点,注重了形式多样化,内容的趣味性。分成三个层次:(1)针对性练习。(2)基本练习。(3)拓展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记忆口诀。让学生自己掌握重点,这样既能强化已学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更给学生一个思维拓展的空间。

  但是在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练习中几次出现了像“五一得五”这样的口诀,虽然再三提醒乘法口诀一般把小数放前面,但还是有学生错。如果在写乘法算式时,直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在给这两道乘法算式编口诀,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一句乘法口诀一般能解决两道乘法算式。教学中我的数学语言还不够严密,课堂教学语言还需要加强训练。要讲究课堂效率,课上要做到精讲,最后在练习题的安排上,要采用不同的题形来开拓学生的思路,不同的出示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要由浅入深,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不能只局限于书本。

  乘法口诀教学随笔篇三: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9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编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

  3.将多种记忆口诀的方法归纳总结,渗透数学学习方法

  4.通过喜闻乐见的西游记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应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初步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从《西游记》动画片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我们几张图片,你们看看是哪部动画片中的场景,这动画片中还有一个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数学知识有关呢。你猜到了吗?唐僧师徒最后经过了多少才取到的真经

  师:你找到了一句乘法口诀吗?它是关于几的乘法口诀?

  生:九九八十一。

  师:对了,这是关于9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9的乘法口诀!

  二、学生合作探讨,编出9的乘法口诀(课件演示)

  1.教学9的口诀。通过跳格子图。

  出示:线段图。9格9格跳。

  师:唐僧带着徒弟们去取经,来到一条河边,准备过河,看他们是怎样过的?

  带着学生齐数格子,原来是9格9格跳的。第一次跳了多少?(1个9)是几呀? 第二次呢? ……完成数线图。

  师:刚才小朋友一起说了1个9、2个9……如果列成乘法算式怎样列?

  依次列出1×9,2×9,3×9,等于几呢? 你是怎么算的?怎么那么快

  ,用口诀,其实有很多口诀我们都已经学过了,是哪几句呢?

  师:我们前面已经学会了怎样编口诀的方法,现在请你们想一想,这个怎么编?

  2.教学“九九八十一”。

  师:通过对前八句口诀的学习,你知道“九九八十一”这句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生:8个9是72,再添一个9是9个9,72再加一个9就是81,所以九九八十一。

  师:九九八十一,就是有9个9连加,真多啊!可见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确很艰辛啊!

  三、记口诀

  师:现在给1分钟时间,看看你能把所学的口诀都记住吗?并且王老师还要大家做一个有心人,想一想在背的过程中:问题1:你在记口诀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教师记录学生有问题的口诀,用白粉笔勾出)

  问题2:没有遇到问题的同学,我想你一定有什么小窍门吧!先和你的同桌交流。(教师注意留心听与重点规律有关的内容,选择学生回答问题)

  问题3:你发现了哪些规律,讲给大家听听。(教师根据学生随机的发现进行引导和归纳性的指导)

  1.记忆方法一──找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师:找到规律你记忆起来就不费劲了。9的乘法口诀有哪些规律呢?

  9的乘法口诀共有九句: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

  它们的规律是:每句的第一个数是按1~9的顺序依次排列;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9。

  师:我记住了“七九六十三”这句口诀,下一句忘了,怎么办?

  积的十位数比口诀的头一个数小1,积的十位数与个位数的和是9。

  师:3×9=28,我算得对吗?用你的方法检查。

  后一句口诀的得数与前一句口诀相比,十位数大1,个位数小1。

  看来9的口诀算得的积离不开1、8、2、7、3、6、4、5这些数字,这样我们可以把口诀分成这样的四类:二、九,三、八,四、七,五、六。

  九的口诀,9乘几的积,就把几当做几十,再减几。

  原因:因为1个9是1个10减1,2个9就应该是这样的2个10减2,是18,那么3个9就应该是30减3,是27,那4个9呢?(40减4是36)5个9呢?(50减5)继续,所以9乘几的积就是几十减几。(课件演示)

  9×1=10-1   9×6=□-□

  9×2=20-2   9×7=□-□

  9×3=30-□   9×8=□-□

  9×4=□-□   9×9=□-□

  9×5=□-□

  教师小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找到许多有关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一一说了,如果还有想说的下课时可以讲给我听。

  师:除了运用规律记口诀,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来记忆口诀呢?

  2.记忆方法三──联想法。

  今天我们看动画片《西游记》时知道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让我们记住了“九九八十一”这句口诀,这就是一种联想的记忆方法。平时我们也用过类似的方法记过一些口诀,例如,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不管三七二十一。生活中的很多东西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口诀,所以你要做个有心人。

  3、互背口诀:

  1.师:有了这么多记口诀的方法,刚才那些遇到困难的同学这回再试试,看看你的问题解决了吗?

  2.师:谁愿意给大家表演表演?

  3.同桌之间互相听听。(可采用顺着背、倒着背,对口令的形式)

乘法口诀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1.二年级数学教师随笔

2.500字随笔作文大全5篇

3.乘法口诀记忆技巧推荐

4.乘法口诀记忆法

5.乘法口诀记忆技巧

6.7的乘法口诀教学随笔(2)

7.7的乘法口诀教学随笔

8.记叙文随笔

9.教育类专著读书心得体会3篇

10.乘法口诀手抄报

    1346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