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讨论成为课堂的民主阵地(2)
这位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全体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在讨论开始之前,教师就明确讨论的“标准”,让学生明白:发言只要言之有理,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打消了学生紧张的念头,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和人格。这种方式鼓励学生们在讨论中“争吵”,充分发挥主体意识。每个学生在教师良好的引导下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进而积极参与到了热烈的讨论中,促进了思维的活跃性。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讨论中渐渐显现,充分显现了自身学习的主体地位。
“轻视”标准性
民主的课堂讨论没有顾虑,不用担心回答是否符合“标准答案”。没有顾虑,使得师生都成为探究真知道路上的志同道合者,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通过课堂讨论获得知识,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有利于激发求知欲,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富有创新性的课堂讨论改变了过去学生规规矩矩,背着小手,从头到尾听教师“满堂灌”或一味回答教师“满堂问”的教学模式。课堂讨论把一个班分成若干小组,让每组学生凑在一起做做、算算、画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文化基础等,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讨论问题,让学生不要有所顾忌,畅所欲言,大胆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关注求异性
在自主互助的学习中,教师应该十分珍惜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于表达不同意见和看法,敢于提出不同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提出奇思妙想,迸发求异的火花。教师应该保护学生求异的想法,切忌当头一棒,组织其他“正常”学生对“怪异”的“耻笑”,让“怪异”学生的“正义”得到伸张!所以,教师在设计讨论题目的时候,应该注意采用开放式的题目,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放飞自己的思想,锻炼求异的思维。
当然,由于学习能力的差异、个性的差异等因素,每个成员参与讨论活动的程度不一。对于不积极参与讨论的成员,教师要激发他们的表现欲,鼓励他们争取发言的机会;对于发言无论好坏的成员,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反馈,使他们明白讨论在言之有理的基础上可以畅所欲言;对于发言过于冗长,或不注意聆听他人的发言,甚至打断他人的发言等的成员,教师则应该通过语言或身体暗示,加以制止,力求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采取层次性
让讨论成为课堂的民主阵地还需要对讨论方式进行恰当的安排。比如,对于较容易,互相启发就能得到答案的问题可采取同桌讨论;对于稍有难度,意见分歧较大的问题,可同小组内几人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可采取组间讨论,甚至以辩论的形式开展。真正的课堂讨论,既可以活跃气氛,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视效果性
我们要注意的是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经过讨论,有的问题能够解决,有的问题还是一知半解。那么,教师在积极参与学生讨论的同时,还要做好指导。对讨论结果及时进行总结;对错误的、不全面的回答要及时纠正,以免产生模糊认识。所以,课堂讨论不应该只看到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更重要的是,是否达到应有的效果!
作者:思荣
公众号:一个人的教育笔记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